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胡辣汤这么消寒的食物,为什么没在北方(大东北 )流行 ?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食物从来没有“消寒”与“不消寒”之别,真正能抗住寒冷的是食物所提供的热量。

何况,胡辣汤所谓的“消寒”,外在表现是往往是很多人喝完了之后出一身汗——但寒冷的地区,出汗本身就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汗水的流失和蒸发,会在带走热量的同时,让体感温度也迅速下降。

如果胡辣汤还不够明显,你可以想想吃麻辣火锅的时候,很多人会被辣的满头大汗。看起来火锅的“热量”很高,但实际上它给身体提供的能量,甚至不如几个普通的馅饼来得更实惠。

换句话说,真正能“消寒”的食物,恰恰不能是那种吃完就觉得浑身发热甚至满身是汗的东西——否则,你吃下去的东西有相当一部分都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发掉,你就相当于白吃了。

我爸妈都在东北生活过,当地的饮食总结起来就是三高:高碳水、高油、高脂肪,全都是名副其实的热量炸弹。但也只有这样,才扛得住东北极低的气温所带来的高热量消耗。

另外,如果熟悉东北菜的话,会发现相比于江南地区,东北菜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传统菜品里青菜很少——或者说除了凉菜之外,几乎很少有专门的青菜菜品,即便是青菜很多也都会过油来增加热量(东北厨师称之为“闯油”)。不然你可以自己想一下你听过的东北菜,有几个以青菜为主打的。

最后,再说个直观的数据对比。俄罗斯士兵每天配给的食物热量是4300大卡左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准食物热量是每天3500大卡左右,越南军人的标准食物热量是2800大卡左右。(当然,这是平时的作训标准,战时肯定会大大增加)。从这个标准里,也可以看出纬度对于食物热量的影响。


user avatar   redfuli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对于东北来说,汤,哪怕是胡辣汤的消寒保温性能已经远远不够了。

食物的产生和流行,很大程度上要看自然条件。

滚热的清汤,抵御长江下游冬天那点寒意差不多。忘了逯耀东还是谁,写小时候在苏州,清早上学路上跑去吃一碗大肉面,学黄包车夫们那样,把肉埋在面底下吃,热汤把肥肉的油脂融化出来,面汤香腴、大肉不腻。搁北方你试试,别说肉里的油脂化不出来了,面还没吃两口呢,汤上的油脂也已经冷凝了。

到长江中游、秦淮一线,虽然还以清汤为主,就得加油加辣了。毕竟,油脂比水的保温能力强得多。

到河南,胡辣汤是勾重芡的,芡质的糊糊加上重剂量的胡椒,保温发热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再往北,冀南片吃豆沫(山东部分地区吃甜沫),有答主说甜沫和胡辣汤意思差不多,我的感觉是豆沫吃起来比胡辣汤更厚重,御寒效果更好。当然这里也有个经济条件的问题,冀南片土质相对贫瘠,农耕时代经济条件比不了河南,形不成胡辣汤用料那么讲究的小吃。

再往北,过了三八线,冀中包括石家庄,就已经改吃牛肉罩饼罩火烧了,面糊糊不行了,御寒得靠厚厚的油脂和结结实实的面饼。我们小时候天比现在冷,别说早晨,中午跑到摊上去吃罩火烧,还是一滴汤落到桌子上就是一个白圆片,吃不了几口,嘴唇上就已经结了一层牛油,要个大碗吃得不够快,吃到最后碗上结一层白油。不敢想换成糊辣汤会变成什么样。

过了保定,那就是羊杂汤的天下了,主要吃的是杂碎,重油、面饼之外,得靠吃肉御寒了,汤是随吃随添的,不限量。烧饼基本上不能泡到汤里了,不然凉得太快。山西羊杂割还搁粉条,河北羊汤没怎么见过搁粉条的,为什么?一筷子粉条一离汤就冻透了,挂在嘴巴子上冰凉的,不好吃了。

(这个地方补充一句,山西同纬度地方绝对比河北冷,所以山西的羊汤线比河北靠南。石家庄和太原纬度差不多,石家庄、保定还在靠汤上面的牛油保暖,太原已经开始吃羊杂割了。山西往更北的地方,包括张家口挨着山西那边,羊汤都不够了,吃黄米糕。黄米糕冀中这边是当点心吃的、甜口的,蔚县那边拌菜、炒鸡蛋,热量真瓷实)

真出关到了东北,嘿嘿,你看这个问题底下那么多答主,有一个答出传统关东早点了吗?我现在填表籍贯还填东北,其实我们家从东北调出来六十多年了,我是真没听老人讲过当年东北早晨有在外头吃饭的。坐得自己家热炕头子上吃点什么不好,干嘛跑外头吃去啊,东北的气候,在没有现代城市系统(如通勤制度、供暖系统、公交系统、物资供应等)的情况下,根本就发育不出来早点文化。近似糊辣汤质感的东西,也有,油茶面儿,早年殷实人家,老人自己炒点冲着喝,年轻人赶集逛庙的买一碗喝,现冲现喝,当个点心,不是防寒管饱的东西。真要在户外搁熬一锅胡辣汤卖,弄不好不够火钱。

就酱,消寒得看在哪儿。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农业畜牧禀赋好的地方,超越一些一般人类居住地的想象。

让大陆季风区的农民使劲畅想说养羊怎么才舒坦,

答:那就是下雨多点,草多一点,长得到处都是,噶草的时候容易,冬天的时候存的多,牛羊好养不掉膘。

回答完毕。

其实地球上还有地方,暖湿的海洋气候加上暖流呵护,草场可以青绿一整年。

那的牧民根本不知道噶草养羊这一说,就是狗把牛羊从圈里撵出去,吃饱了再撵回来,一年四季有喝不完的牛奶,吃不完的蛋白质。

请山区和中原的农民传向大家授种地经验,前者告诉大家要开垦到位,舍得担土修梯田,梯田修的好,庄稼少不了。后者说面积不顶用,关键是靠施肥,庄稼不上粪,等于瞎胡混。所以人和牲畜的生物肥一定要收集好,发酵到位。两拨人争论的非常激烈。

第一批闯关东的农民站起来表示,完全没听说过。

冠绝世界的腐殖质厚度,肥沃得能攥出油的黑土,一望无际的辽阔平原,

诞生了蛋白质含量有史以来最高的大豆和非灌溉条件“吨半”亩产的玉米,

以此为基石的美食,


把谷物发酵且无度数的东西当饮料,

把纯肉的香肠当零食,

把鲜肉片过油炸当美食的地方,

在农耕时代基本就是bug级别的存在了。

然后在土壤接续不上的时候,有化肥的加持,而且饮食习惯已然定型了。

现在的玉米亩产冠军已经被新疆摘得,

密植加滴灌,创造出一吨六的逆天产量,一亩地产出的玉米等于一辆豪华行政级轿车的重量,

同样的,

新疆的美食也是,从来不跟你玩虚的。

烤包子,缸子肉,

好像用纯肉的比有点欺负人对吧,

我们印象中的西北美食也不仅仅是羊肉,

面食也占主导地位,


即便是小麦,


本文分析了5个新疆稻穗麦,结果籽粒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8.96%土1.13%,蛋白质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高于普通小麦,其中赖氨酸高出13.24%,面粉湿面筋为58%,沉淀值为32.1ml,前者比普通小麦(37.2%)高得多,

新疆稻穗麦籽粒蛋白质生化分析--《新疆农业科学》1989年05期


小麦和小麦就不是一个物种。


那个……

题主问的啥来着,

哦对,

胡辣汤。

为什么没在北方(大东北)流行。

以上。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做得正宗的起点过高,不宜当代工业化吧。

胡辣汤随便兑兑是很难喝的,必须真材实料熬煮到位才好喝。这么多年,我只在青岛李沧区某老片区的早餐小卖店,跟安徽某地的某体检医院喝到过,京城某饭店的就是勾兑的,难喝至极。


user avatar   si-xia-fei-xia-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东北人不靠食物驱寒。

其实东北的冷,属于干冷,基本上衣物够保暖,屋子里有取暖就可以了。

不过东北早些年还是会有人喝酒驱寒,喝多了冻死在马路上的不少,因为我爸在街道工作过,这类事情知道的不少。

我在临近冬季的时候从东北出发,跟老公自驾一路去了天津、北京、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当时出行我带了一件羽绒服,在优衣库买了两件便携的羽绒马甲,还有两条羽绒围巾。

这么说吧,到温州那边的时候已经快十二月了,感觉还可以。但是在苏州的时候,还是刚进十一月,我第一次冷到快要生理痛。那种冷,是由内而外的冷,空调、热水澡、加衣服都解决不了。但是,一碗热汤就很解决问题,毕竟气温不低,只要身体里有了热乎气儿,就暖和起来了。

同样这股热乎气儿,到了东北,喝的时候感觉还行,一出门就全散了。热汤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不能真正的驱走低温的寒。

但是,东北因为天气太冷,东北人冬天会多吃肉来御寒。羊杂汤、炖肉、火锅这些就比较流行。

胡辣汤这种东西,对东北人来说可能肉还是有点不够多吧。另外,胡辣汤行是有酸口儿的,东北人对酸味不是太喜欢。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在东北没有消寒这种需求。

东北地区的干冷,导致我们只需要多穿点就不冷。如果你在东北地区生活过,你会发现当地在冬天有吃冷饮的习惯。在热的只穿秋衣秋裤的房间里,吃凉拌菜,吃冰棍,吃冻梨,吃冰冰的糖水黄桃。

真正需要极寒天气作业的人,例如在凌晨4点河上挖冰窟窿捕鱼的人,都是在出门前喝一口70度的烧刀子。

我是到了上海打工以后,才发现自己需要消寒。开始喝胡辣汤。


user avatar   shi-du-qiang-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赞已经很明白了

我就凑个热闹打个哈哈

北方的低气温,不管什么汤,都只能暂时性的暖个身子

你真想不冷

就得大西北的手抓羊肉,内蒙的烤羊腿,东北的铁锅炖这种东西顶上去

也就是高能量高热量的东西

才能让你持续性的有抗寒的能力

喝汤也就是你端起来暖和了,汤放下身子就凉了

不顶用的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胡辣汤的历史,一直是模糊处理的。胡,是汉族对外族的称呼。胡椒来自西域。胡椒要成为当地百姓的主流食材,需当地的贵族统治阶级,归化胡人,或者就是胡人。西北胡人从满是石头渣滓的地方,攻入中原,已经如同进入仙境。他们吃饱了撑的,要再去攻打比中原更冷的东北?倒是东北胡人,一直垂涎关内。


user avatar   liz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坐标哈尔滨,我们食堂现在午饭一三五日胡辣汤,二四六煮梨水,大家喝得还是比较开心的。


user avatar   vincent-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本原因是东北人不爱喝汤。

南方人喝汤是本能,东北人喝汤需要后天学习。

东北人喝的汤一般都是肉汤,但汤特别稀且干净,不是那种黏黏的。山西的头脑、河南胡辣汤、包括安徽的一些汤,都是那种有点黏糊糊且里面各种材料的汤,东北人几乎不喝那种。东北人的汤,口感上更贴近于「有肉味的水」。




     

相关话题

  东北女性地位如何? 
  如果让东北自主发展,政府不做计划经济规划,东北会不会成为北欧国家那样? 
  东北人一家人睡一个炕是一种什么体验?不觉得…尬吗? 
  有什么关于成都的冷知识? 
  为什么满族入关前那么猛,清末作为满族大本营的东北却近乎无人区? 
  东北如果在大帅死后,由杨宇霆接手,会不会比张学良好?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叶子萱? 
  为什么感觉山东盛产「学霸」? 
  锅包肉真实历史是什么,锅包肉到底是怎么来的? 
  北京冬奥会有没有可能是东北重新崛起的机会? 

前一个讨论
和平年代的杀人狂如果生活在战争年代会不会成为战斗英雄?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北外女生自称为曝光同校男生迷奸,创作说唱歌曲《周末晚上来打牌》?事件真相是怎样的?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