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海归女硕士包下 2 千亩荒山回乡当农民,却被村民当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你怎么看? 第1页

     

user avatar   wu-liao-kan-ni-men-z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话题宣传而已,包2000亩,没有机械化或大量劳力是运转不了的。这都不是老板了是领主好不好,农民也是惨不仅没话语权还要被别人用来塑造刻板反面形象。


user avatar   xun-ge-fir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农民的话无比正确,且,充满智慧!

1,什么人说什么话,农民的话很务实。

农民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

一个农民的孩子大学毕业了,要回农村承包2000多亩地,承包费30多万……

这30多万,谁掏?还不得父母掏?

辛辛苦苦培养孩子读大学,结果孩子一毕业要30多万承包荒山,这什么农民受得了?

如果承包荒山,还用得着送你去读大学?

2,你可能说,这女海龟家里有钱,想怎么做怎么做。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人家农民拦着了吗?

嘴在人家农民身上,人家想怎么说,就怎么呢说啊。

问题是,农民说错了吗?

3,承包荒山只是富人的娱乐,想承包荒山发家致富?那中国早就没穷人了!

你以为承包荒山能致富,抱歉,承包荒山,顶多让你有一份不错的收入,仅此而已!

毕竟,我也是农村出来的!打小儿生活在全村最大的果园里苹果、葡萄、桃子、李子、山楂……都有!

发家致富?别做梦了!

一场冰雹,你哭都没地儿哭!

村民散养的鸡,都往你果园跑,鸡也不傻,专挑发红的水果叨!

你要是敢打他们的鸡,他们整天盯着你,你一不留神,拿着麻袋去偷你水果。

我从小见证过父亲的发小半夜拿着袋子到果园偷桃,被父亲当场抓住。父亲什么都没说,日常里见面,大家还是正常打招呼。

我亲眼见过,村里人往城里贩卖桃子,跟父亲约定好1块钱一斤,桃子摘满一车,对方耍无赖,5毛钱一斤。你卖不卖?不卖,桃子不耐储存,两三天就腐烂。卖?一肚子火。还是卖啊!

过了三天,人家还回来要继续买,赚钱了,还好意思回来继续买。这回父亲坚决不卖了。

在农村,哪儿有什么规则?


4,故事,你只看到了开头,没有看到结尾。

很多故事都一样,告诉你灰姑娘嫁给了王子,故事就打住了。

后来灰姑娘过得如何,有没有被打入冷宫,有没有怀孕被下了麝香,有没有中途被逼出家,有没有被其他人搞死……

就像《甄嬛传》,你只看到姑娘们进了宫,如果不往后看,还以为她们都荣华富贵了呢!

《红楼梦》里,元春一直雍容华贵,对不?为什么元春死的消息一出,贾母直接晕倒?

对其他人来说,只是元春死了。贾母见过多少风起云涌?元春一死,那能是简简单单就能死的吗?

普通人看到的是“死亡”,贾母看到的是一部《甄嬛传》!

在海归女承包荒山的故事里。海归女,仅仅是个童话的开始,农民才是看到了故事结局的“贾母”!

5,永远不要小瞧专业的力量!

农民祖祖辈辈种地,别的他们不如你,种地能不能赚钱,他们真的比你懂!

6,为什么很多承包荒山的都发财了?

喂,醒醒,别搞反了,是有钱人承包荒山!!

我打过交道的一些有钱人,承包荒山,雇几个人打理,就是个私人庄园,日常带客户来吃吃喝喝,吃正宗散养的鸡鸭羊,无公害的蔬菜。并且不对外营业的!

你以为人家是承包荒山赚钱?实际是,人家一算“一年才投入个三五十万,吃得又好环境又好,比起请他们去会所、五星级酒店,省太多了!”

这才是真相!

当初,我发这张照片,很多人羡慕农村的岁月静好。

在农村,哪儿有什么岁月静好?

李子柒,是做自媒体的,你拿她当农民?也就城里人拿她当农民,村里人一看她的视频,就一句话“这不骗人的吗?不用干庄稼活儿才有那闲功夫。”

不用干庄稼活儿才有那闲工夫——一语道破。你说农民的话,智慧不?犀利不?

最重要的是,你要是真赚钱,呵呵,你是不是忘了大过年的赵本山带着老婆和鳖去给乡长拜年?为啥拜年来着?你想想,好好想想,是不是他小舅子在俄罗斯买了航空母舰,赶紧腾出鱼塘他好抓紧时间训练!

真赚钱了,荒山,镇上肯定另有其他用途,你得腾出来!

不同意?总有人三更半夜拿弹弓砸你家玻璃!

你品,你细品!

最后:

思聪做了熊猫直播,如果只看开始,嗯,不错。但是结尾:最后不光倒闭,还上了失信名单。就算是马云、马化腾,也不敢拿这当正面案例吧?




B站:勋哥很忙


user avatar   liu-ji-wei-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2400亩地多大我不知道。我自己在上班之余,种了6亩地,4亩桃子,二亩葡萄,基本是周末去地里干活,偶尔到了关键管理期,就请假用年假去地里干活,夏天的时候,白天长,也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干活,毕竟从我上班的地方到老家,开车就30分钟。

就这六亩地,知道我投资了多少进去了?

二亩葡萄,因为不懂技术,初学,别人二年挂果,我三年挂果,前三年二亩地投资一共下来,粗略计算,基础投资超过5万了。今年算是正式挂果了,但是还没成熟,市场价格也不是很坚挺,具体今年能卖多少钱,不知道。。。。。。。而且还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雨水量大的话,葡萄甜味香味都上不来,价格就低到姥姥家去了。

四亩桃树,因为管理简单,第二年也就是今年挂果了,但是因为树太小,所以基本上就每棵树结了3-5斤果子,四亩地也就产了1000斤商品果,投资也少,连树苗,化肥,农药,人工,一共下来一万多,桃子已经销售完了,卖了6000,但是呢,桃子销售的时候,需要定制包装盒,1000个包装盒起步,一个是4.7元,买盒子花费4700,用掉了150个盒子,刚好我表哥也种这个桃子,他用掉了300个,里外里总计消耗掉450个盒子,销售的收入包含盒子费用,也就是说,我自己用掉的150个盒子,价格是750,还有500个盒子没有销售掉,占用了2500左右的流动资金(本钱),6000-750-2500,今年销售收入是2750元,扣除两年的投资一万元,两年总收入是-7250元。明年进入盛果期,当然,明年投资也要增加,要增加喷灌设备,增加生物制剂杀虫(一般是粘虫板和生物诱剂,比使用农药更环保),增加肥水一体化,如果明年的价格能维持今年的价格,亩产量能达到2000~3000斤商品果的话,一亩地纯收益,大概能到8000~10000左右。

但是,还是要看天吃法,比如今年,整个北方雨水偏多,好多桃子种植户,都亏本了,尤其是水蜜桃,成熟期短,熟了就得卖,三天之内连续下雨,直接就是颗粒无收。就算成熟期不下雨,成熟前遇到连阴雨,水蜜桃就没有甜味,还不如黄瓜好吃,没有客商收购,也是颗粒无收。我自己的是黄肉桃,受雨水影响较小,所以今年才能有收益。

以上是我自己这三年业余搞农业的收支。预估几年葡萄能收回一半的本钱,大约3万元。还亏损两万多接近3万,今年收获后,葡萄树秋季施底肥,一亩地5~8吨腐熟羊粪,大约是3000元,两亩地合计6000元,化肥一亩地约700元,合计1400元,生物菌肥600元,合计1200元,人工费1000元,总共是:6000+1400+1200+1000=9600元,加上农药,约1万元。明年开春开始从3月底滴灌肥料,大约10~15天一次,按15天计算,每次约200元(氮肥,腐殖酸,钾肥,磷肥,钙肥及微量元素),电费每次20元,人工每次100元,也就是每个月600元,一直持续到9月份,一共5个月,合计3000。高峰用工期需要找临时工,比如疏花,疏果,疏花便宜,12元/小时/人,二亩地,3个人,一天8小时就可以完成,大约300元;疏果贵,熟练工大约8毛一串葡萄,一亩地2000串,1600块,二亩地合计3200,加上疏花的300,共计3500。也就是二亩地每年的持续投入,是9600+3000+3500,约1万6千元。葡萄的盛果期,大概10~15年左右,按15年计算,基础投资一亩地3万,二亩地是6万,均摊到15年,每年是4000,加上每年持续投入的1万6,刚好是2万。

就是说,从盛果期开始计算,每年我固定的投资是2万,如果每年销售额超过2万,就是赚,低于2万,就是赔。今年来看,大概销售收入能保证3万(二亩地),因为我技术不精,葡萄卖相不好,卖不上价。

另外,我一直强调农业靠天吃饭,要记住这一点,这是农业的风险。

看上面那些,农业好搞吗?不好搞。我种的还都是我自己家的地,如果是承包呢,每亩还得加上1000左右的承包费,还得期盼农民不要胡搅蛮缠。

这么一看,海归女硕士承包2400亩地,纯粹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小,风险高。

实际上,我是小农经济,没有资本进行高额投资,基础设施差(看天吃饭,风险高),管理水平低(业余的),体量小(没有议价权,买农资,卖产品)。然而人家海归女硕士,有资本,可以通过提高基础设施来抵抗靠天吃饭的风险(大棚,避雨棚,温湿度监测,自动喷滴灌,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可以聘请管理水平高的专家来指导,可以高工资聘请长期雇佣工(培训一次,长期受益,而我是关键用工期,找短期工,良莠不齐),体量大,有议价权(搞基础投资,买肥料,买种苗,卖产品都能议价)。我的目标是,业余条件下,扩产到10亩地(我和我媳妇算一个半劳力,我父母算一个半劳力,一共三个整劳力,每个人三亩地多,可以顾得上),实现盛果期每亩地纯收益超过8000,因为我是业余的,这已经是很不低的目标了,一年多8万块收入啊。而海归女硕士,我想人家的目标就算比我高一点点,亩收益超过10000就行,2400亩地,盛果期就是一年2千万以上的收益,而且看新闻人家的产品能获得省级大奖,恐怕我把收益给人算的太低了。当然,基础投资也很大,但是人家不缺钱啊,就算基础投资一亩两万(我不知道,我简单猜测下),4800万,外加持续投资1万/年/亩,也就7200万,两年后开始产生收益,也就一个亿,能换来每年2400万的收益(应该不止这么一点),这收益不低吧?现在大公司,除了互联网新兴企业,传统行业能把年利润率做到24%的,恐怕不多。

当然,以上对海归女硕士的猜想,仅仅是我个人猜想,没准人家收益没那么高,没准人家收益是我猜想的两倍呢,毕竟我就是业余搞了个小农经济,对大农场主,大领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是农民想着皇帝用金锄头的想象而已。

但人家绝对不是农民想象的负面典型。

只能说,资本实力,限制了我和农民的想象力。。。。。。。


user avatar   ni-feng-xing-chen-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噱头一看就是宣传广告。

写得像『研究生学成回国,返乡当农民,被乡下人群嘲。

有点“兵王战神返乡,发现五岁女儿住狗窝”那味儿了。

到底是把农民当憨憨?还是把看客当憨憨?

先看新闻:

写的是去年返乡承包农田。

我们由“肖源的公司辣酱获奖”入手,可得信息“源容开辣酱”

由该辣酱入手,可得公司信息:

这位“肖建华”大概率是文中提到的父亲。但是这个注册资金3000万人民币的公司,早在2017年就成立了。

虽然不要求实缴,但单看注册时间,恐怕并非是去年与父亲回来合办。

也就是说即使是去年承包土地,但是家庭早就在发展这一方向。

有趣的是,肖源个人参股于另一个公司:

虽然同为“源容开”,但并这不是农业相关的公司,而是搞传媒的,也注册于2017年。


怎么说呢,就是有点怪怪的。

如果农村人觉得开公司、承包2000亩地的公司股东女儿兼传媒公司的股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

恐怕把当地农民描述得过傻。

即便他们不懂公司股权,至少也知道能够承包2000亩地的人,与身边下地的老农不一样。

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个新闻煽动噱头的成分较多。

人家姑娘既不是每天在地里种地,也不是去年回国后,家里才开始干这个。

把她理解为一个家族有企业、自己出任传媒公司的高管,同样没有问题。

如果真像标题说的:农村人把她当做反面教材。

恐怕把大家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何况这个公司成立这么久,手笔这么大,当地人即便真不知道她是哪个老板的女儿,也该知道是个高管了吧?

当地农村人:“???”

网友:“???”


我个人非常支持海龟返乡建设祖国,国家也需要高精尖的人才。

但宣传的方式,或许可以稳妥扎实一些,而不是为了噱头,便挑起网友与当地农民之间的群嘲或矛盾。

虽说当今传媒上,谁掌握了对立,谁就掌握了财富密码。但有时候多少还是有些怪怪的。

对于当地的荒地转化为农田,可能与当地政策相关,个人没做具体了解,但是应该也有一定的原因。

现在返乡的创业补助政策也有很多,大学生建设新农村当然值得表彰和鼓励。

但农村人真不等于啥也不懂,别把人家都当憨憨……


user avatar   murdo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可以说俺们农村人穷,说俺们没远见,说俺们活该,但是对不起,俺们不傻。

俺们就算没上过学,基本的算数题还是会的,2400亩地,一亩地两百块承包费,那也得48W。(俺们村那是200~500都有,不同地段价格不一样。)

何况,一下子承包那么多地,也不是想承包就能承包的,里面的道道那能少得了?

一两亩地还能自己干,再多,那都得上机器了,机器不要钱的嘛?

承包一百亩地,在俺们家那块,就叫大户了。

2400,这得是24个大户加起来还不够,俺们可能不知道硕士博士多值钱,也不知道哈佛剑桥哪个厉害,但是能承包那么多地的,家里肯定富得流油,钱肯定少不了。

谁会歧视富人呢?


user avatar   xu-ze-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和大洋对岸很相似。

资本可以控制舆论(话语权),也可以控制一小部分雇工。

至于控制不了的大部分人民,可以用资本控制的舆论加以影响。

这个案例里,海归女首先用资本控制了当地的一部分地产和雇工。作为一个民风彪悍的地方,很多事情必定会遇到阻力。

第二步,通过影响外界舆论一方面吸引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很好地秀了肌肉。你看,村民们,有什么事情全国都可以向着我的口风,以后可不要对着干呐……

这舆论不但能引导外界,还能引导本村村民。就像美国利用资本在全世界输出价值观,遇到纠纷矛盾大家都会反思自己。而对内,尽管有大大小小的怨言,但外部舆论都向着美国,国内民众自然还是认同自家的政体的主流思想的。

最后,小了说一个村尚且如此;大了说一个国也是这样。你我的生活,难道不是从头到尾被舆论牵着鼻子走么?


user avatar   dong-lia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刻意造出来的新闻。据我所知,确实存在一些农民不理解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在长期以来,农民和农村,都是被排除在现代化之外,农民对于自己和农村已经形成刻板化的印象。即农民和农村处于食物链的底端。

在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农民被限制在农村,不允许自由迁徙,也不允许随意改变身份,成了学者口中的“种粮机器”,他们辛苦劳作,但是却很难获得高品质的生活。他们没有任何社会保障,除了自己的双手和子女。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最向往的是吃“国家粮”,捧铁饭碗,以做城里人为荣。改革开放以后,首先发展起来的也是城市,广大农村仍然贫困,所以学者们经常说我们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所以,国家开展大规模的扶贫活动。

现在,有些农村地区虽然富裕起来,部分地区不比城里差,但是长期以来的吃国家粮、捧铁饭碗、做城里人思想,却是根深蒂固了。农民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地域认同,还是没有建立起来。一有机会,他们或他们的子女就会搬到城里。这一点,只要看看房地产热以来,多少农民进城买房就知道。

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不但是被市民歧视的群体,也是被法律歧视的群体。举个简单例子,在侵权赔偿上,一直存在同命不同价的问题。什么是同命不同价问题呢?举个例子,一辆车翻车,造成人员死亡,其中死者张三是城市户口,死者李四是农村户口,那么在死亡赔偿金这一块,张三的亲属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获得赔偿,李四的亲属按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获得赔偿。

前者所得赔偿可以是后者的几倍。这就是同命不同价。现在的《民法典》总算试图把这个问题纠正过来:

第一千一百八十条 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

如果连法律都歧视农民,那你觉得农民会不歧视自己,认同自己吗?所以,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不存在什么种族歧视的问题,那些动则叫嚣我们歧视黑人的人,都是脑子被洗坏了的傻子,但是我们存在很严重的地域歧视、身份歧视问题,主要是歧视农民和农村。顺便还有歧视东北河南...

由于这种身份歧视、地域歧视的存在,大学生下乡创业自然就不容易被理解了。因为你被歧视,不取决于你的财富,而取决于你在哪里,你的身份是什么。农村的大学生被村里的人认为已经是城里人,现在再回到村里,自然不被理解。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再举个简单例子,我老家那边有个大学生,考入了北京市财政局。虽然他只是一个科员,北京市财政局也影响不到老家,但是村里、镇里还是对他高看N眼,镇里主动联系他而非他的父母,把他家不太算危房的老房子纳入改造计划,为此特意拨款一万元。但是在此前,他家的老房子无人高看一眼。

高看他一眼的原因很简单,他在北京,还是国家公务员。仅此足矣。村干部、镇干部也闹不清楚他到底是在北京市财政局还是在财政部,闹不清楚他到底能不能管辖到地方。只是知道,在北京,还是做公务员,肯定是很牛的。

这正如这些嘲笑海龟女硕士的农民一样,他们也闹不清楚大农场主跟农民到底有什么区别。在他们印象里,只要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管你规模大小,那你就是农民,就是歧视链的底端,就是教育的反面典型。

所以,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国家的人民不会再歧视农民,歧视农民、农村跟在美国歧视黑人后果一样严重,农民建立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和自信,农民也享受现代化的成果。


评论说,这个问题主要是歧视穷人。我不这么认为,即使你在农村有万贯家财,你也可能被歧视。你被歧视跟你的财富无关,而跟你的地域有关。最近不是有个在大城市买不起房的历史博士,嘲笑那些在县城住大house的人混吃等死研究世界局势吗?北上广一无所有的打工仔,不也看不起家境殷实的农民吗?所以,有钱了真的就不会被歧视了吗?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些年去一个乡镇做业务,听来一件新鲜事。当地有个大学生出去上学,回来的时候带回家来一个一线城市的媳妇儿。然后这个外来的媳妇就在农村建蔬菜大棚,搞专业种植。结果没几年就发了家,车也有房子也翻盖起来了。村里镇里的人都说,这家人命真好,娶了个媳妇发了家。

当时那个镇建设得很一般。距离主干道很远,连接的道路坑坑洼洼的,简直就是轮胎杀手。据说也是个很穷的地方。

我听说这事儿的时候,这两口子已经发家致富了,人们谈起来这事儿都挺羡慕的。但是也听他们说到,一开始看他们搞蔬菜大棚大家也只是觉得稀罕。

什么叫“觉得稀罕”?那时候还没让子弹飞,所以也没人让他们翻译翻译什么叫做“觉得稀罕”。但是仔细想想就知道,大概也许可能是一些“傻大胆”、“瞎折腾”、“不知道从哪骗回来的傻媳妇”之类的说法。等到做成了,就是“大城市来的人就是有见识”。

所以在交谈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信息已经被过滤掉了,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现在这个事情也差不多。

我们收到的信息自然是说,村民们拿这事当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但是这个反面教材到底怎么反的呢?不过是不要回乡接着当农民罢了。

人们平时说话,都是不说全乎的。他们这个不要回乡当农民,说起来似乎是指着回乡承包荒山说的,但是其实并不是真的不要回去承包荒山。而是说,在没有资本的情况下,不要想着盲目效仿做承包荒山的事,更不要觉得可以放弃努力奋斗的精神,放弃学业,回乡做原先那种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旧”农民。至于说有资本的情况——有几个有资本的?家里没资本,你是不是要跟家里闹翻天?你是不是要把家里的老本都押上去赌一把?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觉得你听懂了农民说的什么,其实你啥也没听懂。

在这种时候,大家说话的时候都是各取所需。乡村的生活很现实,并不是像二本学校里松散的班级一样,除了少数同学一门心思“争权夺利”以外,大部分学生就是组队玩游戏或者刷个男女朋友,过着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提供生活资料的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至于有的网友说农村没有规则,这也是真的。只不过农村的没有规则是相对于理想主义的城市来说的。真实的城市、学校,也一样是有很多突破规则的事情。只不过很多人接触不到,接触到的很多人比较适应。农村也是,很多人是适应农村规则的。

能够投资几十万包下荒山,尽管这个钱现在来说不算什么大钱,但是这样的家庭不会一点数没有的。

学成归来的好处,不在于下限有多低,而在于上限非常高。一旦起飞之后,与他们的乡亲之间,就会迅速出现鸿沟。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别人如何效仿呢?就失去了效仿的意义。

可是很多年轻人并不太理解社会的规则。他们会以为,别人行自己也行。可是他们的家庭能够提供相应的资本和见识吗?这就不好说了。一旦形成了长期的相互不满,家庭关系就算完了。

在人生已经如此艰难的情况下,提前打打预防针,警告一下家里蠢蠢欲动的年轻子弟,这是很正常的作为。

人生只有一次,莽撞送死一次就够多了,谨慎小心一辈子也不算过分。

当然,如果真的认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一直钻研搜集相关资料,在假期实习的时候一直注意观察相关行业,那么毕业之后,做几件试探性的事,积累一点实践经验,然后动员家庭一起做大做强,那是可以的。

很多事情,要循序渐进。不是说你今天看别人发家了,于是满心里激动无比,脑子一热就我也要做。很多事情要把握过程。

村民们并不是真的蠢。他们大多也是自己不具备相应条件。难道就真的没人去做吗?除了说反对意见的人,总还会有人以各种形式去仿效的。只是他们要先看看先行者是怎么做的,以后真成功了,他们少不了要来取经。

古人说,筑室道谋,一事无成。就是讲的这种情况。别人只是在观望,而且要诫勉自家的子弟不要轻举妄动,你却以为这就是反对了,未免把别人的意见看得太重。

别人的意见不是不可以看,但是第一你得学会看别人的意见,第二你得知道什么意见可以看。

看不懂,不会看,那还不如捂住耳朵。

古人说兼听则明,古人又说五音使人耳聋。这两句话都是经典的名言,但也都隐去了很重要的前提条件。那么你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补全这个前提条件,,从而正确理解其中的意思,那就是你的本事了。

两句话都对,怎么听,你看着办。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的媒体,居然还把农民塑造成文盲、傻子,就像一些外国人觉得中国人还带着辫子一样。

现在谁没个智能手机,天天刷新闻今日头条什么的,对世界相当了解了,知道即便大城市月薪超一万也不容易。知道承包2千亩地得多少钱,雇多少人,买多少机器,投入多少钱,只要不傻,就大致知道人家有多大实力,还反面教材,真是搞笑。

无非弄个噱头招人撕逼吸引眼球而已,为了那点流量,那啥都不要了。


user avatar   xiarenzhimaj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对立制造卖点吸引眼球,为自己公司下一步运营收割流量关注。

谁说海外留学学会的知识无用,这么好的广告就是学以致用。

在企查查上查了一下湖南娄底市的“肖源”。

只有一位,那就是湖南省娄底市湖南源容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股东。

而两个大股东同时还是湖南省源容开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的股东。

在该公司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横跨6村的2400亩土地其实是该公司运营项目湖南金色永华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核心部分,整个项目投资近亿元。现在正好是第二阶段发展农副产品成功,准备开启第三阶段发展乡村旅游。

回村包下荒山是做农民?不,这是农场主。而且是大大的农场主。

当地的农民,没办法在网上发声,就要被当做宣传中树立的无知典型,媒体们做广告的时候还是有点底线的好。

但这个项目如果确能发展新农村经济(注意不是某些答主信口开河,用万能写作模板套用出的机械化现代农业种粮食),发展经济农产品和农业休闲旅游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创收,创造就业岗位,那就是真的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那就。




     

相关话题

  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了很多书,我也刻意带孩子体验生活,但是孩子还是不会写作文? 
  硕士生和博士生应该如何选导师? 
  双非机械女硕士,成绩也很好,想找个好工作怎么就这么难? 
  家庭教育如何塑造人? 
  父母怎么做才能使孩子听话不顶嘴呢? 
  大人眼里的游戏耽误孩子,难道不知道没有游戏你孩子也还是不行? 
  生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各有什么利弊? 
  中国大中城市房价,是否抑制海外华侨回国,促使国内人才移民海外? 
  有哪些好方法可以让孩子从小提升自信心? 
  全职妈妈想找工作,孩子有情绪,该怎么沟通呢? 

前一个讨论
美官员称特朗普周三将宣布削减驻伊拉克美军,后续会如何发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 420 万例,超过巴西,成为全球第二?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