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俄罗斯有没有翻盘的可能? 第2页

        

user avatar   ji-xuan-yi-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问题的本质是这个,如何处理国内的“精神资产阶级”,即市民阶层中的文人。你们不要觉得文人没力量,实际上,文人的力量极其强大。

俄国精神资产阶级的精神母国是法国(毛熊少女闯巴黎当双面间谍这个梗已经被玩烂了),不断的煽动暴动,不断地抱怨,终于干死了沙俄。结果小爸爸只是流放他们,慈父可就直接让某些人去挖矿了。

进来慈父帮俄罗斯续了以后,俄国的精神资产阶级被消灭了没有呢?并不。这些人一方面表面屈服,享受着苏维埃对作家这一群体的高薪供奉,一面继续不爽,等到勃列日涅夫后期,这些人就开始搞事,最后又搞垮了苏联。

叶利钦上台后干了一件比斯大林英明的事情,就是解散了作协,让这些人没饭吃。但是这些人在不在呢?其实还是在,无非是被普京的特务组织压的死死的。最近还有个比较刚烈的女记者公开自焚,表示抗议。

那么俄罗斯人如何看待这些飞蛾扑火的反抗者呢?嗯,这取决于俄罗斯普通人是否尊重文人,文化和文学。

如果你们去过俄罗斯就知道,俄罗斯人对文学,尤其是严肃文学作品的接受度,热衷度,是特别高的。是地铁上随便某个穿三叶草的阿飞可能看过的书都比你多的。文学和文人在俄罗斯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我国和美国的。

这就是俄罗斯最大的问题。

那么俄罗斯想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暴力压制和经济独立。但俄国文人和我国文人不太一样,是出了名的不怕死。所以这个问题不好解决。毕竟,能养文人的地方一定是俄罗斯比较有钱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不亲欧洲,亲欧洲价值观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有一天,俄罗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个国家最大的内耗动因就被消灭了。那俄罗斯的潜力就可以发挥出来。

一个团结起来的俄罗斯集中精力面对一个分裂的欧洲,还是有很大的胜算的。


user avatar   duo-duo-8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1月30日追加:

为防止某些眼神不好或者理解能力稍差的朋友看不明白,特将本文的中心思想写于开头:

  1. 俄国只是从顶峰滑落,但以目前的状况来说,仍然保有欧洲第一的陆军以及足够威慑力的核武器,因此他还谈不上翻盘。
  2. 以近现代史的尺度来看,俄罗斯目前的情况,不会比一二战之间的那段低谷期差多少。因此我认为它处于下降通道,但远非谷底,所以它现在应该还算一个体面的赌客,而不是急于翻本的恶赌鬼。
  3. 以当前世界的形势做判断,俄国再次成为苏联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未来的事情永远无法预测,只能说一个工业体系完备,能源储备充足并且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尖端领域仍有很大力量的国家,无论如何也都拥有把握未来的机会。

以上。

另外敬告评论区的某些玩意儿,对问题的探讨,提问我都欢迎,动不动就辱及别人师长,请问你幼儿园毕业没有?

我不想跟你讨论英国是否扶植了清朝这个问题。我只想说英国要是想让清朝完蛋,1860年就可以了。后面洋务运动和北洋舰队是怎么回事,希望你去找相关的书籍简单扫扫盲。

抬杠学能耐,真的。

=====================给“本该如此”先生买绳的分割线================




俄国领土辽阔,地跨两洲,可以说是四面树敌,但一直屹立不倒。世界的近代史实际上是俄国不停艹翻地球自己又不停被艹翻的过程。

不论谁当老大,俄国都是最不服也最难搞定的对手。

想当老大,必须想办法搞定俄国,哪怕是用收买或者扶植其他代理人的方式。

为了遏制俄国,英国先是扶植清朝,实在扶不起改扶日本,破天荒的和亚洲国家建立同盟关系,日俄战争期间想尽办法去给日本开方便之门;

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放下身段主动缓和和中国的关系。

两百年来,不论是已经当上世界霸主的英国、美国,还是跃跃欲试想要成为霸主的法兰西帝国和德意志帝国,面对北极熊,要么硬刚,要么靠合纵连横外交手段,分化瓦解。

而硬刚俄罗斯这件事本身,就是国家实力的试金石。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俄国,晋身列强之一;

中国在六七十年代顶住了苏联的咄咄逼人,保持独立自主,为后来的腾飞打下基础;

英国靠外交和代理人战争遏制了俄国,并把俄国纳入三国协约的范围内,保持了40年的殖民帝国地位;

美国靠全方位立体化的遏制苏联,维护了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

拿破仑,希特勒,没有锤过俄国,最终失败;

而俄国的西方近邻,如乌克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匈牙利,捷克,基本上都活在它的阴影之下,无法成为强国;

而它的东方近邻,如乌拉尔到西伯利亚的一系列鞑靼人汗国,高加索地区和中亚的各个突厥人汗国,最终都被它纳入统治体系中。

从十九世纪至今,俄国有两个低潮期,一是二十世纪初到一战结束,主要是内部的混乱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帝国的崩溃,但苏联的建立逐步扭转了这一颓势,并在二十世纪中后期逐渐达到巅峰;

另外就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苏联解体,俄国迎来了从帝俄时代至今的最显著收缩。

但尽管如此,俄国只不过是从一个世界霸主(或者准霸主)下滑到一个洲际强国。它的军事实力仍然是无可置疑的欧洲霸主,要知道一战和二战前它的军事实力都不如德国。

那么现在俄罗斯是个什么水平。打个比方,在这个赌局中,它只是输了一些本钱,但大部分的筹码还在,甚至世界范围内,筹码铁定比他多的,貌似只有美国(天朝存疑)。它只是不再坐庄,也无法咄咄逼人的杀庄。但它要show hand即使再有钱的庄家也会肝颤。

能够上这个赌局的,有史以来,貌似只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以及和上述这些国家都交过手的——俄罗斯。

至于其他的所谓大国,如印度,伊朗,南非,韩国,澳洲,巴西,抱歉,本赌场另有小额赌局供大家玩耍。


user avatar   pao-pao-lao-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俄罗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即从基辅罗斯到莫斯科大公国的早期俄罗斯时代,从沙皇俄国到苏联的大帝国时代,从苏联解体到今天的帝国复兴时代:

第一阶段:一个披着东正教外衣的草原国家

1、基辅罗斯:8 世纪末到 13 世纪,以基辅为统治中心,为蒙古人所灭。

2、莫斯科大公国:13 世纪-15 世纪,以莫斯科为统治中心。沙皇俄国兴起于莫斯科公国,但早期的莫斯科公国只是一个地处东欧平原奥卡河畔的小城镇,是金帐汗国统治斯拉夫地区的代理人,通过代收赋税而逐渐强大。

莫斯科大公国的崛起基本就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故事,有「卡里达」(意为「钱袋」)之称的伊凡一世,一方面拉拢罗斯地区的总主教,把总主教的住节地由基辅迁到莫斯科,使莫斯科成为罗斯人信仰的中心;另一方面,又利用金钱收买金帐汗国大汗的妻妾和近臣,从金帐汗国那里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称号,并利用代收贡赋的权力,扩张领地、聚敛财富。

正如马克思所说「伊凡·卡里达通过充当汗的卑鄙工具,从而窃取汗的权力,然后用以对付同他竞争的王公们和他自己的臣民」。在 1380 年,德米特里率军在库利科沃打败蒙古军队,开始了俄罗斯人的独立战争。到 1480 年,伊凡三世率军在乌格拉河逼退蒙古军队,莫斯科公国最终脱离了金帐汗国的统治。

值得指出的是,如冯玉军教授指出,蒙古对俄罗斯漫长的统治并非是简单的压榨与反抗关系,更大程度上是庇护与共生的关系。俄罗斯在相当大程度上接受了蒙古的器物、制度、文化和思想,甚至东正教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蒙古萨满教的影响。尽管俄罗斯一直以东罗马的继承人自居,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没有摆脱粗暴专制、崇尚征服与崇拜英雄统治者的草原帝国的特征。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俄罗斯的沙皇情节。

在西方,君主受制于宗教与贵族;在东方,君主受制于习俗与官僚,而只有在俄罗斯,沙皇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存在。沙皇不仅由于其不可遏制的专制权力不像一个西方君主,而且也由于其英雄特征不像一个东方君主。他更像一个凭借其个人魅力、个人气质实施专制的英雄人物,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权力结构。即便今天的普京,虽然有现代民主政治的加持,但本质上也仍然是一个成吉思汗式的沙皇。

我们经常说,俄罗斯就是对内高压统治的沙皇+对外扩张的帝国+东正教的三位一体。这种对内高压统治的沙皇模式,从始至终贯穿在俄罗斯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对待被征服的其他民族上面,俄罗斯表现的尤其凶残。甚至在进入到苏联时代以后,这种压迫也没有太大改变,比如在二战期间,对远东的数万户朝鲜族家庭强行迁移到中亚的贫瘠地区,又比如在二战后对克里米亚半岛的鞑靼人、高加索的车臣人、印古什人的集体流放(1/3 的车臣人和约 46%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死于流放。其余的人直到数十年后才获准返乡)。

第二阶段:一个作为世界性侵略体制的帝国

俄罗斯帝国的成形,一般被视为始于 1547 年,其标志性事件是俄罗斯统治者开始使用「沙皇」的称号。当时的伊凡四世以拜占庭王朝的仪式加冕,自称「罗马帝国独裁者恺撒继承人和上帝派到人间君主」,即「沙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事件直到今天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自此以后,俄罗斯成为了拜占庭王朝和蒙古帝国的继承者,它的梦想是建立一个称霸世界的「第三罗马帝国」。这不仅影响了沙皇时代,而且还影响了苏联时代,甚至在今天的普京时代也有强烈的印记。

俄罗斯帝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扩张性,甚至可以说,俄罗斯帝国本身就是一种世界性的侵略体制。用马克思评价彼得一世的话来说就是「沙皇俄国是把蒙古奴才的政治手腕和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俄罗斯的扩张类似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强秦,由于其地处文明地带的边缘,所以在扩张前期,它可以运用其从文明中心获得的力量向不发达地区扩张,而在壮大了自身之后,则可以从边缘侵入中心。如果从这个视角来看待从伊凡四世到二战以后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甚至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你就会发现在俄罗斯的历史进程当中,伺机扩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早期的罗曼诺夫王朝(1613 年在驱逐了波兰入侵者之后,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开创)虽然无力侵入欧洲,但是由于其比草原民族更早进入火药时代,遂把征服的方向主要放在东方,通过征服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俄罗斯人逐步控制了通往里海的门户和通往高加索的重要通道,然后通过地域性蚕食的策略,越过乌拉尔山逐步把西西伯利亚、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逐渐纳入自己的版图。

在积累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壮大了的沙皇帝国的目标就成为了北上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西进吞并波兰,插入欧洲心脏;南下土耳其,夺取黑海出海口;东侵中国,控制东北;中进伊朗与阿富汗,打开通往印度的门户。虽然它的目标由于过分宏大而并没有完全实现,甚至受到了英国(克里米亚战争)、日本(日俄战争)、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的沉重打击,但它仍然取得了令人战栗的成就。它从 15 世纪中期 43 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国,成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千万平方公里的超大帝国。

尽管沙皇俄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崩溃,但是苏联在经历了早期的内战与收缩之后,迅速重新恢复了扩张的姿态。这不仅是由于欧洲在一战之后的衰弱,而且也是因为苏联通过重工业与军工业的巨额投资,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工业化。尽管苏联是反法西斯最重要的成员,但坦率来说,无论是在它参战前还是在参战后,它在领土的获得上都体现出鲜明的俄罗斯帝国传统。

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前,苏联其实扮演的是一个和纳粹瓜分东欧的侵略者的角色。在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补充议定书》之后,苏德两国划定了在波罗的海沿岸、东欧、中欧和东南欧等地区的势力范围,把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立陶宛确定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不久,苏联政府就吃掉了波罗的海三国。

在德国入侵波兰之时,苏联从背后给了波兰致命一击,大批苏军攻入波兰东部,占领了波兰东部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不仅把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了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版图,吃掉了 20 万平方公里土地,而且还在卡廷森林秘密处死了几万名波兰社会精英(这就是直到今天还困扰俄波关系的卡廷惨案)。同年,苏联还入侵了芬兰,尽管伤亡惨重,但最终也获得 4.1 万平方公里土地。

在二战结束以后,苏联更是凭借强大的武力优势,再次大口地吃进了领土。当时的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曾经非常自豪地说「作为外交部长,我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尽量扩大我们祖国的版图。这个任务我和斯大林完成得并不坏。」

据说二战之后,志得意满的斯大林曾经指着一张标明苏联新疆界的地图说道「咱们来看看,我们都得到了什么……芬兰,我们把国界从列宁格勒向前推进了。波罗的海沿岸现在重归我们所有,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摩尔达维亚人也集中住在一起了。千岛群岛、萨哈林岛完全属于我们所有,旅顺港是我们的,大连也是我们的。」

坦率而言,尽管普京接手了一个国力大大下降的俄罗斯,但是一旦有机会,他仍然对于扩大领土有着所有俄罗斯领导者都无法摆脱的热情。俄罗斯对于格鲁吉亚的南奥赛第、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乌克兰顿涅斯克地区的暗取与豪夺,以及对近几年来日益强烈的兼并白俄罗斯的意图,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让那些在苏联解体之后,逃脱俄罗斯铁笼的中东欧甚至中亚国家恐惧不已。当然,相比于波兰、哈萨克斯坦,中国人可以庆幸的是,就目前而言,俄罗斯对东方的扩张似乎并没有什么现实性。

第三阶段:一个在衰落中冒险的帝国

毫无疑问的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实力大为削弱,但相比于领土的收缩,普京最重要的任务是重建俄罗斯帝国的凝聚力(叶利钦基本上算是混乱时期的过渡人物)。


user avatar   lizeyu.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说可能性肯定是有的.

再来一次世界大战呗.

俄式发家 简单粗暴。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开欧洲历史,从没有哪个国家站到人类文明历史顶点后,衰落后又重回巅峰,从来没有发生过。

从古希腊开始,虽然古希腊至今也没出土过文字文物证实过古希腊历史,但是希腊是没有重回巅峰过。

然后是古罗马,一直苟延喘喘到君斯坦丁堡陷落,最后消亡。

西班牙几百年前曾经辉煌一时,甚至影响大明的财政,可衰落后,到今天也就是欧洲二流国家。

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也曾经可以和西班牙掰一下手腕,然后衰落后,只能跟在其他国家后面吃剩饭。

荷兰牛逼的时候号称海上马车夫,诞生现代银行以及股份制度,现在也就是欧洲二三流国家。

奥匈帝国这个曾经的大国,巅峰衰落后,被分解只剩一堆小弟国家。

意大利已经和罗马没什么关系了,最巅峰的二战,也就是看热闹顺带把自己搭进去的国家。

法国巅峰时期吊打欧洲所有国家,整个欧洲在拿破仑脚下颤抖,曾经和英国联手制定世界的规则。可是如今是联合五大常任里面最低存在感。

英国曾经的日不落,现在苏格兰都搞不定,唯一手段的就是满世界搅屎,来刷存在感。

这就是欧洲国家的宿命,没有国家能例外,我相信俄罗斯也一样打破不了这宿命,来辉煌了数百年的大英帝国,都摆脱不了这个宿命轮回,更何况政治结构主动降级的俄罗斯呢。

苏联曾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国家组织结构垂直化的国家。

如果用公司来形容一个国家的时候,那么三星气质最像苏联,基本上能想到手机零件三星都生产。

人类历史上苏联之前的工业国家,其实都是都是小政府,国内一切工业发展,都是资本家用资本的力量带动企业发展,进而成为国家工业支柱。

一切现在大家熟悉的水、电、煤气、邮政等社会基础设施,都是由私人资本推动并且发展的。因为传统欧洲政府无力由政府掌控企业进行工业发展。

政府的作用就是统治、收税、建立国家机器、18世纪的欧洲人知道中国的公务员(吏制)系统后,才开始把公务员作为国家建设必要政策。在之前欧洲国家还是粗放状态,没有专职公务员服务国家,一切都是企业家引领国家工业化进程。

直到苏联出现,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由政府带领国家进入工业化,并且所有企业控制在国家手里,不止如此,所有学校、研究院等一切能想到的机构,均控制在国家手里。

可是苏联没有完成国家组织结构的自我净化功能,最后倒下,倒下后退向到小政府,但是原有结构和现在结构完全不适应,而且是一种结构性的倒退。

而且没有欧洲其他国家的传统政治精英来对国家负责,所以俄罗斯基本上宿命难逃,同时国家政治退化,双难题摆在眼前,俄罗斯机会渺茫。


user avatar   zhui-huang-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比较认可的一个评论是

普京是一个把烂牌打的很不错的牌手

但问题是,除非有重新洗牌的机会,否则他最多也就做到这一步了


user avatar   li-yuan-hao-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天不生教员,万古如长夜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在说悄悄话的宫女


对同伴使用屁屁攻击的宫女


入宫,开始表演的转场很好看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第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第二段黄梅戏《天仙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三段豫剧《花木兰》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user avatar   58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当看到这一类问题,我就想说下面这段话:

“丛林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总喜欢为胜利者的一切恶心行为跪舔,包括屠城和施虐,并把这些行为的责任归咎于受害者,因为他们强大了以后也想骑在别人头上拉屎。信奉谁强谁恶谁正确是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和精神油腻的表现。 ”


user avatar   yang-he-5-999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当看到这一类问题,我就想说下面这段话:

“丛林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总喜欢为胜利者的一切恶心行为跪舔,包括屠城和施虐,并把这些行为的责任归咎于受害者,因为他们强大了以后也想骑在别人头上拉屎。信奉谁强谁恶谁正确是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和精神油腻的表现。 ”


user avatar   guujiandongl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年前,有一条流传甚广的短信段子——


讲一老外到上海做生意,十年后,生意赔了几百万,沮丧地决定卖掉上海的房子回国,谁知卖完房子,不仅还清了欠债,竟然还赚了一笔。


这个段子的真实性存疑,但核心有二:


一是吐槽搞实业不如炒房;
二是道出了各路热钱投资地产,赚开了花。


这个故事到了2016年以后,又衍生出来了“养老移民”的版本:


如,上海某退休老汉自觉还能活个二十年,干脆卖掉上海房子去苏州养老寻快活,在苏州潇洒了十年,腻了,打算去成都继续欢乐,房子一卖,忽然发现赚的钱不仅足够过去十年的花费,还净赚了80万。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金钱八十万”。


这个故事的内核是:


讽刺2016年新一轮的房价上涨。
道出了一线城市居民利用时间差,坐吃二三线发展红利的现象。


这类故事共同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


中国绝大多数城市,过去二十年来房价一直在涨,以至于让人形成了惯性思维——中国的房价会一直涨、涨、涨下去。

显然,过去二十年的暴涨,不可持续,但什么时候停止?是个问题。如果从明天开始,南阳的房价告别过往二十年的上涨,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首先可以绝对确定的是:南阳房价如果停止上涨,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持有,还是抛售?是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循环:


房价上涨→地价上涨→政府卖地收入提高→提前买房者获利→银行放贷赚到钱→房地产相关行业繁荣,如装修、建材、家电→更多的资金进入房地产


过往的二十年,上述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闭环,这也是为什么政府无论出台多少政策,都难以压制房价的终极原因。地产,绑架了地方经济,三四线城市,尤其如此。


(来源:《中国家庭财富健康报告2019》)



在中国人的资产配置中,房产占据了近八成的比例,金融资产配置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从居民的负债占比,也略见一斑。

(长期消费借款,主要是房贷,黄色部分)

据央行2020年数据,中国家庭负债结构相对单一,负债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如果房价停涨,就意味着在通货膨胀压力下阴跌,也间接意味着之前贷款买房的居民,资产缩水。如果不幸房价下跌,房子持有者未来上涨的预期破灭,很可能会出现退房潮或断供,甚至出现大量个人破产的案例。


二、各行业从房地产撤资


在中国,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地产商是国企,如招商、保利、铁总、华侨城、金茂、中海等。当然,还有一些知名企业,在一些地市也涉足房地产,如丹尼斯、新田在郑州开启“地产+商业”,京东在北京拿地做“电商房地产”、阿里、中石化做相关地产项目等。


这些“外行”,进入房地产,先进入者早已吃到了地产红利,并发展出了自己的模式,后来者进入,也无非是想分一杯羹,甚至是开辟新的业务,艰难时刻,寻求“战略转型”。


如果房价停滞,意味着它们投入的资本将毫无预期,这些本来从事传统实体经济的资本大鳄,如果纷纷从房地产行业撤资,将造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果不堪设想。

三、借贷困难,房企被迫抛售或破产


任泽平有房价的三大判断: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其实影响房价的另一个重要要素,是中国的货币总量一直在增多。房价是船,货币是水,在过去二十年说,水涨船高,屡屡应验。


中国二十年来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远超GDP增速。

M2增速与GDP平均增速比超200%,也就是说,钱的增速一直是经济增速的两倍多。

(中国M2/GDP增速比值)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2009年,三线城市一碗牛肉面3块钱,到了2018年,就需要7块钱。


经济学家费雪(1911),有一个著名的交易方程式MV=PT(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交易总量)


M:货币的数量;
V:货币流通速度
P:物价水平
T:各类商品的交易总量。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量T,是由社会制度、地区偏好所决定,短期内非政策刺激,都会保持相对稳定,所以M(货币量)一旦增多,就意味着P的价格要上涨。(该理论有不少质疑,但也可以作为一个房价的简单参考。)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房子成为了中国家庭抵御货币超发、通胀,实现资产保值的最佳配置,从这个方程式里就可以看出来。


人民币不比美元,国际化之路还很漫长,当人民币无法走出去,这么多钱留在国内,总要有流向。如果不让流入房地产,就意味着银行贷款和各种途径的融资,都对房地产关上了大门。那么地产商,尤其是那些囤地待卖的地产商,只有一条路:抛售等死。

四、地方经济面临艰难转型


什么是土地财政,就是地方财源除了转移支付,主要靠卖地。全国的土地出让与地方财政比率在2019年达到58.35%,对于部分内陆三线城市,这个会更高,一些地方接近90%也不算夸张。

什么是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各行各业逐渐货币化的过程。


举例来说,计划经济制度下,依靠计划调拨的服务和项目,如公费医疗、住房分配、物业服务、教育培训等,在市场化大潮下,都开始有了价格,再加上新出现的行业,如互联网、私家汽车的发展,同样带来了货币需求,就需要政府开动印钞机,印更多的钱。


中国在98年经历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亚洲经济萧条,大陆开放房地产,就是为了创造新的需求,让货币流入到新的房地产市场,牢牢把控。


以南阳开辟地下空间利用为例,就相当于开辟了新的土地市场,地下空间从原来沉默的、难以交易流通的公共资源,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商品。


如果人为将钱流入房地产的闸门关上,就意味着短期内,国内市场一定要寻找到新的洼地,开辟新的行业,创造新的需求。这对任何区域,都是一种倒逼转型。但是转型,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完成,它需要几十年的积累,骤然关上,就意味着切断地方财源。


五、房地产周期被打破


过往的二十年,公众对房地产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房地产有波动周期,热几年,冷几年,有规律。


每当有人言之凿凿地讲房价不会涨,最终总是被打脸。发行的货币没有地方去,地方经济顶不住压力的时候,就会有各种理由,放开房地产市场。如,首付比例降低,首付分期,利率下调,降低购房门槛,放宽人才引进限制,减免契税,土拍出让金分期,降低预售标准等各种手段。

(2005到2017年,房价周期性波动明显)

国内从未有过下决心抛弃房地产的念头,总是欲盖弥彰,反反复复。因为在中国,土地上涨的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和拥有土地资源的国企。


当然,世界上也有壮士断腕的国家,日本就是一例。

1990年开始,日本真实价格指数骤降,此后二十年,没有恢复

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后,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即意味着只要国际资本持有日元资产,就可以通过汇率变动,获得5%的汇兑收益,国际热钱开始流入日本,疯狂炒房。


最终,日本政府决定采取严厉的措施,挤掉地产泡沫,连续加息,政府加收地价税,日本土地价格从1990年开启了下跌,房价随之骤降,甚至暴跌50%。市场上的钱开始回归理性,投资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加之日元升值后,原先的日本代工向东南亚转移,倒逼日本经济迎来了供给侧转型。

日本的挤泡沫很惨痛,但回首去看,成就了日本“失去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遂有了安倍及继任者迎来新景气。

六、其他影响


如果三线停涨,会直接造成资本外流,资本向更有“钱”景的新一线城市,如郑州、武汉等地聚集。地方人口被加速虹吸,最终形成“马太效应”,大都市发展越来越好,三线城市越来越被边缘化。

(春运后人口迁徙图,2020数据)

随着政府侧刺激经济,宏观方面增加流动性,过剩的货币在资深玩家的带领下,流入其他行业,会炒热一个个概念,这许多概念里,定会存在不少泡沫,让那些头脑一热的跟风者,成为了韭菜。

所以,对于房价,没有房的人希望不要涨,有房的人期待资产升值。而涨与不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也许从今天起,中国真正进入了房价不再持续暴涨的年代,但你一定要明白:


一个房价合理的未来,是需要牺牲千千万万的相关就业,缩减上万亿的土地财政,才能换来,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这种转型的阵痛。


壮士断腕,就是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取得胜利。




        

相关话题

  苏联解体之后,各加盟国的军服都是如何发展的? 
  如何看待一个00后喜欢苏联歌曲? 
  乌方称用 9 名俄士兵换回梅利托波尔市市长,俄方暂未回应,如何看待这一行为? 
  如何以我在华沙活捉了泽连斯基为开头写一篇小说? 
  为什么俄罗斯军费仅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是总体军事实力与中国相当? 
  如果基辅罗斯提前向西伯利亚扩张会怎么样? 
  俄乌冲突为什么只看到俄罗斯的军官死亡而没有乌克兰的军官伤亡? 
  如何看待网易另一面《陷入衰弱的俄罗斯 正在重返苏联模式》这篇文章? 
  高晓松为什么反俄? 
  布里亚特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 

前一个讨论
乌合麒麟的画从技法层面上讲有哪些优点或者不足?
下一个讨论
素媛案罪犯赵斗淳今日出狱,你认为他出狱后还会再犯吗?





© 2024-06-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