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史上最成功的削藩政策推恩令真的无解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iuquan-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恩令只是给你个台阶下,你想解它,那就只好直接砍了你全家


user avatar   wei-bo-2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解的是平定七国之乱的西汉中央军,不是啥推恩令。


user avatar   I_am_bat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觉得推恩令多牛逼说明对历史一点理解都没有。

如果吕雉刘恒的削藩策略算是对诸侯王的一顿王八拳,刘启平定七国之乱是把诸侯王们踹进棺材里的关键一脚,那推恩令不过是给诸侯王的棺材板上的最后一根钉子。

你能说就是这根钉子把诸侯王都给钉死的吗?

题主现在来吹最后这根钉子上的多巧妙,那你想想假如人家比你壮比你高还比你状态好的时候你拿着这根钉子想把人钉棺材里会是什么下场?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恩令在早期,很多都是诸侯王出于自己的利益主动的行为,后期在让刘备的祖先「酎金失侯」之后,推恩令一度名存实亡。谈不上是无解的阳谋。

这个问题其实本质上和武侠小说是一样,总觉得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使一个「巧劲」就能解决的,只是人之前没有发现,发现了之后就非常轻松的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其实,这个因果是反着的。推恩令本来就不是汉武帝首先提出来的:

分国推恩封王之子弟为列侯,决于主父偃,而始于贾谊。

汉文帝时期就提出来的老政策了,文帝也就是听一听,根本没有实行的条件,[1]后来到了汉武帝时代,汉朝的中央政府已经拥有了无以伦比的权威,所以推行下去了。如果真的是了不得的「阳谋」,那汉文帝直接一颁布,吴楚都分成很多小国家了,哪还有七国之乱呢?

如果推恩令这么好用,汉献帝推一下曹操就是了,把魏国一分为三,曹丕、曹植和曹彰一个人一份;唐昭宗推一下藩镇,这些武将很多都挺能生的,分两代,每个节度使估计就管一个小县城了。

推得动吗?推得动才怪。

在汉武帝听从主父偃的主意削藩的时候,诸侯王已经是任汉朝政府鱼肉了。当时齐王因为得罪了主父偃,主父偃就给汉武帝说齐王的坏话。

乃从容言:“吕太后时齐欲反,吴楚时孝王几为乱。今闻齐王与其姊乱。”

然后汉武帝就拜主父偃为齐国的相国。这个时候相国名义上是国王的下属,其实更类似于监国。于是主父偃到了齐国之后就开始兴大狱:

於是天子乃拜主父偃为齐相,且正其事。主父偃既至齐,乃急治王後宫宦者为王通於姊翁主所者,令其辞证皆引王。

让这些后宫的仆从都指证齐王乱伦。齐王年少,又怕自己真的被抓起来,于是仰药自尽。齐王无后,齐国的土地也不再分封,归汉朝直属。

王年少,惧大罪为吏所执诛,乃饮药自杀。绝无後……齐厉王立五年死,毋後,国入于汉。

这就是当时诸侯国的政治生态,诸侯王唯唯诺诺,生怕得罪中央派过来的傅和相,[2]甚至会因为恐惧而自杀。西汉的这种对诸侯王的严厉管束,一直到汉末都是存在的。汉哀帝时期,诸侯国的大臣对国王完全就是监视犯人的态度,所谓:

宫殿之里,毛厘过失,亡不暴陈

在这种情况下,诸侯王的选择是有限的:一来中央势力大,王位继承都需要经过中央的承认,这样旁系的子孙也可以觊觎自己嫡子的位子;二来如果自己得罪了皇帝,封国就会直接被除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主动执行推恩令,反而是一个好事情。把自己的国家分成几个,乃至于十几个小国,就算得罪皇帝,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得罪皇帝,这样好歹自己的子孙至少有那么几个能有封国流传下来;而这对于皇帝来说也是求之不得,因为国小则力弱,自保还来不及,根本不会对朝廷造成威胁。

所以早期的削藩,是诸侯主动的居多。诸侯还可以自己选择封地,报请中央首肯就可以了。像鲁国:

鲁共王分鲁西宁乡,以封子节侯,别属大河

推恩令其实是对诸侯有利而自保的手段,并不是中央政府「利用人性」坑了诸侯一把。

但是在「酎金失侯」之后,诸侯王就不再这么做了。

酎金就是祭祀太庙时候,王侯助祭的金子。

当时是齐国国相卜式上书请击南越,汉武帝特意布告天下,希望能有更多人响应,然而列侯完全无视。于是汉武帝震怒,授意少府「严加审核」列侯上交的金子。最终有106个诸侯因此而失去爵位。

106人啊,诸侯王费尽心思,想通过主动执行推恩令,来让自己子孙享国绵长的这么点特权,一日之内,全部都废成了庶人,化为乌有。像城阳国,早期积极执行推恩令,推了34个侯,这一次就夺了19个。[3]

到了这一步,诸侯王觉得再也没有主动委屈自己的必要了,自元朔二年到元鼎五年,15年间主动推恩分封150多位,而自元鼎五年到武帝驾崩,25年间,壮年的诸侯王在活着的时候推恩分封的列侯仅有7位。君视臣如草芥 则臣视君如寇雠皇帝既然不尊重诸侯王的努力和忍让,诸侯王也没有必要给皇帝这个面子

打不过还是打不过,但是非暴力不合作还是能做到的。从这个数据也能看出来,推恩令根本不是什么无解的高明策略,只是能够满足各方面利益博弈的一种默契而已,而当皇帝毁约,默契幻灭之后,诸侯王也就不稀罕继续装下去了。

诸侯不配合了,推恩令推行一度停滞。而到了汉宣帝和汉元帝时代,汉朝朝廷发明了新的方式,那就是自己来。武帝驾崩之后的推恩,几乎有一半来自于王位更迭之际,而非壮年诸侯王的主动分封。老王新死,嗣王地位不明,面临其他兄弟夺位的威胁,这时候如果有人暗示——把自己的兄弟分封出去,就能顺利嗣位,这个交易做不做呢?

宣帝之后的这个方法,其实和唐朝后期对待藩镇是神似的,只是更加强势。唐朝后期对待藩镇,也是故意扣着节钺不给,让节度留后更加依赖于唐廷的承认来维持自己的统治,从而对唐廷更加恭顺;而汉朝中央的实力显然远远大于晚唐,所以执行的更加彻底——总之都是在地方政权势力更迭,没有主心骨的时候介入,来谋取更大的利益。

参考

  1. ^ 试析汉文帝优容诸侯王的真正原因[J]. 樊丽,潘明娟. 唐都学刊. 2006(06)
  2. ^ 崔向东. "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 渤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4 (1997): 64-67.
  3. ^ 丁佳伟.“酎金案”后推恩令的实行.唐都学刊,2018,34(03):21-28.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觉得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推恩令基本无解。

推恩令的核心在于财富的逐步分散

解决办法就是:只生一个好

但是,这里问题出现了:你如何保证只生一个且这个能活下去

一、只生一个?——避孕

避孕的技术突飞猛进是在当代科技出现后产生的多种避孕方式,比如物理避孕如避孕套,化学/生物避孕如上环等等,还有更加彻底的结扎。

但是这些技术,在古代都无法实现。

尽管古代存在一些避孕措施,比如说鱼鳔,但是其保存期限,普及程度,以及和避孕套相比,差的很远。

至于其他所谓的避孕方式,基本上看运气,比如有说法用一些液体清洗下身,或者是体外等方式,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至于古代的堕胎方式,更是不可想象,死亡率很高。

在没法解决避孕的情况下,总不能大量的杀婴吧,好歹也是天潢贵胄。

二、超高的死亡率

其实第二点才更麻烦,那就是你无法保证一个儿子能够活到传承下一代。

经常会有人质疑为什么古代的预期寿命那么短不合理,毕竟有大量的活了很久的人。

然而,事实上,预期寿命是个平均值,一个100岁的极短寿命,碰上2个早夭的,直接能够把平均寿命拉低很多。

以清朝的康熙为例,比如康熙是后代比较多的一个帝王,可以排除较多的偶然性,康熙本人活了68岁。

然而他的后代情况呢?

所以,把这一波算上的话,那个平均数,还要打个折扣。

这可是皇室,都无法实现高比例存活,更别提其他诸侯了。

所以,在无法保证一胎能活的情况下,大量生育才是比较保险的办法。


至于其他因素,比如多子多福,以及诸子之间和父辈之间继承的冲突,可以说是直接助长了推恩令的传递。

所以,解决推恩令的最佳办法,在古代就很难了,当然,重塑嫡长子继承制度是个策略,但是这个策略,风险不小。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恩令的前提是:七国之乱,皇帝赢了

类似于郦食其靠一张嘴说服了几个城池投降,前提是韩信已经打下了几个城池。

如果没有韩信的话,郦食其刚进城门就被下鼎煮了或者炸了····


如果没有皇帝直属的势力能压制这些王爷的话

那么推恩令下去,无非就是:

长安城,发文件,一级一级往下念,念完文件下饭店;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几点我想说一下:

1,某些人拿李世民重修氏族志来说事,我不知道他们啥脑回路,重修氏族志将崔姓降为三等本身就是李世民瞧不上老牌士族的表现啊这有错吗,某些精神世家也不必挽尊了吧。

2,说世家不是比官职的我又哪一句说世家是比官职的了(当然在贞观朝你也没啥官职可比了,只好比谁家女儿卖的贵)?但李世民看的是官职你酸也没用啊(当然即便北魏定士族时官爵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很奇怪一个割据半壁的少数民族政权在某些人眼里倒比李唐合法性更高)。官职代表的是功劳才能,你无功于天下,亦无才势可依仗还有啥可豪横的?新中国都建立了你口口声声祖上八大铁帽子王不觉的搞笑么?

3,五姓七宗们口口声声祖上多牛掰也许在那个时代很唬人,可我们站在五千年历史的尽头回望,也就那样。他们可查的祖宗在他们生存的时代大多也不算什么一流人物甚至有些恐怕正史都无传且也不乏泥腿子出身,那后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别的泥腿子的?某些精神五姓,怕也说不出自家的精神祖上是谁吧?

4,关于李虎家族,目前的说法有陇西李旁支(人家也没说自己是嫡系啊),赵郡李旁支(陈寅恪考证),胡姓改(法琳和尚说的,因为出家人不打妄语?李世民没杀他,因为李世民心虚?)。第三种说法你爱信就信不解释。就说旁支难道就没资格称郡望了么?世家强大靠的不是什么祖宗荣光,而是家学渊源及人多势众,而这两者都不看什么嫡系不嫡系的,你又不是皇家有一个皇位要继承,当然要开枝散叶人越多越好,否则郡望之下不会又分各房,甚至同姓之间如陇西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本出同源是不是也要分一个庶嫡?你五姓七宗数百年间人才代出,难道全是一脉单传?


因为李世民首先嫌弃了他们,所以才有了世家酸溜溜的瞧不上李家,至于什么血统,旁系,破落户,都只是一个理由而非原因。


联姻也好,封官也罢,李世民看的只有才能功劳,说白了就是官爵,在新王朝建立和建设中有功绩起作用的人,自然身居高位,也自然是皇家的结亲对象,这其中既有老牌世家,也有新兴勋爵,所以出身在李世民眼里不重要,才能功劳才重要。


至于说世家瞧不上李家更扯淡了,崔卢李郑王,李家起码排第三,哪怕李虎一支是旁系,但从李虎开始历西魏北周大隋三代公爵即便崔卢也拿不出几个人敢比吧?郑王以下就更别说了。至于南朝的世家,刘宋,萧齐,陈家建国时全是布衣出身怎么没见世家瞧不起?北朝宇文家,外族;高家,精神外族;杨家,精神高门,怎么也没见世家瞧不起?到李唐这真的贵族上位了,确切地说到李世民这世家就瞧不起李家了,为啥?无非是在李世民这里拿不到好处,酸葡萄心理作祟罢了。往前几百年,南边北边,不管谁作皇帝,都要与世家共天下,所以哪怕江山治理一团糟,一堆几十年的短命王朝割据势力,但最后泥腿子出身的皇家倒都摇身一变也跻身世家了,李唐到李渊这也还是这样,还割据一方就已经到处封官许愿滥赏无数了,这些躺赢的世家照例也很满意。但李世民上位后就不一样了,大刀阔斧精简机构一大批无才无功的二世祖不能再寄生于国家公器当然就动了世家利益了,但这些靠祖辈积累的世家确实在新朝中都是边缘人物没什么权重,又不能硬气一点不食周粟,只能酸溜溜的说些敝帚自珍的话了,可笑现在倒有人还真被唬住当了真了。典型的例子如氏族中排名第一的崔家,族长在贞观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官,他要有能力有势力他不至于只是个五品,他要有气节也不会去作这个五品,李世民要想向他示好也不会只让他当这个五品,李世民也没必要跟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五品官联姻。​

所谓人言可畏,譬如明朝时曲阜孔家,瞧不上江西张家道士气,瞧不上凤阳朱家暴发户,多少人当了真还真以为衍圣公霸气外露,其实不过私底下过嘴瘾,你让他当面说啊?当面指不定是受了啥气呢?


user avatar   fengzhihaoj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并不存在什么中国失业率,

中国统计失业率仅限于城镇失业率,六亿农村人口不纳入考量。

其次,官方失业率今年六月份为5.7%,

都是同一个部门统计的,各位既然选择相信官方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消费价格指数(cpi)等数据,

没理由不把这个一起信了,用不着单独讨论。




  

相关话题

  如何理解“仁者得天下”这句话,是正确还是不正确? 
  《史记》里有哪些不易发现却有意思的细节? 
  《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李陵冤么? 
  为什么一百年前的照片里的中国人很多都是苦瓜脸? 
  如何让自己的名字保留5000年?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是如何对待解放军俘虏的? 
  如何看待清粉认为康熙稳压明太祖、明成祖、汉光武、元世祖、汉武帝、汉文景二帝?见下图评论。? 
  如何看待刘仲敬称关家垴战斗是彻头彻尾的败战? 
  历史上真实的租界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讨厌孙权吕蒙背刺关羽的,到底是站在谁的立场上?
下一个讨论
由于婚前攒了笔钱,导致父母内心不平衡,结婚之际,向男方索要高价礼市钱该怎么办?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