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你在知乎上有了十万个关注者,你会考虑变现吗? 第2页

        

user avatar   camillej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考虑不考虑变现,而是能不能变现。

在我眼里,有些人想得很明白,愿意为了变现优化自己的内容,他们就可以变现。有些人既要做自己,又要变现,说实话,很拧巴也很难。


在我眼里,知乎KOL的核心价值,不是本事在行业里做到顶尖,而是在行业里有个平均水平或平均水平偏上一点点,但愿意放下自己的身段,去贴近看你写的东西的人。

用大多数人听得懂的小学生水平语言,来解释一些看似高深的词汇和概念。

不求让每个人都懂,但让更多人能懂,不是把这个领域变成小而精,而是把这个领域让更多人了解。也从来不是自己想讲的高深理论,或者显摆自己的专业能力,如果看的人听不懂就一律打为看的人不行。


KOL变现这件事,其实就是想清楚你要什么。认为自己写的爽就好,不愿意做改变,写东西就是为了做自己就好,我觉得挺好的。但如果想要接广告变现,我觉得也蛮好的,也无可厚非,毕竟要求别人一直用爱发电也挺难的。


但如果想变现,就要把自己写的内容当作一个产品来做,来优化来迭代来找商务找渠道,因为产品是拿出“卖”的。

我认为变现最关键的几件事

1. 优化内容,写的内容方向多往品牌喜欢的调性风格上靠

2. 做市场,找到合适的商务在行业内做一些影响力,找背书,提高客单价

3. 搞渠道,多和媒介公司啊广告公司啊来往,尤其是你主做平台的活儿比较多的公司,也多跟品牌接触。


明确上面几点之后,我们再来看知乎KOL的变现。

知乎的内容门槛是相对高的,所以很多其他平台上过于干的内容,在这里能变成专业且有价值的内容,存活下来。我本身是认可这些内容的价值的。品牌方也是认可的,毕竟其他平台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做不出这样的内容。所以很多品牌方在知乎的投放,像一些回答里讲的,不会很多,但一些大公司还是会有。

毕竟对于价格稍微高一点的产品来说,很多人会在某红书、某音、某博上种草后,再来知乎看一眼风评,有没有被人喷“智商税”什么的,所以大品牌还是会在知乎投对自己品牌正向的背书。不过预算不高,每次投放的人比起其他平台也不多,甚至很少。


以上,我们来再梳理一遍:

品牌投放是主要是为了:

1. 营销-直接卖货

2. 品牌形象/产品背书

前者其他平台更好用,后者知乎更好用(不是说绝对的,只不过是比例和品牌调性上来说)

所以,知乎上大家写“专业”内容,一方面是平台调性,但也有一方面是因为写专业分析在知乎更好变现更好被品牌方觉得需要,从而被投广告。(尤其是数码、美妆、电动汽车等等这些需要背书的领域,品牌方有钱也不会放弃知乎这个舆论阵地)

至于知乎上的专业内容,到底专业性有多强。这个就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如果是对做这个行业的,钻研这个行业的人来说,知乎上那个领域专业性最最最大佬的,也不过中上水平。大多数知乎所谓大佬,在行业内“中等”水平,就很够了。这个话绝对不是批评,既不是批评知乎大v水平一般,也不是批评受众不聪明。因为即使行业内中等水平,也是很聪明的人了,只不过这个世界上永远有很多聪明人。

在行业内做得非常好,还愿意像我开头说的,低下身来用小学生语言给大家解释行业内人人都知道的常识,我讲真,凤毛麟角。

所以,针对一些在知乎上说自己写这个领域,学到很多进步很大被品牌方认可的人来说,我肯定他们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但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帮大家解读一下:

内容专业性进步很大,是因为在不断写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人,有一些行业内的人虽然写不出大众看的东西,但还是喜欢看和交流的。所以,在知乎认真写东西,自己虽然不是大佬,但有几率遇到比自己能力和专业性强的人(虽然他们大概率不是kol),学到更多东西。(但也要注意,这些人对你的认可作用到底有多大?大多数也是入行5年以内的人,不是说他们不行,而是在公司他们做不了决策)

被品牌方认可,不可替代,是因为既要写专业分析,又要用小学生都能看得懂的语言解释自己的分析,这个能力其实是不多有的,人不多的,也是很多品牌方需要的,尤其是他们在知乎投放的目的就是为了品牌形象和产品背书。


但同时,也有一个警示给所有变现的KOL,以上都是很好的,但自己的内容真的给行业领域带来改变的话,还是少说,说的多了自己也觉得真的了。

在品牌方眼里,他们一口一个“老师”,一口一个“辛苦了”,也不过是因为你是他们这次方案里调性最符合的kol,是他们考核kpi的一个数字,搞定你他们这些执行人员的绩效才会好看。

另一方面,如果因为你写的内容好,有机会跟品牌方做一些专题合作,是你个人的进步和成长,但依然不代表你影响了行业。因为这个不是你做,就是一家普通的市场调研公司做,对厂家来说只是用了不同的agency。

最后一点,我知道知乎有很多专业领域的大v喜欢喷品牌方和厂家不懂产品,我自己也喜欢吐槽的。但也思考一下,执行层的人只是执行投放方案,他们的专业能力在整合资源把投放做好,这个执行层工资也是没那么高的,如果这个级别的要求就是既懂专业能力又懂营销,工资太高,对公司成本来说没必要。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说说,供有志于在知乎开拓的朋友们参考。

1,粉丝要看赛道,最不值钱的赛道是建政和社会热门。粉丝事儿多,抠门,习惯白嫖且穷。

2,最好的赛道是电子数码、母婴、营养、化妆等等,带货能赚到钱。

3,咨询赚到钱的都是先设置很低的价格,刷单量,攒出来排名,再涨价赚钱的,知乎最赚钱的咨询赛道是情感、心理、法律、医疗、堕胎等。

4,某些赛道可以从MCN接活,不过不太稳定,一般来说10万粉定价一篇文章估计也就几千块。

5,目前看多数知乎大V赚到钱的都是开了公众号,比如李建秋。

以上。

知乎有大量用户,不仅仅习惯于白嫖,还把看谁的内容弄成了一种恩赐,自己找那种皇帝翻牌子睡后宫的感觉,看个回答心态非常傲慢,点个赞跟出血刷了一个月工资一样心疼。

你想赚这些人的钱,真心不容易。

供参考。

ps:我搞了一个知识星球,给真的希望有干货的人一起探讨和学习。


user avatar   banzhanqingc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望天,先前在@好难说故事 的帖子下面说等到了十万粉的时候再来回答,本来以为到时候大家都忘就不用答了,结果居然一直有人记着呢。

看问题记录都一六年了,那时候我都不知道知乎是啥嘞。

……

恩,感觉这个问题跟我有些格格不入。

一开始玩知乎就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回答问题,凑热闹,顺便抖个机灵,偶尔装个杯什么的。

突然有一天看到个提问,题主问的概念很大,下面零星的几个回答都在说不可有人能总结出来。

我当时闲着也是闲着,心想,不如试试,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然后用了大概一个多星期,前后五万字左右的篇幅把那个问题一个一个列出来,逐个总结出来。

这应该是第一次想在知乎上认真写点东西。

这个问题写完之后,差不多也就达成了万粉的成就,当时还觉得挺过瘾的。

创作者等级升级了,所以点开了赞赏,记得当时大概是有四十多块钱吧,后面陆续又加了一些。

自从那以后就开始特意在网文话题下找一些能认真回答的问题。

当时也只是刚开始玩知乎,好多功能都没有搞明白,什么赞赏啊,好物推荐啊,付费咨询啊。

因为涨粉太突然,一股脑的全给开通了,完全不晓得都是个啥,所以干脆晾到一边没管。

有时候回答问题,认真写上一篇,自己觉得写的还不错,就顺手点一个开启赞赏,这个操作简单。

因为当时我看网文话题回答下的一些比较活跃经常被艾特的答主都是两三万粉丝。

唯有蛤蟆,跳舞这样的大神一枝独秀,十几万粉,心里就想着,如果我能有个三万粉就解甲归田。

结果再回答其他问题,就出现了巨大的落差。

因为不是达成万粉成就,你所有的回答就都能有很高的点赞量,大多时候就十几个赞,几十个赞。

现实的当头一棒。

只好自己调整心态,不再给自己设目标,纯粹当娱乐,就是玩。

十几赞的回答我也很认真的去写,几千赞的回答我也很认真去写,起码从态度上不会有区别。

逐渐的,每篇帖子固定点赞的人就多了起来。

从十几个到几十个,艰难达到一百个,然后突然有一天有人给我发来一个付费咨询。

第一次接到付费咨询的感觉就很新奇,这是个什么东东?

然后我也认真做了回答,结果发现,竟然真的有钱拿,虽然不多,好像十几块的样子,具体忘了。

但伴随着付费咨询而来的,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知乎变现这个问题。

我在知乎上写东西,不是抱着教人什么这样的心情。

而是我看到了这个问题,我刚好觉得自己能回答,所以我就答了。

如果接付费咨询的话,感觉这个事情就背离了初衷。

因为这个原因我当时就把付费咨询的功能给关闭了,然后还在想法上表态说以后不会开这个玩意。

目前为止,确实也做到了,不过私信里面回复的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差不多也有上千条了。

至于好物推荐这个功能,自打开通的那一天起,就从来没碰过。

毕竟我这样一个只在网文,写作,小说话题下玩耍的答主,实在也不知道有啥东西可以带货的。

写作指导书这样的东西,我一般也不建议新人去碰。

真有需求的作者,不用我说,他自己也会去找,而且最好还是他自己找到,并觉得有用的最好。

……

所以,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只能向大家展示一下怎么成为一个变现功能绝缘体的答主。

虽然现在也凑够了十万粉。

但你要是说还能怎么变现,我想来想去,除非让我把号给卖了。

但是我这种号估计也不值钱,领域太专一了,拿我的号去发别的东西,人家也不买账,没影响力。

成功堵死了知乎上所有的变现可能。

……


user avatar   zhang-xiao-b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关注者比较多,在知乎做流量生意有点先天悖论的问题。

如果是正经做流量生意,你就得按照做生意的方式去对待它,基本上这就是个全职工作,最不济也得是个三五人的小公司规格。这个出发点就是奔着赚钱来的,也不存在变现不变现的问题。

如果是有本职工作,只是顺手有了十几万关注者,那么就尴尬了。想变现就得花精力和投入,但这种投入有一个盈亏平衡点,超过了就会影响本职工作,进而影响主业和生活。如果不到,所谓的变现也就是顺手挣点零花钱,有一搭没一搭地接点单子可建立不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简单总结,顺手只能牵羊,牛是牵不走的。


有一个平台,能够分享你对世界的好奇和认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千万别把爱好变工作,除非你想清楚了。


user avatar   shi-jie-xian-bian-dong-lu-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据我所知,十万粉的美妆博主,情感博主,数码博主,哪怕是知乎的,也有上万的商单或者自己卖课引流的钱。

但其他种类的答主就没那么幸运了。虽说如此十万粉大概一个赞同也能卖30~40块钱。

最后,为什么他们不接?因为某十万粉的答主曾回复过我:“我一天上课就挣7000”

另一位说自己写文一个字一块2到两块,一个字!


你们不会以为知乎月入十万是假的吧?不会吧?不会吧?底下这些人卖惨听听就行了,普遍都是年薪至少百万的主,看得上知乎这点钱?


user avatar   li-xiao-miao-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反对把知乎账号和拣瓶子大爷相比!

我在知乎六年了,这是我的收入(我一分钱没提过)

捡瓶子大爷表示被羞辱!

经济角度,这就是一个不如易拉罐的赔钱账号。但这是我自己的账号,我赔我认了。

所以,知乎别对我那么多要求!

又要我争取流量,又要我干货输出,还要我视频创作。同时还得文明礼貌,温柔体贴,社会正能量。

钥匙三块钱一把。

您配吗?

我还留在这,就是因为我可以光明正大和肆无忌惮地吐槽——文明耍流氓!

这么说来,我和知乎还真是绝配。


user avatar   nsy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靠知乎赚钱?

你是想让知乎开墓地赚钱是吧?饿死个屁的。


user avatar   guijish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格局小了,我粉丝里有不少人等着把我变现呢,也不知道50万谁能领到。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相关话题

  知名游戏主播伍声被扒曾发表「如果剩余 10 天生命我会考虑吸毒」的言论,这种观点是否会误导公众? 
  如果唐僧取经路上得到了一本《西游记》会怎样? 
  当下饭圈真的是瘟疫吗,辱骂饭圈是否成为一种趋势?怎样做一个理智的粉丝? 
  脑残粉什么意思? 
  假设购买的东西都是性价相宜的东西,“浪费金钱”从经济学上是否存在,还是只是一种道德上的谴责? 
  如果有一个按钮,每按1次给你10元钱,你的寿命会减少1小时,你会按几次? 
  当红流量明星学历参差不齐,粉丝追星要不要考虑偶像学历?低学历爱豆有必要提升文化水平吗? 
  有一个喜欢了很长时间的偶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年头真的还有不追星的女孩吗? 
  为什么科密有相当一部分转成其他密了 例如库密? 他们不是最标榜忠诚吗 怎么就换人粉了? 

前一个讨论
朋友假装拍打了一下我家孩子,其实是用另一只手垫着拍在了她自己手上,但是孩子还手了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深圳一高端楼盘因安全隐患遭 900 多位业主控诉,无人机拍照取证被击落,购房者应如何保障合法权益?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