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目前最先进的地雷处于什么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zhu-da-m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介绍一个比较出名的:战术大米:讲武堂:“史上最阴险地雷” 700枚钢珠把你轰成渣

  “在德浪河谷,我们第一次作为亲历者见证了它的威力,它就像死神挥舞起了镰刀。”

  ——约翰·古多尔中尉,美军第7骑兵团第2营

  “没有一种普通的轻武器或机枪能制造如此立竿见影的、毁灭性的效果……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种地雷的存在,极大提高了作战成功的机会。”

  ——麦克·杰弗里少校,澳大利亚陆军皇家澳大利亚团第8营B连连长

“阔剑”的诞生

  以上描述形容的是M18A1“阔剑”地雷,尽管在1990年代后、得益于电子游戏的频繁曝光,这种武器才逐渐广为人知,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追根溯源,其原型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1945年,由于在东线节节失利,轴心国急需一种能对抗苏军“人海战术”的武器,这时德国武器专家胡伯特·沙尔丁(Hubert Schardin)发现,在一块带弧度的钢板后引爆炸药,后者起爆时大部分冲击力将作用于钢板上,钢板就会被撕裂成无数高速飞行的弹片,其破坏力非常惊人。

  当时,人们将这个发现命名为沙尔丁爆炸效应(Schardin effect),并据此设计了一种定向地雷。不过,还没等其投入生产,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这项技术也很快落入了美国手中——由于战后的和平,它长期被置于无人问津的境地。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来形容沙尔丁的设计也很贴切,由于冷战降临,它很快得到了使用的机会。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士兵们总担心神出鬼没的志愿军士兵突破阵地,因此迫切希望能得到一种能加以反制的武器。于是,有人想到了沙尔丁的设计。

  第一个产品诞生于加拿大,被称为“凤凰”,这种地雷应用了沙尔丁的原理,即通过引爆装在钢板后的炸药,使其产生破片,进而达到杀伤敌人的目的。但和历史上所有的原型武器一样,“凤凰”也存在着许多情理之中的缺陷,比如难以携带,爆炸后所产生的破片数量极少,杀伤距离也只有20-30米。

  尽管如此,美国军队却认识到了这种武器的价值。在1950年代,设计师诺曼·麦克劳德(Norman MacLeod)开发出了T48型地雷,其有效杀伤距离与“凤凰”相当,但由于以钢珠代替了钢板,其杀伤力增强了不止一倍;另外,塑料外壳则被大大减轻。

  T48很快进入了美军的武器库,并获得了M18的代号。一般认为,它可以算作沙尔丁原理的第一批成功运用,但设计师们并未停滞不前,同时,军方也不断提出更苛刻的改进要求。他们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首先,M18威力偏小,在30米左右的射程上不足以覆盖较大的面积;在露天环境中,其电池的电力容易流失,有可能无法顺利引爆;另外,其塑料外壳的强度也严重不足,有随时破裂的可能性。因此,美军又经过四年4年努力,改进型号M18A1于1960年正式定型并装备部队。

  与原型M18比较,M18A1堪称完美,军方反馈的各种不足都有了满意的解决方案。对于威力问题,设计师们用威力更大的C4炸药代替了原先的TNT炸药——这保证了钢珠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杀伤面积。而针对电源问题,设计师们在安装电池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个M57脉冲点火机,后者的本质是个小型发电装置,只要连续按压手柄3次,就能产生3伏的电压,足以引爆地雷中的电雷管。同时增加的,还有一个可谓神来之笔的增压装置,它保证了可以将地雷串联在一起引爆,至于壳体,M18A1改用了由玻璃纤维增强的工程塑料,这降低了它失灵和故障的风险。

  当M18A1呈现在军队面前时,几乎具备了经典武器的全部特征。从外观上看,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圆弧形塑料盒子,尺寸大致与一个军用水壶相当,总重量不到一件防弹衣的四分之一。虽然其设计非常质朴,但其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简单实用的特点。

  事实上,你在该型地雷上找不到一个多余的部分。在外壳的上方是一个瞄准孔,瞄准孔两侧是雷管的位置,其雷壳下方装有两对剪刀形的支架,它们简单且坚固,方便了固定在野外。而真正的奥妙隐藏在雷壳内,雷体正面装有700枚总重650克的钢珠,而背面则是650克的C4炸药。一旦地雷引爆,在其正面60-120度角范围内,如雨点般密集的钢珠能有效杀伤50-100米范围内的敌人。正是因为杀伤力巨大,这种地雷很快获得了一个绰号——“阔剑”。

  M18A1地雷可以人工操作引爆,也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拉发、绊发、压发装置触发;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数枚地雷并联成一个地雷阵;当人工操作引爆时,首先要将地雷底部的支架打开,正面向敌,然后拧开雷管室塞,装上电雷管,将电雷管的脚线从雷管室塞顶部的导线孔中引出,之后将导线与电雷管的脚线连接好,再接到脉冲点火器上。如需同时引爆数枚地雷,还要在M57脉冲点火器上安装增压装置。

 地雷的射向可以通过瞄准孔来调整,这时一般可以在地雷前方50至55米处立一根相当于成年人身高的标尺作为目标。当敌人进入有效射程后,操作手必须先打开M57脉冲点火器操作手柄中保险夹,然后快速按动操作手柄3次,就能引爆地雷。必要时,M18A1地雷也可以用胶带固定在树干或其他物体上,甚至能布设在浅水里。

战场使用

  1960年代,美军卷入了越南战争,而这里也成了“阔剑”的第一个战场,在作战中,美军用它们抵御北越军队潮水般的攻势,并一次次帮助绝境中的美军幸存下来。在当时,与“阔剑”配合使用的一种地雷是M14,它从1955年开始批量生产,并在美国军队服役到1974年。和“阔剑”一样,其外壳的成分主要是塑料,使它难以被传统手段探测,具体尺寸则与一个罐头大致相当,只有100克,需要20至35磅的压力才能被击发,而其炸药只占总重量的不到三分之一。

  和“阔剑”不同,M14的作用从来不是杀人,而是让对手永远致残。一旦被触发,进攻者就需要分散兵力,来疏散和抢救哀嚎的伤员。由于在实战中,M14只会炸掉触发者的一只脚,因此这种地雷也被称为“崩脚趾(Toe Popper)”。就这样,“阔剑”负责大量杀人,而M14负责让敌人受伤,两者一起使用,就能在阵地前方制造一片“杀戮地带”。

  按照官方配发的使用手册,“阔剑”必须被部署在友军活动范围16米外,否则就有可能造成误伤。然而,在越南战场,美军及其盟友发现,在足够谨慎的情况下,这个距离完全可以进一步缩短——尤其是在“阔剑”背靠障碍物、或者地面有起伏的情况下,它甚至可以被部属在阵地10米处——这些靠近部属的地雷也给美军士兵上了一道“双保险”。

  需要指出,“阔剑”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不仅是因为它有惊人的威力,还在于它颠覆了传统的战术教条:比如说进攻方,在对方部署有“阔剑”的情况下,他们奇袭的难度就因此大大提高了——在接近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留神那些阴暗而不起眼的角落;而对防御方,假如他们无法体会到“阔剑”的价值,无疑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帮手——按照以往的战术原则,地雷的任务只是制造一个禁区,进而把敌人赶入己方的交叉火力打击下——在二战和朝鲜期间,美军的战术指南就直言不讳的宣称:“地雷无法充当一种有效的杀伤工具”。

  但毋庸置疑,“阔剑”颠覆了上述信条,并改变了军人们的认识:在开阔地,其每一枚的杀伤力都相当于一颗炮弹,这意味着,只要巧妙部署“阔剑”,就能把敌人的进攻部署在萌芽阶段。另外,经验还证明,“阔剑”还非常适合用于伏击战——在中南半岛,它也是除了空袭和炮击之外,美军杀伤北越有生力量的重要手段。

  “在丛林中展开伏击时,有效使用‘阔剑’是大量杀伤敌人的最有效方法……”一名在越南服役的军官后来这样写道:“我们发现,一个携带40枚“阔剑”的步兵排可以用火力覆盖一段200米的丛林小路,并有效地保护后方和侧翼免受进攻。不仅如此,它们还可以被布置在直射火力无法覆盖的区域,或者保护伏击者的侧后免遭敌军袭扰,可以负责任地说,‘阔剑’的存在,极大提高了作战成功的机会,没有普通的轻武器或机枪能制造如此立竿见影的、毁灭性的效果。”

  这位军官道出了事实,在“阔剑”出现之前,假如军队想给敌人制造更大的损失,唯一方法就是向“杀戮区”部署更多的武器和人手——这相当于把鸡蛋放到了一个篮子里,不仅增加了伏击部队暴露的可能性,还提高了己方蒙受伤亡的几率,尤其是在敌军留有后援,或者只有一部分进入伏击圈时——这时,往往会出现鱼死网破的局面。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数占劣势的美军及其盟友来说,“阔剑”的最大意义往往是,可以让他们凭更少的人手办成更多的事:比如说,先前负责引诱敌人、打响第一枪的分队可以从中解脱出来,并被部署到相对安全的地区;而且和我们在《使命召唤》等游戏中所做的一样,阔剑地雷在越南也经常被用作预警系统,并被大量安放在军营周围,一旦它们发生爆炸,便表明敌人已经来到了附近——这实际上降低了巡逻队成员外出时遭遇伏击的风险,以及己方面对突袭时猝不及防的概率。

  由于战事愈发激烈,“阔剑”的产量从每月10000枚急速攀升,并在1960年代末达到了80000枚的数字,其总产量将最终突破780万枚的大关,而所有这些“阔剑”的总成本加起来,也不到3亿美元——即使将通货膨胀计算在内,这一数字仍不到一艘航空母舰30%。换句话说,在生产“阔剑”的投入中,每一分都可谓物有所值——数以万计的北越正规军和游击队触碰了它们的绊索,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按照美军中一种流行的说法,在得到“阔剑”后,每个人都会成为爆炸专家,其部署只受到两种约束,这就是避免误伤,外加使用者自身想象力的局限。

赢了每一场战斗,却输了整个战争

  但讽刺的是,作为一种强大的武器,“阔剑”没有帮助美国赢得战争——它只是让后者在泥潭中越陷越深:在国内,爆发了此起彼伏的反战浪潮;而在国际上,这个国家的形象也愈发显得扭曲和残忍——“阔剑”和地毯式轰炸、橙剂等手段一道,成了美军残酷无情的象征,各界的指责也越来越频繁:因为它们的部署是如此广泛,而伤害又是如此持久。

  战斗结束后,美军极少对爆炸物进行清理,而是任由其遗落在乡间,当战争结束、越南人重返家园进行耕种时,因误触地雷导致的死伤总是屡见不鲜。令情况更棘手的是,如前所述,每一枚“阔剑”内部都包含了数百枚钢珠,这让医生很难对受害者的创伤有效进行清理——这些钢珠最终将破坏器官、制造感染,并让他们蒙受极大的痛苦。

  和许多杀人技术一样,在扬名天下的首场战争结束后,“阔剑”身上也出现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发展倾向,这一点在1970-2000年间尤其明显,一方面,它的技术始终在不断改进,在故乡美国,最著名的改进版是特种部队使用的Mini-More,其大小和重量是原版“阔剑”的三分之一;同时,引爆“阔剑”也有了更多的手段,其中既有传统的绊索和计时器,还有无线控制的遥控器,这让它们在对敌人更为致命的同时,对友军也更加可靠和安全。

  但另一方面,由于其制造技术简单且威力巨大,在投入战场之后,“阔剑”的生产技术迅速被许多国家模仿和掌握,进而被用于对付发明者本身。其中,最具代表性莫过于苏联生产的MON-50。在阿富汗战争期间,它们被广泛使用,用来对抗西方支持的、手持仿制版AK-47步枪的阿富汗游击队。而在我国,其仿制版本被称为66式反步兵定向雷,在1970-1980年代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它们也同样被大量部署在靠近西南边疆的地区。

  同时,各国军队、尤其是特种部队也在研究对抗“阔剑”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其并非无懈可击,和许多游戏一样,应对“阔剑”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震撼弹、枪榴弹和手雷令其暂时失灵,这时,主力部队便可以从其它位置趁虚而入。而在2000年后,美军研究出了一种能将“阔剑”远程引爆的系统,这种系统被称为“Matrix”,名称取自电影《黑客帝国》里的“天网”。该系统的有效距离没有公开,根据五角大楼的描述,这实际是一种便携式的电子系统,可以发出引爆“阔剑”的电磁波,从而减少部队遭受袭击的危险。 截止到2005年5月,共有25部Matrix送往伊拉克,并装备了陆军的“斯特瑞克”旅。

  进入20世纪之后,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阔剑”的角色也一样。其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它在正规部队中的装备数量大幅下降,但其使用者却开始向世界各地扩散。比如说,即使在伊拉克战争最激烈的2004年,美军也只增购了40000枚最新的改进型——M18A1E1,这一数字不及越战月产量的一半,而另一方面,在中东、南亚和东欧等动荡中的地区,它们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强——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及美国制造的局部战争,“阔剑”及其仿制品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散。

“史上最阴险地雷”的未来

  这种变化反映出的核心事实是,战争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国的军队已经不无需像前辈们那样,动用人力看守绵延不绝的战线,或是深入无人的丛林中,与敌军展开枪口对枪口的搏杀——装甲车巡逻队、无人机和精确制导武器已经替他们完成了一切,这时,他们只需要储备少量“阔剑”用于防守基地和特种行动;另外,这种武器的使用也遭到了国际条约和媒体舆论的限制。截至2006年4月, 世界上共有154个国家签署了《禁止地雷公约》,其中,对“阔剑”地雷的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其转让及出口不仅遭到了严格研制,同时,各缔约国还必须许诺,只装备其遥控引爆版。

  于是,一些国家(如德国)简单地销毁了全部“阔剑”库存,另外还有30个国家虽然装备了“阔剑”或其仿制品,但都对其引爆机制进行了限制,如今,已知的、公开出口“阔剑”及其仿制品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俄罗斯等少数,但他们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限制和掩饰。

  当然,“阔剑”的威胁仍然挥之不去,因为它也流入了恐怖组织和武装分子手中。虽然在如今,一枚“阔剑”已经很难对带装甲防护的军用车辆(这也是如今军队行动的主要方式)构成威胁,然而,在对付民用车辆,或者密集的人群时,“阔剑”的作用却非常显著,也正是因此,这种武器经常会引起巨大后果。比如2004年,斯里兰卡“猛虎”组织对政府控制区的袭击中,其使用的“阔剑”地雷造成了超过上百人伤亡——而这一数字,相信只是近年来其受害者的冰山一角。

  不过称得上庆幸的是,世界范围内,“阔剑”流散的趋势正在得到控制,这要得益于各国在反武器走私领域展开的合作。目前,唯一可以随便搞到一枚“阔剑”的地方,其实不是中东或者南亚的军火黑市,而是电子游戏中:从《合金装备》到《使命召唤》,“阔剑”的作用一直举足轻重。情况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源于其惊人的杀伤效果,它提高了射击类游戏的刺激程度,另外,正如美军在越南证明过的那样,这种武器的出现,让游戏中人物的战术更加丰富了,这些“阔剑”可以用来打造一个坚固据点,或者充当报警——每多一种战术,就意味着游戏多了一份乐趣。

  最后,难免回到那个问题——“阔剑”的未来将会如何?在此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它的未来自相矛盾:在各国军队中,它的地位将逐渐下降,由于武器出口的控制,至少在短期内,不法之徒想获得一枚“阔剑”将愈发困难;但另一方面,由于电子游戏和电影,它的存在将更广为人知;而且在未来的FPS中,你在空地上欢快奔跑的时刻将一去不返,相反,在你脑海中将时刻有个声音发来提醒——不要对空旷的阵地、无人的走廊和敞开的大门掉以轻心,尤其是在敌人有“阔剑”地雷的情况下——毕竟,只要它们存在,你就有被700枚钢珠轰杀成渣的可能性。


user avatar   klxmou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相关话题

  城市战尤其是巷战的难点有哪些呢,美俄的应对有什么区别吗? 
  如何评价索米冲锋枪? 
  俄军使用 4 枚「口径」高精度海基巡航导弹,摧毁乌克兰西北部一处武器弹药库,目前情况如何? 
  鹰击83,飞鱼,鱼叉,Kh-35一类亚音速反舰导弹在当今时代还有用吗? 
  如何看待“19岁少年网购符合真枪标准的仿真枪被控走私武器 终审获刑无期”? 
  为什么歼20,运20,轰20,直20都带个20? 
  以朝鲜的实力能打赢韩国吗? 
  F-117这么早退役封存是不是太浪费了? 
  如何评价美军死而复生的新轻型坦克项目? 
  为何直到二战末才意识到步枪威力过剩? 

前一个讨论
房间出现壁虎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假如踩到反步兵地雷怎么办,有办法吗,还是只能等死?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