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观众反感《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第2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看这部剧

不懂海瑞,甚至讨厌海瑞

是我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最为深切,也是最为痛处的体悟。

无关道德,如果海瑞是一面镜子的话,他照出的不仅仅是这世间的魑魅魍魉,还是我们这个文明的漫漫长路。

他清晰的提醒着我,在跟这个以西方话语为中心的世界祈求现代化的时候,我们到底献祭了什么。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部关于历史的电视剧如此真切复杂的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政治信仰进行阐释。

这部剧可以清晰的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围绕“倒严”展开;

后一部分的中心则是“海瑞上书”。

前半部分是“破”

破的是大明朝这个错综复杂的棋局——围绕国库空虚、改稻为桑,一众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有苦衷各显神通好不精彩,最终剑指嘉靖,进而揭开了整个国家最为致命的黑暗!

后半部分则是“立”

立的是海瑞,看他如何从江湖而来,从为六必居题字,到备棺死谏,秉一盏烛火最终为这庙堂大半驱散的阴霾!

一方是极致的权力和私欲

一方是除了一腔热血再无其他

在这偌大的王朝,展开了生死对弈

而最终,至高无上的权力低下了他高贵的头颅,

嘉靖输了。

如果这部剧真的有什么历史真相的话,这就是最真的真相。

不然,何以面对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何以面对文天祥、岳飞?

何以解释这文明数千年的存续?靠嘉靖?还是严嵩严世蕃徐阶杨金水之流?

然而,正是这最真的真相,却让我们看不真切了。

这就回到我最开始提到的部分

关于历史的言说,关于文明的献祭。

为了登上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列车,近代中国不惜以对自己历史的丢弃甚至唾骂来购的一张车票,并最终以鲁迅先生的“吃人”二字盖章定性,在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际这无可非议。

然而在上世纪60、70年代整个西方社会经历深切文化危机之后,中国社会的反应迟钝就着实令人惋惜了。

我常说在今天讨论“文化入侵”根本是个伪命题,“文化入侵”之前,至少应有个完整的文化体系作为支撑。

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他的思维方式,对于生命的体悟,却是整个以西方逻辑为基础构建的。

不是那些浮在表面的东西,是内在肌理。

甚至当我们关照自身文明的时候,都是以一种以西方式的眼光。(这是我在尝试更为内在的学习中国文化之后一个越来越心惊的体验)

与其说是防止文化入侵,不如说是重建自身文明。这是后话,我们暂且不表。

回到《大明》。

这部剧的创作其实并不讨巧,早在编剧刘和平先生创作《雍正王朝》时,其“为帝王将相立传”的做法就开始收到学界“屁股坐歪”的质疑。其实质,无非是他更改了自“五四”以来关于“这历史无非吃人二字”的表述。

可回到那个问题:

这数千年的存续,可以言说的难道只有“吃人”吗?

刘先生以《大明》,来进行自己对历史的漫漫求索之路。

尽管人物纷呈,我还是认为这部剧最为精彩的刻画来自嘉靖和海瑞。

一个体现了主创对人性至暗的深刻把握,一个体现了对人性光明的期许。前者难得,后者更不常有,特别是在一个人在深入理解了前者后,对后者哪怕是做到相信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因此后者来得更为可贵。

也为此,若该剧仅有前半部是可谓精巧,有了后半部则可称伟大。

初看这部剧,我们会同情严嵩,皆因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种种恶毒,皆有不得已。

这就要提到另一个人,徐阶。他与严嵩有何区别?

其实并无区别,徐阶若能先严嵩一步,未尝不是嘉靖最黑的手;严嵩若能早遇海瑞,亲眼所见其死谏之壮举,也未必不敢在朝堂之上为其仗义执言。

无他,人性耳。权势恫吓,利益当前,人人可淹淳安之田;若遇感召,则人人又是殿下劝谏之臣。

可叹剧里中人,猜皇上猜权臣猜局势,唯唯看不透的是自己。

只有嘉靖和海瑞二人,看透了人,一个利用人的贪和惧将人玩弄于股掌,一个以浩然正气为人的救赎提供了指引。

因此,当有人跟我说讨厌海瑞的时候,我不会觉得他可恨,我只是觉得他可怜。

他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救赎的力量,会有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可怕的是他不相信自己,不相信自己在“善”的感召之下也会仗义执言,也会一往无前。

怪谁呢?

如果我们仅今天的眼光来打量世界的话,似乎这样无可厚非。

当所谓的“人类灯塔”“普世价值”自身的危机越来越深重;

当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席卷全球;

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在“利益最大化”面前为自己的存在辩护,而那些不以利己为目的的人甚至被当做怪物、疯子。

人们甚至丧心病狂的诋毁先贤,在他们身上编造那么一点似是而非只为了“印证”所谓的“人性”。

讨厌剧中的海瑞,似乎再理所当然不过。

可人性不该是这样的,尽管“毁堤淹田”之事常有,

可从来、从来没有人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从来、从来不乏人阻止过“毁堤淹田”,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谁知道?

昭昭史册知道

那无数的“照汗青”就是最好的言说

数千年绵延不绝的存续就是最好的证据。

凡存亡之际,挽大厦之将倾,救民于水火,挺身而出的,又何止是一个海瑞!

因此,在一部部史书面前,当嘉靖说出那句“海瑞是大明朝的利剑”的时候,嘉靖信,裕王信,赵贞吉徐阶高拱张居正信。

今人,何以就不信了呢?

也正因此,刘和平先生在洞察人性黑暗后,还能以极高的诚挚写下海瑞。

这是对历史真正的尊敬。

无愧先贤,无愧后人。

可悲可叹,至此,我们再难见到这样一种对历史的真诚呈现。倒有人挖出来鲁迅口中“吃人”的东西,美其名曰“传统文化”大肆宣扬,前有“女德班”,后有“《娘道》”,恶臭腌臜,使得本就离看历史如雾里看花的大众,更是对其敬而远之了。

更可怜的是今日,我们见过了严嵩、赵贞吉乃至郑泌昌何茂才甚至嘉靖进而相信了他们的存在,何以,竟丢了一个海刚峰?

长夜漫漫,那未来的答卷,或许正藏在过去

是来路,亦是归途。

我们不仅只会做阿q,大义当前亦是海刚峰。

难的是,《大明》之后,谁又去教我们的子孙去相信?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海公太正了,正的让人害怕。

阳光虽好,一直晒着也难受,对黑暗里的蛆虫来说,更可怕。


user avatar   liu-du-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一个人一件事,好不好取决于角度。

说白了,就是屁股在哪。

作为嘉靖来说,乾纲独断,操控天下,朕躬无罪,罪在万方。突然蹦出来你个笔架山跟我对喷史册人心,把我底裤扒给天下苍生看,你把我当君父还是当三孙子?子为父隐懂不懂懂不懂?

作为赵贞吉来说,苦熬苦业这么多年,跟着徐阶这个卖孙女的王八蛋一起当土鳖,终于等到大丰收,你个连进士都考不上的学渣拿着一本大明律就敢跟我死磕,为了几斤蚕丝把我喷成了郑必昌二代,你意思不就是我们都是换了个名字的严党呗,在你眼里我们都是为了往上爬不要脸,对的我就是不要脸,但只要没人说我脸就在,为什么就你一个人说?你凭什么把实话说出来?

对于田有禄来说,混个差事不容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县太爷指缝里漏出来的油水我就能盆满钵满,老婆给我生个大胖小子,狠抓抓教育弄不好圆父辈一个进士梦,你海老爷来了,自己种菜吃,不到老娘生日不吃肉,我该怎么趁机敲诈百姓敛财?还得跟着你一起撕公文抗上命,你拍拍屁股走了,以后人家不得拿我开刀?

你看看少了什么?

老百姓没说话。

因为官老爷不让买粮食他们没饭吃被饿死了。

因为他们被人决堤泡水里了。

因为他们交不出蚕丝被逼的上吊了。

因为他们逃荒没屋子住被大雪冻死了。

他们说不出话,一辈子没学过写字也留不下什么话。

海瑞帮他们说了话,帮他们喊了冤,帮他们把罪魁祸首拉出来扒光了留在史册里。

所以被扒出来的人怕了,恨了。

在这帮人上人眼里,帮泥腿子说话的都觉得讨厌。


user avatar   wan-li-dao-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感海瑞的都是什么人呢?我来说个代表吧——周作人,他和私下里暗暗戳戳反对海瑞的不一样,他是公开表达自己特别讨厌海瑞。

大家都听说过海瑞饿死女儿的事儿吧,这事儿是清朝初年被人编出来的,但发扬光大是在周作人手里。

他在《书房一角》中《记海瑞印文》中说道: 偶读《论印绝句》,查药师诗有注云:“海忠介公印,以泥为之,略锻以火,文日司风化之官。观之觉忠介严气正性,肃然于前。见周栎园《印人传》。”余平日最不喜海瑞,以其非人情也。此辈实即是酷吏,而因缘以为名,可畏更甚。观印语,其肺肝如见,我不知道风化如何司,岂不将如戴东原所云以理杀人乎。姚叔祥《见只编》卷上云:“海忠介有五岁女,方啖饵,忠介问饵从谁与,女答曰,僮某。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此女即涕泣不饮啖,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余谓非忠介不生此女。”

周作人想表达的意思是:我最讨厌海瑞了,特别讨厌,因为他这人不懂人情,非常残忍,比如饿死女儿这种事儿他都干得出来。

但明朝的正经书里面都没有这种记载,以海瑞在当时仇人满天下的状态,这么丧人伦的事儿肯定要被弹劾,如果被弹劾就一定就记载。

周作人作为文科学霸难道不知道这事儿是编的吗?肯定知道,但为什么要相信还要大肆宣传呢?就是因为海瑞这种人的存在,让他这种人无论是给反动派当文狗,还是给日本鬼子当汉奸都如芒在背。只要中华民族还有海瑞这样一心为民不讲小圈子人情的人在,就会对贪官污吏汉奸走狗做清算。

后来周作人在1939年,当了汪伪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聘书,后又兼任汪伪北京大学“文学院筹办员”,开学后兼任文学院院长。成了名副其实的汉奸。

反感海瑞的代表,就是这种人。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观众总是习惯性的把自己代入当皇帝的嘉靖,作为资本家的沈一石,把持朝政的严嵩父子,位列内阁的徐高张

就是没有把自己代入到自己真正的身份——普通的老百姓


user avatar   leng-la-hou-de-you-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9.12 更新

来来来,新的小白鼠又上线了。自9.12起,葡萄牙取消室外口罩令。

葡萄牙、中国全民疫苗接种情况分别是:

葡萄牙:一剂(86.85%)、完全接种率(81.1%)【截止9.13,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一剂(?)、完全接种率(78%)【截止9.22】

所以,从完全接种率上来看,中国已经达到70%的红线,但delta比较凶残,有研究数据表明,针对delta可能需要88%以上的全民接种率才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而现在葡萄牙的一剂接种率(86.85%)已经接近于88%了,最多再过28天,葡萄牙的完全接种率也将会接近88%。

新冠肆虐了一年多,葡萄牙从今天起,开始试水群体免疫,真的是拿命在试啊~

葡萄牙会成功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9.13 更新

我不在知道大家为什么都喜欢拿以色列来举例证明群体免疫是失败的。以色列的实际完全接种率到现在连70%都没有(63.02%),这个国家连讨论群体免疫的资格都没达到。

就这个接种率,也就无怪乎日增10000+。


9.16 更新

9.16葡萄牙TSF更新葡卫生部会议报告:4/5的住院治疗患者和14/15的ICU患者没有完全接种疫苗。(说明接种疫苗还是有用哒!!!!)

“葡萄牙人民投票,投票的方式就是接种疫苗。”--葡萄牙总统 马塞洛

Infarmed 会议:大于5岁的儿童,疫苗的接种(计划)可以推进。 葡萄牙已有 81.5% 的人口完全接种疫苗,预计将会出现新的变种。

同一天,葡萄牙卫生部在官网称:我们已经在大流行的末期[1]


一些胡思乱想

晚上和同学谈到葡萄牙取消室外强制口罩令这一行为,突然莫名的觉得这个国家很勇是肿么回事。

近一个月,葡萄牙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居高不下,但是葡萄牙政府还是做出了这么大胆的决策,当然比起之前的英国、以色列……葡萄牙的是建立在超高疫苗接种率之上的。假如这一次成功了,全世界应该就会慢慢解封吧。



在《葡萄牙史》的序言部分,作者戴维·伯明翰说:“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长生存之道的国家之一。……在欧洲的许多历史进程当中,它还是一位先驱者。”

今时今日,留在葡萄牙人民血液里的大航海开辟者的基因,或许并没有消散,还在以某些方式传承着。

参考

  1. ^ https://covid19.min-saude.pt/encontramo-nos-no-fim-de-uma-fase-pandemica/#

user avatar   lllllzs-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记得今年夏天在去南京的高铁上,

有一个中国人带着两个日本人坐在我后面,看起来是日企的中国员工带着日本领导出行。

他们三个(尤其是日本人)说话声音有点大,让我不自觉地就听到他们的谈话。

两个日本人会讲一些中文,口音很重,时不时遇到不会讲的词就会换成英语和中国人交流。

我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个对话

“那个,窗外的,就是中国的乡村吗?”

————当时正好经过一片田野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农村。”

一片惊叹声,“看起来太好了,比日本xxxxxx(夹杂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中文,听不懂),简直和这个火车一样优秀。”


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时代的风向变了,

中国不再是弱国了。


user avatar   jing-chu-nan-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zhixingchua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挂版

爆改版

正常版


user avatar   xiarim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地居民就偷着乐去吧!




        

相关话题

  剧版《指环王》公布 20 多张角色海报,9 月 2 日开播,你有哪些期待? 
  如何评价《拜托了冰箱》第六季第十期(杨超越)? 
  如何评价电视剧《我的前半生》? 
  好莱坞复工在即,日增成本20%,国内影视行业何时复工?疫情对电影行业和影视从业人员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如何评价演员王瑞昌? 
  姜文是不是再也拍不出像《让子弹飞》这样的电影了? 
  如何吐槽一部电影很烂? 
  一部烂剧是演员的问题还是编剧或是导演的问题? 
  朱瞻基如果没死那么早,还会不会有土木堡事件? 
  如何评价张璁? 

前一个讨论
前8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3.05万亿,增长25.8%,对美贸易顺差1.54万亿元,反映了什么信息?
下一个讨论
9月2日,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运送回国,哪些志愿军的事迹令你印象最深,我们该如何铭记他们?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