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家都在抨击资本家,难道做生意和做企业真的是错误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g-gu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只要看,写回答的各位答主,到底是跟你谈企业管理,还是谈经济发展,还是拿着岁数比你爷爷还大的书,空谈他自己的定义和理解,你就知道,你到底该信谁了。

中国的经济学教授也是一样,做过企业的,一般都是实践派,没做过的,都是理论派。

理论派就是赵括,纸上谈兵,能不能蒙对呢?也许可以,错的更多。

至少在经济这个领域,我更相信实践派,不相信纯理论。

更他娘的不相信知乎上这帮既不做经济、管理研究,又他娘的没有经营、管理经验的货跟我吹牛逼。

自己活着都他么费劲,一个个都想去图书馆当教员搓地板。

一个号称自己推翻相对论的傻逼你们知道是民科,怎么一个工人拿着资本论吹牛逼,你们就觉得人类经济就靠他指明路了?

本质上就是反智。门槛太低,是个人就敢来吹牛逼。

群众也真不拿经济、经营、管理当科学,只要听着觉得还成,就敢信,就敢鹦鹉学舌。

我今天这个话撂这,你也别跟我吹牛逼,你就用你的理论开个公司,你拿你自己的案例跟我说就完事儿了。


一更

其实最近知乎给我推送这类问题特别多,我也就更深入的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原本就觉得知乎上很多人带节奏,似乎存在着很深刻的矛盾,等到现在我觉得我可能想明白问题在哪儿了。

知乎上几乎所有的答主都没有区分企业家和资本家。

或者说,叫企业管理者和资本管理者。

典型的企业管理者,一般都是CEO,首席执行官,过去叫掌柜的。

典型的资本管理者,一般都是董事、股东,过去叫东家。

资本管理者是出资方,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资本更有效的增值,所以他们会设立经营目标。

而企业管理者是具体经营企业的人,他们制定经营战略以实现董事会设立的经营目标。

而996是企业管理者选择的手段,这种手段并非达成经营目标的唯一手段。

用知乎学生党比较熟悉的场景来说,你可以把大学招生办当成资本管理者,他们决定了录取分数线。

而企业管理者是学校领导或者老师,他们要求你上课、写作业。

占用你体育课的决策是学校老师做的,跟大学招生办没关系。大学要你与否只看分数,如果你不行,大不了换个人。

资本管理者,或者更常叫的名字是投资人,也是这个逻辑。

投资,签对赌协议,你达到了经营目标,你拿这个钱,达不到,没有这个钱。

你觉得不公平,觉得目标太高?那就换个企业签呗。拜拜了您。

的确存在一个企业的CEO同时也是董事长的情况。但是哪怕在这种情况下,资本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也是两个角色,关注的是两个目标,一个是资本收益,一个是企业经营。

而随着企业的增长,CEO占有的股份越来越少,也会逐渐的被职业经理人所代替。

在很多成熟的企业里,例如阿里巴巴,主要股份实际上是软银持有,马云作为第三大股东,他们是资本管理者,也就是资本家。张勇是董事局主席兼CEO,属于企业管理者。

那么阿里巴巴出现996这个事儿,是张勇负责的,软银还是马云,实际上都不管这个事儿,也不在意。

制定出所有剥削劳动者决策的人,是张勇,其实也不是他,而是他下面的管理层。

但是无论如何,资本期望的增值,与996并没有必然联系。

这就是企业的经营逻辑决定的了,剥削是干不成企业的,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其核心竞争力。而剥削产生的竞争力是低成本,主要还是价格战优势。放在50年前,这是很大的优势,但是放在今天,无人工厂都有了,新的商业模式产生的价值远远大于员工降薪。

其实你可以算一算这笔账。

我们的数据分析师,原来用Excel处理数据,需要两个人处理三天。

后来我们给他们开发了工具,现在他们只要点一下就行了,他们把时间转移到数据分析上去了。

很明显,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他们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了。

以前他们的劳动生产效率,能够同时服务2个客户,现在他们同时能够服务50个客户,请问,多出来的这48个客户的钱,应该怎么分配呢?运营和开发了那些工具的工程师,应该如何分配这些钱?

按照劳动价值论,运营人员的劳动内容变化了,以前想做但是不能做的数据分析变多了。他们的能力并没有任何变化,单位时间的劳动效率提升是由工具带来的,而不是人。

那应该给工程师吗?工程师只要做一个工具,只要有人用,他们就可以收租子?只要做一点简单的维护工作,就能够持续的吃掉公司利润的大头?

如果工程师可以这么干,资本提供了生产资料和工作机会,又凭什么不能收租子呢?

如果这个例子你难以理解,我们再换一个例子。

假设某个厂子,一个月能生产产品100件。

现在你做了一个创新,只需要调整一下工序,产能就变成了200件。

请问应该如何计算你的贡献?

生产者同样的工作量同样的时间,产能提升一倍。这个产能提升,到底是你的贡献,还是他的贡献?

没有你,他一个月就100件,有了你,他一个月200件。多出来这一百件的收入,归谁呢?

到底是给你一笔奖金就拉倒了,还是让你申请专利,持续的用这个专利赚钱?

按照劳动价值论,劳动者才产生价值,你只劳动了那么一点,你的价值几乎没有。

这就是为啥国有企业创新很差,大家都是按部就班,以不变应万变。

而资本主义土壤中,你的创造发明可以给你带来丰厚的专利费用,支持着大量科研人员能够不断创新。

但是这种专利费用,就是一种剥削。因为你利用专利权占有了其他人的劳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剥削源自于私有制。只要有私有制,就有剥削。

一个小小的专利,就已经把按劳分配给打没影了。

事实上,所谓劳动价值论,或者说按劳分配,不仅仅不承认专利,还不承认管理的价值。

企业管理层的劳动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否应当有收入?

资本管理者的劳动,带来了资本效率的提升,是否应当有收入?

政府管理者的劳动,带来了社会效率的提升,是否应当有收入?

甚至一些宗教活动家,他们带来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劳动者心安,让劳动者更有干劲,产能更多,他们是否应当有收入?

哪怕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里,劳动也是多元的,什么样的劳动应当如何计价,这是劳动价值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交给遵循供需定价的市场来解决。

如果一个资本家,仅仅要求企业剥削员工,那么他是赚不到钱的。

你开个煎饼摊,天天盯着手底下这几个人摊煎饼,你也活不下去。

因为你有那个功夫,找到一个合适的摊位,比盯着手下收益高多了。

批判资本家,批判资本主义,至少也要懂企业经营。

知乎上学生党、废宅比较多,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没有空杯心态,不尊重他人的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简陋的“常识”来判断他人的工作。

他们只知道骂资本家剥削,却连建立一个公司都没干过。

这不就是太监评价苍井空体位不正吗?


user avatar   cai-tou-chao-ren-san-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凡事最忌一刀切,一刀切省事不废脑,但必定不是科学的思路,注定未来付出代价。

教员年轻时曾执笔写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将旧中国的分成六大阶级,并深入分析各阶级对革命的态度,探讨如何将朋友搞多,把敌人搞少,以求充分发动一切正面的力量,打击真正的敌人,实现救国强国的宏图大业。即使同样的阶层划分不一定适用于今天的中国,但这样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精神,是值得所有人学习,值得代代人传承的。

一刀切不足以分析现实问题,更不用说解决实际问题,圈出一个框,定义里面就是资产阶级,就要打倒,最多只能算网络键政的情绪宣泄。如果到了实践层面,用割尾巴的逻辑来管理社会,那不免变成多养几只鸡就是私有制,雇佣超过几个人就是剥削的黑色幽默,与其说是科学唯物精神,不如说是维护教义了。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并不能一概而论,一个乡镇小企业的厂长,所持有的资金规模往往不如BAT大厂里做高管的,若小厂长区区几百万身家,还欠银行一大笔贷款,苦哈哈做实业,就因为私有生产资料雇佣劳动算资产阶级是敌我矛盾,高管身家上亿一套房市值就爆了小厂长却算无产阶级可怜惨被福报,岂不荒谬?借用教员的思路,现在资产阶级也是需要划分的。

其实现在键政骂得多的,只是资产阶级中位于顶端的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含买办资本)。

垄断资本以马福报为例。实际上马福报也不能一刀切,第一马福报的垄断不是完全的,花藤是他实力相当的竞争者,拼多多京东等互联网企业也有相当影响力,第二马福报除了垄断资本的属性,也有民族资本的属性,有提升社会生产的实际贡献。所以目前马福报的正面作用比负面大,主要批判的是他的垄断资本属性,要通过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削弱垄断资本的成分,增强民族资本的成分。使其在战略上服从人民政府,为我所用,作为伟大复兴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金融资本以李摘瓜为例。这种资本才是资本家的王,真正的吸血鬼,他们不仅吸无产者的血,也吸小资产阶级,民族资本,甚至垄断资本的血,如果说垄断资本有妨碍公平竞争的罪,但好歹有发展生产的社会效益,提高了财富总量。那极端金融资本就真的只是重复钱生钱的游戏获得增值,把财富转移到自己手上,什么都不生产。李摘瓜在成都的究极捂盘抛荒大量优质用地就是最典型的范例。他们是真正无国界的资本,几乎不存在民族资本的成分,所谓买办资本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他们的代理人。因而对他们目前是防范和利用,并需要发展好我自身的金融体系。

总而言之,我认为,从事实业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当前都是正面的积极力量,可以团结争取的对象,在初级阶段将长期存在,这是合理的,对他们要政策扶持加法律规范。真正需要警惕和批判的,是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成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个问题充分说明了很多人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虽然批判资本主义,但却没有唯物史观,是典型的空想社会主义。

请大家记住这段话,它无数次证明了自己的绝对正确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经济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基于上面这段话,还可以推出下面这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里的原话: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基于这两段话,可以推出——资本主义有其先进性、必然性、必要性、局限性和必然灭亡的特质。想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须要先通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力,达到一个“极大丰富”的程度,当一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达到生产力巅峰时,资本主义内生矛盾会导致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

但在这之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必要的,否定这点就是在否定唯物主义,陷入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道路。很多人试图通过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去建立一套制度,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过去鼓吹新自由主义的公知是这样,今天网络大量的资本主义批评者也是这样。而其结果就是不断失败!

抽象来说,他们尝试建立一套不匹配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不匹配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

公知鼓吹的新自由主义里为何在无数后发国家失败?就是因为这套上层建筑严重不匹配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何苏联会解体?因为其生产力已经达到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允许的顶峰,而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没有进一步更新或更新失败,导致内生性危机不断积累,最终爆发并导致解体。解体之后其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走向错误方向,导致前苏联国家陷入衰退和停滞至今。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为何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本质上就是在上世纪美国达到生产力顶峰后,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没有进行进一步正确变革,最终产业外流导致生产力衰退,导致资本主义的内生性危机不断累积并爆发,使得美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反观我国,无论是改开前还是改开后,虽然在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选择上走过弯路,但通过及时纠正,使得总体上始终呈现昂扬向上、不断进步的态势。不论是物质水平、人均寿命、科技能力、社会整体文化水平总体来说都在变好。而现在到了快2021年,过去允许资本野蛮生长的上层建筑已经成为了制约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中央在做各种新的改革,促使生产力进一步提升。而目前来看,我国生产力距离达到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限制极限,形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条件并不成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依旧具有其先进性必要性

当然,科学社会主义者从来不会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样要么极度悲观,要么极度乐观。虽然目前客观因素导致我们不可能立刻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其在不久的将来,必然灭亡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终将到来

以上是原答案,下面是针对回答中问题的回答。


很多人在回答中说我这是不是给资本主义摇旗呐喊、合法剥削、反对革命呀,或是我认为可以通过和平手段达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balabala的,我在此统一回答一下。

很多人还是不自觉地唯心,而且在网上战天斗地太多了,脱离现实,也可能是太年轻导致的。

我在这里论证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必要性,会影响斗争么?

当然不会,如果我论证它有,或者别人论证它没有就能影响,那这就是一个彻底的唯心主义世界了。我在这里所说的,只是我的见解,就算你认同了我所说的,在现实里遭遇老板骑脸,该不爽还是要不爽,该反抗还是要反抗,我也一样。

因为资本主义内生矛盾先进性都是客观存在,其生产关系导致必然滋生矛盾,有矛盾就会有“运动,”换言之就会对上层建筑产生冲击迫使上层建筑改变,而这完全不是一个主观过程,是一个客观过程

其次,大家在网上喊得欢,但现实里,10年-20年因为劳动保障不到位引发的社会冲突还远不如00-10年多,为啥?

这叫你个人的主观条件满足,但环境的客观条件不足,所以你想革了资本家这件事依旧属于可能,不能变成现实

为啥客观条件不足?大家请不要盯着一二线的IT行业996看就以为我国劳动保障情况越来越差,这在我看有些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第一,我国现在除了IT行业这个薪资数一数二的行业996之外,有大量行业大量从业者处于低薪资、高强度劳动(比996更甚)、工作危险性较高的情况,只是他们较少发声。但程序员们基本上只为本行业情况批判和发声,故难以引起其他行业共鸣,也很难联合其他行业。这种情况比较符合小资阶级特性。第二,我有至亲在人社部门工作近二十年,比较了解00-20年这二十年间我国劳动保障的变化,实际上来看,10年-20年间,我国劳动保障水平,不论是从法律上,还是从执行上,都远超00-10年。00-10年,甚至到12年左右,我国劳动保障方面的具体的问题是什么?996完全是小意思,那时拖欠工资、老板或者包工头卷款跑路、找黑社会殴打讨薪者之类的才是常态,现在网上在996问题上大规模批判,在十年前看来完全是奢望。从这方面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各方面有巨大进步。

另外,我国当前社会成份异常复杂,知乎一直以来有个神论——中产本质上是无产阶级,小资是资产阶级。这点我都有些无力吐槽了,请大家去看看毛选开篇,教员对民国社会的阶级区分,还有马克思、列宁的阶级划分,另外关于我国当前的社会成份分析,知乎这篇文章也写得很有参考价值:

民族主义对于当今中国发展是好是坏? - 卧牛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3959

你会发现,这类分析都是严格遵循通过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换言之就是社会存在来进行阶级区分,是一个非常学术化而非情绪化和简单化的分析论证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下我国复杂的社会成份和阶级使得凝聚或动员他们比过去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得多。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在主观条件上,除了民族主义外,我目前根本没看到不谈优秀、连及格都没有的引导斗争的具体思想理论,网络上几乎所有人都是抱着几十上百年前的古老理论纲领夸夸其;客观条件上,民族主义只有在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动员全社会对抗外部力量,而目前内部阶级压力还处于严重不足的情况,虽然一二线城市的阶级矛盾似乎在网络上表现得比较严重,但从排后的二线城市到农村,大量地区事实上、主客观上、从民间到政府都非常欢迎资本进入发展,这些地区才能代表中国的绝大多数。

总而言之,当下情况,不存在充分的主客观条件,使得社会主义革命能从可能转化为现实,既不满足发动革命主客观条件,也不满足发动后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够)。而这个结论只是我个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我的结论也不会对现实产生丝毫影响,假如说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那就说明我是错的。如果没发生,那就说明我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而你想证明我的错误,那请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基本观点,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另外我提三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1)东欧剧变为何发生?(2)能否阻止?(3)在完全不依靠工业和现代科技的情况系啊,传统农业社会能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么?


有朋友问我如何判断资本主义是否还处于上升阶段,我估计还有不少看了这文章的朋友都会产生类似的问题,所以我统一集中回答一下。

你先把观察角度摆在“上帝视角”来观察人类社会演变,这时对人类来说的客观物质环境在你看来是客观,而对人类而言的主观思想在你看来也是客观。然后我们继续下面的推导。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它涉及到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论断,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的出现、发展都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而产生的,只要生产力一直提升到某个“度”前,资本主义就会在生产力的量变中持续发展,而当量变突破限度后,就会发生质变,即从资本主义进入更高层次的社会形态——此过程正符合辩证法三规律中的量变质变规律。这个过程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改变,它是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不过要注意,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前进并非一直往前,更不是线性前进,辩证法三规律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是螺旋上升,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高度体现在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

具体而言,总管过去几百年间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根据资本性质进行阶段性划分,会有两个阶段——产业资本阶段和成熟的金融资本阶段

20世纪上本叶及之前,是产业资本阶段的发展时期,产业资本阶段发展的顶峰,形成的社会形态是“国家资本主义”。这个阶段,资本具有国家属性,但无产阶级却没有,因此过去强调“国际主义,”即联合他国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同时,产业资本还有个属性,就是一定会因为生产过剩造成全社会性的经济危机,从而导致上层建筑走向不可预测。一战、二战全是因此而产生

但二战之后,核弹的问世导致了产业资本高度发达、工业化实力最强的国家相互制约,不敢动手,三战就此被压制,但并不代表三战没有发生的条件。因为在二战后,西欧各国又迅速进入生产过剩状态,导致内部劳资矛盾对抗性最大化!这也是那个时期全球共运风起云涌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发生变化,使得现代工业品的制造逐步走向分工,这就为金融资本的发展提供了土壤。20世纪下半叶,西欧、美国的资本形态由产业资本逐渐转向金融资本,这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变。

苏联、东欧的经济形态本质,其实不是社会主义,而是国家资本主义。相对于金融资本而言,对付国家资本主义这种适应于传统产业资本的形态,无异于降维打击。最后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在产业资本阶段,劳资矛盾往往是停留在各国内部的,但金融资本的成熟,使得老牌工业强国的制造业逐渐向落后国家转移,因此它们的劳资矛盾也向落后国家转移,自己的产业则逐渐走向高附加值,此时这些国家便开始产生大量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这个阶级的社会存在使得它们的社会意识对资产阶级的对抗性较未缓和。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就能高枕无忧了。因为制造业空心化代表着大量低端制造岗位流失,能进入工业体系中的无不是高级人才,这些人很少,他们的岗位也很少,因此这就导致社会中存在一批不能进入工业体系中的无产阶级。

这类无产阶级和过去的无产阶级不大一样,因为它们不直接和资产阶级发生矛盾,他们连被剥削都没有,换言之,他们在由工业化主导的现代化社会中,完全被边缘化、甚至被排除了!

他们被第二产业抛弃,又因为不是农民进不了第一产业,于是只能进入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是依赖第一二产业的服务性行业,在第二产业空心化后第三产业必然也难好过,所以很多人进入第三产业后只能从事低工资的服务业。

这就是美国当今社会撕裂的根本原因,大量被边缘化、排出现代化体系的美国人很迷茫,如果不看美国资本发展史,会发现自己的斗争对象只有政府,但也有一部分人,粗浅的意识到是“中国人抢了美国人饭碗“,于是他们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主义尽管会不断发展,但其内生矛盾决定了它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它依旧会不断变化发展,但旧的矛盾没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这些矛盾都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其也决定资本主义必然会不断螺旋上升的发展和走向灭亡。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好的提问。值得认真回答。

首先,资本家是分行业、分层次的。目前大家在抨击的资本家,主要是以下几类:

1,规模大,已经脱离了生死线,已经“富了”,但仍旧为富不仁,对内部压榨剥削,对同业打击垄断,店大欺客,操纵舆论忽悠智商税。

2,房地产和一些金融资本,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和困扰,并直接造成了工薪阶层的焦虑和困扰。

3,资本家贪婪但整天装圣人装先知,不仅仅要全方位的赚民众的钱,还要让民众崇拜他,认为让他赚钱是天经地义的。

其次,在遵纪守法和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做生意做企业,能够发展生产力,对社会是有益的。但是:

1,如刘强东所说,某些“商业模式”只依靠不交税少交税,就让很多社区小商店倒闭,这是公平吗?

2,多年前法律不健全的时候,遵纪守法规规矩矩的人做生意,无法竞争过底线很低的人,这导致很多大资本家的原始积累是“不太合法”或“不道德的”。指望这样的人带动“后富”,如果不给他们些压力他们会做吗?

3,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资本的垄断和剥削反而会遏止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会导致民众消费能力不断萎缩。这时候如果大资本还在拼命忽悠贷款消费,还在打压行业新生力量,那么他们就已经是反生产力进步的,在以前,这种人被称为“反动派”。

再次,做资本家不可耻,做好资本家更值得钦佩。这个好资本家不是能够忽悠出来的。

还是那个道理。

他们可以欺骗一个人很久。

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欺骗所有人。

但他们不能欺骗所有人很久。

终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最后,祝题主和读者们都当好资本家。

加油,诸君。


user avatar   ww28-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年人只讲利益,哪里管对错。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做生意没错。你破产了,背债了,还是有很多人同情你的。但你做着做着,发财了,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你让大家买得起饭却吃不下,买得起床却睡不着。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不明白?你后面的补充问题就很好啊:成功的定义是要成为大家讨厌的人吗?差不多对了,精确点讲,不是讨厌,是妒忌。这妒忌倒未必是他们自己想成为资本家,其实只要你跟他们一样穷,他们就满意了。比如本来,你我都吃一个白馒头,只能半饱。现在换一个分配法,我能吃两个白馒头,但是你能吃两个肉馒头。虽然我饱了,健康状况却比本来还差,因为心理出了问题。至于大家都吃两个肉馒头的办法,古今中外都有这个理想,书上都记着呢。但是,现实中,从来没人办到过。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是在转移矛盾,拉偏架。

问题中出现的“大家”是谁?

很显然不是资本家。

既然不是资本家,那么是谁?

很显然是劳动者,是和资本家进行博弈的一方。

劳动者为什么要抨击资本家?

因为劳动者认为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价格不合理,希望可以提高价格,最大限度争取利益。

而资本家很显然不同意,压低劳动力购买价是资本家的本性,压低劳动力价格可以提高剩余价值,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争取利益。

这是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的矛盾,除非资本主义制度灭亡,否则将一直存在下去。

作为相互对立的阶级,双方都有话要说。

批判能够带来进步,批判的本身是正义的。

任何人只要成为了资本家,开始雇佣工人,博弈就开始了。

畏惧博弈的资本家不是一个合格的资本家,听不得抨击的资本家,甚至于怀疑自己立场的资本家,是注定会失败的资本家。

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中,通常劳方处于弱势地位,而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方常常是处于强势,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劳方妥协告终。

劳方在博弈中失利,又不甘心失败,在寻找新的博弈方法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情绪失控,语言上更加激烈,甚至会采取更加极端的做法。

资方一方面在博弈中获胜,一方面又痛恨劳方的言论,认为劳方在胜负面前应该保持平静。

这一方面说明一部分资方的幼稚,一方面说明资方不但想在博弈中获胜,还想要控制劳方的思想活动,这是极不道德的。

事实上,没有一个资本家愿意放弃自己的资方地位,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自己的企业工厂。他们只是希望劳方闭嘴,认同博弈结果,在思想上臣服于资方,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埋头苦干,以实现资方的“愿景”

劳方不能放弃和资方博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但要批判,还要批判得更加激烈,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无视资方的唠叨和喋喋不休,因为这事关切身利益,是体现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要站稳自己的立场。


user avatar   shen-le-ni-k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生意、做企业在今天的社会不是错误,至少企业家在当下的中文不是一个贬义词。

但是做资本家是另一码事。


资本家是有别于人类的另一种生物,这种生物会在现行的所有制社会制度中,采取一切合法、法律没有禁止、非法、反人类的手段进行资本增殖。

且不论私有制下进行资本增殖的目的何在,是不是通往“自由的道路”。就凭这种生物在进行资本增殖中的行为,就足以让人类采用物理移除的方法来进行最终处理。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介意,当然介意,那些说什么再正常不过,都什么年代了,你真爱他应该包容,blabla的,那你们就再互相都和ex同居过的人在一起好了呀,挺好的,没必要还贬低一下别人。听听说的这都什么话,说的这么冠冕堂皇又高尚伟大。你能包容人家打过胎家里贫困又难看?如果你能,我敬你是条好汉。我没你伟大,我的爱庸俗又渺小。介意的人,或者说题主!你也完全不用管他们说什么,该介意就介意,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日子到头来还不是咱自己过。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杨志要想一挑七,瞬秒。不是能有一番苦战,而是就是瞬秒!瞬间剁成肉泥!

之所以要智取生辰纲,不是七星打不过杨志,而是杨志是天罡一数,大结义前他不能死在这。

众多答案一堆解释,都是离书万里的推测。这事在水浒武评体系里非常简单。清风山劫囚车救宋江,燕王郑三个联手打地煞排名第二位的黄信,黄信十合就得跑路。燕顺单体是被八骠骑公认纯武力最弱的张清数合完败的人物。王英十数合被扈三娘生擒。当然如果对书不熟,可能也估量不出张清和扈三娘的份量。毕竟有些电视剧里扈三娘比秦明还猛。但总而言之,清风山三杰任何一个,单挑都是被黄信速败的水平。但仨打一,黄信速败。

所以要想打跑杨志,用不着七星齐上。三阮一起动手,十合左右杨志就得跑路。刘唐单体武力和杨志差的也不多。俩人单挑,五十合内没胜负。如果晁盖三阮并力打杨志,杨志跑都没法跑。就是撑多久死的问题。再加个刘唐,那就是瞬死。

还有人吹杨志手下那几个军汉。水浒里哪怕武力最弱的一帮,只要还有武力,比方萧让金大坚皇甫端王定六宋清,谁一个人搞定几十个军汉也不成问题。征四寇那会这帮人都参与过混战,没谁是连普通军汉都打不过的。梁山108所有人,单对单打不过军汉的可能也就安道全。




     

相关话题

  “资本家”一词是否已经存在被滥用的现象? 
  为什么国家现在仍然需要资本家,是在补落下的课?还是因为目前仍然需要资本来调动市场?还是其他? 
  资本家是不是偷走了本该属于我们的财富? 
  资本家工作的价值真的可以精确的算出来吗? 
  资本家为什么不直接掠夺财富?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资本家? 
  如何看待高校某些导师像资本家一样压榨学生吃相太难看? 
  为什么工贼,资本家这两个群体凝聚力这么强,工人,劳动者却没有凝聚力? 
  如果真有人将资本家挂在路灯上(非比喻)了,互联网各界舆论会如何?这个路灯吊手会怎么样? 
  为什么学生要受资本家的压榨? 

前一个讨论
觉得父母很烦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武大郎遭遇了不幸却没人同情他?





© 2024-06-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