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自动驾驶能治首堵病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以。

大城市堵车的一个原因有这么几个。

首先,路上的车太多。

第二,大家开车的时候都是有反应时间的,前面的车起步了,后面的司机才会踩油门。

第三,因为原因二,车距小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跑很高的速度。

这三个问题都可以通过自动驾驶来解决。

车距小的问题,反应速度慢的问题都可以用车间通讯来完成。比方说,十字路口排第一的车子会告诉后面的车子“我一秒以后要起步啦,加速度2m/s^2,一直加速到15m/s”,然后后面所有车子都会在同一时间起步,按照同样的加速度,一直加速到同样的巡航速度。

如果任何一辆车发现障碍物要刹车,也会通知后面所有的车,那么整队车都会同时开始刹车。因为去掉了反应的时间,车子之间的车距就可以维持得很小。路上即使有很多车,一样可以跑的非常通畅。

那么,当所有的车子都自动驾驶的时候,就可以实现车辆的复用。你坐车去上班,完全不必要自己买车了,只要上网订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和附近的人一起走,过时不候。减少了路面上的车辆。道路也不会再被停车位占用了车道,把人送到目的地之后,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去别的地方载客,或者停到某个地下停车场去。

自动驾驶还可以避免交通事故,减少拥堵的可能。

再者,还有潮汐车道。大堵车的时候,很常见的情况是只有一个方向堵,对行方向基本没什么车。现在的潮汐车道调整一般需要大量的交通指示灯或者用于挪动隔离墩的特种车辆。当车辆全部自动驾驶之后,潮汐车道可以按照算法随时调整。一条高速公路在必要时可以全部向一个方向通行。

这将是“超级公共交通”的未来图景。很多人买车都是为了买个“备用”。上班真的需要5个座位吗?真的需要巨大的后备箱吗?通勤用、买菜用的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很小,使用效率很高。所以就算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一辆车,也可以用一辆很小的单座自动驾驶车辆。

这些车辆在上下班高峰期之外,也不必静静地停在停车场里。他们将是自动化快递、外卖、物流配送的执行工具。

——————————————————————

当然,要实现所有这些,可能至少还得三五十年吧


user avatar   Erdnussoelbearbei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但现在不能。


先看看堵车的原因,编了个小程序模拟了之前好奇实验室 @滕腾 做的“幽灵堵车”实验,主要是想分析在一个环形车道上行驶的一列汽车为什么也会莫名其妙的出现堵车。

(挂链接【好奇实验室】23辆车封闭实测“幽灵堵车”)左图是好奇实验室的实验截图,右边是我的程序。


其实之前日本人的实验我几年前就看过,但是原因一直没想明白。答案直到两个月以前学驾照时一下就通了!因为我的教练Rainer跟我说:你丫别贴前面车这么紧,保持一半车速的车距!


当时在高速上的我虎躯一震!距离S和速度V成正比?这不微分方程么!微分方程的解只有三种形式:指数函数,三角函数,以及他们的神奇组合。指数函数的结果就是要么汽车飞起来,要么汽车停下来;而三角函数的结果就是汽车速度周期性更替,周期到了波谷,堵车不就出现了么。然而在以上思考过程中,我走神了……于是Rainer发飙“你个倒霉孩子看旁边车道了么你就打转向灯!考试时挂就挂你这样的!”


我的这个程序非常简单,一个半径100米的圆,N辆汽车。汽车沿圆周排好,初始车速是间距一半,如果所有车都精确地维持原速度,他们就会一直均匀的绕圈。之后,按照Rainer的公式,间距太大就加速,间距太小就减速,不允许倒车,最低车速设定为0。就这么几个简单的限制条件,但是运行以后结果非常有意思!


在运行20秒之后,我为红色的车设定了一个点刹,速度会有一个陡降,之后一切照旧。然而这之后,根据参数不同,最后的结果也非常不同,比如不同的加速度,不同的速度车距比例。知乎不能传gif,动态演示过程放链接吧,另外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我要代码自己玩。


最后的结果有这样的(左上是车辆时时图,右上是红车的速度记录,左下是每辆车的实时速度,右下是车辆间的实时距离):


动图:http://ww4.sinaimg.cn/mw690/6d03fb98gw1f37quh8dxug20io0e0gxj.gif

这个是运行了200次之后堵成一个长列的,但是这一长列车在慢慢减速。(初始设定:车速/车距比0.3,加速度0.001)



(上图)这个是堵成两个节点的,与上图相比,此实验将汽车的加速度调节为原来的6倍。

动图:http://ww1.sinaimg.cn/mw690/6d03fb98gw1f37quhjl06g20io0e0dtl.gif


(上图)一开始稳定了一段时间,然后突然开始堵车,并且在一个圈里堵成了三个节点,并且中途会完全停止的。此实验为将加速度再提高10倍。

动图:ww1.sinaimg.cn/mw690/6d

(上图)还有这样在遇到干扰后回复到一个稳定震荡的。(车速/车距比0.5,加速度0.001)动图:http://ww1.sinaimg.cn/mw690/6d03fb98gw1f37qup1ddwg20io0e0qe7.gif


Rainer给我讲过一个段子:

—— Was ist der Unterschied zwischen einer Autoschlange und einer echten Schlange?

—— Bei der Autoschlange ist das Arschloch immer vorne!

——蛇和堵车的队伍有什么区别?(德语的蛇有排队的意思)

——蛇的菊花在后面。(菊花在德语是脑残的意思,暗指堵车是最前面的脑残造成的)

这真的是我在德国听过最好笑的段子了,真的,他们的笑点就这么低。


也就是说一个轻微的扰动就会不断向后传播并被不断自激放大。你在高速上遇到了堵车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几百公里外的一个哥们为了点烟减了一下速。


最后我尝试了一下,没有红点突然出现的点刹,只是在每次循环时为所有车的速度加上1%的随机噪声,结果用了200多次循环之后震荡迅速放大,如期堵车了……(下图)动图:http://ww2.sinaimg.cn/mw690/6d03fb98gw1f37qv3am7ig20io0e0axt.gif



这种情况其实在自然界里特别常见,即:个体的简单行为造成的群体宏观效应。有一门专门研究这个理论的学科,叫做协同论,创始人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老教授。我们看一下自然界中类似的情况:


1. 第一个是一个给狗喂食的视频,和我们做的实验差不多:

一群小狗冲到饭盆抢吃的,结果居然就莫名其妙开始围着饭盆一边吃一边转了起来……
动图戳:ww2.sinaimg.cn/bmiddle/
(来源: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


2.然后是海洋中的鱼群:

(图片来源:FLICKR: ADAM RIFKIN)

3.蝗虫群会因为密度的改变而引发蝗虫性格的变化最终演变为蝗灾

英科学家发现蝗虫聚群的原因 --生物通

4.蚂蚁的“死亡漩涡”,因为错误的反馈,蚂蚁开始绕圈直到力竭而死。

蚂蚁死亡漩涡_百度百科

以上的种种例子都是自组织行为,大自然的规律还真是无法抗拒啊……

然而你以为只有愚蠢的动物会出现自组织行为么?

|
|
|
|
|
|

你记不记得上学时吵闹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时的样子。



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一定有延迟,就是这个延迟直接导致了一个反馈机制的形成,这个反馈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预期,堵车就是其中之一。


一座城市的交通系统模型会复杂的更加恐怖,而我们现在的管理手段还是只有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这些非即时手段。


假如所有车辆可以在红灯后同时起步,假如车流量可以被动态规划,假如红绿灯的时间可以根据路况调整,不知我们会省下多少时间,省下多少油耗,北京的天也能多蓝一些时候。


要完成这些,就需要给一座城市的交通体系一个大脑,让交通体系从个体的自组织行为变为个体间可以协调的整体系统。但这之前,更重要的条件是——给大脑一个可以控制的躯体。


自动驾驶不能解决大脑问题,但是确实一座城市交通系统升级的必经之路。就好比想要通网先要修光纤一样。并且自动驾驶并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我们能看到的技术,百度、沃尔沃、长安睿骋的自动驾驶都在北京的马路上成功的进行过试驾。


百度

(图片来源:华尔街论坛 巨头抢滩无人驾驶 “按捺不住”的百度将在美国测试无人车



沃尔沃


(图片来源:Sohu汽车交通部长杨传堂体验自动驾驶,中瑞将联推智能交通


长安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说客】长安睿骋,自动驾驶到底有多智能?

然而自动驾驶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让人尴尬的法律问题:出了事,算谁的?

试想万一撞了车:

客户一脸懵逼:不是老子开的啊!

厂商一脸无辜:你买了刀子自己切了手还要去找卖菜刀的赔医药费么?

受害者:那我去找谁说理?

本来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是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新闻:

沃尔沃CEO解读自动驾驶 对事故承担全责



多少碰瓷的大爷们要笑开花了啊!跟老伴合伙买一辆,每天撞自己,发家致富的又一途径啊!


玩笑归玩笑,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城市的进化一定需要承担相应的代价,但是有问题就一定有解决的方法。智能驾驶是解决超级城市交通规划最便捷的方法,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我们有GPS的高精度定位,有详细的数字地图,有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有人工智能的算法,加上汽车行业自身130年的行业基础,实现自动驾驶,所需的就只差推动它的勇气了。


只是偶尔一想到如果自动驾驶普及以后,Rainer就要失业这件事,还是有些小小的难过……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没有在首堵生活过的人评论的在科学都没有意义,我的回答是不能。首先要明白,首堵并不是所有时段所有道路都堵成一锅粥,四环以外只要选好时间错开一个多小时的高峰无事故基本还算通畅,所以咱不讨论四环外的事情。首堵四环内最严重的问题不在于驾驶员素质,当然驾驶员素质也有很大关系但绝不是主因,首堵的主因是,规划的不合理导致的车流过于密集,俗称车太多,自动驾驶再厉害,遇见车多也只能大家一起停在路上。当然规划不合理也不是规划者的责任,而是把行政中心选在旧帝国行政中心的时候已经决定了。旧帝国的首都规划,气派威严好看才是首要任务,至于方便出行,实在是考虑的不多。一个农业帝国的行政中心做工业国的行政中心,底子不行,后期再咋弥补都是有限的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zhihu.com/question/3189

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

)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

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finance.harvard.edu/fil

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相关话题

  如何解释有的大学生更喜欢坐火车来回家与学校间? 
  10万、20万、50万、100万、1000万的车有什么区别? 
  机器学习包含哪些学习思想? 
  传统行业人士如何了解人工智能? 
  电车还没有大面积普及但是已经开始大范围限电,电车普及后会对国家电网造成巨大压力吗? 
  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的区别和关系? 
  如何评价「小鹏汽车 Beta 版」? 
  现在购买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 
  2019 年 8 月 9-11 日召开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19)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辽宁阜新一辆机动车突发爆炸,驾驶人当场死亡,5 人轻伤,事故原因可能是什么?如何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前一个讨论
中国20-30年前国企大包办环境下的居民生活是否都与企业联系在一起?
下一个讨论
在犹他大学就读是种怎样的体验?





© 2024-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