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有个误解,以为品牌的调性和定位是“自古以来”的,是一成不变的
其实这是他们的幻觉。事实上品牌只是其背后企业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
在整体的策略调整后,品牌的定位是随时可以调整的,通过一顿猛烈的营销操作,消费者会默认新的定位,甚至把之前的情况都忘记
而实施什么样的策略,核心出发点是品牌拥有方的经济利益有关
现代的消费品牌,一大半都在大型消费公司手里。比如快消领域的宝洁,联合利华,彩妆护肤领域的欧莱雅,食品领域的玛氏,还是奢侈品领域的LVHM,历峰集,开云,手里都是一大堆牌,都是收购来的为主。这些牌怎么打,怎么定位,其实是一盘大棋。
主要的思路就很简单,手里一堆牌,他们要决定,要用哪张牌,打哪个细分定位,和其他对手的什么什么pk。具体这张牌原先低一些,还是高一些,无所谓的。消费者都是容易被影响的
题主问的保时捷的问题,其实也是类似的。保时捷和大众交叉持股,而这里面涉及的汽车品牌众多,从大众、斯科达,到奥迪,一直到宾利、兰博基尼、布加迪,都是这个体系里的。这里面,股东方就看怎么有利,怎么来。尤其是赚钱规模比较大的,大众、奥迪、保时捷,更是股东方进行设计过的定位。
保时捷现在的情况盈利非常好,而且下面还有奥迪撑着、然后就是大众等更走量的品牌。现在还看不出保时捷往下探的商业逻辑。即使是被鄙视的macan,在选配之后其实还是明显比BBA的普通车型高得多。这样的情况其实就挺好的。一旦保时捷下探,会对奥迪、大众形成竞争,非常麻烦和痛苦。其实奥迪近些年定位是有下探的,和保时捷的存在不无关系,都是一盘大棋。在这盘大棋里,保时捷的位置相当不错,现在没有变化的动力。
进一步讨论商业问题,欢迎加入我的星球“吴斌商业路透社”。
平时对自己的人生事业有思考的同学,可以看下《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人生》,星球的朋友无需购买。
公众号:青锐吴斌
不会,针对中国市场的财富密码还是限量进口加价维持逼格,求单车利润,宁可印度产也绝不能国产,而不是大手笔投资之后在红海市场内卷。
虽然限额加价这一条保时捷已经破了,直肠子的德国佬只会在产能上继续加码而不会去找点理由限额,订单式生产的交付能力甚至堪比某精益生产品牌的量产大路车型,不靠卖皮估计单车利润也比不过,挺危险的,但应该还不至于脑子一热就搞国产化。
目前看大众的策略应该是已经打算在奥迪这一层止跌了,把宾利安排给奥迪下一步应该还是把奥迪的品牌价值继续提高,这种思路下绝对不可能再把保时捷这个摇钱树拿出来祸害了。
这姑娘听说挂号300就千里迢迢来到医院了,她的需求是“今天看上病”,别家医院挂号再容易那也是明天的事了。挂号资格都在黄牛手里,这就是医院的供应。结果就是黄牛可以随便报价。
这4500体现的不是真的医患供需关系,而是特定情景下的趁人之危。
原价再高,都避免不了这种状况。
黄牛广泛出现在兼具时效性与稀缺性的交易中,例如演唱会、球赛、火车、医院门诊,其中前两样普遍是市场经济,一样有黄牛卖天价票。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有时效性,价格就很难反过来影响供应与需求。
而黄牛一旦内外勾结,就可以自己来影响稀缺性。
10年前我曾有过以3倍价格买了张黄牛火车站票,因为我有急事儿但火车站没票,结果一路上车上满是空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