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现象其实很早就被创作者们意识到了,甚至希区柯克还有句[1]名言:
希区柯克:反派越深入人心,电影就越加成功。
Hitchcock: The more successful the villain, the more successful the picture.
希区柯克这句话里所指的反派(villain),一般不仅仅是单纯的反派,而是在作品中担任了主要敌对角色的人物,因此他们也是对立角色(antagonist),是与主人公对等或互补的存在,而问题描述中的约翰杜和小丑都是这样的角色(汉尼拔则相对暧昧,因为他更接近一个带有反英雄色彩的主人公)。
值得区分的是,反派是对立角色最具代表性的表现形式之一,但两者存在差别 —— 反派是带有明确负面性质或者邪恶性的,而对立角色则不拘泥于善恶,因为很多作品的价值观本身是多元甚至混沌的,甚至很多主角本身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恶人。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对立角色同时是主要反派」的情况。
对立角色的强大映衬着主角的强大,对立角色的存在也代表着与主角所反的一种价值体系。如果说一个成功的主角能够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带入,那么反派角色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能促进观众反过来理解主人公,就好比希斯莱杰版小丑在《黑暗骑士》中对蝙蝠侠所说的那句话一样:
小丑:你使我完整。
Joker: YOU COMPLETE ME.
在定义对立角色的时候,Lewis Cole[2]曾给出如下说法:
在故事中,主人公最终要面对和战胜一些人与事物... 但是在这些东西背后,潜藏着的是世界施加给个体的更加庞大的阻力... 这个世界提出了主人公需要克服的真正难题,而这个问题的存在也将为故事增加深度、为主角增添英雄气质。
In a story, the protagonist must ultimately confront and defeat some person or thing [...] But beyond this single person or thing, looms the greater force of the world arrayed against one [...] This world poses the real problem the protagonist must overcome; its presence adds depth to the story and heroic stature to the protagonist.
就这样来看,一个对立角色的行为和主张,其内涵应该有可以延伸和挖掘的空间,而非只是表现上的「丧心病狂」,就好比《黑暗骑士》中的小丑,其疯狂之下隐藏的是对于秩序和正义的质疑,而《小丑》中的亚瑟,对抗得是体制和系统向其中的边缘者和被异化者所施加的压迫与系统性暴力。他们的行动会直接叩问主角所坚信的理念,甚至一度或数度将其挫败,因而又展现出了一定的合理性,就好比《黑暗骑士》里的小丑,即使到全片结尾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落败,而《小丑》中的亚瑟则是将自己对哥谭市体制的恶意具现为了集体的力量,从而杀死了体制的代表 —— 托马斯韦恩,并进而促成了蝙蝠侠的诞生。
所以说,对立角色的理念看似极端,但并不是完全没有逻辑,甚至可能还富有哲学和美学上的价值(比如小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和尼采式价值观);同时,对立角色的理念直接与主角产生了冲突,进而让主角的理念经过了检验与拷问,从而变得更加批判性与客观,所以对立角色也完善了主角、甚至是整个作品的思想表达。
此外,即便是纯恶性质的角色,其身上的负面性与邪恶性,也并不完全是无法没有理解的空间,就好比创造了迪奥、吉良吉影等一系列经典恶役形象的荒木飞吕彦[3]所说:
人们并不能永葆纯洁善良,而是各自拥有其丑恶的一面 [...] 当一个邪恶的角色肆意地展现这些被压抑的隐藏欲望、并做到了了读者无法做的事情时,读者们将会得到一股巨大的感情宣泄。通过为我们所共同拥有的丑陋情绪提供宣泄出口,你可以比描绘出比单独的善良美好更加真实的感情,同时,你也可以有效地调动起读者的同情心。
On the other hand, humans aren't always pure and good, but carry an ugly side within themselves. [...] When an evil character freely exhibits those normally hidden desires and acts in a way the readers could not, the readers can find great catharsis [...] By providing an outlet for the ugly feelings that we all share, you can depict a more lifelike range of emotions than those of only goodness, and in doing so, you can more effectively evoke readers' empathy.
荒木很老辣地指出了反派存在的重大意义,那就是为观众和读者提供一种感情宣泄 —— 当主角拘泥于其立场,无法做出某一类行为时,相当无拘无束或者与主角立场相反的反派则可以尽情地做出读者想要看到的事情,比如果然的杀伐、以暴制暴和以牙还牙,像是荒木笔下的诸多恶人,其深得观众喜好的一点就是他们对于自身欲望和感情的不加掩饰,从而给人一种更加豁达直率、比优柔寡断、拖泥带水的主角更能为读者带来情绪上的释放的感受。
这样一来,很多经典的反派/对立角色讨人喜欢的理由就很明确了:
• 对立角色在立场和价值体系上为作品增加了多元性,展现了一种与主角不同的选择与可能性,并与主角形成互补。
• 反派角色能够更加坦率地展现一部分人们普遍持有但不便于展露的欲望和特质,并在行为上更加无拘无束,从而具有精神宣泄的作用。
归根结底 —— 文艺作品描写的终归还是人类与人性,而人类与人性是复杂多面的,所以我们需要不同的角色来体现人性的不同部分,而反派角色恰好是最能体现出我们在日常中所无法施放出的那一部分感情和情绪的人物。
FIN.
ENDING CREDITS
撰文 @不教书的塞涅卡
感谢 @停电
SUGGESTED REA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