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银河本人获得过哪些成就和成绩,能和她的名气相匹配? 第1页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可能又要唱反调了。以学者论,李银河的成就配不上她的名气。

打开李银河的简介,你会看到一长串头衔和著作名称,说是著作等身一点也不过分。但同时你也会发现,这些书大部分属于科普性质的通俗读物,或者是她的个人经历。

但我们知道,一个学者的成就或者说学术成果,归根结底,要在学术论文中体现。这个时候,你就不应该搜书,而是搜资料库。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李银河正经八百的学术论文其实很少,而且质量(通常以引用数来衡量)更少。

我大致搜索了一下,用了知网、维普、万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甚至连微信的壹学者都用了,可搜出来的文章依然很少,有些也难以称之为严谨的学术论文。

我曾看到有人嘲讽李银河,称她是学术界的搬运工。我个人觉得,这个批评有点刻薄了,因为,广义而言,引介他人理论,本身也是对本国相关领域发展的研究贡献。

诚然,你必须承认,关于性、同性恋、女性主义、虐恋文化等相关研究,李银河确实是当代的先行者之一。但她的确没有什么学术创见,没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如果要我也刻薄一点,我觉得她像是寄生在福柯的理论之上的。

我看李银河的作品不多,采访倒不少,但我有个明显的印象是,她的论述中,经常使用二手数据。但是,在现代实证为主导的研究中,纯粹的逻辑思辨除了文史以外,在任何领域都站不住脚,即便你是社会学这样的文科,如果你想有创见,自己收集数据、设计实验和参照组是必不可少的,你不能总是用你个人的经历和宏观社会文化说事儿。

现代性学研究中,生物学、神经科学、心理学、流行病学早就纳入研究了,但李银河的作品(只我看过的一些)往往还是从社会文化出发,以统计学为主的论述。“女人是社会教导出来的”这种论述已经在生物学的发展中受到重创,但她似乎仍然痴迷于此,而支撑她的却还是经典理论,而非现代前沿研究。

我认为,在性学领域,李银河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生物学和医学功底,因为研究性学,到一定程度,跨领域是必须的,作为一个身负盛名的学者,如果你永远等着别人研究出成果后再引用(比如神经科学领域的成果),那你的研究就永远慢别人一拍,永远赶不上最前沿的研究。

李银河的大部分研究总体而言还是经验总结+合理推导这一路,缺少实证与实验,这用来研究社会学还可以接受,但她的性学研究也按这个套路来,就永远是一种软科学(soft science)。

而且,李银河在一些观点上很左,很激进,积极的方面是争取同性恋人权,主张同性婚姻合法化,但有时候也会有特傻的言论,比如她说女权主义在中国被妖魔化了,但我们现在越来越看清,事实的情况是,妖魔化的女权在中国被当成了女权主义。比如她抨击赵本山的小品中出现“屁精”,是对同性恋群体的侮辱,可实际上,在东北方言中,屁精根本没同性恋的意思。千万别在中国搞西方式的那种政治正确,恶心。更让我目瞪口呆的是,她竟然还挺过重庆,这让我怀疑,她到底是不是王小波的妻子,都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但是,我有一点还是比较认可李银河的。那就是,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社会学、性学学者,她在公开露面的时候,基本上只谈她的专业,不跨行,当然,她的观点有很多非议,但无论是人口言论、家庭言论、性解放言论等等,大多(基本还是性有关的话题)还是在她的研究范畴里。这就比那些特别喜欢跨界的公知强了一些。唯一跨界的时候,就是无脑捧王小波,认为当代作家都不配跟王小波比的时候。

虽然她是当代中国第一位文科博士后(简介上这么写的),但这里有许多机缘巧合(网上说是急需1988年毕业,学社会学的,恰好愿意回国的人),并不代表她就是当时最优秀的文科学者了(同样是文科,你不考虑一下杨绛、资中筠这些女性学者了吗)。而且,千万注意一点,她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是社会学,不是性学,而性学虽然是跨学科领域,但自己也是一门独立学科。

总而言之,提到中国相关研究的人,人们总会想到李银河,可见名气确实大,不是一般的大,可学术贡献呢?别拿那些畅销书来说事儿,就说切实的学术成果,可有自己的完整理论框架?可曾设计过严肃的实验(别告诉我你要拿《幸福实验室》这种电视节目来充数)。李银河有成绩,对中国的性学、同性恋、虐恋研究也有推动。但是,她的名气太大了,大到说她是中国最有名的女性学者都不过分。李银河之于中国性学的名气,如同屠呦呦之于中国医药学的名气,就是除了她,你想不到别人了。可屠呦呦对医药学的贡献是什么级别?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李银河的成就确实比不上她的名气,这不是她成就低,而是名声太高的原因。这也算是盛名所累了吧。



个人愚见




  

相关话题

  为什么很多人瞧不起艺术生? 
  《红楼梦》中贾府衰败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如果全人类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代价是有一个人被极度剥削,你会支持吗? 
  如何看待「外国男机场等十天,女方去整容」这件事? 
  越来越多年轻人患有「热度排斥症」,对风头强劲的内容开始保持警惕,并产生天然排斥,这反映了哪些问题? 
  「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在图书馆坐在陌生人旁不自在并且效率低下? 
  如何评价里尔克? 
  假若世上只余你一人,过多久之后,你会自杀? 
  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刻死但不知道以什么方式死,世界会发生哪些变化? 

前一个讨论
读多了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会不会丧失原有的对文字的灵性?
下一个讨论
萧红在文学上是不是被过誉了?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