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街弑君,这给家族带来多大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防范可能的报复,必须有一个人站到对面去。否则,完全没有必要公开去哭曹髦。
将来万一司马昭输了,清算司马家族的时候,就会有人说,当时王公大臣没有一个敢为曹髦收尸的,只有司马孚抱着曹髦的尸体当街痛哭,这是忠臣,不能杀。
赵氏孤儿的故事就是这样演的。晋景公利用赵氏家族的内部矛盾,拉一派杀一派,最后赵氏家族东山再起。
李广家族也差不多。李广侥幸成名,此后希图进取,不料“误投暗主”,落了个反复无常没着落的下场,尽管整日里陪着权贵子弟到处射猎,终究是一生孜孜于名利而不得。他的堂兄弟们却飞黄腾达,做了丞相。然而汉武帝又是出了名的好杀丞相。风雨飘摇中,最后因为李陵叛国而败落。但是最后陇西李还是靠着整个家族多路出击发了家。据说基因研究证实后来的李唐皇室就是陇西李的后裔。
司马孚这个人,完全可以用董狐的话来批判:
亡不越境,反不讨贼。
赵盾身为晋国正卿,也就是军事统帅+政治首脑(中军元帅+执政大夫),这个职务相当于曹操、诸葛亮的丞相。赵盾和国君爆发内战,然后自己的亲信、禁军首领杀了晋灵公,那么,这就是赵盾弑君。
司马孚当然和赵盾有一点区别。司马孚不是正卿、丞相,拥有这个地位的是司马孚的子侄。然后,是司马孚的子侄杀了皇帝。
但是司马孚这点区别也不大。肉烂在锅里,还能差在哪。
同时,司马孚自己的职务是太傅,东汉以来的三公大臣,皇帝的辅弼之臣。
他要真是忠臣,要么就仗剑进攻司马昭,要么就绝食为曹髦殉葬。再不济,觉得水太凉,肚太饿,脖子疼,那就布衣蔬食,遣散奴仆,找座山去养生。
战不讨贼,死不殉葬,退不隐居,就耍两句嘴皮子,演那么两出戏,他算什么忠臣?
听其言,观其行。这位司马实际行动一个没有,表面文章三番五次,他要是忠臣,金鸡百花奖还有人敢领吗?
司马炎篡魏时,当时晋室中唯一一个能算的上对曹魏忠诚的人,只有司马炎的堂叔习阳亭侯司马顺,此人终身不受晋爵,他的哥哥弟弟们都被封王,被流放到凉州也不改其志,一生只认曹魏给自己封的习阳亭侯。其他的人所谓的“悲伤”都是一种作秀而已。司马孚尤为虚伪 ,晋朝王爵该有的好处他一样没落下,还标榜自己终身是魏臣,在司马顺的对比下,他显得尤为恶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