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积德真的会有福报么? 第1页

  

user avatar   qi-lu-bin-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对自己的“下意识”有所觉察,很自然能捋明白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讨厌坐地铁公交,人太多,踩脚挤人抢位子,各种或大或小的摩擦碰撞,心里的火很容易会撮起来。

后来有一天,突然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有这种体会,是因为下意识把周围的人当成潜在的威胁和竞争者,一群跟你争夺空间的人。

然后我试了一下,转个弯,把周围的人看成是不说话的熟人朋友,朋友之间有这种摩擦碰撞不是很正常?不但正常,而且还要彼此谦让,理解一下对方的处境,照顾那些心情或身体不好的人。

再走地铁上,瞬间就觉得天地宽了,心情顺了,也不紧绷了。


如果把人心比做一张白纸,那么这个“下意识”的东西,有点像“白纸”上的心理底色。

心理底色阴暗的人,他下意识对待世界的方式,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这种底色在有外界道德规范时,行为上可能偏差不大,但内心感受天上地下。

单一个坐地铁,底色灰暗的人就已经是时时警惕一不小心就炸毛,可想而知生活中,心会是怎样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个十年二十年,其人身体上的伤害会有多大,怕是难以想象。

然后,这种底色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并引起外界的反弹,还是用坐地铁打比方,本来大家都是相安无事,但有人坐地铁能打起来,这就是心里底色导致的“坏运气”。


人愿意积德行善,起码能说明一点,他的心理底色是温暖的,这种人的“福报”,一是报在自己的“内在”,因为帮了别人,内心更为自在平和,对身体的戕害就少,精神愉快少得病;二是,这种底色会让他与外界有个良性的互动,别人坐地铁打架,他可能坐地铁交朋友,累积起来,自然会有向好的变化。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假如积德行善是抱着“目的”或是内心强迫来的,也就是人的“心理底色”没有改变,只是强行扭转了行为,那可能最终的结果会像恐怖画,人物各方面都正常,但背景阴森,最终的效果比背景阴森人也阴森更为瘆人,这种人积德怕也不会有啥福报。

人是没法对抗自己内心的,那些捂着藏着的东西会在各个不注意的地方漏出来,你要捂得严实了,还可能会“炸”。


道德经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意思是不在外界的约束下强行积德行善,而是改变自己的心里底色,把“积德行善”作为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这样才能得到它的“益处”。


惭愧,从“益处”入手来说,等于就已经削减了它的“益处”。但不扯开怕真是说不明白。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积德行善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安慰,如果真有福报恶报,还要法律要监狱干什么。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user avatar   miraitowa-7-77-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曾经救下一个老人,而后来发生的事让我想都不敢想,真应了那一句话:善有善报

有一次,我开车刚刚拐上高速公路,就发现前方一个老头一个人在高速公路上走着。我就打开双闪把车停在了故障区,忙下车询问老人家。当时已是傍晚,夜色已经泅染开来。

老人家穿戴虽然齐整干净,但看面容已经非常疲倦,年龄应该在七十多岁左右。经我询问,老人家说他要找儿子,但又说不清儿子在哪里?

从老人的话中,我听出了老人可能是年龄大了,有些脑子糊涂了。当时,我就想把老人送到交警那里去,让警察帮助找人。

于是,我就把老人扶到了车上坐在后排,准备把他送到附近的值勤点。想到老人可能没有吃饭,就把车上的零食递给老人吃。也许老人太饿了,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其实,老人还是个健谈的人,他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清醒,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得知他儿子还是个医生。

我一边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说着话,一边沿路寻找着值勤点,过了一会儿,我感到有些不对劲,刚才还和我唠唠叨叨说话的老人突然一下没有了声响。

我回头一看,吓了我一跳,老人脸红脖子粗,瞪着两只眼睛,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我马上意识到老人可能犯病了,就一脚油门,就近找了家医院,把老人送到了急诊室。由于送得及时,老人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没有出现危险。同时,医生在抢救的过程中,发现在老人的上衣口袋里,他家人还留下了联系方式,很快老人的一大家子人赶到了医院。

老人的儿子非常感激我,非要酬谢我,但被我谢绝了。最后,老人的儿子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我,说以后有用着他的时候可以找他。

当时,我也没有往心里去。又过了好几年,我大伯得病住院,经过诊断,他得了绝症,不过是早期症状,我大伯无儿无女,我们几个兄弟负责照料他,但治过来治过去,医生最后放弃了治疗,这等于是判了大伯的死刑。

大伯在我们家族里的威望非常高 ,大家都想方设法找熟人托关系,想尽量挽救大伯的生命,也许是病急乱投医,我突然想到了那位老人的儿子。

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联系到他,谁知老人的儿子二话没说,立即安排大伯转到他们医院,到了那家医院我才知道,老人的儿子已经是那家医院的副院长了,而且刚好是大伯病症的专家。

后来的事,大伯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多活了整整十年。而我们两家人也成了朋友,其中有两个小辈还成了男女朋友,最近就要结婚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深有体会,五味杂陈,回忆起来,却满满的温馨。

我妈从我小做饭难吃,以至于小时候我说不上什么菜来爱吃,但是不爱吃的菜却一大堆……吃饭也不爱吃菜,蘸蘸菜汤,吃点葱蒜。小时候面黄肌瘦,一半家里条件差,一半是是因为妈妈做饭难吃。但是,她每次都希望我多吃菜,希望我长身体,斥责爸爸每次吃那么多菜,家里条件实在是差,我到初二才第一次吃到排骨。

我从三年级开始,就开始了在烹饪的世界里探索。那时候,自己做的菜不见得有多好吃,但是,妈妈做的菜一定是不好吃,自己在成就感的促使下,会把自己做的所有的菜吃光。

后来,离开家乡,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基本上都是跟舍友住宿舍,吃食堂。大五的时候一张车票来到北京,跟同学合租了个单间,因为,实习工资实在太低,不得不自己做饭。那时候,北京夏天和秋天最便宜的菜是大头菜和茄子,冬天是大白菜,当然,土豆、萝卜一年四季都便宜!北漂半年,我便练出了一手好的土豆丝,不仅切的极细,而且爽口,而且,那时便悟出了,土豆丝的好吃程度,取决于火候是否跟粗细程度相匹配。

后来毕业了,到了上海,跟同学一块租了两居室的大客厅房子。从此,在网上找食谱,去旁边菜市场随意采购,酱牛肉、将猪猪蹄、水煮鱼、酸菜鱼、小炒肉、回锅肉、红烧肉、东坡肉,红烧茄子这样的更不在话下……同时,由于我家客厅特别大,同学们都喜欢去我家聚会,大家都喜欢吃我做的火锅底料……但是,有很多时候,我时常想起,妈妈和爸爸这时候在家还是不舍得买菜,当然,做的菜肯定依然难吃,她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断然不会看得懂菜谱,或者突然觉悟。那时,特别想回家,给他们一展厨艺,让他们也尝尝酱牛肉,水煮鱼,让他们尝尝什么是真正的土豆丝,而不是,妈妈每次做的指头粗的水煮土豆条!

然而,每年回家,都是,爸妈觉得我在外面太累,好不容易休息几天,每次都是他们准备一桌子菜,同时呈现着那拙劣的手艺。

而我,却每天都跟发小喝得酩酊大醉而归。每次半夜回家,妈妈却没睡,用棉被包着热好的菜和小米粥,生怕我光顾着喝酒吃不饱或者喝太多酒,胃难受……

而我,每次请客都去外面,一则是在家里老人收拾心疼,二则,妈妈做的菜实在拿不出手,一大群哥们来我家,我要陪着的,没法亲自下厨。

总之,每年回家前发誓给爸妈露两手,而假期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

后来,为了妻子,我回到了上大学的城市。二线城市的工作强度,远低于一线城市,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实践烹饪。岳母和妻子还有亲戚,都习惯了吃我做的菜。后来,我养成了一习惯,每当在饭店或餐馆遇到喜欢或者没见过的菜,都会去研究,然后,基本都做得出来,第一次做很少翻车,比如潮汕卤鹅、佛跳墙、南方的狮子头、天津的肘子酥、德州扒鸡……

但我始终遗憾,三十多年来,父母始终没有吃过我做的菜。由一开始单纯想炫耀自己的厨艺,到后来的惭愧……

后来,他们来看我们的时候,我第一次给他们展示了厨艺,妻子岳母也是不断地夸赞,而他们惊叹之余,却抢着去收拾满地狼藉的厨房……始终嘴里叨念着,儿子上班辛苦……

我也略显失望,本以为,准备了一桌子硬菜:虎皮鸡爪、毛血旺、水煮鱼、扒鸡……唯一个他们吃过的菜,便是土豆丝,我本以为换来的是他们的花式夸赞,却换来的是妈妈叹息:孩子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的这是受了多少罪,才把菜做成这样……

再到后来,我们有了宝宝。她来帮我们看孩子。妻子实在吃不惯妈妈做的饭,但妻子又特别有教养,不会说妈妈做的不好吃,而是,不吃,说不饿,然后出去吃。

这是令我很奔溃的的地方!我无数次的跟妈妈说,只要我在家,你就不要做饭!我来做!

然而,每次妈妈还是固执地做!每次她都喃喃地说:我寻思着你们上一天班,累得要命……

后来,我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展示下我的厨艺,而妻子,也逐渐习惯了妈妈的厨艺……

前天,加班到一点多,在回家的出租车上,突然,接到了妈妈的电话:你开始回开了吗?我把饭菜给你温温吧?

我一个劲的说:不用不用!你快睡吧!你咋还没睡?!……

挂完电话,出租车师傅说:都这个点了,还有人挂念着,真是幸福……

路灯下,司机师傅的眼里闪烁着湿润…

我慌忙说:是我妈

司机师傅又说:我已经五十多了,我已经没有爸妈了……

我慌忙又说:你的孩子们这会儿在盼着你回家呢!


user avatar   xing-feng-81-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深有体会,五味杂陈,回忆起来,却满满的温馨。

我妈从我小做饭难吃,以至于小时候我说不上什么菜来爱吃,但是不爱吃的菜却一大堆……吃饭也不爱吃菜,蘸蘸菜汤,吃点葱蒜。小时候面黄肌瘦,一半家里条件差,一半是是因为妈妈做饭难吃。但是,她每次都希望我多吃菜,希望我长身体,斥责爸爸每次吃那么多菜,家里条件实在是差,我到初二才第一次吃到排骨。

我从三年级开始,就开始了在烹饪的世界里探索。那时候,自己做的菜不见得有多好吃,但是,妈妈做的菜一定是不好吃,自己在成就感的促使下,会把自己做的所有的菜吃光。

后来,离开家乡,十几年的时间,经历了初中、高中、大学,基本上都是跟舍友住宿舍,吃食堂。大五的时候一张车票来到北京,跟同学合租了个单间,因为,实习工资实在太低,不得不自己做饭。那时候,北京夏天和秋天最便宜的菜是大头菜和茄子,冬天是大白菜,当然,土豆、萝卜一年四季都便宜!北漂半年,我便练出了一手好的土豆丝,不仅切的极细,而且爽口,而且,那时便悟出了,土豆丝的好吃程度,取决于火候是否跟粗细程度相匹配。

后来毕业了,到了上海,跟同学一块租了两居室的大客厅房子。从此,在网上找食谱,去旁边菜市场随意采购,酱牛肉、将猪猪蹄、水煮鱼、酸菜鱼、小炒肉、回锅肉、红烧肉、东坡肉,红烧茄子这样的更不在话下……同时,由于我家客厅特别大,同学们都喜欢去我家聚会,大家都喜欢吃我做的火锅底料……但是,有很多时候,我时常想起,妈妈和爸爸这时候在家还是不舍得买菜,当然,做的菜肯定依然难吃,她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断然不会看得懂菜谱,或者突然觉悟。那时,特别想回家,给他们一展厨艺,让他们也尝尝酱牛肉,水煮鱼,让他们尝尝什么是真正的土豆丝,而不是,妈妈每次做的指头粗的水煮土豆条!

然而,每年回家,都是,爸妈觉得我在外面太累,好不容易休息几天,每次都是他们准备一桌子菜,同时呈现着那拙劣的手艺。

而我,却每天都跟发小喝得酩酊大醉而归。每次半夜回家,妈妈却没睡,用棉被包着热好的菜和小米粥,生怕我光顾着喝酒吃不饱或者喝太多酒,胃难受……

而我,每次请客都去外面,一则是在家里老人收拾心疼,二则,妈妈做的菜实在拿不出手,一大群哥们来我家,我要陪着的,没法亲自下厨。

总之,每年回家前发誓给爸妈露两手,而假期却又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

后来,为了妻子,我回到了上大学的城市。二线城市的工作强度,远低于一线城市,我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实践烹饪。岳母和妻子还有亲戚,都习惯了吃我做的菜。后来,我养成了一习惯,每当在饭店或餐馆遇到喜欢或者没见过的菜,都会去研究,然后,基本都做得出来,第一次做很少翻车,比如潮汕卤鹅、佛跳墙、南方的狮子头、天津的肘子酥、德州扒鸡……

但我始终遗憾,三十多年来,父母始终没有吃过我做的菜。由一开始单纯想炫耀自己的厨艺,到后来的惭愧……

后来,他们来看我们的时候,我第一次给他们展示了厨艺,妻子岳母也是不断地夸赞,而他们惊叹之余,却抢着去收拾满地狼藉的厨房……始终嘴里叨念着,儿子上班辛苦……

我也略显失望,本以为,准备了一桌子硬菜:虎皮鸡爪、毛血旺、水煮鱼、扒鸡……唯一个他们吃过的菜,便是土豆丝,我本以为换来的是他们的花式夸赞,却换来的是妈妈叹息:孩子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的这是受了多少罪,才把菜做成这样……

再到后来,我们有了宝宝。她来帮我们看孩子。妻子实在吃不惯妈妈做的饭,但妻子又特别有教养,不会说妈妈做的不好吃,而是,不吃,说不饿,然后出去吃。

这是令我很奔溃的的地方!我无数次的跟妈妈说,只要我在家,你就不要做饭!我来做!

然而,每次妈妈还是固执地做!每次她都喃喃地说:我寻思着你们上一天班,累得要命……

后来,我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展示下我的厨艺,而妻子,也逐渐习惯了妈妈的厨艺……

前天,加班到一点多,在回家的出租车上,突然,接到了妈妈的电话:你开始回开了吗?我把饭菜给你温温吧?

我一个劲的说:不用不用!你快睡吧!你咋还没睡?!……

挂完电话,出租车师傅说:都这个点了,还有人挂念着,真是幸福……

路灯下,司机师傅的眼里闪烁着湿润…

我慌忙说:是我妈

司机师傅又说:我已经五十多了,我已经没有爸妈了……

我慌忙又说:你的孩子们这会儿在盼着你回家呢!


user avatar   tu-tu-14-17-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仅余数百骑连夜逃到白帝城。此时关张惨死,蜀汉又元气大伤,基本失去问鼎中原的能力。刘备没脸再回成都,只觉又羞又哀,每日只是啼哭,身体每况愈下。

诸葛亮从成都来,见到刘备病容,一时涕泪俱下,哭道:“主公何以至此?”

刘备道:“我自失二弟、三弟,便已不欲独生。今兵败东吴,大事休矣。还有什么面目苟活于人世呢?”

诸葛亮哭道:“主公,亮有一言,望主公听之。主公以织席贩履之身,经百战而继大统。此等不世之功,难道可以仅归功于一二骁将之勇吗?主公之有今日,乃是主公心系汉室之危,常怀仁义之念,故而天心人意皆归于主公。前者,云长、翼德辞世,主公不听群臣劝阻,起兵伐吴。这是为全小节而弃国家大义于不顾,所以天道不恤,人心不谐,方有此败。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今主公虽败,但天下人望尚在。主公若心中仍存大义,就应该将息龙体,以副天下之望。他日卷土重来,吞吴灭魏,一统天下,方可继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之遗志,安云长、翼德抱憾身死之魂。如若主公一味哀伤,悲戚至死。这是心中大义已失,弃天下人望与汉室大统之不顾啊。亮冒死直言,望主公思之。”

刘备摇头哀叹道:“丞相之言甚是,只是如今我大势已去,悔之晚矣。不必再说了,让我去吧。”

赵云见诸葛亮出来,问道:“主公如何?”

诸葛亮叹道:“主公命不久矣。”

赵云大惊:“怎会如此?还望丞相相救。”

诸葛亮摇头道:“主公如今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要熬过去,除非两件事。一是远大的志向,二是强壮的身体。有远大的志向,就不会被任何情感伤害击垮,任何时候都能一意求生。而有强壮的身体,就能一直熬到风云变幻,时来运转的那天。而照我方才所见,主公心中所有的意气都早已消沉不见,身体也已经病入膏肓了。这已经是神仙难救,非人力所能及。”


user avatar   jin-ji-de-lao-wang-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仅余数百骑连夜逃到白帝城。此时关张惨死,蜀汉又元气大伤,基本失去问鼎中原的能力。刘备没脸再回成都,只觉又羞又哀,每日只是啼哭,身体每况愈下。

诸葛亮从成都来,见到刘备病容,一时涕泪俱下,哭道:“主公何以至此?”

刘备道:“我自失二弟、三弟,便已不欲独生。今兵败东吴,大事休矣。还有什么面目苟活于人世呢?”

诸葛亮哭道:“主公,亮有一言,望主公听之。主公以织席贩履之身,经百战而继大统。此等不世之功,难道可以仅归功于一二骁将之勇吗?主公之有今日,乃是主公心系汉室之危,常怀仁义之念,故而天心人意皆归于主公。前者,云长、翼德辞世,主公不听群臣劝阻,起兵伐吴。这是为全小节而弃国家大义于不顾,所以天道不恤,人心不谐,方有此败。古人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今主公虽败,但天下人望尚在。主公若心中仍存大义,就应该将息龙体,以副天下之望。他日卷土重来,吞吴灭魏,一统天下,方可继汉朝二十四代先帝之遗志,安云长、翼德抱憾身死之魂。如若主公一味哀伤,悲戚至死。这是心中大义已失,弃天下人望与汉室大统之不顾啊。亮冒死直言,望主公思之。”

刘备摇头哀叹道:“丞相之言甚是,只是如今我大势已去,悔之晚矣。不必再说了,让我去吧。”

赵云见诸葛亮出来,问道:“主公如何?”

诸葛亮叹道:“主公命不久矣。”

赵云大惊:“怎会如此?还望丞相相救。”

诸葛亮摇头道:“主公如今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要熬过去,除非两件事。一是远大的志向,二是强壮的身体。有远大的志向,就不会被任何情感伤害击垮,任何时候都能一意求生。而有强壮的身体,就能一直熬到风云变幻,时来运转的那天。而照我方才所见,主公心中所有的意气都早已消沉不见,身体也已经病入膏肓了。这已经是神仙难救,非人力所能及。”




  

相关话题

  我现在因为念经,所以很多事情都被禁锢了,怎么办呢? 
  在坛经里面慧能为什么要黑他的师兄神秀? 
  与佛菩萨感应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佛祖说太阳是方形的,他说谎了吗? 
  如何看待佛教僧侣不事生育? 
  年轻人念佛有多少是为了达到“可以随时坐脱往生极乐世界”的? 
  人为什么一般说阿弥陀佛而不是其他佛? 
  如何持五戒而能不移,行十善而能不怠? 
  为什么天启类宗教比人启类宗教要大大的兴旺?除了下面所说的原因外,你还有什么见解? 
  《清静经》真的可能是伪经吗? 

前一个讨论
我们可以从江歌和刘鑫的交往中吸取哪些教训?
下一个讨论
87 版红楼梦豆瓣 9.6 分是否过了,几乎人人五颗星?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