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典音乐全部听完并很熟悉是什么感受?会失去兴趣吗? 第1页

  

user avatar   fu-dong-dong-42-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准备博士考试的时候,我曾认真的学习了将200多首中外音乐的音频,虽然在基数上不够“全部”,但我觉得数目也已经不小了,并且在当时基本可以达到题主说的“听完”且“熟悉”,我分享一下感受。

在我们的博士考试中,有一个题型,叫听辨,20分,它会在200多个中外音频中抽取10个片段,你要知道是作品的名字,是谁写的。这些音频,包括从古琴曲《高山流水》到现代歌剧《野原》的中国音乐作品,也包括从古希腊音乐《塞基罗斯歌》到20世纪的克拉姆的《远古童声》。等等。我为了记住这这200多个作品,在考前四个月的每一天,循环播放。在考试时,基本可以达到听到一段旋律,就可以想起它的作者,名称,创作时期,创作背景,作曲风格,音乐特点等信息。

在学完这一轮后,我觉得好的体验在于,我从理论层面和感性层面,更加熟悉了我之前学习和讲授过很多遍的中西方音乐,甚至有时基本可以根据“经验”,来判断一个作品的创作时期,和大致是哪位作曲家写的。并且,在学习中,更加明确自己更喜欢的音乐风格和作曲家。客观上来讲,这似乎让我的专业水准提高了。

但是,我觉得做这件事不好的体验是要大过好的体验的。

其一,我觉得除非是为了考试,不然几乎很少有人会花这么多心思做这件事,因为当听一部音乐作品达到一定频次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类似于,让你连续听一个礼拜你最喜欢的音乐,单曲循环,我觉得任何人听任何曲子都是会吐的,这个过程让人感受不到任何音乐的美感。

其二,这件事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想要达到我考试时的状态,需要大量的听,这些曲目得每天循环播放,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而且当时我的精神十分紧绷,但凡碰到自己不熟悉的片段,一定要跑过去看看是谁写的什么作品,这是比较痛苦的。

其三,这件事非常耗费心血,因为当时这200多部作品,我基本都会去简单的分析一下它们的乐谱,准备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一方面帮助我记忆,另一方面完善我的认知,这是一件非常耗费心血的事,我当时准备博士考试期间,睡眠质量极差,疯狂的掉头发,身体状态十分不好,并且还胖了。

其四,想要始终保持这种“听完”且“熟悉”的状态,是需要经常去复习的,如果过你有很长的时间不再接触这些作品,是会忘的。例如我,在考试后,没有再去刻意维持复习,现在已经达不到考试时的“巅峰状态”了。

所以,结合题主这个问题来说,我们姑且你有足够的寿命和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可以听完“古典音乐”,如果得听完,我觉得你可能还是对“古典音乐”有兴趣的。但,如果你想达到我们考试要求的那种“熟悉”,一定会“失去兴趣”。

或许,这期间还可以对“熟悉”降低一点要求,没准会有不同的体验,你可以选取一些作品试试。

以上。




  

相关话题

  交响曲是怎么写出来的? 
  音乐究竟有没有一个标准意义上的「美」或「好听」? 
  研读作曲家(未必是专业音乐教师)的音乐著作与研读权威教材相比有何不同之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去深圳的小学当音乐老师还是回家乡当高中音乐老师? 
  小提琴真的那么那么难吗? 
  如何看待学生去老师家里一对一上乐器课? 
  请问正确学习乐理的顺序是什么? 
  为什么一部分听古典音乐的人表现出「人上人」的样子,并且略带鄙视当代流行音乐? 
  如何看待「常听古典音乐者比听流行音乐者的品位高」的说法? 
  好听是评价音乐的唯一标准吗? 

前一个讨论
音乐史的学习,倒序(从今往古)是否比正常顺序学习(从古到今)的效果反而更好些?
下一个讨论
中国的第二国歌是什么?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