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阿甘正传》中阿甘代表了什么美国精神?而珍妮又反映当时美国的什么思潮? 第1页

  

user avatar   caesarrocf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与珍妮,即美国的右派文化与左派文化,亦象征着导演眼中偏右派的美国,和左派崛起后带来的美国社会的大撕裂。

先说说阿甘(汤姆·汉克斯在此剧中狂飙演技)。

《阿甘正传》标题的翻译,其实丢掉了很多东西,标题英文为“Forrest Gump”。

这个标题所指的人是这位:

电影中还有一句台词较为直白地把标题的意图给表达出来了:

后面一句台词则直接点出了“Nathan Bedford Forrest”的名字。嗯,他的妈妈称福瑞斯特为“内战英雄”。阿甘的口音也是典型的南方口音。

《钢铁侠1》里,托尼·斯达克也把一个木讷的士兵戏称为“阿甘”,而他说的英语分明是“Forrest”。

内森·贝福德·福瑞斯特 (Nathan Bedford Forrest),生于1821年,卒于1877年。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南北战争时期南方联盟著名将领,也是日后三K党的创始人。

早年福瑞斯特在密西西比州做生意,以为人凶悍著称。通过自己打拼成为庄园主,是南方首屈一指的富豪。

南北战争爆发后福瑞斯特加入南方联盟军队,世人对其军事才能评价甚高。但性格残暴也时常被人所诟病,多次公然屠杀黑人战俘。

在南北战争结束后,他成为三K党领袖。

然后电影里阿甘称三K党为“俱乐部”,电影也出现了福瑞斯特身穿白袍的打扮。

该组织后来在日本支部延伸出了一个新派系叫FFF团……

现实当中三K党鬼魅一般的造型是如下的:

所以单这里就给这部电影定调了,这是一部典型的右派电影。

不过政治正确还是有的,阿甘调侃三K党“像一群鬼”、“披着床单和白袍骑着马跑来跑去”,并说三K党和自己与母亲会做的一些“并没有意义的事”一样。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阿甘的母亲是个非常伟大的女性形象。当阿甘的脚撑器被铁箅子卡住,几个路人用戏谑的眼神看着他时,母亲高傲地斥责:“看什么看,没见过小孩子带脚撑器吗?”

"Don't ever let everybody tell you they're better than you,Forrest."

如果上帝让每个人一样的话,他会给每个人一副脚撑器。

这一段儿大家应该都看懂了。阿甘的母亲为了让阿甘和正常人一样上学,用校长的话说,“你妈妈很重视你的教育。”

这就和资本原始积累一样,并不令人愉快。

包括英国的圈地运动。

邪恶的黑奴贸易。

帝国主义列强对殖民地的压榨。

在资本原始积累之后,就是更进一步的资本积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殖民扩张的掠夺后,就是对工人阶级的疯狂剥削。

于是乎……

好吧扯远了。

回到正题。

阿甘家墙上的这面美国国旗,要么是阿甘画崩了,要么是专指美国刚刚独立时的国旗。

下面这个梗就非常明显了,那个弹着吉他的年轻人,跟阿甘学了一套神奇的舞蹈。

这个人是猫王。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他的音乐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包括他独特的舞蹈。他将多种音乐融会贯通,让边缘化的摇滚乐走向了大众的目光中。

然后妈妈在电视上看到猫王在表演“阿甘式舞步”时惊愕的神情以及那句评价把基调拉回到右派的正轨:

“This is not for Children's eyes.”

在校车上,珍妮首次出现。阿甘称其为“最甜美的声音”。一如美国人对美国曾经的梦想。那时候的美国,是希望之地,是冒险家的乐园。让美国人骄傲至今的《五月花号公约》、印第安人与清教徒欢聚一堂的普利茅斯殖民地是美国历史上最明媚的色彩。

虽然后来是这样的:

但目前依然是美好的:

接下来就是电影最经典的镜头之一了:阿甘的奔跑。

阿甘在被几个孩子追逐的过程当中,挣脱了脚撑器。那些散落的脚撑器,被自行车碾得粉碎!

嗯,这一段的隐喻就很明显了: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系列战争的延续,1740年,围绕玛利亚·特蕾西亚打起来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之后是七年战争。战火燃烧到北美洲后即为“法国印第安人战争”。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的。

1775年莱克星顿的一声枪响,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布独立。

乔治·华盛顿成为大陆部队统帅,并带领美国人民击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英帝国。

当然,也不能忘记诸多“国际友人”的帮助。比如这位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

1783年,美英两国在巴黎签订条约。

回到电影,阿甘在一次奔跑中误入橄榄球队,由此引出美国的橄榄球文化(American Football)。

阿甘因此获得了进入大学的资格。他说,大学生活让他迷茫,“挡校门事件” (Stand in the Schoolhouse Door) 出现了。阿甘傻乎乎地出现在了电视节目里。

时任亚拉巴马州州长的小乔治·科利·华莱士是著名的保守派,为了阻止两位黑人学生入学亚拉巴马大学,挡在了福特斯礼堂的门口。他想以此恪守种族隔离政策。华莱士后来在参选总统时被刺,腰部以下瘫痪。

后来阿甘去珍妮就读的女子大学看望珍妮,巧遇珍妮……单纯的阿甘以为珍妮被欺负了,把珍妮的男朋友拖出来打了一顿。这是珍妮身上出现左派思潮的开端,也是象征右派文化的阿甘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喜欢的女孩儿。

顺便说一句,珍妮再度被中国观众所熟知,是因为下面这个角色。很多观众根本没认出来:

罗宾·怀特在《纸牌屋》中饰演女主角克莱尔·安德伍德。

珍妮说,她想当个琼·贝兹那样的歌手。琼·贝兹是乔布斯的前女友,因频繁参加政治活动而备受争议。

之后,阿甘得到肯尼迪的接见,并以此引出肯尼迪遇刺案。也提到了肯尼迪弟弟的被杀。

当然,有一个镜头把很多事情暗示的非常明显:

玛丽莲·梦露在此时此刻的乱入真的太恰到好处了。看来梦露之死与肯尼迪兄弟的死背后有什么隐情一直是美国人的某种共识。

这时候,阿甘入伍。

那个不停地絮叨着虾的黑人小哥首次登场。这小哥牺牲的时候我都哭疯了。

木讷的阿甘在军队里如鱼得水。当然,导演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黑左派的机会。阿甘翻看战友给他的《Playboy》,发现珍妮在上面。

珍妮因为给《Playboy》拍照片而被开除学籍。她在一家俱乐部抱着吉他裸身唱鲍勃·迪伦的《Blowing In the Wind》,一首典型的反战歌曲。导演可能没想到,鲍勃·迪伦会在201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阿甘教训了那几个骚扰珍妮的观众,得到的却是珍妮的厌恶。

“You can't keep trying to rescue me all the time.”

这也是充满了失望的美国人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呐喊。左派思潮崛起,年轻人不再相信这个国家。当国家的信仰不再,年轻人会通过放纵和叛逆来抗议他们遭到的背叛与欺骗。

阿甘是来和珍妮道别的,因为他要去越南。

越南战争(1955~1975),由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的北越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支持的南越展开的一场战争。最终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北越最终推翻了越南共和国,统一了越南。

自此,左派文化开始向巅峰攀登。在描述阿甘在越南的军旅生涯中,插叙了珍妮与一群嬉皮士在一起。

嬉皮士(Hippie)出自《旧金山纪事》记者赫柏·凯恩的报导,是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年轻人对习俗和政治反抗的团体。他们反抗宗教、反抗传统、反抗中产阶级价值观。

与之相对的,右派是讲究奋斗与自强不息的。中尉从自暴自弃到后来重新崛起也体现出了右派的传统价值观。阿甘也在养伤的期间发掘出自己的另一技能——打乒乓球。为后来参与中国的乒乓外交打下基础。

阿甘授勋,林登·约翰逊为他颁发荣誉勋章。阿甘为了给他看自己屁股上的伤,把裤子给脱了。

就在阿甘四处瞎逛时,他身旁的几个筹划反战集会的大学生中有一个人喊了声“希拉里”。至于是不是希拉里·克林顿,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她的同学说:“你找个兽医(此处应翻译为‘老兵’)干嘛?”这一句也是对左派运动的讽刺(如果不是翻译错误的话)。就像是《纸牌屋》里,弗兰克的对手马蒂组织教师罢工,一看人手不够,就把司机也弄来滥竽充数了。

阿甘傻乎乎地上去讲话,和珍妮紧紧拥抱在一起。

之后就是继续黑左了。这里出现了黑豹党和穿着纳粹军装的嬉皮士。

黑豹党是美国的一个黑人激进政党,他们反抗黑人歧视,笃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966年由修伊·牛顿和西尔在加利福尼亚的奥克兰创建。那个穿纳粹军装的嬉皮士打了珍妮,阿甘当然也教训了他。

在教训完了那个学生领袖后,阿甘还傻呼呼地跟一众黑豹党员道歉。这种“绅士风度”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真的百感交集。

在回家的路上,阿甘很认真地说:“我永远不会伤害你。”守护家庭、真爱亲人、永恒如一,这就是右派文化的集中体现。又一次的道别,阿甘把勋章送给了珍妮。

接下来的大事,就是乒乓外交。

在阿甘练球时,电视机里播放的是登月时阿姆斯特朗的名言: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这一段的中国的装扮越看越奇怪……

1971年,中美两国乒乓球队友好往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在阿甘回国后,就是众所周知的狂黑约翰·列侬的桥段了。在电影里这位左派歌手就是个疯疯癫癫的神经病。

但不可否认的是,约翰·列侬真的是位伟大的歌手。2004年约翰·列侬入选《滚石》杂志评出的“历史上最伟大的50位流行音乐家”。电影里也提到他给粉丝签名时被枪杀,现实中他在自己寓所门前被一位名叫马克·查普曼的歌迷杀害。去世时年仅四十岁。

后来阿甘重新遇到丹中尉,一点一点帮他走出困境。与此同时,珍妮不断堕落,吸毒、出卖身体,无恶不作。影片中先后提到了很多企业,包括苹果、 巴布甘虾业公司在现实中都是有的。

阿甘为了寻找珍妮,开始了跑步。并且创造了流行文化中著名的符号——笑脸。

里根遇刺案在电影后半部分也有提及。

最后,导演还是没有放过珍妮。珍妮说她感染了一种病毒,医生都不知道怎么治好她。虽然电影没有明说,但种种线索都已经暗示了——她感染的是艾滋病。

珍妮走了,这次再也不会回来了。无论面对任何大风大浪都从不皱眉头的阿甘留下了男儿泪。

最后,是阿甘和他的孩子。孩子是无辜的。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孩子都是希望。天使的羽毛飞上天空,正如美国,迈向美好的未来。

也许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自独立以来,不断地被逼着往前跑。跑着跑着,发现自己是最快的,所有人都跟着自己跑。最后,他累了,只是想回家。

如果问阿甘代表了什么美国精神,那么答案是——“美国梦”。更进一步地说,他代表了美国的历史。

而珍妮,不仅仅代表左派文化,更代表着美国的一次又一次被撕裂。对于一个民主国家而言这是不可避免的,过去发生过,未来还会发生。我们知道大撕裂的出现是美国式民主制度的失败,但我们也清楚,她不可能离我们而去。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阿甘正传》能打败《肖申克的救赎》和《低俗小说》拿下奥斯卡?因为它不是一个血海深仇的传奇,也不是一个鬼才导演的独立电影秀,它反映了现实中一代美国人的集体回忆,它讲的是全体美国人的故事,更代表了传统的美国精神–简单正直,坚韧不拔,它演到了每个美国人的心里。


我第一次看《阿甘正传》是在1995年,我9岁,跟着爷爷看的盗版VCD。当时我看不出阿甘是微弱智,看不出片中穿插了那么多真实的历史,看不出这电影要表达的美国精神。但20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片头随风飘动的羽毛,校车上与小珍妮的初次见面,小阿甘在奔跑中抛弃了腿上的铁套,越战的枪林弹雨中背着战友奔跑,失去双腿的丹中尉在轮椅上发酒疯,华盛顿纪念碑前与珍妮重逢,捕虾船撞烂了码头,阿甘带着一群人在西部荒野中奔跑,珍妮对阿甘说“你是他爸爸”,阿甘哭泣着站在珍妮的墓前…… 电影的魅力便是让一个看不懂电影的小孩,也能带着记忆中的这些画面走过20年。


同样的,对一代美国人来说,猫王,肯尼迪遇刺,阿拉巴马州长阻挠黑人大学生入学事件,约翰逊和越战,黑豹党,嬉皮士,阿波罗登月,乒乓外交,尼克松和水门事件,约翰·列侬,卡门飓风,里根遇刺等等,同样是带着走过几十年的记忆。伴随着无数经典的带着时代烙印的配乐,本片让阿甘这个低智者由各种偶然机会和这些历史事件挂钩,例如就是他投诉对面大厦手电筒光而意外揭发了水门事件。这显然不真实,但确是有意为之。因为阿甘正是正直的传统美国精神的代表,正直无私,不精于算计,意志顽强,胸怀坦荡。他经历这些事件,正象征着每一个正直的美国人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这部电影耳熟能详的几句台词也已经名垂影史。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这句话是全片的“中心思想”。命运正如片头的那片羽毛一样,是飘忽不定的,但是人能够抓住它,依靠坚强和正直前进。“Run, Forrest, Run!” 便是坚强和正直地同命运赛跑。阿甘在片中最长的横跨美国的那次跑步,并没有任何明确动机和目的。阿甘没有能力瞻前顾后,没有能力具备太多功利心, “Stupid as stupid does”,这却给予了他旁人难有的集中能量,信守诺言,正直行事的能力。同命运赛跑并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而是保持着阿甘那样的谦卑和乐观,让每一块巧克力出现时,他不逆流行舟,却能够把握住生命的航舵。



除了阿甘,本片还有4个主要人物,阿甘的妈妈,布巴,丹中尉,珍妮。阿甘的妈妈是“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的版权所有人,她是美国传统精神的传承,也是阿甘那最朴素坚实的品质的来源。生活需要点智慧,看清了羽毛飘荡的方向,才不会患得患失。生活也不需要太多智慧,这样才可以无所畏惧,与命运赛跑。她一人辛苦带大阿甘,为他操劳,为他骄傲,她也是千千万正直、朴实、勤劳的美国女性的代表。




布巴是黑人,命运对他和他的祖先不公,他没有什么立场,也没怨天尤人,他念想的只有祖传的捕虾。打下越南了就可以来这里捕虾,打不下去了就想回去捕虾,他是另一个阿甘,运气没那么好的阿甘。


1960-1980年代的美国并非一帆风顺,那是一段充满创伤的历史。丹中尉则是典型的受到创伤的美国人,在带给现代美国人最大伤痛却又无功而返的越战中失去了双腿。他相信注定的命运,他的命运就是死在战场,而背着他奔跑的阿甘让他残废地活了下来,他怨气冲天,疯狂酗酒,憎恨上帝,人生充满了挫败感。当然作为励志片的《阿甘正传》还是让他在阿甘的帮助下,在一场暴风雨中与上帝和解后,更重要的是发财后,站了起来重新积极地生活。相信还有许多美国人遭遇了丹中尉一样的不幸和创伤,他们应该没有丹中尉那么好运,但本片可贵在并无不切实际的布道那摸不着的上帝恩典,也没有振臂高呼的反战,而是承认时代和国家给他们带来的创伤,并实实在在的给这些受伤者打气,激励他们鼓起勇气来重新面对生活。



珍妮则是这充满创伤的时代的另一个代表。她出身于不幸的家庭,成人后也不顺利,颠沛流离,靠难以启齿的零工生活。珍妮很自然的加入了质疑美国价值观的嬉皮士群体,追寻她所认为的人生意义。可惜她最终也没有找到,却伤痕累累,一度想要放弃生命。她知道青梅竹马的阿甘一直无私地注视和思念着她,但她一直抗拒低智且传统的阿甘能带给她幸福。直到生命将要耗尽,她才明白阿甘才是她最好的归宿。显然电影对她倾向负面,她浪费了一生,也只有阿甘代表的美国精神能够挽救她。插句话,有谁看出她是Claire Underwood的?





不难看出,这是一部旗帜鲜明的右翼电影,在左翼把持的好莱坞算是罕见。但是它带给美国人的集体回忆,阿甘的可爱人格,以及积极向上的风气赢得了包括非美国人的大多数人的喜爱。它也是一部励志片,但它没有许多励志片那浓郁的鸡汤味和鸡血式的奇迹结局,它用朴实征服了观众。阿甘诚然是个不得了的幸运儿,但每个观众都会觉得他的幸运是应得的。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 - 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电影《爵迹》? 
  有哪些很不错的恐怖短片? 
  攀登者首映已结束,对其有何评价和期望?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特工》? 
  如何评价纪录片电影《中国喧嚣》? 
  成龙演技算高吗? 
  为什么近几年的爱情电影总是口碑、票房双扑街? 
  如何评价国内当前烂片横行的情况?是电影工业必然经历还是我国特色或其他? 
  近几年的韩国电影中,有哪些不能错过的佳作? 
  为什么豆瓣上主流励志片《三傻大闹宝莱坞》评分竟可以与经典电影如《教父》系列等比肩 ?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恶魔奶爸的文章《为什么你的焦虑感这么重?因为知乎微博朋友圈里吹牛逼的人太多了》?
下一个讨论
男生对女朋友可以心机深到什么程度?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