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赚的钱没有软件多啊。
造火箭按理说更难点吧。
其实题目的说法并非完全准确。硬件涉及很多领域,家电也是硬件,芯片也是硬件,但待遇差很远。同样,在软件里,互联网行业的软件开发,和传统企业的软件开发,待遇也是差很远的。
要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总结一个简单的公式:
别看一大堆软件可以免费下载,但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就目前来说,市场规模要比硬件市场规模大得多。
重要的是,硬件也是需要软件支撑的。例如一台手机,上面可以跑上百个软件。
软件看起来难,做硬件要面对一堆元器件,要跑工厂;而做软件就在办公室里耍耍电脑,看似轻松;但难度并不是这么看的。
说实话,我国软件的技术壁垒其实还可以,这种技术壁垒主要是应对大规模并发用户积累来的经验。而硬件相比之下,显得有点落后。在工业软件领域虽然也存在卡脖子(例如matlab),但这种卡脖子更多的是利用市场地位和先发优势。而硬件领域,尤其是芯片,我们确实被技术卡着脖子。
可扩展性意味这你需要多生产一份产品需要投入多少额外成本。这个成本,在硬件中就是多一份的原材料花费,以及次品率带来的预期损失。而软件,这个额外成本几乎为0。
我本科的时候学得偏硬件,毕业后我再也没搞过硬件了。因为做软件更方便「扩展」,扩展的速度让我感觉更刺激。我们的课程有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是我的噩梦,需要提前计划好我要买的电子零件,然后去赛格电子城一个个买,而且对于脆弱的部件,例如电容,需要多买几个。焊接的时候也考验「手工」,有时候不小心就把非常相近的两个接触点给焊上了,偶尔不小心还被电焊笔烫一下,那个酸爽啊。当时的我在qq空间吐槽:
有时候即使是用面包板或者开发板,也会出现某些器材故障,导致明明设计对,但实验不成功。
虽然实际硬件生产时,这些活很多都不用自己干,但生产时,多生产一片,就多一份成本,而软件,复制一份的成本几乎为零。根据工厂的工艺水平不同,复制出来的产品还存在一定的次品,这大大影响了硬件产品的可扩展性。
而软件,则不存在这些问题。虽然可能因为用户增加导致需要购置新服务器,但分配到每个用户头上,这个花费就非常小了。
有的行业,技术壁垒很高,但工资不高,例如很多火箭工程师;有的行业,市场很大,但壁垒很低,所以从业人员工资也不高,例如餐饮。所以他们的从业者收入都不高。
当然,这个公式仅仅是简单的描述,不严谨,毕竟市场规模,技术壁垒,可扩展性这三个变量也不是独立的。仅仅是为了说明,技术壁垒和行业从业者待遇,确实不一定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