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德川庆喜与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的血缘关系很远,为什么可以继承将军位置? 第1页

  

user avatar   bei-shan-rui-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二代将军德川家庆在位时,由于世子家定病弱,德川家庆曾经提出由德川庆喜(当时还叫一桥庆喜)作为将军的继嗣。虽然最后由于幕阁反对未果,但是庆喜是家庆属意的继承者这件事是众所周知的,据说家庆时代的一桥邸天天都是门庭若市。

因此,当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无嗣而亡后,一桥庆喜自然会作为热门人选被再一次推出来(准确的说,家定的继嗣问题是幕阁在其病危时决定的,其时家定虽然未死,但是已经没有履行将军职责的能力了)。虽然最后由于执政的开国派大老井伊直弼的强硬干预(因为庆喜的生父水户齐昭是强硬攘夷派,为井伊直弼的主要政敌,而且庆喜年龄较长难于控制),当上将军的是年幼的德川家茂,并任命田安庆赖为后见役负责监护。但是不久后,井伊直弼便遇刺身亡于江户城樱田门下。

德川家茂的政治靠山井伊直弼身亡后,直弼一派的重臣也随之失势,原先支持一桥庆喜继位的一桥派势力开始掌权。在此形势下,属于直弼一派的将军后见役田安庆赖被免职,一桥庆喜接任了将军后见役,负责监护年少的将军,实质上已经分享了部分的将军权力。而当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也无嗣早世时,当时的德川庆喜早已是禁里御守卫总督,位于幕府政治核心,是幕政决策层里的重要人物,自然是出任将军的不二人选。


user avatar   xiao-xi-zhi-shui-zhend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制度都是人定的。无论是讲血统,还是讲家名,终究都逃不出一个人性,那就是活着,而且要尽可能活久一点。

1.继承权

一桥庆喜之所以获得将军继承权,决定性原因是12代将军德川家庆非同寻常的偏爱。一定要明白,庆喜并不是因为入继御三卿一桥家而获得继承权,而是因为先获得将军的直接认可,才获准成为御三卿一桥家的继承人,这个问题上是不能倒果为因的。

那为什么一桥庆喜会受到如此青睐呢?第一个原因是裙带关系。一桥庆喜的妈妈(有栖川宫吉子女王)正是德川家庆正室夫人(有栖川宫乔子女王)的亲妹妹,所以这个事有“枕边风”吹着。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能活下去。

先说德川家庆的爸爸——11代将军德川家齐。这位仁兄是德川家最能生孩子的,他一辈子生了26个男孩,然而,活到元服的只有10个,活过40岁的算上德川家庆(老二)也只有4个。设身处地想一下,作为老二的德川家庆从小就知道自己的大哥没了,然后成长过程中,过不了两年就听说一个弟弟生下来就没了,好不容易活到成年的弟弟也基本上活不过40岁,那他对于自己这一支系的血脉是不自信的。

那么12代将军德川家庆能不能生呢?他一辈子也算很厉害了,生了14个儿子,结果只有一个德川家定(后来的13代将军)活到成年。

而且,即便这么个独苗也是透着一股活不久的气息。美国公使哈里森见过德川家定以后提到过,德川家定每次说话之前都要把头急促地向后仰一下,脚也要拍一下地。按现代医学,这种奇异举动很可能是由脑部麻痹造成,但起码在老爸看来,德川家定并不能够胜任将军大位。

这么一说大家就应该能理解了。有这么多男丁,结果哗哗啦啦没一个活得下来,那么好不容易活到60岁的德川家庆自然就觉得自己这支没什么指望,不如寻求外援。德川家庆四下一打量,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生了22个男孩,成年了13个,虽然夭折率也比较高,但好歹比自己强,再加上有“枕边风”,再加上一桥庆喜少年时期受到父亲严格教导而显得有点潜力,那么德川家庆自然是如获至宝,喜不自胜。

甚至于,自己的亲侄子,老七的儿子(也就是14代将军家茂)都已经看不进眼了。毕竟这孩子也属于自己血统范围内的,那未来就算传给他,他能不能有孩子也是个未知数。(事后证明:德川家茂确实也死的早and没孩子,这个判断相当准确)

血统重要不重要?重要,但有时候也不一定,你要是认为你这个支系肯定传不过三代,那么出于对祖宗社稷的责任感,你会怎么办呢?12代将军德川家庆很早就流露出想直接传位给庆喜的想法,如果真能成功,那么庆喜本来就是内定的13代将军。

顺便插一句。御三卿的设置与御三家有所不同。御三家是典型的分家,尾张、纪州、水户都各有城池、领地、家臣团,完全是独立运作;但御三卿并不是分家,而是家中的分系,一桥、清水、田安三卿的所有家臣都是将军直臣,所有领地都由幕府代官管理,本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分家。所以将军位置如果是在御三卿内部流转,那么相对在御三家来说要更简单,不会伤筋动骨,如果德川家庆真要传位给庆喜,这个趋势在法理上挡不住。

但是,这个想法却遭到整个幕府官僚系统的集体反对。

2.雄藩vs谱代

如果想理解幕末史,需要首先打破一个理解范式,那就是认为江户幕府三类大名的地位排序是亲藩>谱代>外様。这个排序仅在幕府初年合理,但在中后期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江户幕府初期,官僚大部分还是围着将军转;但随着将军换来换去,实权自然就落到了幕府最高辅政官“老中”身上。按惯例,老中需要由领地规模2.5万石以上的谱代大名就任,久而久之,这个职位就基本上被十几个大家族霸占了。整个江户幕府260年一共有145位老中,其中79人出自大久保、酒井、本多(两个)、水野、松平(久松)等12家谱代大名,其余66人出身于34家,幕府中枢完全由谱代中的名门望族所垄断。

在谱代大名看来,虽然德川家定孱弱不堪,但毕竟是唯一嫡子,若直接废黜很可能会引来政治矛盾。更重要的是,庆喜虽是一桥家成员,但血统却出自“天下副将军”水户藩。如若未来一桥庆喜与水户藩结为同盟,必然会调整幕府人事,那么一朝天子一朝臣,谱代大名已经把持多年的幕府官僚系统很可能面临挑战。

所以说,谱代大名不止把外様大名看作对手,同样也把亲藩大名,乃至于御三家水户藩当作重要对手。幕府末年真正的主要矛盾,不是德川vs非德川,而是谱代vs非谱代。所以1858年前后德川家茂与一桥庆喜两人并不是单纯的继承权矛盾,还是谱代大名与非谱代大名之间争权夺利的旗帜。

也就是说,一桥庆喜成为亲藩大名与外様大名共同的象征,双方在幕末史中也被合称为“雄藩”。事实上整个幕末史的内在潜流,就是“雄藩”想要参与幕府政务,从而能打破谱代大名垄断权力独断专行的状态。

那么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大老”井伊直弼会出现。事实上,“大老”并不是常设职位,而是一个临时性官职,幕府之前有过10位大老,5位出自德川四天王之井伊家。看到雄藩的抬头,井伊家必须要站出来代表全部谱代大名的利益,那么他自然会力推德川家定与德川家茂这两位继承人。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万延元年(1860)三月,井伊直弼这位谱代大名被“亲藩”水户藩与“外様”萨摩藩两个雄藩的人马共同刺杀,多多少少也说明了幕末的实际矛盾所在。

井伊直弼死后,谱代大名的影响力一落千丈,雄藩参政也走向成功。1862年,萨摩藩主辅佐人岛津久光率领800名藩兵进入江户,与朝廷使节一同要求幕政改革。在岛津久光要求下,一桥庆喜担任“将军后见(辅佐人)”,推动整个幕府向着“公武合体”方向进发。随后1863年,14代将军德川家茂进京拜见孝明天皇并迎娶和宫;到1863年年底,一桥庆喜与五大雄藩(会津、越前、萨摩、土佐、宇和岛)组成以天皇为最高统领的“参预会议”,开始商讨国家大事,这些举措都象征着谱代大名执掌国家政权的时代已经远去。

于是接下来,日本出现了一个非常怪异的政权,那就是以一桥庆喜为中心的京都“一会桑”政权。

3.“一会桑”

一桥庆喜的本意,是想组建一个围绕天皇的新政府,然后让自己成为这个政府的首脑。但在1864年,一桥庆喜与萨摩的岛津久光吵翻了,于是这个设想暂时没办法事先,他就联络另外两个亲藩大名,亦即拥有京都地区军事指挥权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桑名藩主松平定敬两人组成一个临时性的政权,处理国家大事。

一桥(庆喜)、会津(松平容保)、桑名(松平定敬),“一会桑”的名字就这么来了。

所以说,这一时期的日本事实上有两个政治中心。一个是江户,也就是以14代将军德川家茂为核心的江户幕府;另一个就是京都,也就是名义上以天皇为中心,实际上以各地雄藩势力为支撑的“一会桑”政权。较之幕府与雄藩,“一会桑政权”的性质极为特殊。首先德川庆喜属于一桥家,但一桥家的所有家臣与开支事实上都从将军家拨付,他不能完全忤逆幕府;另一方面,德川庆喜出身于雄藩水户藩,又不能压制雄藩。总而言之,“一会桑”就夹在幕府与雄藩之间,协调两者的矛盾。

“一会桑”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长州藩的征讨与处置问题。1864年长州藩对京都皇宫发动进攻,最后被会津藩与萨摩藩兵合力击破,随后长州藩遭到幕府下令征讨,很快败阵。这件事情虽然对于幕府来说可喜可贺,但随后围绕如何处罚长州藩,幕府与雄藩之间却出现矛盾,“一会桑政权”也逐渐插手其中。

按江户幕府惯例,长州藩犯了错就应该由幕府全权处理。于是1865年初,将军家茂下令让征讨军护送长州藩主毛利敬亲前往江户谢罪,但征讨军总督德川庆胜(尾张藩主,亲藩)、副总督松平茂昭(越前藩主、亲藩)、征长主力军萨摩藩(外様)联名要求开设诸侯会议来讨论如何处罚长州藩;于是将军直接来到大坂,再度下令给长州藩的三个支藩藩主,让他们来到京都代替长州藩接受处罚,但三个支藩无一答复。

这么一来,局势就非常僵了,于是一桥庆喜主动提出:由自己率军再次征讨长州藩。毕竟一桥庆喜所属的一桥德川家是将军家成员,一桥庆喜本人又被雄藩寄予厚望,由“一会桑”处理长州问题或许更能满足双方面子。1865年11月,一桥庆喜正式获得天皇诏书,允许他带兵第二次征讨长州藩。

一桥庆喜的如意算盘非常简单。只要自己出征打败长州藩,那么自己就可以靠着军功,获得幕府与雄藩的承认,自己就可以把所有谱代大名与雄藩大名集结到京都,让天皇下旨给他,这样一来,一桥庆喜就可以成立一个新的中央政权来取代江户幕府。

但不得不说,一桥庆喜的这个算盘没有打好。他本来目的是想让雄藩与幕府双方都听自己的话,但没想到,自己这么一介入,反而让雄藩与幕府都觉得一桥庆喜不替自己说话:幕府方面,将军德川家茂一度递上辞呈表示抗议;雄藩方面,萨摩藩也大失所望,转而与昔日敌人长州藩结盟,约定共同对抗“(一)桥会桑等辈”(萨长同盟文书)。

两面受敌格局下,同盟自然越来越少。1866年7月,第二次征长战争虽然按时打响,但由于萨摩藩支援长州藩大量武器装备,加之幕府军内部对“一会桑政权”普遍不满,最终15万幕府军反而被4000名长州藩兵击败。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关键时刻,14代将军德川家茂去世,由于没有后嗣,将军继承人事实上只剩下一桥庆喜一个人。

4.为什么庆喜要做将军

老实说,庆喜并不想做将军,因为他的权力基盘实际上来源于雄藩,而不是支撑江户幕府的谱代大名。而且幕府权威低下,与其接过将军之位,不如在第二次征长战争里取得军功。

于是在第二次征长战争中,一桥庆喜明确要求自己统兵出发,亲自率军进攻长州藩。但就在出征前数日(庆应二年八月十一日),一桥庆喜接到消息:长州藩以寡敌众,反过来占领了进攻自己的小仓藩。这一方面让人认识到长州藩不好打,另一方面也让朝廷里反对征长战争的呼声越来越大。斟酌再三,一桥庆喜决定放弃亲征。

放弃亲征,这个事情对于一桥庆喜的影响是致命的。毕竟在这一时期,幕府军队在数量上还是占据优势,一桥庆喜又请得天皇旨意,那么这个时候反悔就更容易让人对一桥庆喜产生不信任感。如果第二次征长战争就这么结束,那一桥庆喜最多只能是日后的诸侯会议一员,难以成为诸侯会议的最高领导人。

那怎么办呢?一桥庆喜在这时候终于下决心:首先成为谱代大名的领导,再想办法成为雄藩大名的领导。于是乎,他在1866年年底选择就任江户幕府第15代将军。由于德川家茂死后德川将军家尚没有成年继承人,那么本来就拥有继承权的一桥庆喜自然成为不二之选。

然而不得不说,一桥庆喜这次选择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毕竟在雄藩看来,一桥庆喜是靠着雄藩才有了权力基础,现在又重新去带着谱代大名支撑的江户幕府,自然会引起反感。虽然庆喜接受“大政奉还”的建议,但雄藩依旧不依不饶,最终的“王政复古”政变中,不仅有萨摩藩、安艺藩这类倒幕势力,也有原尾张藩主德川庆胜、原越前藩松平春岳这等亲藩大名的身影。

回想十年前,正是德川庆胜、松平春岳等人维护庆喜的继承权;短短十年不到,他们就已经彻底站在幕府与将军的对立面上,逼迫德川庆喜离开京都,来到大坂城暂住。不久之后的戊辰战争中,德川庆胜等出身御三藩的亲藩大名更是成为征讨江户幕府的主力大将,也让庆喜最终失去了政治地位。




  

相关话题

  《西洋世界军事史》和《战争艺术史》只能挑一套来读,选哪套更好呢? 
  唯物史观适不适用于科学史?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作用? 
  有没有历史类小说推荐? 
  如何看待网传东京奥运开幕式「阴间节目」实际多为东京奥运文化庆典「wassai」中的节目内容? 
  有哪些49年入国军的经典案例? 
  伊东祐亨给丁汝昌的劝降书中,土耳古的亚司末恒拨香指的是谁? 
  如何理解毛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一些问题? 
  日本动画的历史长河中有哪部动画的哪一集可以称为「屎回」? 
  唐王朝为何安史之乱后还能存在那么久? 
  如果秦始皇发现有世界地图,那会发生什么事? 

前一个讨论
猫为什么喜欢被人胡噜下巴?
下一个讨论
如果所有句子都能用一个发音表达,那么会发生什么事情?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