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 第3页

                 

user avatar   jin-nian-55-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骂花呗的回答够多了,我换个角度写吧。

时代变了,编剧仍然活在过去,这是近期许多宣传片翻车的根源。

这种“借钱给孩子过生日”的桥段,在十年前的煽情文学中太常见了。

类似的还有“爸爸只吃菜把肉都夹给我”、“瘦弱的妈妈在雨夜背孩子去医院”、“拖着病躯给孙子做爱吃的菜”,甚至“饥荒年代长辈自杀把口粮留给孩子”。

与此相比,资金周转不开借花呗给女儿过生日,这等小事用来写《父爱如山》作文都拿不了高分。

通过突出长辈的「惨」,来表现他们对小辈的爱,这种桥段背后的逻辑是——父母应该无视自己的需求,一切为了孩子

这种思想曾经是政治正确,现在反过来了。

现在的孩子们,不愿因为一点小事背上负罪感:

一块肉而已,又不是买不起,怎么就吃出了一种“全家节衣缩食供你一个”的悲壮牺牲感?

现在的年轻家长们,更不认同这种理念: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生孩子就是当牛做马,那还不如不生。

有些人仍然活在过去,比如我们的长辈。

我家这两天炖羊肉,我随口说了句汤有点少,我妈立刻说我不喝了,给闺女喝。我说一条鱼是不是不太够吃,我妈马上说我不吃了,给闺女吃。

于是我再也不说菜少,生怕我妈冒出一句“我不吃了”。

我奶奶更夸张,她爱说“我恨不得连心肝肺都掏出来给你吃”,从幼年说到成年,每次我听了都毛骨悚然,鸡皮疙瘩一层一层地往外冒。

不幸的是,有些宣传人员也没能追赶上时代的步伐

比如说这个1.7万赞的回答,答主看到广告里的母亲说“生了孩子后,我忘了自己的生日,忘了自己的梦想,一心只有做母亲的喜悦”出离愤怒:

但我小时候看过的作文范文中,“妈妈忘了自己的生日”、“父母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梦想”,是非常经典的亲情作文桥段:

打广告的初衷肯定不是恶心用户,之所以会翻车,还是因为文案编写者落伍了,把二十年前的价值观生搬硬套给现在的年轻人。

无论是广告还是电影,这种宣传性质的片子,都带有浓重的时代色彩。

比如几十年前全社会主张“艰苦奋斗”,

现在的人看到“艰苦奋斗”就想到996,想到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想到内卷,想到画大饼,想到我艰苦奋斗让老板开法拉利。

二十年前老板在厂房里挂“艰苦奋斗”没毛病,现在在办公室墙上挂“艰苦奋斗”,不想当奋斗逼的年轻人看了吓得扭头就走。

再举一个反例,那只“不买熊猫芝士就砸烂一切”的暴躁熊猫,又贱又搞笑,作为沙雕视频火遍全网。

但是老一辈看到熊猫乱砸东西、浪费食物的举动,心里只有厌恶。

熊猫芝士的宣传对象显然是年轻人,如果老年用品这样打广告,那肯定要翻车。



不买熊猫芝士真的会被暴躁熊猫打吗?不会。

生了孩子就忘了自己的母亲现在有吗?多了去了!

现在最火的泰国广告,就以荒诞离奇的虚构剧情闻名,比电影更好看。

可见广告剧情的真实性并不重要,关键是目标客户对这个广告的观感如何。

父亲借花呗给孩子过生日,这事真实存在,但宣传的时候不能这样说。没有顾客愿意在看广告时想到自己家的贫穷和窘迫。

哪怕在广告末尾加一段“资金周转开了,父亲悄悄的还上了花呗(此处突出40天免息),回头看到女儿的笑脸”,都比这个“欠钱不用还”的结局好多了。


user avatar   chen-dai-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喝一口“穷人”的血,他们就真的没命了。


这则广告是对父母和孩子的双重绑架。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要过生日了,但是生活拮据,我们平时没有办法给他提供更好的生活,生日还是要好好给他过的。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别人用花呗给孩子过生日,我们要不然也试试吧。”


对懂事的孩子来说,父母用花呗给她过生日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愧疚感,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爸爸妈妈工作这么辛苦,还要借钱给我过生日,这样做是不是不太好。


懂事,早熟的孩子是不会感到快乐的,他们在惶恐这度过这个生日。


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他会觉得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哪怕用花呗都要给孩子过生日,为什么我的父母就不能给我过呢。我的父母不爱我。


有多大的钱,办多大的事,这是我一贯主张的观点。


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生活环境,生存压力,消费水平完全不同。(这里的贫富是相对水平)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而不是向别人借来一把伞,暂时的打着。伞用完了,还得别人还回去。最后,你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原地,哪也没去。


不是别人做的所有事情你都要去模仿。这不是能不能负担的起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


父母已经在能力范围之内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了,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也不要再给父母和孩子增添心理负担。他们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你不停的给这些人施加压力,妄图从他们手上榨取最后一点的利益,这些人会活不下去的。


生日最大的意义是,告诉孩子,你又长大了一岁,你要学着慢慢脱离爸爸妈妈的保护,成长为一个独立生活的大人了。懂事的孩子,他会理解的。


user avatar   aaronli-y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系列广告,除了“施工队长借钱给女儿过生日”外,还有:

“毕业生借钱环球旅行”

“职场新人借钱买双人床做梦”

“哥哥借钱给考上大学的妹妹买电脑”

“外卖员借钱上成人本科”


可以看到,官方是充分运用了营销学的手法,用细分客群+利益点的广告方式,去促动拉新的。而且诱导利益点,也不仅仅有消费主义(毕业旅行和双人床),还有亲情(过生日)和个人成长(大学教育)。

而对客户的细分就更加场景和身份化了,比如施工队长父亲、渴望成长的外卖小哥、不安分的毕业生、准备同居的职场新人。

通过不同的利益点,对细分客群进行广告诱导,让不同的客户产生“用了我的产品,你可以变得更好”的期待,从营销的角度来说,可以打90分。


但是问题在于,策划者完全是用自己臆想的方式在给潜在客户进行欲望搭建,我甚至猜测他们连客户市场调研都没做,所以才会发生“施工队长要借钱才能给女儿过生日”这样的荒唐场景。

至于广告中的价值观倾向,批评的人也够多了,其实不仅花呗,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借贷和分期广告,都有这样的问题。但是从数据反馈上看,偏偏就是这种价值观有问题的广告,才能精准打动这群底层有借贷需求的“穷人”,所以,各种巨头才会乐此不疲的用这样的套路。

骂是会被骂,但是KPI完成了,钱赚到手了,也不错。


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的营销人和广告人,他们的角色定位是非常尴尬的,和HR一样。

这些职位,往往一眼就能看穿自己企业和自家产品的本质,但还是必须无条件贯彻老板的意愿,哪怕自己内心不认可自家的产品,“职业素养”也要求他们必须成为资本的帮凶,去收割底下的用户。

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企业非常强调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只有用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去“熏陶”员工,才能减轻员工在工作时的负罪感。


不过,我怀疑这组广告的策划者中,还是有清醒的内鬼的,他可能打心里就不认可这种推广方式,所以才会加一个近乎弱智的“借钱买双人床做梦”的系列。

“躺在上面,做的梦也更大了”,这个文案,简直是是时代的反讽,堪称现实与魔幻结合的典范。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觉得这广告有啥问题,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花呗是信用卡性质,延期还而已。

亲情也是值得用金钱去换的。


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Who am I to disagree?

I travel the world and the seven seas
Everybody's looking for something


金钱/爱情/知识/信仰/亲情。。。人的选择而已,没有什么是唯一的。

自由就是选择


user avatar   akira-akimoto-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高利贷的请不要炖心灵鸡汤,这叫道德绑架。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坏的淋漓尽致。

1,歧视体力劳动者,默认他们的收入无法涵盖必需品以外开销。

2,制造“必要开支”,用情怀、习惯、人情、爱情等作为“道德正确”绑架特定人群,去“必须”消费,提高支出。XXX节很多就是阿里发明的。

3,鼓励提前消费,制造金融高利贷奴隶,透支人的生命。

4,小确幸、幸福感、攀比和所谓“要被人看得起”,是消费主义和高利贷资本操纵人心的最基本必杀技。

5,给高利贷奴隶主辩护,类似给贩毒的人辩护,毕竟 他卖他的,你不吸不就好了吗!



user avatar   san-qi-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我爹钱少不能买,

借了花呗几百块,

利滚利滚成了高利贷…


我想知道有多少人是一看到这广告,立刻就联想起白毛女杨白劳以及黄世仁的?

反正我是。

看到这张图,第一时间脑海中响起这段旋律……


花呗这是欠广告公司尾款了吧。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广告不但不会让人感到一点点的温情,反而会让人感到资本家用脚底板踩着脸嘲讽大家,还要说:“穷X,找我借钱吧!不借钱,你就是个彻底的穷X,连女儿都瞧不起你,你不配做丈夫,不配做父亲,不配养女儿。”

我来帮你设计明年的广告词:“今天你借钱给女儿过生日,明天女儿借裸贷给自己过生日。”


其实不只是花呗,三年前,某金融白条公司也公然打出了《你不必成功》的广告片,装作关心底层温情脉脉的样子,然后被全网一顿臭骂。是是是,咱们都不必成功,然后就可以世世代代借你家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穷个祖宗十八代了。

没想到2020年了,这种低水平的广告片还能出现,你是在同情没法给女儿过生日的底层人士吗?你是在用家庭伦理贬低所有的穷人。你要是真的关心穷人,就不是让他们用花呗、借贷款,而是给他们发点钱吧。

哦,我忘了那句名言:“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我建议所有的金融信贷公司,都不要拍这种假装温情的广告,你们干脆直接一点:“今天不贷款,明天老婆跑;明天不借钱,女儿没有了;今生不借钱,代代打工佬。”

这样简单粗暴的话术,大家反而能理解。

企业天生就是要赚钱的,资本家天生就是要剥削的,你不如露出本来面目,大家才能用正常的方式好好相处。

我厌恶的所有的商业广告,伪善、矫情、装模作样,实际上高高在上傲慢无比,对绝大多数人的人生指手画脚何不食肉糜。

比如某鞋厂的“just do it”,这不是放屁么?穷人弱者残疾人营养不良的老弱病残都能just do it吗?比如某汽水厂的“open happiness”,胡说八道呢?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家伙们真的能分享他们的快乐吗?

还有什么“选择的自由”?绝大多数人有个鬼的“选择的自由”!


user avatar   ni-zha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些广告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勾起人类蠢蠢欲动的消费欲望,用未来的收入,满足当下的欲望。

讨伐花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自省,自省,自省!

不以增值为目的的贷款,只会让经济状况变得更差

满足个人欲望为目的的消费贷,只会让人更加贫穷

消费债没有任何优点,一点点优点都没有。它就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根源。


如果你有10000元的存款,每月有5000元的固定收入,在本月花呗支付了1000元消费。并在下月结算日之前及时归还欠款。

你的钱存在银行也好、其他理财产品也罢,甚至仍在证券市场里。至少这笔钱是用于其他财富增殖活动了,借了也就借了,无所谓。

如果借来消费,自己要支付手续费的那种,你就陷进贫穷陷阱里了!

花呗的本质,就是信用卡消费贷款,还款方式是“等额本息”,利率是高于账面利率的。

假如分12期的话,利率是8.80%(月息0.73%)

假如分9期的话,利率是6.50%(月息0.72%)

假如分6期的话,利率是4.50%(月息0.75%)

假如分3期的话,利率是2.50%(月息0.83%)

然而用户实际支付的利率是大于账面月息的。

因为你每一期都在偿还本金,而利息并没有同步下降。

比如你借了10000元,分12期,只有第一个月是月息0.73%,后面每一个月月利率都在上涨!

比如最后一期应该偿还906.67元,其中利息73元,本金833.67元,当月实际月利率 8.76%。

不要用未来的收入,满足当下的欲望。如果无利可图,zbj为什么要借钱给你?

人的大脑倾向于不断奖励自己,并提高奖励阈值。消费贷只有一次和无数次,一旦超前消费,大脑爱上了,再想脱出来就难了...

这就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根源之一

老张借支付宝花呗借呗的钱,去淘宝天猫买东西。钱从Jack Ma的左手,换到了Jack Ma的右手,而老张的收入在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里,都属于Jack Ma了。


user avatar   xuan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答案举了白毛女的例子,说的很好。

现代金融资本主义,本质上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奴隶制度。

只不过古典奴隶制度的基础是暴力,工具是鞭子;而现代金融奴隶制度的基础是债务,工具是大数据。

娱乐至死和消费主义奴役其心,金融体系和大数据奴役其身,各位,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这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历史的终结。




                 

相关话题

  在你生日当天发生过什么永生难忘的事吗? 
  在你生日当天发生过什么永生难忘的事吗? 
  你生日的时候,最希望你男朋友送什么礼物给你? 
  如何看待用花呗给女儿过生日的广告? 
  花呗是否正在毁掉中国部分的年轻人? 
  帮前女友还的花呗分手后要回来丢人吗? 
  你能接受分期式结婚吗? 
  男朋友在我生日时准备给我求婚,但是我神经太大条了他暗示很多次我都没有理解到,在那一天没有去怎么办? 
  老婆瞒着我花呗购买健身私教课一万+,我该怎么办? 
  自己过生日,老板送了个原价近9000的双肩包,女朋友想要拿去背,该不该给? 

前一个讨论
2020 年哪个男演员会火?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红米K30至尊纪念版9月29日还是秒没?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