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教科书上解释母系社会是因为女性采集更有保障,男性的采集能力比女性差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fang-qing-m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有很多文章,描绘了一种类似于乌托邦一样美好的母系社会。

据说,人类在远古时期全部是母系社会,是彻底的平权社会。

掌管权力的不是男性,而是女性,不仅如此,所有人都平权,每个人的收入都上缴,然后由族长统一平均分配,按需分配,类似于共产主义社会。

这听起来简直就美好的不可思议,是真的么?

人类苦苦奋斗,想要实现的共产主义,好像也就如此了,难道人类万年前就实现了?

如果真的实现了,那母系社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该非常强啊,为什么在历史长河中被淘汰出局了。

因为你看到的这些描述都是真的,但只说了母系社会的一部分。

这种社会制度的成立,是符合当时生产力的。

后来被历史所淘汰,也是符合当时生产力的。

父系社会在全人类的存在时间,最多五千到一万年,之前全部都是母系社会,极少数人迹罕至的偏僻山区,到今天都是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并不是平权社会,也不是平均分配,一点都不美好。

如果你对现存在世界的母系社会,比如中国的摩梭族和北美易洛魁人的社会构成进行研究,你会震惊的发现在母系社会中甚至连管事的也不是女性。

母系社会的部落首领都是男性,你翻遍现存母系社会的历史资料,会发现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完全颠覆普通人的认知。

恩格斯曾详细研究过北美易洛魁人,他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

“由于易洛魁人奉行母权制,因而酋长的儿子属于另一个氏族,所以从不选举前一酋长的儿子做酋长,而是往往选举他的兄弟做酋长,或者选举他的姊妹的儿子做酋长。”

这句话,你可以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0页看到。

而在中国摩梭族,解放前和解放后,管事的也基本都是男性。

如果连负责管理事务和对外作战的酋长都是男性,那为什么叫母系社会?

自然,是有原因的。

虽然男人处理事务,但这不是什么母系父权,确切的说应该是母系舅权,负责打猎和战斗的不是父亲,而是舅舅,由女性的哥哥和弟弟负责获取食物和对外战争。

母系社会压根就没有父亲这个东西,只有舅舅。

在中国古典传统婚丧嫁娶的诸多仪式中,舅舅的地位非常的高,高到按父系社会的框架无法理解的地步。

父系社会明明说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那为啥办啥仪式都得等孩子舅舅过来,这不自相矛盾么?

我猜测可能就有母系社会规矩遗传的原因。

关于母系社会的成因,教科书上的解释是因为在远古时期,人类食物不足,女性负责采集,食物来源更有保障,男性负责渔猎,食物来源不稳定,食物的多寡决定社会地位,所以是母系社会。

这段话的解释是错误的,因为母系社会的真正成因和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不适合小孩子了解,所以泛泛地说一下就可以了。

一年四季都可以渔猎,而果实采集只有夏天和秋天才有,大部分果实保质期还非常短,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人类只有到了农业时代才能依靠粮食稳定过冬。

在远古时代,冬天想活下去就只能依靠渔猎,极不稳定的食物来源明显是采集。

而且采集这个活,女性可以做,男性也可以做,强壮的人可以做,瘦弱的人也可以做,采集有什么特别高的技术含量么?

而渔猎,只能强壮的男人去做。

如果采集的食物优势更大,那男性肯定一窝蜂的去采集。

现代的果园里,负责摘果子的也基本都是男性,没见几个女性去摘的,爬高摸低的危险活肯定是男性负责去做。

如果部落靠采集就能活下去,男性根本不需要费劲进化出一身那么强壮的肌肉。

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出现母系社会?

因为远古时期的人类太穷了,穷到除了自身其他一无所有,甚至连食物都是现产现吃,毫无存留。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的《政治经济学》,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6页中写道:

“当时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极低,微少的食物是平均分配的,别的办法也不可能。因为劳动产品只能勉强满足最迫切的需要。假如原始公社有一个成员分得多些,超过每人平均应得的份额,另一个人就会饿死,因此,平均分配共同劳动的产品是不可避免的。”

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确实没有剥削,确实平均分配食物,但这并不代表母系社会的美好,因为母系社会是因为穷的没办法,穷到不平均分配食物马上就会有人饿死的地步才这么做的,没有剥削也是因为一点剩余产品都没有,根本没有任何东西可剥削。

在食物如此匮乏,人类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的条件下,母系社会的出现是一种必然。

如果有部落敢于实行父系社会,根本不用其他母系部落出手,过几年就自己全部饿死了。

父系社会就是男的当顶梁柱,出去打拼获取食物回来给自己的老婆孩子。

如果碰到食物匮乏的时候,父系社会的男性是绝不可能在自己老婆孩子还饿着的情况下把食物给其他女人或者孩子的。

人类私有制社会,实际上起源于这里。

这种私有制明确了责任,明确了产权,鼓励男性为了自己的后代拼命,很多男性为了建功立业可以冒着天大的死亡风险,忍受地狱般的痛苦。

但是在生产力严重不足的远古时期,采集渔猎的食物波动性实在是太大了。

男人出门打猎,猎到一头牛,一个人几个月都吃不完,但牛肉七八天就腐烂了,而这个男人可能未来几个月只能抓到一些小兔子小野鸡什么的。

打不到猎物,去采集,但只有夏天和秋天能采集到一些果子,冬天和春天是肯定没有的。

在这种生产条件下,如果采用父系制度,明确私产,整个家庭只依靠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去获取食物,那只有饿死一条路,不可能有其他选项。

男性这个顶梁柱,一个人顶不住,加上一个女的也还是顶不住。

必须分工合作,必须共享食物。

今天你打到了猎物,喊我过来吃,明天我打到食物,喊你过来吃,这样大家都有得吃,日子就熬过去了。

但问题来了,我凭什么把食物分出去给别人吃?

他把食物给我吃,可以,但让我把食物给他吃,没门,就算食物烂掉了,凑合凑合也能多熬几天,把珍贵的食物留给自己不好吗?

只要有一个人这么想,整个部落的信任链就会断裂,所有人都不愿意分享食物,最后的结局就是所有人都饿死。

什么条件下,我会永远相信你只要打到猎物,就一定会分享给我,哪怕在自己快饿死的时候都会分给我,无条件的相信你。

只有血缘关系,才会有这么强的信任感。

人类对自己的家庭成员天生自带食物分享基因,如果你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那么你会发现孔融让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给其他人食物,尤其喜欢喂比自己小的孩子。

如果你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那么也能观察到孩子试图给布娃娃喂食这种行为。

这才不到三岁啊,完全的天生行为,除了基因无法解释。

因此,古人只能以家庭为单位共享食物,以抵御风险。

但是远古时期走婚、群婚盛行,性生活极其混乱,以今天的道德观去看简直是惨不忍睹。

在那个没有DNA鉴定技术,也没有发展出贞操观的时期,人们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是谁,但一定可以确定孩子的母亲是谁。

每一个女性,都有100%的把握,从自己肚子里出来的那个孩子一定自己的亲生孩子。

她愿意分享自己的食物给这些孩子,这些孩子长大了也愿意和自己的母亲及兄弟姐们分享食物。

这种血缘关系带来的信任感,极度稳定,是食物公平分配的制度保证。

母系可以确定血缘,父系不能确定,而没有血缘保证食物分配,所有人都要饿死,所以父系社会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抵御猛兽肯定男性上,捕猎食物也是男性上,对外战争也是男性上,所以处理事务的酋长一般都是男性。

但维系整个部落存在的核心,是那个祖母,整个部落都来源于她,她是绝对的精神领袖和图腾,所有管事的男性都是她的孩子,当然要听她的。

姓这个汉子,就是女和生组成的,女人生孩子,谓之姓,谁生的就是谁家的。

而上古时期,无论亚洲还是欧洲,都是女神,而没有男神。

女性的生育力,是维持母系社会稳定的核心存在。

因此,这样的社会模式称之为母系社会,核心社会精神是在血缘族人中共享食物,分担风险。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

“只要存在着群婚,那么世系就只能从母亲方面来确定,因此,只承认女系。”

这句话,你可以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看到。

剥削自然是没有剥削的,都是兄弟姐妹有什么好剥削的,而且大家都穷的只为了糊口,也没什么东西可以剥削。

为了防止近亲繁殖,母系社会执行走婚政策,把本家族的男孩派到其他家族去,然后喊其他家族的男子过来。

来了之后,跳个舞对个歌,看对眼了就勾勾手,晚上男子爬入女子房中,天不亮就离开。

这种走婚制度,现代化前的摩梭族,一直在执行。

男性不需要对怀孕和抚育负责,事实上在母系社会,孕育的孩子被视为财富而不是负担,外族男子来过夜是可以的,但带走孩子是不行的。

抚养孩子的男性,有,但不是父亲,而是孩子的舅舅,也就是女方的哥哥和弟弟。

在这种走婚制度下,高大雄壮的男性拥有绝对的择偶优势,因为在上古时期男性的折损率高的离谱。

远古的母系社会并不代表男多女少,而是男少女多,因为所有需要面对死亡风险的任务都需要男性去完成,而这样的任务遍地都是。。。

和强壮的男性走婚,繁衍出的后代存活率更高,对部落的帮助更大。

长达数万年的母系社会带来的基因选择,让肌肉强壮的男性特征对女性拥有强大的性吸引力,最强壮的男性会被多个女性选中,然后走婚。

瘦弱的男性也不用头疼无人问津,打猎任务多执行几次,没几年就死了,那个年代男性的平均寿命只有20岁多一点。。。

虽然在现代社会男性肌肉强大好像已经没啥生存优势了,但一身大肌肉亮出来,绝大多数女性的眼睛都会被不由自主的吸引住,这就是基因的威力。

介绍到这个地步,你大概已经对母系社会的制度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

母系社会确实很公平,确实很平权,确实可以把食物按需分配,但这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野蛮落后的制度。

因为这种种的美好,只针对同血缘的族人,而不针对外人。

只有和自己一个祖母的才算人,其他都不算。

母系社会绝不可能和外人分享食物,绝不可能和外人平权。

恩格斯所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页写道:

“这种分配方式只存在于家庭或有血缘关系的氏族内部,不同部落之间不仅不会共享劳动产品,相反还经常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战争。”

“凡是部落以外的,便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没有明确的和平条约的地方,部落与部落之间便存在着战争,而且这种战争进行得很残酷,使别的动物无法和人类相比。”

因为食物的过于匮乏,母系社会甚至连奴隶社会都无法踏入。

母系社会也有战争,而且战争非常频繁,但被击败的母系部落连做奴隶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母系社会以母系血缘为核心,所以战败后的女俘毫无任何价值,母系社会不需要女俘的存在,而食物匮乏,连自己人都很难过冬的特性,也让母系社会不需要男俘。

到了所有人都濒临饿死的冬天,会把宝贵的食物分给男俘,然后给他武器让他去捕猎?

这不可能的,自家男孩都很难保得住,为什么要给男俘食物,又凭什么相信男俘不会反戈一击。

所以母系社会没有奴隶,因为看不到养奴隶的价值。

因此在母系社会,战败的部落只有一个下场,就是全部被杀,甚至被吃掉,因为食物过于宝贵,类似的习俗在全球各地都有记载。

在马克思所著《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中写道:

“在蒙昧期,俘获的敌人是被吃掉的。”

这样的原始部落,和文明毫无关系,他们的公平也只针对自己的血缘族人。

就这样,人类的慢慢的繁衍,慢慢的进化。

终于有一天,人类发生了科技革命,生产力突破到了农业时代。

农业时代的来临,让人类头一次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且同样面积的领土食物产量远远超过了采集渔猎。

穷的掉渣的人类,头一次有了剩余食物,头一次可以稳定过冬,也头一次有了私有财产这个概念。

多出来的食物算谁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同时,男性的肌肉优势在农业社会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因为农业社会的食物生产实在是太需要力气了。

很多时候耕田甚至都需要牛来完成,你看看牛那一身爆炸的肌肉,就知道耕田这个东西需要消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了。

种田只能男性来,女性不可能,男性拥有绝对优势。

而打仗还是只能男性来,在战场上男性也拥有绝对优势。

同时,因为可以稳定过冬,一个男性的食物生产量,足以支撑自己老婆孩子生活所需。

那些最强壮的男性,依然愿意走婚,但他们出产的大量食物,不愿意平均分配了,希望给自己喜欢的女子,和那些能确定为自己亲生孩子的宝宝们一点。

因为这些最强壮的男性不需要依靠共享食物来抗衡过冬风险,所以他们也不需要依赖母系社会的大家庭。

于是,父系社会出现了雏形。

父系社会以男性血缘为核心,男性为主要食物生产者,也只愿意把食物分配给自己的老婆和亲生孩子,其他人一概不分,也不需要其他人的免费食物。

哪怕是亲兄弟,可以酌情送一点,但大规模无偿分享,这不可能。

父系社会和私有制财产概念,几乎是同时出现。

最终,父系社会全面淘汰了母系社会,全球主要地区几乎都是父系为主体,只有极少数人迹罕至的偏僻山区还有母系社会留存。

父系社会为什么能在竞争中获胜?

权责分明,私有财产,这些并不是父系社会的专利,母系社会也可以做,参考如今中国的摩梭族,在进入农业社会后,母系社会依然可以保持稳定,私有财产依然可以分配和继承。

农业社会男性具备强大无比的生产力优势和战争优势,并不是母系社会被淘汰的原因,因为母系社会一样有男子,一样可以耕田和战斗。

而且在小规模战斗时,比如说100人对100人,大概率是母系社会获胜,因为母系社会的血缘凝聚力更强。

既然如此,父系社会凭什么赢?

因为在农业时代的食物充沛后,人类进入了奴隶时代。

奴隶时代是人类的一个革命性社会制度创新,虽然远远不如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但比原始社会要强太多了,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以母系为主体的原始社会,对待战俘就一个字,杀,因为男俘没用,女俘也没用,食物根本不够越冬的,不如干脆点直接杀了。

等食物充沛后,女俘对母系社会也是没用,而男俘不敢用,因为无法收心,所以任何俘虏都没有用。

但女俘虏但对于父系社会,有大用。

男女的生理构造的不同,决定了奴隶时代父系社会的全面碾压性优势。

对于女性而言,无论有多少男俘,女性的生育力都是固定的。

对于男性而言,一旦拥有很多女俘,自己的生育力可以出现几倍乃至于几十倍的暴增。

母系社会无法接纳女俘,其社会制度的核心构成就决定了女俘的孩子不可能融入母系部落。

但父系社会的制度核心,决定了父系部落可以大规模接纳女俘,并大规模的生育孩子。

父系部落认可这些孩子是自己人,而这些孩子也认为自己是部落的一份子。

女俘可以不归心,也不需要在意她们是否归心,因为女俘的孩子一定归心,是肯定可以放心使用的,父系社会所有成员都认可这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又反过来对女俘形成了羁绊,让女俘被迫半归心,形成了完美的融入条件。

当一个父系部落被母系部落灭掉时,父系部落的所有人都会被杀掉,无论男女。

而当一个母系部落被父系部落灭掉时,母系部落的所有男子都会被杀掉,但女子都会被保留下来融入部落。

如果父系部落和母系部落频繁的进行战争,大量消耗彼此的人口。

很明显,只要区区几十年时间,父系部落周围的母系部落会被全部吞并掉,然后这个变异出来的父系部落会开始不断的扩张,途中吞并所有能看到的母系部落,最终脚步所及,全部父系。

母系部落消亡的非常快,变革期可能只有几百年,以历史长河的角度看,人类踏入农业时代的一霎那几乎就消亡了,因为父系社会这种滚雪球吞并其他部落生孩子的能力实在是太可怕了。

母系社会生孩子太慢,这是输的最关键原因。

现存的少量母系社会,都是在那种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深山,难以生存大量人口,中原王朝无法抵达的地区才极罕见存在。

除此之外,母系部落只认血缘的社会结构,导致母系部落永远只能是个部落,不可能扩展为国家。

中国现存的摩梭族,到1990年总人口才4万人,其中最大部落才1.5万人,也就是一个乡的规模。

这种以血缘纽带稳定社会的模式,注定规模就大不起来。

而父系社会因为明确了私有产权,明确了权责,进化出了陌生人之间互相协作的新模式。

不断的进化,最终进化成了国家,无数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男性,可以彼此协作,共同杀敌,共同分配战利品,这些都是母系社会不可能做到的。

母系社会永远都不可能组建超过万人的军队,因为其部落人口上限都很难超过万人,而父系社会则有能力组建这样的大军。

万人对千人,不可能和你1换1的,死几十人全歼对手非常容易,然后吞并掉这个万人母系部落,获得数千女奴隶,凯旋回城后几十年内可以繁衍出几万新战士,然后继续征战。

这打毛线啊。

而且父系社会通过对女性和孩子的私有化,鼓励男性冒死亡危险建功立业,屠灭对手,掠夺女性资源,这导致父系社会的战士相当的不怕死。

而母系社会的战士则只愿意在防御家乡的时候卖命,不愿意对外侵略,因为冒死侵略对母系社会的男性战士来说意义不大。

此消彼长,侵略性极强的父系社会大规模的吞并了母系社会。

因此,母系社会被淘汰了。

父系社会具备强大的竞争优势,但父系社会的建立需要确认父子关系,如果无法确定后代的来源,那么父系社会也无法稳定存在。

母亲可以100%确定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孩子一定是自己,而父亲则无法确定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

权责不明。

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父系社会将会崩塌,重新回归到母系社会。

但父系社会具备很明显的战争优势,只有父系社会才能进入到奴隶时代,对原始社会形成降维打击。

因此,父系社会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在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度的时候,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性混乱关系依然存在,大量女子刚进入青春期就发生各种性关系,在选择自己配偶之间基本都是怀孕状态,孕后成婚很常见。

因此,父系社会的初期,产生了“杀首子”的习俗,妻、妾、女奴隶所生的第一个孩子,不管到底是谁的孩子,一律杀掉。

这个习俗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亚洲有,欧洲有,而且持续时间极长,长达数千年,可以说父系社会的一半时间都在杀首子。

电影《勇敢的心》中就出现了贵族享有初夜权,欧洲平民新婚第一天都需要把妻子送给贵族老爷享用,这是历史事实,也直接导致欧洲长期杀首子。

很明显,杀首子习俗是一种陋俗,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和浪费,不管是妻还是妾,都在杀首子习俗中蒙受极大痛苦与屈辱,因为被杀掉的孩子可以100%确定是她们的孩子。

但为了确定父系血缘,没有办法。

为了改变这一陋俗,为了提高生产力,不断进化的父系社会,最终发展出了贞操观念,以贞操来保证孩子的亲子关系。

全球的父系社会进化到最后,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贞操观,不管是亚洲还是欧洲,这是父系社会进化的一种必然结果。

母系社会的性关系极其混乱,因为混乱无损于社会稳定的根基,而父系社会对性关系的要求极其严格,因为一旦混乱就会动摇整个社会稳定的根基。

如今,父系社会已经逐渐解体。

解体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女性获得了更多的生产力。

摩梭族一样踏入了农业时代,但依然可以停留在母系社会,男性在农业时代生产力有极大优势并不代表一定要进入父系社会。

父系社会全面淘汰母系社会,是靠生孩子战术实现的,碾压式的人口优势,让所有能攻击到的母系社会全部成为了战利品。

哪怕进入了机械时代,哪怕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如果今天的世界依然是战争不断,人口不断的血拼消耗,战胜国可以掠夺战败国的一切,那么依然会是父系社会。

女性哪怕生产力和男性完全一致,甚至更高,也会是父系社会,因为父系社会在战争中的人口膨胀速度最快,可以轻易融合战败部落的女性。

但原子弹诞生了。

核武器的出现,让世界进入了核平年代,大规模战争和种族屠杀已经半个多世纪不曾出现在地球之上了。

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现代文明时代。

这半个多世纪里,全人类的人口疯狂地膨胀,膨胀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远远超过了地球的负荷能力。

不能大规模打仗,不能大规模屠杀敌对人口,不能大规模掠夺战败国女性,几千年来的人类传统被颠覆了。

和平了半个世纪后,所有的父系社会都发现,人口不再是优势了,反而是劣势。

父系社会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战争中爆人口,如今人口多却从优势变成了劣势,怎么办?

于是,父系社会解体了。

原子弹出现之前,无论中外,对女性都有严格的贞操观。

原子弹出现之后,无论中外,对女性的贞操观都慢慢解体了。

解体之后,这些国家的男性对外侵略,建功立业的心思,都弱了非常非常多,大家都只想着守好自己的国土就行了,核心利益不被侵害压根就不想打仗,人口繁衍速度也大大降低。

只有穆斯林国家到今天还在严守贞操观,然后人口膨胀速度也是最快的,其国土区域也是战争不断的。

只要核武器的问题无法解决,只要全球不会爆发死亡无数人口的大规模战争。

可以明确预计,父系社会的解体是不可逆的趋势,哪怕生产力滑坡,一切以重体力劳动为主,父系社会也会解体。

那么什么样的新社会形态会诞生?

通过对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母系和父系都只是表象,父系淘汰母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父系社会拥有更强的生产力和军事能力。

新的社会形态正在酝酿之中,美国那边出现了各种LGBT,中国这边的旧婚姻形态也在不断崩解。

评判新社会形态是否合适,其实很简单,看这种新形态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国家军事实力的建立。

原子弹时代,具体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才是最合适的,现在谁都不知道,但原理我们是知道的。

母系社会的一些特点,比如说财产女性继承,走婚制,男女不结婚等和父系社会水火不容的现象,如今已经大量出现。

欧洲一些地区结婚率极其低下,非婚生子的比例已经高达60%,孩子认母不认父,而全世界的结婚率都出现了向欧洲靠拢的趋势。

父系社会的特点就是拥有极强的侵略性,拥有极强的人口繁衍能力,拥有极强的战争造血能力,这三个维度父系社会碾压母系社会。

但这三个特点,在重启大规模战争之前,如今的人类国家已经不需要了。

倒是母系社会那侵略性弱,内部稳定以及外族人口融入困难的特点,很符合如今国家治理和民众排斥移民呼声的需要。

综上所述,父系社会必定大半解体,而母系社会也必定部分回归。

但母系社会结构过于简单,纯粹以血缘维系,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大规模分工的需要。

那,半母半父的混合制?

农耕技术的发明消亡了母系制度,而原子弹的发明消亡了父系制度。

随着母系社会的部分回归,恩格斯当初预言的婚姻彻底解体,可能真的会实现。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原文:母系社会人人平等,为什么被历史所淘汰?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0.父系和母系,直接与当时的婚姻状况有关,这一领域属于民族学的研究范畴。

1.最早的人类群聚,但是过着杂乱的性生活,还没有婚姻和家庭。后来逐渐通过经验的积累和原始道德观念的形成,禁止了亲子间的性关系,允许同辈间的性关系,学名叫“集团内婚”。但是如何确认亲子关系?这就出现了最早的家庭,叫做血缘家庭。

2.后来人们通过经验积累又发现,集团内同辈间的性关系也不利于人口繁衍,人们开始限制这种血缘性关系,因为“集团内婚”的形式难以确定一个人的父亲,但是能确定一个人的母亲,所以这个时侯同母所生的异性就不能发声性关系的。人们开始以母亲来辨析血缘,这就是母系社会的产生。

3.由于人们以母亲来标记可以和谁发生性关系,这一观念影响到当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大家就会以一位德高望重的女性长者为标志性人物,围绕着她来组织社会关系,一起生产生活,这就形成了一个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内部禁止性关系,大家只能和另外氏族的异性性交。因为以母系计算性关系禁忌,所以这时候的性关系模式是男性拜访女性、客场作战,生下的孩子随母亲生活,毕竟母系是判断性关系禁忌的标准嘛。

4.再后来,以性关系维系的人类关系开始挑战血缘关系维系的人际关系,之前异性只是在发生性关系的时候在一起,平时各自在自己的母系氏族内生产生活。后来夫妻双方开始一起生产生活,结成家庭,但是由于性关系并没有变化,所以这类家庭依旧以母系维系,即结成家庭之后,男性要到女性的氏族来生活。

5.原始社会的性别分工不是绝对的,换句话说,女性能干的事情男性一样能干,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男性的身体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逐渐形成了男性掌握劳动生产主导权的格局。但是不要忘记,男女家庭已经产生,这种家庭的发展带来了男女更加稳定的性关系,以及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组织形态,氏族的经济功能衰退,演变成承担宗教活动组织、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婚姻矛盾的公共组织。当男性彻底占据劳动主要地位的时候,以母系计算社会关系的制度就瓦解,形成了新的以父系计算社会关系的新制度,父系氏族诞生了。

需要强调的是,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虽然都是氏族,但是父系氏族的功能是不完整的,其经济功能大大弱于母系氏族。


user avatar   Ivon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显然不是……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只要搞清楚族是什么,从原始社会直到现在族就是基于血亲的。所谓族,就是有血亲关系的人组成的群体。

原始社会既没有生育效率低下的一夫一妻制,也没有亲子鉴定,请问怎么鉴别血亲关系?只有母系这一条路。也就是说你妈是谁是可以肯定的,你爸是谁不一定搞得清,那按照什么分族群?当然只能把你归到你妈的族群去,这不就是母系……

所以父系氏族社会必然伴随着夫妻制度同时产生,夫妻制度可以确保父系亲缘关系……并且其实我觉得母系氏族这个名字都值得商榷,事实上母系是亲族社会,不是基于氏族的……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母系社会的女性地位高是因为女性拥有生育能力。远古时期的新生儿成活率极低,部落总生育能力是决定部落发展的核心要素。

因为人口密度极低,食物反而不是关键。

至于后来向父系社会移动,主要是人口密度增加,与其他部落的冲突开始变得频繁,男性的优势主要也仍然不在食物获取上,而是男性能打。

整个农耕时代之前,食物获取都不是特别吃劳动力的一件事,众多史料都表明那时的人虽然很难长大成人,但一旦长大成人之后,很容易活到五六十岁,身体素质也远远优于后来的农耕时代的贫民乃至贵族(由于人口密度带来的传染病以及一些文化因素,农耕时代的贵族通常也很瘦弱),充分说明农耕时代之前多数情况下部落最缺的东西并不是食物,人们也并不会把大量精力用在获取食物上。就算男的采集比女的差一点,女的狩猎比男的差一点,这也不是什么决定性因素。

至于后来进入不可撼动的父系社会,则是因为进入农耕时代后,耕作实在是太吃劳动力,女性完全无法负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后工业时代,相当一部分人类被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user avatar   liang-xiao-dong-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母系社会的形成跟女性采集能力没啥关系,甚至和生产力都无关,是和生育率有关。


父系社会的对立面不是母系社会,两者不是“结构相同,性别互换”的关系,两者的结构压根就没关系。

母系社会,“老祖母”是一族之长,剩下的男女都是她的血脉,婚姻制度实行的是“走婚”,即派本族男子到其他族群里交配、生活,交配结束后,或者生活一段时间后,必须回到本族,即便你死了,你也要归葬本族,母系社会下,没有夫妻合葬墓、父子合葬墓,都是母子、母女合葬墓

之所以会形成母系社会,不是一帮原始人聚在一起开会投票表决,“今儿我们就实行母系社会了!从此山顶洞人就站起来了!”,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当时的条件下,凡是母系社会的族群全都幸存下来了,雄性主导的族群全部灭绝了。

那当时是个什么情况呢?

原始环境下没有我们现在所习以为常的“道德观”,乱伦、血亲交配、族内婚、父女成婚、母子成婚、兄弟姐妹成婚、老少婚配是很正常的,这就导致了畸形儿非常多,浪费了孕期、哺乳期、育儿期的劳动力与时间。如果当时是雄性主导的族群,那么雄性以其相对于雌性更强壮的体格,很本能地与所有能够得到的雌性进行交配,上述情况就无法避免。而如果是母系,雌性就有权力去拒绝年幼、年老的雄性,进而为了扩大年轻适龄的雄性选择范围,而形成了走婚、族外婚。于是母系族群产生了更多的优质后代(即有生存交配生育能力的后代,而不是50%畸形儿的概率),母系族群人口数量相比原来的雄性主导的族群呈次方倍数增长,同时族外婚又使得亲族关系的族群形成了“部落”,在人口数量上碾压、排挤、灭绝了雄性主导的族群,最终形成了母系社会的时代。

族外婚是母系社会给人类的最重要遗产,是此后人类社会所有道德的基础,也是人类第一次形成了道德观,更是人类首次克服了兽性、生物本能,为后来的父系社会所继承。

正因为母系社会时代人类的数量膨胀,使得人类有足够的人口去抵御猛兽与自然灾害、减少猛兽与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口损失百分比,才使得人类存活率大大提高,才使得人类有足够的劳动力去改变自然环境,才使得人类出现社会分工,才使得生产效率提高,最后使得社会生产力提高。

也正因为人口膨胀和社会生产力提高,使得个人的劳动成本降低,又反作用于个人生产效率的提高,最后一男一女为配偶的生产单元——“家庭”出现了。家庭形成后,原始社会男女生产力的差异使得在家庭这个范围内,男尊女卑出现了,而族群部落战争、贫富分化又带来了奴隶,女性奴隶成为家庭男性的附庸品,“妾”也诞生了。而当一个族群部落里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家庭”都普遍男尊女卑,那么母系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被父系社会取代。


综上,在人类还是猿猴、猿人、智人的时候,雄性以其相对于雌性更强壮的体魄占据族群主导地位,而母系社会是智人的一个“变种”,以雌性动物为族群主导更是几乎所有灵长类的一个异类。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第一个社会形态是母系社会,母系社会的人类第一次有了“道德观”和社会组织,便不再是禽兽了,而父系社会是脱胎于母系社会的产物。

——也就是说,父系取代母系社会是生产力作用的产物,而母系社会的产生却不是猿人、智人生产力提高的结果,因为猿人、智人就没啥生产力,随时被野兽和自然灾害灭绝掉,智人里除了我们这一支走了狗屎运,突变成了母系族群,继而人口爆发、产生了社会分工和提高了生产力,侥幸活了下来,剩下的其他智人分支如尼安德特人全部灭绝了,其中尼安德特人脑容量还比我们大……


user avatar   jing-xin-15-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开始也相信这个,后来我读研的时候在一个云南一个母系社会的村子进行养殖指导,然后目瞪口呆的观赏了十多次走婚……

我明确的相信,就这个滥交水平,女方生下孩子来真不知道孩子他爹是谁,连孩子他爹是哪个村的也不知道。所以所有家庭都是母子关系,就是以共同的母亲来构建家庭,所以叫母系氏族社会。

另外,根据我在那个村子里的感觉就是母亲只是精神领袖。就像古代日本,天皇只是精神领袖,说话管事的还是幕府将军。那个村子也是,老祖母在公开场合基本都是夸奖人,但和我们对接的人都是男的,而且日常村里管事的也都是男的。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说起来一点都不复杂,可以一步步来,逻辑很清晰。(顺便先说一个前提:我反对一切从生产力角度论证母系社会合理性的理论)。

1、首先,母系社会是否曾经普遍存在,仍然有争议。我们目前姑且假定母系社会存在。

2、母系社会即便存在,也和采集等生产力原因没半点关系。在任何时代,男性的体力劳动能力都远大于女性,难道你们觉得男性打猎、采摘会不如女性?你到野外采摘过就会知道男性不如女性能采摘这种狗屁倒灶的论调纯属胡扯。就算退一步说,女性因为性别分工而在采摘上占优,但综合各方面来说男性仍然强得多,更别说打架了,论暴力和生产力,根本不可能让女性主导部落。

3、目前对母系社会来源的主流理论是:由于人类繁育周期长,远古时期婴幼儿死亡率高,只有群婚制才能产生足够的后代用于种群延续。群婚制造成的父系不确定性,让必须以血缘作为基本纽带的部落中的群体联结只能天然以母亲为核心。群婚制也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部落内部的族内婚,二是和其他部落的走婚,无论哪一种,本族的核心都是以确定的母子关系为核心的母系。

4、母系社会向父系转化的动因是私有制。私有制的诞生让部落从群婚制向专偶制转化,父系得到了确认,男性强得多的生产力成为小家庭的主导,社会从母系转向父系。

5、私有制诞生的原因远不只是教科书上所说的生产力进步,单纯归结于农耕是不应该的。杂婚群居的狩猎采集者并非没有剩余物资,不一定比原始农耕过得差,而无论农耕还是狩猎男性优势都很大,私有制也不是农耕的必然前提。认知革命才是催生私有制的关键。它让人类拥有了“谈论虚拟事物”的能力,带来了意识形态这一超越血缘的概念,使原始公有制下的家族大抱团不再是部落维系的必需,不仅增加群体规模,提高生产力,也让种群的凝聚脱离了血亲的限制,私有制方才具有社会结构上的可行性,家庭才会从历史中诞生。

其中第五点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关键。没有认知革命,智人的群体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旁系血亲相关联的百人上限,人类会一直停留在群婚制,私有制不会出现,文明不可能诞生。这或许也是智能进化中的一个重要过滤器。

当然,上面的东西,都还只是假说,不必当作金科玉律。


user avatar   haozhi-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观点:人类早期母系氏族的形态,很可能是类似于狮群的形态。

女性集合在一起生活,并不是因为她们具体在某方面比男性更好,而是多名女性一起,可以有效分担漫长的怀孕、分娩、育儿阶段的风险。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母亲需要外出采摘或者劳作时,婴幼儿在家里得不到照顾,往往会出现意外——参见猎豹、花豹等例子就知道了。但如果带着,就会增加母亲不必要的负担,影响劳动效率,甚至在有危险时还影响脱险。而如果女性集体生活,简单的轮流轮换就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问题。

那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早期的部落就是女性聚居,而不是男女聚居呢?道理也很简单:在没有形成风俗、文化、道德等约束机制之前,这是最简单的避免近亲生育的办法——简单点说,不执行女性单独聚居的部落,在近亲生育的那种基因缺陷比例下,基本上维持不了几代人就必然散架。


至于说为什么后来会进入父系氏族?那是因为人类终于摸索出一套新的方式来避免近亲生育,除了道德风俗文化外,还有一套用于标记每个人的身份的东西:家族(姓氏)、辈分等。两者结合,就可以简单有效地识别是否近亲,从而规避问题。


user avatar   ting-feng-zhu-c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界新的认识是,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稳定地出现所谓的母系社会阶段。


以下摘自万维钢精英日课问答环节内容。摘自付费内容,想和大家分享,侵删。



我来大概给你梳理一下“母系社会”和人类男女关系的来龙去脉。我主张读书要读新书、最好是最新出版的书,特别是现代主流学者写的书,因为这种书代表“当前科学理解”。如果我们在这里谈论物理学,有个人非得说牛顿那么经典的人物当年是那么说的、我佛爱因斯坦当年是那样说的,这毫无意义,那一页早就翻过去了。科学一直在前进,科学里没有什么“经典”。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相信,人类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个“母系社会阶段”,这就是吃了经典的亏。最早提出母系社会概念的可能是瑞士法学家巴霍芬。而“母系社会”这个说法变成熟、传播开来,大概是因为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 *1871* 年出版的《古代社会》这本书。

巴霍芬和摩尔根使用的可不是现代科学方法。巴霍芬 *1861* 年出版的《母权论》,是从古希腊神话里面找灵感,而摩尔根对史前男女关系的判断则主要靠猜测。摩尔根设想,人类史前必定存在一个“蒙昧时代”,说白了就是一个性关系非常混乱,所有男性是所有女性的丈夫、所有女性是所有男性的妻子的时代。蒙昧时代的人没有私人财产,都是公共的。后来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开始有私人财产了,才有了“家”的概念。可是史前人又不会搞亲子鉴定,必定都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最初的“家”必定是以女性为核心,这就是母系社会。母系社会之后,家庭进一步稳定,才有了父系社会。

摩尔根这番设想本来只在学术圈讨论。后来有一个叫恩格斯的人,整理朋友的遗物,发现了朋友写的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的读书笔记。恩格斯从中获得灵感,把它作为自己一个宏大叙事的一部分,在 *1884* 年出了本书叫《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被后世的某些国家奉为经典,一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中小学课本。

那些可都是十九世纪的理论。难道说从摩尔根和恩格斯到现在,将近 150 年过去了,科学家对史前社会就没有点别的说法吗?当然不是!事实是摩尔根那一套在学术界从来都不是真学问,只是被当做意识形态工具。人类学家通过考古发现、通过基因测序、通过对现在世界各地还存在的一些原始社群的考察,已经对人类史前男女关系有非常成熟的认识。

这个图景是人类从来都没有过一个“母系社会阶段”,只在零星的、个别的社区有过母系社会。

但是摩尔根等人犯的最大错误还不是“母系社会阶段”,而是他们的一开始的假设前提就错了。他们认为史前人类没有固定的夫妻关系,这个是错的。

事实是,从 400 万年前的南方古猿 —— 注意他们是“猿”,连智人都不算 —— 开始,甚至从猩猩和猴子开始,灵长类动物就都有固定夫妻关系。主流男女关系有时候是一夫多妻 —— 比如说这个猴群的猴王占有所有母猴;有时候、包括某些猿类都是一夫一妻;有个别的地区是一妻多夫,但是从来没有过“多妻多夫”。

也就是说,人类从来就没有过“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阶段。比较旧的书你可以读杰拉德・戴蒙德的《第三种猩猩》,最新的书你可以读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 Christakis)的《蓝图:好社会的八大特征》。这些书列举了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研究结果,有过硬的证据。

为什么人总有固定夫妻关系呢?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男性 —— 包括雄性猿类 —— 非常在意后代是不是自己的。有的新猴王接管猴群之后会把婴儿全都杀死,好让母猴赶紧排卵,给自己生孩子。这就是演化的机制:如果这个男性不在乎后代是不是自己的,他的基因不会容易流传下来。我们是那些在乎的人的后代。

克里斯塔基斯提出一个更直接的原因,算是一个比较新的认识,则是男女之间会有强烈的依恋感。这个依恋感有生理学的机制,它具有排他性,让人本能地想要把关系固定下来。当然这些都不是说像偷情之类的事情不存在,你得看主流。事实是偷情的男女也有强烈依恋感。

当前科学理解认为,人类男女关系的演变差不多是下面这样的 ——

南方古猿很可能是一夫多妻。这体现在雄性的身体比雌性大得多,而这应该是雄性之间展开竞争,只有身强力壮者才能留下后代的缘故。

从距今 30 万年前开始,人类进入智人时代,有了更高的合作水平,以采集狩猎为生,主流就变成了一夫一妻。男性的身体并不比女性大出很多。这是因为很多男性改变了求偶策略,不再靠打击其他男性了,改成专门追求某一个女性,比如说给这个女性提供食物和保护,两人一起养育后代。从大约 10 万年前开始,性情温顺的男性反而有了竞争优势,这个我们专栏以前讲过 [1]。

然后从距今一万年前开始,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一夫多妻又开始流行了。这是因为农业社会是个非常不平等的的社会,有的人可以聚集大量财富养很多妻子,有的人没有财富连一个妻子都养不起。

但是从距今两千年前开始,像罗马帝国这样的地方,又开始流行一夫一妻。包括中国古代其实也不是一夫多妻,而是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体、以一夫一妻多妾制为补充的混合婚姻制度。这可能是因为一夫一妻制度有利于男性和男性之间的合作,让每个人都有成家立业的可能性。

那“一妻多夫”又是怎么回事儿呢?首先它从来都不是主流,历史上和现在都只在少数地区存在。这种地区往往环境比较艰苦,需要多个男性共同养活一个家庭。可能比如说一个男性外出寻找食物、还得留下一个男性在家里保护家庭。而且一妻多夫中的“夫”通常都是亲兄弟,他们本来就有血缘关系。

可能有的女权主义者不喜欢这个历史,但是至少在历史上,男女确实不一样。卓克卓老板爱说一句话叫「知识这东西就得经常地核实和订正」 —— 你不能说因为你赞同某种意识形态,你就得全盘接受一本一百四十年前写的书。


user avatar   wo-dao-bu-liao-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局一张嘴,说话全靠编。

母系不等于女权。抓到一个问题就要疯狂打拳也太吓人了。

所谓劳动代表地位,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了,所以劳动是区分生产力的标准。

在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与资本社会。明显是生产资料掌握着才是生产力的代表与发言人。

而原始社会的不同在于生产资料特别有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劳动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占比对比封建社会与资本社会更大。

然后,为什么我说很多人都靠编。因为书上从来没说女性不参加狩猎。

你想象中,原始社会女性柔弱无骨、小鸟依人。实际上人家膀大腰圆,四肢修长,人家不但会采集,还会参加狩猎。

你想象中,原始社会男人威猛雄壮,个个人猿泰山,拿着长矛狩猎大象,狮子。实际上,原始社会的男人狩猎大多数都是从野外捡点猛兽吃剩下的尸体,就这十次里有九次空手而归。

那问题来了。女人可以参加狩猎,那男人为什么不参加采集?

男人体力好,采集也是体力活,应该更强啊。好了,云南野生菌特别好吃你也去采点。你去试试啊。你以为的采集是个体力活,实际上拼的是脑力活儿,这需要物种辨别能力。说白了,谁这个知识点被谁传承,谁就拥有了生产资料。

在母系社会发展进程中,宗教,早起耕种开始出现。早的的农垦与封建农耕、现代农耕差别很大。早起的农耕无非是种子一播撒,全靠天意。那农垦的生产资料靠什么?靠种子。现在农民你看着好像年年都保收,那是因为有种子站。没有现代工业下的种子站,封建社会的种子别说产量,就说能不能有所收获都看天意。

在母系社会时期,纺织、制陶等开始出现。这一时期是原始人类开始向现代人类演化最重要的时期,新石器时代智人开始出现。所以,你觉得简单的纺织等手工,对早期人类有限的脑容量与手指灵活度来说来说很可能就像造汽车一样困难。而作为平均寿命更高的女性往往对此技能掌握更强。毕竟这些技能都会随着年龄与经验的积累越来越熟练。比如大部分母系社会也不是女性至上,只是有一位老祖母。

最后,奉劝打拳的各位明白一点。所谓的父系社会,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也不是一夫多妻制度,只是,是一夫一妻多妾。只有皇帝陛下与达官贵人才会纳妾,当然平民百姓也可以,但你有那实力吗?

同样母系社会也一样,母系社会往往也只有一位祖母。所以,这和性别没关系,而是生产资料与生产力的关系。毕竟是要你掌握生产资料,武则天就是位女性也能当上皇帝。




           

相关话题

  多种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使少数民族语言在逐渐消失,怎样有效地延续语言的多样性? 
  如何评价秦始皇嬴政? 
  宋朝是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第一个不以社会阶层出身和是否考试做官去判断人的价值的朝代吗? 
  近代史老师认为,中国当时全靠李鸿章周旋,才少向列强赔偿了很多,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英国军队怎么样?请你评价 
  二战时中国和英国谁的综合国力更强? 
  李善长若是知道自己将来会被株连九族,还会去投奔朱元璋吗? 
  如何看待美国驻华大使馆微博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没有使用化学武器」? 
  为什么说要复兴大武汉? 
  中国人是否存在“奴性强”或“缺乏规则意识,不爱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 

前一个讨论
有人问:婆婆66岁大寿,要求儿媳自己一人做66道菜,儿媳妇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全面战争:战锤3》将推出震旦势力?





© 2024-05-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