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科研成果不行,能开除高校的正教授吗? 第1页

  

user avatar   huo-hua-de-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根本不懂和不理解中国高校之前的编制制度和人事制度。

简而言之,中国很多老教授正教授是国家雇员(性质非常接近公务员,养老金和公务员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们的编制都是放在人社厅备案的,开除不是学校就能说了算的。学校能做的顶多就是转岗,开除是不可能开除的。

科研成果行不行,也不是你一句话就能说了算的。正教授职称是省里或者教育部认定的,不是你说推翻就能推翻的。

当然这些都是老教授才有的待遇啦。新进的特聘叉叉教授,三年一评,飞升疾走,到期不续聘,自然你就滚蛋啦!


user avatar   miao-miao-bu-l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除那是犯错误的处分,正确的说法是不续聘。

目前不续聘正教授是极难的(我从来没见过,甚至副教授也很少见),因为过去的老人都是长聘的,长聘的人已经占据了规则的制定者角色,他们可以自己对考核规定的十分模糊,如发表多篇论文(多篇是几篇?),发表高水平论文(高水平是多高水平?),争取拿到某经费(争取嘛)……实际上目前有相当多的正教授都没什么产出,还不是活的好好的。

还有人说低聘?理论上说这个有可能,聘岗当初的目的之一就是如此,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那些老人混成老油条之后,连低聘有时候都做不到……因为这些人能混,建立了广泛的关系网,在中国有了关系那还要科研干啥……

当然从长远看,随着这一代人上位,事业单位改制,长聘制度也随之动摇,可能会出现不续聘正教授的局面。当然我个人认为这样不好,违反科研规律,长聘制度可以动摇,但是要改成Tenure-track才对。从这个角度说,一旦tenured,教授终身职位受法律保护,也不能不续聘。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实际上高校除非不得已,一般不会这么做。

所谓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也只是非升即走而言。只要过了这道坎,真的进来了,高校也不太愿意开除教职工。

编制制度,人事制度大家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我从一个侧面解释这个问题。

高校解聘一个教授,对于高校自己,或者再具体一点,高校那个对这件事做决策的人而言,有什么好处?

高校的决策者开除一个教授(在他/她没有犯重大错误,只是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也许理由是腾出位置给另一个能力更高的人。这个人也许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为学校发更多论文,带来更多项目。学校发展的好,决策者有工作成绩,升迁可能比较顺利。这时我想到的一个合理的理由。

看看这逻辑链。

这个能力更高的人我想年纪可能不大,他/她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取得明显的成绩,和私企挖人不同,学校,尤其是公立大学,这个过程的时间可能会很长。5,6年算快的,10年也不稀奇。然后还要转化为决策者的工作成绩,这个时间就更长了。这个决策者,假设是校长,院长等等。有没有这个耐心等这么久?况且,是不是这个能力更高的人保证能做到这些,也不是100%肯定的。

逻辑链又长又不稳。

我们再看解聘教授对于决策者有什么坏处。

首先是其他的教职工人人自危,以前大家都觉得高校工作稳定堪比公务员,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是因为能力有限就可以开除教授,那么教职工会怎么想?无非两个,一个是报团,合纵,把决策者看成敌人,因为就是他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于是决策者很显然就面对了一群团结又和他对着干的下属。在这个基础上,上面的逻辑链,通过开除旧人招新人为自己加工作成绩的打算还好不好使了?显然是不好使了。或者是另一个,投降,连横,无脑跪舔决策者,以求他不会开除自己。那么决策者就将在公立大学里创造自己说一不二的独立王国。国家会让这种情况发生吗?参考公务员。

第二点,这个被开除的教授会怎么想?当初进来的时候说好的稳定,结果随随便便就开了。他必须怨恨决策者。结了仇,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报复。

所以,在决策者看来,开除一个教授的好处似乎根本不能抵消坏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当然不能说明教授不能被开除。如果是国家决策,清理高校教职名额,就像当年下岗一样,那么教授自然也会被开除。但是国家到了什么情况下才会像下岗一样开除大学教授呢?




  

相关话题

  哪个瞬间你对中国科研圈彻底失望了? 
  如何看待中科院回应《冰川冻土》发文不当: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反映了哪些问题? 
  中科大的校园文化应该变得更丰富吗? 
  中国在数学领域让你最引以为豪的成果是什么? 
  论文成功发表的科研人员,应该拥有哪些良好写作习惯? 
  全国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作品的真实性如何?如何看待网爆部分家长将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的现象? 
  对于企业来说,其科研人员能否发论文? 
  在博后期间申请青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毛泽东时期,中国工业有没有成就能比肩民国时期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带来的贡献? 
  有哪些科技业内人士才知道的「卡脖子」难题? 

前一个讨论
请问这个分子是啥,有毒性吗?
下一个讨论
请问这一道有机合成题的思路是什么?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