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日本人是真的对中国充满偏见吗?如果是,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改变呢? 第2页

     

user avatar   xue-wu-ya-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cang-er-67-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有偏见!!!

前两天看了几集《国王排名》,把我给看哭了,然后就去看漫画。

真的觉得好感人,觉得日本人的世界里充满了爱

不料!不料!不料!

先是构想了一个特别特别好的国家(美国?),勇于抗争(和神斗争),解救奴隶充满自由。

但是在这个世界里如此善良的一群人,被另一个叫哥库扎的国家坑了!

哥库扎的口号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哥库扎起初的时候很穷(我们改革开放以前很穷)

偏见开始了!!!开始了!!

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东西都是质量很差的商品(行骗)

然后就是美国人灌输给世界人民的那一套!!

美国人认为我们偷了他们的技术,偏见至极至极。

然后哥库扎开始嫉妒和莫国。

这种非此即彼,一个国家全是坏人坏到极致,一个国家全是好人,这种偏见就是在行为和动画等处处方面渗透,前段时间看一篇报道,日本人对华的印象不好的概率高达90%,中国对日本印象不好是60%多。

大概率是我自己想多了,我还是很喜欢波吉的。

太矛盾了


很多人持不同的看法,我也说明一下啦。

1 我对日本文化了解的不算特别深入,并且我特别喜欢《国王排名》这部番。

2 我认为作为一个小说或漫画创作者的艺术灵感一部分是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大概率这个内容的创作是无针对性的。

这不正好说明日本人的偏见是骨子里的嘛,切题。

3 至少目前的漫画信息表明,这个“共同富裕”的国家做的事儿是负面的。

4 评论里有同胞觉得这个“哥库扎”可以代指的国家太多了,可能现在全球很多都在呼吁共同富裕吧!

5 关于文化自信的问题,我认为在这个回答下写,日本对中国的偏见相关问题没有不合适。

最后最后评论区说有15%的日本人喜欢中国,我承认90%这个数据我是凭借记忆引用的,没有准确性,但不能因为多了15%日本人喜欢中国,在这个回答底下告诉同胞:

还是有15%日本人喜欢中国的,别尬黑日本哈!

我向来认为我是个理智的人,认识错误也勇于承认错误,但如果因为在这个问题下,我这样回答而让你感到不舒服,我愿意当一名你口中的“极左分子”


user avatar   zhu-gong-ying-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谢大家给我这么多评论。我根据评论在末尾加了分割线,又补充了一些想法。请看更新的朋友直接拉到末尾分割线。

以下是原回答

多谢邀请。

直截了当的回答,那就是日本人对中国的确充满了偏见。目前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改变。

快两年没有上知乎了。回来一看有这样一个邀请。我就情不自禁的点开看了这个提问以及它的回答。我还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一个镜像问题的链接,也点开看了。说实话,这两个问题以及下面的诸多回答都令我非常痛心,但这个问题的确现实存在,并且诸多回答中所说的现象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深知,回答这个问题之后,有可能会被骂的狗血淋头。但在日本,作为一个喜欢中国的人,我们的感受也非常不好。这种感觉要是借用屈原的话来说,那就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但我还没有达到能「餔其糟而歠其酾」的境界。反过来,和中国朋友打交道的时候,有时也会觉出他们对日本的偏见。甚至有些时候对日本会做出比较极端的评价。对此,我也是深感遗憾。对于这种问题我也经常会因此而烦恼,也未尝不是经常考虑。所以,看到这两个问题,我就过来试图写出我思考的答案。


我想分析一下日本对中国的偏见。一言以蔽之,对中国的偏见,无非就是ducai邪恶的脏乱差国家,对中国人的偏见,无非就是被xinao的拜金野蛮人。(此处语言多有冒犯,还请谅解。)但是,只要是在中国生活过,或是和中国人交过朋友的人都知道这并非属实。

首先,从个人角度说起,很多日本人觉得中国人不讲礼貌,不接受他人的意见,而且还非常拜金。关于这些,我不得不说,这些看法确实是在日本人和中国人接触当中产生的。

因为日本比较保守和排外(不光是对外国人),所以会对外来的东西比较敏感,以至于排斥。而且日本人本身也非常守规矩,会尽可能满足周围对自己的要求,基本不会对一个团体的体制产生质疑。比如一个日本人进入一个新的团体,初来乍到,肯定会察言观色,而且会盲目的服从。相比之下,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和他人交往时比较随性,不会考虑那么多细节。而且中国人的思维非常灵活,往往不被体制束缚。在日本人的群体中,中国人的行为不那么容易被接受。

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日本,也还是按照中国的方式行动的话,这往往会很「失礼」,从而遭到日本人的排斥。此时「不讲礼貌」的标签就诞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日本人好心提醒,你这样做会失礼,这样做不合群的话,中国人往往会问为什么会失礼、不合群。因为礼仪这种东西是从儿时就被灌输的,所以日本人本身就是盲目服从,也不会考虑为什么的。就像没有人能解释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以自己的方式呼吸一样,通常也解释不出来。而且,提醒的人往往期待的是对方的接纳与感谢,被这样质疑就会觉得被打脸了。一旦被这样质疑,提醒的人也只能付之一笑,从此敬而远之了。此时「不接受他人意见」的标签也诞生了。对于这一点,中国人也肯定会觉得日本人这样要求自己非常高傲,还阴阳怪气,或是觉得凭什么要我听从,毕竟你们没有给出一个合理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醒和被提醒这一环节,其实一开始双方都并非是恶意的。日本人是希望中国人能更好融入日本社会,并不是以高傲的心态去提醒的,也并没有强迫中国人必须要服从。之后,是因为感觉被质疑,才会判断中国人拒绝接受自己的建议,所以就选择不多说什么了。而中国人则是出于好奇心,并且希望对日本社会有更深的了解,并不是要质疑,或是拒绝接受。问题出现于文化的不同,和对彼此的不理解。如果这两个人有机会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敞开心扉地彼此交流,这种误会就会解除。但现实往往不是这样。因为日本人比较畏惧和不熟悉的人深层交流,而中国人则会因为日本人的态度而感到不满。

如果在此更进一步思考,日本人为什么这么排外,以及为什么这么拘泥于礼数又给不出合理的解答,那么我也无法解释了。或者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去向历史求证,「Hanc marginis exiguitas non caperet(可惜这空白太小写不下了。)」但现实问题是,我们都没有去深入了解彼此,就会开始无限dis循环。仅就上一段说,从「日本人自以为了不起,对中国人态度不好」开始向上追溯,依次为「那是因为中国人听不进去别人说话」,「那还不是因为日本人问啥都回答不上来吗?」,「这就是日本的礼仪,是你们中国人不讲礼貌」,「这个排外的民族,自以为了不起吗?」,复而周始。而且,从这种互贴标签,互相dis的循环中还会衍生出种种其他标签。

我用「礼」来举例,是因为我希望大家能从古汉语意义上的「礼」来以此类推。日语以及现代汉语中「礼」这个字好像变得非常狭义,只是单纯的礼数而已了。但古代汉语中的「礼」,小到上台阶先迈左脚还是右脚这种细微的礼数,大到国家体制、天人关系这种庞大的体系,都包含在内。我个人感觉,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形成的种种误会和偏见,大部分都可能从「礼」的不同而产生。


在这里,我举几个我和朋友们常常会说起的具体例子。这些事情也都是我本身经历过的。

首先,我就从上述的例子说起。当日本人被问到日本礼数的所以然的时候,很多日本人都无法解释。这可能是因为这些礼数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形骸化了。而且日本人大多数都是有一说一,不知道就不说的性格。相比之下,要是问起中国人中国的礼数,好像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似乎非常合理的理由。但是一旦问多了就会发现,每个人说的好像都不大一样。逐渐我们就会发现,好像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知道,而只是想当然地回答。因为这一点,比较实事求是的日本人就会觉得中国人总是瞎说。反过来,也正是因为日本人过于实事求是,很多中国人就会觉得日本人实在是太无聊了。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对事物都有一个自己的认知,虽然不是很客观,但在不是做学术而是聊天的时候,交换一下彼此的认知,才能更好的理解彼此。(对于「礼」的解释,最近中国哲学研究方面好像比较重视荀子。但不知有没有人考证过荀子到底是不是在瞎说(笑))

曾经,我见证过一位日本男性前辈和一位中国女性前辈之间发生过的一段笑话。这位日本前辈有些书呆子类型,什么都要刨根问底。而这位中国前辈是比较好面子,说话也比较会夸大其词的那种。有一次,几个同学一起去中国旅游,这位日本前辈是第一次去中国,所以他一路上问了这位中国前辈很多问题。这位中国前辈就随口答了很多不太着边的答案。要是正常日本人的话,有可能就到此为止,像我的话,就自己回家查去了。但是这位日本前辈就一直问个不停,除了这位中国前辈以外,还问了很多别的中国前辈。结果证明,这位中国前辈的很多答案都不是很对。这位中国前辈被当面拆台,恼羞成怒,而这位日本前辈也不让步,就认为这位中国前辈骗了自己,还问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次旅行结束之后,二位就不欢而散了。虽然二位不是情侣,但我还是想用「成田別れ」这个词来形容他们···


其次,很多日本人会觉得中国人比较「厚かましい(厚脸皮)」。我认为,这是因为在中国,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日本的要近的多得多。中国人彼此之间好像并没有那么多要客气啊,不要给人添麻烦啊,这一系列想法。但这在日本就完全不同。首先,张口闭口都要想到说敬语还是简体。譬如,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在有事相求的时候,虽然有半开玩笑的成分在内,可能都会用敬语说一声「お願いします(麻烦你了)。」而且在开口相求之前,可能多多少少都会考虑一下,我会不会给别人添麻烦。按照日本人的这种思路,中国人的行为就会被划分为不为别人考虑、经常给人添麻烦的范畴。但只要更深一步去了解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中国人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和日本相比,中国人之间更喜欢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我不知道是不是该这样理解『礼记』中的「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句话,但我还是认为这句话概括的非常精辟。有困难就向别人求助,别人有困难能帮就帮,我认为这是中国人处事的一种形式。你求我办一件事,我也求你办一件事,在彼此都讲诚信的前提下,这样来来往往几次就能成功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有时机缘巧合也能成为朋友。我更觉得,这应该是中国人彼此拉近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

我曾经也很不习惯这种来往方式。我大一的时候有一位中国朋友经常找我教他日语,还让我帮他修改日语文章。一开始我们不是很熟,我曾经也是觉得他脸皮有些厚。后来,我们也经常一起吃饭,他有什么烦恼也都会和我说。但是,我有什么事情基本上都是想着不要给人添麻烦,所以也一直憋在心里,什么都不说。有一次,我遇到了麻烦,但整个过程都没有和这位朋友提起,到后来,整件事情结束后我才和他叙述了事情经过。他听了之后就和我说,其实这件事他是能帮上的,但就此事看来,好像他一直把我当朋友看,但是我却一直没有把他当朋友看。我听完后的一瞬间都愣住了。我赶忙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告诉我,有事情一起分享才叫朋友。那天我们又说了些别的事情,后来我回家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可能就是思路的不同。之后,我和这位朋友依然有很多交流,「哥们儿」这个词也是从他那里学来的。通过这件事我学到了,在中国「哥们儿」是可以互相依靠的存在。当然,在日本也是有这样的存在的。但是这个难度非常大,除非是相处特别久(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起的那种),否则基本上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关系的。我从小到大因为家庭原因一直不停的搬家转学,所以我身边从未有过这样的存在。


再其次,这也是我实在无法理解的一个现象,那就是中国人之间的恶性竞争。和中国人打过一些交道,但接触又幷不深的日本人,常常会说,中国人的圈子很乱。这里的乱,指的当然不是男女关系方面(我相信这乱不过日本大学生)。而是人际关系复杂的意思。我自身被卷入过(为什么要卷我进入,好无辜T T),我女朋友也是中国人,所以通过我的经历和我女朋友的描述,我不得不认为中国人之间的确存在很明显的恶性竞争。它的表象是抱团、排挤、搞破坏,以及打小报告等等。但在这表象的深处,我觉得大家好像是在争夺着一种看不到的利益。在当今的竞争社会下,我个人认为争取利益本身是人的本能,无可厚非。但是,有的时候我实在是想不明白大家是在争什么。在没有实质性利益存在的时候,很多中国人群体也会因为争夺领导权、话语权等,斗的不亦乐乎。当然,在日本这种现象也不是不存在,只不过做的这么明显的,最晚也只会到初中为止。在这个阶段,我们通常还没学好怎么去换位思考,没有学会agree to disagree。但都到大学了还争夺这些,到底有什么用我至今也无法理解。纵观历史,中国每朝每代都有党争,我暂时理解为这有可能是历史遗留。除此之外,我还推测,是不是有可能因为中国竞争非常激烈(我前几天刚刚学会「内卷」这个词),除了正面竞争外,不得不使用一些别的手段了。关于这一点「偏见」or「看法」我个人还没能给出合理解释。很多日本同学对中国群体敬而远之,大都也出于这一理由。


最后,关于认为中国人拜金的一个观点,我认为这也来自于中日社会的不同。大多数日本人都是听说中国人结婚的时候都要买房买车,所以才觉得拜金。一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通过和很多中国留学生交流,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实情之后,我也不这么想了。先说和我同龄的留学生,我发现他们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和自己的伴侣在大城市共同奋斗,所以也不是那么在意有没有房车了。还有很多留学生说,要是能贷款买房子的话,何必一直租着房子白白花租金呢?我觉得这也非常有道理。

在日本,年轻人基本都是租房子住。不动产业也是非常守规,法律本身也比较对消费者有利,譬如房东无法因为自身理由让住户搬出等等(我家倒是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这种情况下房东是要交补偿金的。因为房东一直都对我们很好,我们也不想找麻烦,所以就没有要求补偿金)。所以大家可以安心的租着房子住。还有一点中日观念不同,那就是日本家长通常会让孩子自己努力挣钱买房,而不是掏自己的腰包替孩子买房。所以,很多日本人在结婚的阶段是不会考虑买房的问题。而且我们这一辈,在结婚的时候也基本交不起首付,通常都得工作几年才可能考虑到买房。听闻在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时候,大家好像也是很早就买房的,但我们这一辈就没那么幸福了(哭)。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在日本大家和小家的划分比较明确。父母亲戚不给出钱,同样也不会要钱。但我听闻在中国好像亲戚之间金钱上关系也比较密切。这是日本人非常不习惯的地方。

当然,在这被贴拜金标签的群体当中,也不能排除的确真的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有钱就可以肆无忌惮了。金钱可以成就一个人,但又何曾不能摧毁一个人呢。十几年前我们见到的中国游客当中也不缺这样的人,我非常高兴十几年后大家追求的已不止是金钱,同样的行为在中国也会遭到谴责。


以上,我写了非常多我自己看到的现象。但这些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有所改善。可能因为网络发达,信息普及,所以很多人出国之前都会学习很多关于自己要去的国家的人情世故。我记得在我初高中时期常常会看到中国游客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但上大学之后,就几乎再也没有了。我还听很多老人们说,中国现在非常像当年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日本,到哪里都被嫌弃,这可能是每个成长起来的国家都必经的一条道路。

总而言之,中国人与日本人,个人与个人之间,老百姓与老百姓之间的偏见、误解,基本上都是可以通过互相理解,换位思考解决的。至少,通过以上经历,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但接下来我要写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复杂的多得多。这也是我痛心之处。近几年,我发现网络成为了「諸刃の剣(双刃刀)」,它既能成为获得正确信息的渠道,也可以成为偏向信息的传播空间。我上述的那些标签,通过网络的扭曲,就变成了脏乱差、野蛮、拜金、势利眼等等,带有贬低、攻击性的词汇了。

在日本,作为一个当代的年轻人,高中之前的我曾经也是对国际形势啊,世界走向啊,政治什么的毫无兴趣。大多数的学生们只会谈及自己的兴趣爱好,看了什么书,去哪里玩了等,这些话题。在生活当中,也基本上很少涉及国际形势、政治等话题。甚至说,如果要是一个人谈论这些谈论的太多,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点儿什么问题,或是参加了什么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唯独说起中国的时候,大家都会异口同声的说中国是yidangducai,中国经济即将崩坏,中国哪里哪里有怎样怎样的问题。细想这个现象,其实可以发现两种矛盾。一个是,大家都不谈论这些,那么网上哪来那么多批判中国的言论。另一个是,大家都对这些不感兴趣、不了解,那么怎么就一口咬定中国是如此的不堪。因为我个人对网络以及政治不甚了解,所以只能做出猜测。那就是,一定是有人「带节奏」,而且中国崩塌论的确有一定的受众。

不知有没有人读过太宰治的『斜阳』。这是一个讲述没落贵族的小说。其中体现了没落贵族的那种颓废和无奈,以及虽然不愿意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变化。活在今日的日本年轻人,都会觉得日本最辉煌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日本的种种荣耀都即将变成过去。随着IT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日本逐渐又跟不上世界的脚步,但由于经济需求,又不得不接受这种变化。每次去中国旅游,我都会感觉到中国的发展,更能体会到IT技术带来的变革。我虽然觉得非常有趣,非常新鲜,而且特别喜欢这些技术,但心里还是会有一丝莫名的恐慌。我非常害怕就这样被社会的脚步抛在后面。我们年轻一代人的心里充斥着无奈、不甘,和不安。我高中时读过『斜阳』,当时完全不知其所谓,但现在总会想起它描写的那种心情。

我深知这种情绪只会更让人颓废,但又无法抛弃。只不过,好像很多人都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宣泄。怨天尤人是无用的,更何况把这种感情发泄在一个几乎与自己不相关的国家呢。在我周围「狂吐槽」中国的人,通常都是不了解中国,但又从网上获得很多偏向信息,自以为是「知中」的人。

更令我痛心的是,贬低中国的书籍在日本层出不穷。我个人非常喜欢逛书店,几乎一周都会去上一两次。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现在畅销栏目中会有一本贬低中国的书籍出现。最近看到的一本是说,中国的IT技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监视了所有中国人,让中国变成了监视大国,而中国人本身却沉迷于一种我们非常幸福的幻想之中。这好像正好赢得了很多不想承认现实的日本人的心。(我已经无力吐槽用谷歌,油管的人为什么就不觉得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盗而且被监视了。简单的cookie功能,出现在美国的网页就会觉得「スゴイ(哇,好厉害~)」,但出现在中国网页就会觉得是被监视了。更不用说最近的AI喜好匹配功能了···)这些书籍虽然多数都属于学术性没有那么强的东西,但也是半学术的东西,我深感这些带节奏的人对学术的亵渎,对此也非常愤怒。我深知,只要我昧着良心也写出这些贬低中国的东西,或者作这方面的研究,一定能被抄的火红,但我实在是无法做到。

在神保町逛旧书店,就会发现一些2000年以至于1990年前出版的,介绍中国的大众读物。虽然我也无法知道这些读物到底说的客不客观,是不是事实,但至少没有那种带节奏的感觉。日本为什么走向了这样的路线我也实在是费解。我们虽然一方面深深地厌恶着上述所说的中国人的恶性竞争,但另一方面自己又在用这种手段来贬低中国而不自知。这一点就如同我不能理解中国人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样,也是完全无法做出合理解释。

关于带节奏的一方,我觉得我没什么能分析的了。政治,经济,等等等等原因,这都不是我能知晓的范畴。而且也有很多其他答案已经做了详细分析,我也就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要是问我该怎么办,我也只能无奈地回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最后,我想描述一下我感受到的中国对日本的偏见。这和日本对中国的偏见截然不同,它分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就是说日本「拘小节而无大德」。另一个极端,也是令我有些费解的,那就是所谓「精日」对中国的看法。

我曾经听到说日本「拘小节而无大德」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来日本留学前对日本抱有很大期望,但真正来到日本又遭到了很冷酷的待遇。所以,这致使他们的认知走向了极端。觉得日本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如中国。经常说的是「日本有什么了不起的」、「日本人不就是会装装样子嘛」。的确现在日本有很多不及中国之处,她们这么说我也似乎无法反驳。这种心理我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日本和中国还是具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没有大到完全不同,从零开始的地步。有时可能真的会产生「近亲憎恶」的感觉。但我还是希望这些同学,最起码在日本的日子里能够入乡随俗,多和日本人交流,没准儿就会碰到和自己合得来的人。

当然我还知道这句「拘小节而无大德」的其他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历史问题,一方面指的是日本的一些风俗问题。历史问题我将在最后叙述,这风俗问题嘛··· 虽然我不感兴趣,但毕竟有很多人还是感兴趣的。这一点从中国的道德观来看,的确是没有「大德」了。但日本的「德」好像又在中国的「德」上,添了moral这几笔。这样看来,我就不知道有没有「大德」了···

另一方面,把日本捧上天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看到或听到他们描述的日本后,我一度怀疑我是不是住在了一个假日本··· 日本的确有很多胜过中国之处,但与此同时,还有同样多甚至更多不如中国的地方。我也认为日本的风气应该很受欢迎。不过,有时扭曲事实把日本捧起来,甚至更有时是一边贬低自己的国家一边说日本多么多么好,这我就不能理解了。

我有过几次和四五十岁左右在日华人见面的机会,听他们说过曾经的中国和日本有着巨大的差别,没有想到转眼间中国就这么发达了。当然,我也注意到有些人这么说的时候表露出来的是那种为祖国而自豪的神情,但有一些人表露出来的则是心中的不甘。当年拼死拼活来到异国他乡奋斗,最后回过头来好像还没有普普通通生活在中国的同龄人好到哪里去。一想到这些,我觉得也不是不能理解他们的心理了。毕竟我没有经历,也无法知道他们的苦楚,但我还是希望,做人做事都能坦坦荡荡,问心无愧,既然知道自己奋斗了一番,那就没有必要再心里不平衡了。

但年轻人中为什么还会有「精日」的中国人出现,这我就不是很能理解了。有可能是动漫、电视剧的影响,也有可能和在日本「嫌中」的人一样,是受到了一些媒体的影响。但我想说的是,前者正是因为那是现实中没有的理想,所以才会那么受欢迎,而后者,我希望在完全偏向哪一方之前,还是要把信息查全,不要轻信任何一方。


不知不觉已经写了这么长了。这篇文章可能有些冗长,要是有人读到这里,我真是万分感谢。我写了这么多有关中日之间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在最后,我还是希望中日关系能越来越好,衷心期待中日两国都能有更好的明天。

p.s. 这篇文章虽然经过我女朋友修改过,但毕竟还是太长了,若有表达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文中词语可能有很多冒犯之处,在这里再一次请大家多多包涵。


~~~~~~~~~~~~~~~~~~~~~~~~~~~~~~~~~~~~~~~~~~~~~~~~~~~~~~~~~~~


我没有明说我的思考是完全从个人角度出发。为了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个人层面能友好相处,这是我回答问题的初衷。我没有想刻意抬高日本或抬高中国。也没有自信去议论国家大事。毕竟我上大学之前也像同龄日本人一样,对政治经济毫不关心。关于国家和国家之间,我还得再引用那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看到很多评论都提了相似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三点。

第一,日本对欧美的看法和对中国的看法标准不同,对此怎么看。我个人认为,欧美无论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当然,在中日关系方面也可以看到欧美的影响。我并非想批判给我评论的人,但我也可以这样反问,中国对欧美的看法和对日本的看法是同样标准的吗?对每个国家的看法标准不同是自然的事情,我也并不想在关于中日关系的问题下面还谈及欧美。我个人觉得,这其实也是我们在「谈笑风生」时容易陷入的一种思考停止状态,什么事情都要往欧美上面扯,那我们自己要做什么呢?话虽这么说,我倒也很认同这些评论。的确日本人对中国人和对欧美人的态度是双标的。但我想问的是,有谁真正问过和欧美人有深层接触的日本人,他们是对欧美怎么看的吗?东大有很多从欧美回来的归国子女,他们有的时候对日本礼节也很反感,觉得和日本社会格格不入,但说起欧美,他们也会说出不少缺点。我曾经在有美军基地的城市居住过,那里的人们对美国人的评价向来不好。这些也都是事实。话说回来,要是抛开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带来的偏颇印象,个人和个人之间还是可以平等且友好相处的。至少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第二,关于历史问题怎么看。好吧。我不得不说这个问题过于敏感,我也不想让我花费几近两天时间写出来的文章被折叠或者被hexie,所以我选择了不提这个问题。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在回复评论当中,我提到了我很喜欢Paul Ricoeur《记忆、历史、遗忘》中的看法。在这部书中,作者从现象学的角度分析了历史问题。当然,作者分析的是曾经德国、意大利和欧洲国家的一些问题,与日本和亚洲国家的问题还不一样。我只能在此推荐一下这本书,仅供参考。

第三,那就是关于这次福岛核发电站排水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我一个没权没势的穷学生,再怎么说也是没用的。可能是我太敏感,我在这些提到排水问题的评论中嗅到了一丝不友好。我若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话,也可以这样反问,那您是怎么看空气污染问题的呢?我想这就是矛盾和纷争的开端。但我并不想与别人「掐架」,所以我还是不问这无聊且让人下不来台的问题。毕竟我们普通人是无权涉及这些问题的。要是问我个人看法的话,我可以用仁、义、礼、智、信等等观念去分析,但是这一点用处都没有。我也不想多谈了。说起来这个,我突然想起我前几天刚刚购买的,我们研究室师兄在日本出版的一本书《鉱毒問題と明治知識人》。这本书中分析了明治时期的日本知识分子是怎么从儒学角度来分析当时比较严重的一个公害问题——足尾铜山矿毒事件的。如果从中国思想方面分析这次排水事件的话,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在中国出版,不过我还是借此推荐一下,仅供参考。


不知不觉中又补充了这么多。我期待这个补充能更明确我的立场——希望我们都能尽量摆脱先入为主的观念,从个人层面彼此坦诚相对。当然我更期望,日本能尽早摆脱现在这种对中国异常偏颇的认知。我的这些思考也都是通过和中国留学生交往的跌打滚爬中得出的。我也非常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交流。

在最后,我本来以为会被骂的很惨,但没想到会得到很多善意的留言。我受到了很多启发,也能更深刻的认清很多问题。在这里再次感谢大家的评论。


user avatar   wang-xiao-b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一个特殊的例子,福建东山岛。这个岛曾经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半岛,现在因为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又计划把它重新变回岛,完美契合题主的题目。

这个可爱的小岛位于福建南部,靠近广东的部分。古称铜山,是郑成功抗清的根据地之一。是东山县的所在地,拥有铜山古城,关帝庙等多处名胜古迹。

东山岛

铜山古城

动漫感十足的关帝庙

但是,在1953年(没错就是1953年)邪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打破了这个小岛的宁静。原因是当时朝鲜战争处在最后的谈判阶段,我军重兵集结朝鲜。东南沿海空虚,这让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了“反攻大陆”的希望。被无数果粉吹嘘“狡如狐猛如虎”,实则费拉不堪,在淮海丢弃十几万大军的常败将军胡琏率领金门守备队偷袭我东山岛守军。

7月16日,也就是朝鲜停战协定达成前的11天。国民党军一万大军及自称最精锐的国民党空降兵偷袭了东山岛。当时我军驻岛只有一个半营的公安人员(没错就是公安叔叔)。面对汹涌而来的国民党军,不慌不忙防守反击。固守待援。最终在福建军区援兵的配合下,我军共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国民党军余部登舰溃逃。其中最搞笑的是有的国民党空降兵因为降落伞挂在树上被公安叔叔俘虏。有国民党飞机因为飞的太低而被机枪击落。而常败将军胡琏又一次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金门。

东山岛防守战胜利官兵合影。

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也打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美梦,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国民党再次入侵怎么办?我军大部队能不能及时增援海岛?而一个孤悬海外的海岛县,怎么发展经济,发展物流,方便与大陆部分县市的交流。

于是当地县政府决定,修筑八尺门海堤,变海岛为半岛,在堤坝上修建一条公路,便于平时物流与战时运兵。于是在1960年,经过几番辛苦,八尺门海堤终于建成,东山岛由海岛变成了半岛。

八尺门海堤

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东山岛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海运,空运都很便捷,跨海大桥也早已修建。一个全封闭无底端涵洞,底部海水无法汇流的海堤已经不是唯一的交通选择。而由于八尺门海堤的存在完全隔断了海水,造成了海堤部分海水严重富营养化,导致海水缺氧,藻类滋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养殖业。而今天费拉不堪的台湾,也早已经不是什么军事威胁,海堤在军事上也变得没有意义。因此当地政府又有计划,拆除海堤,恢复东山岛岛屿原状(跨海大桥底部有涵洞,没有完全隔断海水,因此不算把岛变成半岛,而海堤完全隔断海水)。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八尺门海堤拆除,那么东山岛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原因,这个岛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由岛变成半岛,又由半岛变回岛屿。经历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liyuq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康熙王朝》这部剧有很多经典的地方,求大家对于其演员、配乐、配音、选角、道具、史实等等方面的看法。
user avatar   jie-cu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temo-al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相关话题

  中国妹子和日本妹子有什么区别? 
  阴阳师里面京都大火在当时日本真的有这事吗? 
  为什么觉得日本很好的大多是旅游的,而留学和工作的人很多都觉得日本很糟糕? 
  怎么去日本读研究生? 
  如何评价伪满时期的建国大学?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击溃沙俄,为何后来就完全不是苏联的对手了? 
  日本、印度现下根本成不了常任理事国,那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日印还是采取了行动? 
  此次疫情为什么韩国和日本出手援助,美国政府却无实质性援助? 
  日媒爆料石原里美或退出娱乐圈并从政,可能性如何?你看好她在日本政坛的发展吗? 
  为啥感觉很多韩国人都很喜欢日本? 

前一个讨论
韩国 36 人在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官方称 26 人死因与疫苗无关,不会叫停接种,你对此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阿塞拜疆的故土都被伊朗占了,活在伊朗统治下的同胞比本国还多,为何不南下和伊朗一决生死却和亚美尼亚打?





© 2024-06-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