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张温为什么在秦宓完美回答前几个问题后,还要强行问天有姓乎,给秦宓送助攻?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xing--x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恐怕要“怪”诸葛亮。

吴遣使张温来聘,百官皆往饯焉。众人皆集而宓未往亮累遣使促之温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学士也。"

蜀汉文武济济一堂正是热闹,张温与秦宓素不相识,有没有秦宓其实无妨。奈何诸葛亮几次催请,张温他想不好奇也难,自然而然便埋下种子。

话说回来,张温完成使命返吴在即,诸葛亮催请秦宓这文辩大佬到场,也只能是希望张温能见识下蜀中人物。张温在江东号称当今无辈,文辞占对是其一长,他一番出使能让蜀汉甚贵其才,想必展现的比较充分。

这个时候,需要老将出马。

以张温的才思,怕是秦宓人还没到,这边已经一打腹稿就位。结果没想到秦宓老爷子过于犀利——“答问如响,应声而出”——这是不假思索,信手拈来,还引经据典,合情合理,而且寓意鲜明,政治正确。

你就是用电脑检索古籍,也要个一、二秒时间不是?

讲道理,张温并不是什么鶸鸡,他能这么问说明难度还是有。秦宓应声而答,张温也肯定提速,一波问答完毕时,秦宓从“头在西方”到“日没于西”这精彩论述已是无懈可击。这老头又不会提前知道张温想问啥,这完全是随机问答,即兴发挥,结果便似秦宓早拿到满分答案一般——此时不欣赏称赞还想做啥,难道撕逼抬杠么。

我说秦宓,你刚才说的头在西方有BUG吧啦吧啦……

若张温这副德性,估计秦宓拂袖而去,都懒得理他,这不是浪费时间么,对吧。好在张温并非自觉不错,其实相差甚远这种情况。

你看到结果赶脚是强行问,但不问又怎知对得出来,还对得好呢。雄辩滔滔却被一问难住的情况也不算少数,秦宓这番对答若没有对蜀汉天命所归的完整论述,也未必会被陈寿拿来抄在蜀书里。

张温怕是没想到秦宓能应对如此完美,但这结果诸多半是诸葛亮意料中事,不然催秦宓来做啥呢。




  

相关话题

  为什么在讨论三国演义时,老是有人用三国志来反驳?这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 
  为什么孙权年少万兜鍪,长大反而那么拉胯? 
  为什么《三国演义》在三足鼎立时少有英雄? 
  如果给诸葛亮一个你,诸葛亮可以大败曹魏吗? 
  曹操与刘备到底谁忠于汉室? 
  在曹魏视角如何看待孙权取荆州? 
  历史上真实的刘备,相人之术如何? 
  关羽是否是擅取湘关米? 
  会不会以后有孙权吹? 
  如何评价三国时期吴国的四位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 

前一个讨论
清朝哪个皇帝最昏庸?
下一个讨论
水浒传里的王进武功大概是什么水平?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