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专家建议放开三胎,以应对少子化老龄化带来的结构性危机,能实际提升生育率吗?少子化的原因还有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ka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管放开三胎,还是直接取消计划生育,都无法挽救人口下滑的大趋势了。

前不久,民政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中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警戒线。

一般而言,总和生育率达到2.1,才能完成世代更替,保证整体人口水平不坠。一旦生育率低于1.5,则意味着跌破警戒线,低生育率将会自我强化,犹如掉入陷阱,所以有“低生育陷阱”之说。

日本、韩国就是前车之鉴。

日本、韩国早已掉入“低生育陷阱”。2019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仅为1.36,韩国仅为0.92,双双跌破警戒线。更严重的是,这一趋势在两个国家已经存在20-30年之久,无论如何提振,人口生育都难以回到正常水平。

受生育率下滑、人口老龄化双重影响,日本总体人口已经连续11年负增长,从最高点的1.27亿,下滑到如今的1.24亿。

中国人口会不会负增长?

根据社科院报告,按照官方统计数据估测,中国最早2028年人口可能首度出现负增长。如果按照业界估测,官方数据存在明显高估,人口负增长的时间点很有可能会提前到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

这不是危言耸听,事实上,中国人口出生率已经创下了40年来的新低。

前几年,全面二孩政策推进之际,专家曾预测会出现人口生育高峰,峰值在2100万左右。

事实上,即便是出生人口最高的2016年,出生人口也只有1786万人。而到2019年,出生人口已经下滑到1465万人,整整少了300多万人。

专家被打脸还是小事,如此严重的政策误导,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

面对这一形势,官方已经出现明显松动。前不久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已经提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计划生育这四个字终于消失不见了,这是1981年以来首次。

是的,再不放开生育就晚了,但仅仅放开生育同样是不够的。(更多分析参阅公众号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所以这么说应该是对提高头胎生育率无计可施了,拉动生两个去生第三的成效都比说服生第一个显著啊。

今年已经连生育数据都不泄漏了,估计数据应该非常难看,可能不足1000万大关了(2019年不公布数据后,各种野生数据分布大概是在1100-1200万)。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可否认,不证自明的几个逻辑:

1、人作为一种生物,最基本的目的是生存延续;

2、国家作为人的联合,最基本的目的是保持其成员的生存延续——卢梭《社会契约论》

3、人是最终目的,不能用解决人的办法来解决人面临的问题。

什么意思?你的牙痛的厉害,你去看牙医,牙医给你一包砒霜,你喝了死翘翘了,牙病解决了,但是人也嗝屁了。这就是用解决人的办法来解决人面临的问题。这是错误的、荒谬的。

计生,就是试图用解决人的办法来解决人面临的问题,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人是最终目的。

国际计生运动的理论,由美国资助第三世界的人去美国学习由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学术机构搞的人口学来推动 ,美国根据一项1974年由基辛格制定的控制第三世界国家人口的NSSM200的机密外交政策资助这些政策的推广,中国、日本、韩国、巴西、秘鲁、埃及、尼日利亚等国都是其目标。这些理论的最大问题就是,其违反了人是最终目的准则,所以它否定了人的价值,摧毁了中国人道德价值观的基础。

举个例子:当有人因为某种原因意外死去了,很多国人会说甚至暗自庆幸:给计划生育做贡献了。能有这种冷血想法的计生宣传之前没有。

这就是计生理论否定了人的根本性,继而导致了人的价值的崩溃。

“少生孩子多养猪”,因为否定了人的根本性,人的价值猪狗不如了。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 所以老板付给你最低的工资、用最残酷的方式剥削你,因为我们的脑海里,中国人是“过剩的”、最不值钱的、最没价值的东西。

这是错误的,大错特错!

人是一切价值存在的根本原因,人是最终的目的。

这种持续30多年的错误宣传,对人价值的否定,是比老龄化物理伤害更可怕的。

许多人看见多孩家庭,就皱眉头,潜意识里认为他们的多个子女”占了社会的便宜“。实际上每个人都是劳动者、纳税人,贡献比得到的多,有人替社会培养了更多的劳动力和纳税人,社会受益更多,反而被歧视。

年轻人在交通工具看到孩子哭闹就抱怨,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孩子“这个东西是洪水猛兽,是应该被计划掉的废物。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以为他们潜意识里,孩子是累赘,没有价值,越多孩子越多累赘。

社会不愿意在抚养子女的提供良好的资源,因为整个社会都认为,孩子越少越好,提高抚养子女的成本,就能减少孩子,不能提供太好的抚养孩子的条件,否则会孩子太多会“失控”。所以上学难,上幼儿园难,教育难,抚养费用高昂。因为社会有意无意的刁难抚养孩子的家庭。

如果这个错误的、30年深入教科书、影响了两代人的判断、深入各种法规的思想和宣传影响没法清除掉,我们民族的存亡都是问题。

这是最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一对夫妇两个人,必须生至少二个孩子,夫妇两人百年之后,生的两个才能弥补人口的损失,保持人口的不增不减。但是实际上加上夭折率,一对夫妇一生必须生2.1~2.3个以上的孩子,才能保持一个民族人口不增不减。这就是世代更替最低总和生育率2.1~2.3。这个数值我国是多少呢?上次人口普查,原始数据,全国的总和生育率1.0多一点,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只有0.7左右。后来被“修正”为1.8,因为存在“大量的瞒报人口”。后来,都给上户口了,发现其实并没有多少“瞒报人口”。今年也是人口普查年,希望今年的数据准确一点吧。

我国的不孕率达12%,加上不婚族,这就意味着要想到达2.1的最低世代更替率,每对已婚夫妇必须生至少3个小孩!这可能吗?以我国目前的人文环境、住房价格、教育环境、抚养成本,有多少可能性?

韩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跌破1.0,这还是在韩国出台各种刺激生育措施下的结果,因为生育思想和文化已经被摧毁了。我们的生育文化被摧毁的程度比起韩国只多不少。我们的社会结构为一胎化改造了30年,对多孩家庭不友好程度比韩国也要高的多。

1.0的总和生育率意味着,每个世代人口会减少一半,指数式的消失。

低于2.1的总和生育率,比如说我们的目标“1.8”,慢慢的消失。

简而言之,任何不能维持2.1以上总和生育率的国家,从长远一点的时间来看,都会消失。

所以,回到卢梭的国家第一目的,国家应该以维持2.1以上的人口世代更替率为根本目标和第一任务,通过各种扶持和资源倾斜,保障在人口发展方面具有可持续性。这是迫在眉睫的第一要务。


今年,很多人认识到美国人不都是善男信女,提高了警惕。但是我们是否认识到自己已经被植入了美国人宣传的毒丸思想几十年不自知,还以为是自己的呢?

在中美建交的第一刻,基辛格就迫不及待的援助中国加强计生,1979年美国大笔一挥,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资助中国5000万美元巨款让中国加强计生,给中国培养人口学者。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中国外储的1/5!美国人慷慨的很!

2010年,当时中国GDP增速高达8%,基辛格接受著名节目主持人理查罗斯采访时说,不要担心中国超过美国,由于2030年中国将面临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机,没有理由担心。可不是吗!30年前就是他亲手就给中国埋的雷。

美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吗?什么样的朋友一边给你拥抱,一边暗下里给你捅刀子?

我们看看美国培训的国际计生运动“专家”给大家带来什么理论:

说辞:“中国人太多了!”
真相:中国人口密度139人/平方公里,世界第59位,中等水平,中国人多是因为面积太大了,中国的一个省相当于外国一个大国。中国比欧洲大陆的90人/平方公里没有显著差异,跟西欧差不多一样,比日本、印度、德国、荷兰、英国等很多国家都低。


说辞: “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西藏、新疆都不合适人住,所以没法跟外国比。”
真相:这个说辞的谬误在于:把中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及1/3国土不适生活视为特别现象,但是实际是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普遍现象。
全球发达国家的人口普遍居住在少数的大城市中,分布都不均匀。根据马太效应,大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多,小城市或者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少,因为集中居住效率更高。越是发达的国家,人口分布越不均匀。比如日本东京地区人口就占了全国人口的25%,莫斯科一个城市人口占了全国的10%,英国伦敦人口占了全国的13%,巴黎都市圈占法国人口的18%。
中国宜居面积高达5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美国。某些国家比如埃及,96%的面积都是沙漠,以色列45%都是沙漠,可耕地不足20%。日本75%面积为山地丘陵。
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聚居的地方,历史上中国最多占了45%的全球人口,这就是明证。

说辞: “10个人可以分到蛋糕吃,想象下100个人分会怎么样?饿死了!”
真相:这个说辞的谬误在于:蛋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的劳动的结果。
得有人种地、有人养牛、有人磨面、有人烘焙,这十个人才有蛋糕吃。假如说10个人有能力做一个1公斤的蛋糕,那么100个人将会有能力做一个100公斤的蛋糕(人的生产率增长是人口增长的指数关系)。

说辞:”人多占用资源多,资源不够用了,人越多人均资源就越少了“
真相:
1. 资源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产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石油、煤炭、矿石存在了亿万年,如果没有人的智慧和劳动开采利用,根本就不是资源。同样,铀矿、海水、太阳能这些之前都不是资源,但是未来人们可能从水中提取几乎是无限的聚变资源,或者利用太阳能提取不尽所谓清洁能源,只要人口在不断增长,人类的能力就会不断增长,能开发的资源也就越多。
2. 所以,随着人数量的增长,人越多个人能获取的资源也就越多,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食物、服装、水电、电器这些产品在我们支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这说明人创造资源的能力在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不断增强。
3. 土地资源。有人说耕地这些资源是有限的,人越多肯定越少,一定有极限,人太多肯定喂不饱肚子。让我们看看事实:1900年小麦亩产50公斤,人口16.5亿,2000年小麦亩产已经突破600公斤,人口才只有70亿。100年中小麦亩产增加了12倍,而人口仅仅增加了4倍多点。也就是说虽然现在70亿人,但是对土地的需求反而比100年前更少了。

说辞:”看看现在城市里多拥挤了、房价这么高!还要那么多人干嘛?“
真相:
1. 中国城市确实拥挤,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太多,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大量原来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而城市建设不力,跟不上城市化发展造成的。特别是僵硬的耕地保护政策,严重制约了城市向城郊扩张。
2. 高房价是土地垄断限量供应及禁止非房企建房造成的。实际上中国人人住别墅都没问题,我们计算下:13亿人*每人35平方/别墅0.5容积率 =9.1万平方公里。只相当于中国0.9%的国土面积即可住完,这相当于现在重庆市大小。如果你说住别墅太奢华我们住低密度小区吧,按照容积率2, 则只需要2.3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相当于二级城市大庆市的面积即可。晚上大家回家睡觉,中国其他99.7%的地方都空无一人!
3. 纽约东京等现代化大都市的城市人口密度平均为1.5万人平方公里,这包括了住房、休闲、工作的空间,按照这个标准计算。中国全部13亿人住在城市里需要8.7万平方公里土地,正好相当于一个重庆市的大小。

实际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占地比例比起一般国家低的多,只有一般国家的1/3~1/4,这很不科学。城市用地太抠门了。

关于中国大城市发展之怪现状和原因,我写的另外一个回答:我国人口预计 15 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 - 臧大为的回答

说辞:”要怪就怪毛爷爷鼓励生育生的人太多了,现在必须计生“
真相:1950年中国人口5.6亿人,世界人口25亿,中国人占比22%。1980年中国人口10亿,世界人口45亿,中国人占比22%,可见所谓毛时代鼓励生育人生太多了,纯属子虚乌有,不过是跟世界人口发展同步了而已。战后30年是所谓”婴儿潮“时期,和平环境带来了高生育率,全球人口大增长,带来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史称”黄金时代“,中国生育率只不过是没有落后太多。

说辞:”少生快富,越生越穷“
真相:
经济发展的第一因素是人口增长。经济的本质就是:消费+劳动力数量*劳动生生产率。1500年世界人口4.75亿,GDP 2470亿美元。2001年世界人口60亿,GDP 37万亿美元。500年间人口增长了12.6倍,GDP增长了149倍,12的平方=144,GDP增长是人口增长的平方!这清楚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增加了一份力量,我们每个人都从中获益!

说辞:“只生一个好,政府给养老”
真相:
养老金的本质是用现在年轻人缴纳的资金养老人,就跟老鼠会是一样的,必须不断的有年轻人加入才能维持,计生下的中国未来年轻人将会急速下降,养老金体系必然面临崩溃。

对策。

这里特别重复指出一点,这种思想危害多严重?举个例子,也是大家最关心的住房问题,日本人口密度是中国的3倍,75%的土地是山地丘陵,首都东京仍然大部分家庭住独立住宅。中国为什么不行呢?中国完全也可以做到每个家庭住独立屋,只是我们觉得我们不行,计生宣传天天说中国人口多,其实中国人口密度根本不算很高,只有德国/日本/印度的1/2~1/3。天天说中国土地资源短缺,其实比很多国家都好多了。所以,宣传多了,我们就当真了,搞了一个很高的人口规划密度,1万人平方公里,禁止建house,强迫大家上楼,以“节约土地”,连农村小城市都这么搞了。上面我们讲过,我们城市建设用地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严重偏低,只有一般国家的1/3甚至1/4。这种思想导致了我们的发展规划发生了偏差,极高城市人口密度反过来进一步压制了生育率,你想一家几口挤在面积有限的公寓楼里,没人想多生。所以思想问题不解决,我们的低生育率问题就无法解决,那么我们国家民族的前途就会非常悲观。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错误的思想都是以美国的帝国主义份子借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其他无数的NGO组织几十年来不断给中国人宣传洗脑的结果,我们本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华的超级大国,他们却天天告诉你,你们不行,你们人太多,你们没资源,你们没土地,你们就应该这样苟活着,你们就应该像香港人一样挤在老鼠笼里,你们只配这样的生活。你们想像我们一样住大豪斯,地球会爆炸。

其心可诛!他们不仅要在物理里让我们成为弱者,还要在思想上让我们成为残疾!

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拥有最广袤富饶的国土,最众多的人口,远远超过了他们,一定让中国发展好了,他们霸主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还了。

三十年宣传已经深入人心,截止2003年,根据人类生命国际的研究报告,美国在NSSM200政策上已经花费了超过173亿美元,来不浅余力的“帮助”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人口。很多问题已经无解,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还是要抢救一下。

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要支持。

年轻的时候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疯狂,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有莫大的智慧在里面。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在过去30年,美国借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幌子向我们推销什么东西:

以上就是他们在过去30年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NGO组织向我们灌输的东西。根据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的逻辑,首先,我想我们应该对着表格进行一遍反向操作,基本不会有太大偏差。

中美关系,不是夫妇关系,以前只是我们一厢情愿。从来都不是,从来就是喜洋洋与大灰狼的关系。

我不否认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否认美国有很多正直的好人,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国际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国不是铁板一块,是有白人、黑人、犹太人等多种力量妥协成的联邦,我们不能只看他们说的是什么,他们品格如何,我们主要要看美国官方真正对我们做了什么。


user avatar   san-dao-bu-bao-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专家这样建议,不是专家不懂,只能说明专家真的没办法了。。。

生二胎的是谁?是生一胎的

生三胎的又是谁,当然是生二胎的

说白了就是折腾了半天,新生育的家庭,并没有增加多少

搞来搞去,只能是让原来就已经生育的,希望他们在多生点

如果你把这看成是一门生意,不断地打老用户的主意,只能说明他们已经找不到新的用户了。。。。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所以会内卷,就是因为你没有生三胎

今天终于官宣了,开放三胎了。

这是对现在年轻人的重大利好,只是很多人看不懂,我看微博很多年轻人的评论简直不堪入目,他们完全分不清这是国家给年轻人的福利。

内卷的真相是什么?

很多人挤在同一个市场,而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那么内卷就会越发严重,很难理解吗?这就是一个小学生都能懂的算术问题。

解决内卷的方法有两个:

1、吃下更多西方高端产业链,这样高薪就业机会就多了,很多人就不用挤在一个领域赚钱了。去其他领域以后,这个领域的市场竞争对手也就自然减少了,换句话说,产业链越丰富,内卷越轻。
2、扩大市场规模,也就是人口规模,市场变大了,竞争自然减低了。

小学生都会的反比例运算,懂吗?

其实第一个解决方法,就等于第二个方法。

因为产业链丰富以后,很多人就不用挤在同一个领域了,那么效果就是商家变少了,而市场变大了。

其实本质就是间接市场变大的效果。

所以两个方法,其实就是一个方法,要么通过产业链丰富减少内卷,扩大市场,要么直接在物理层面扩大市场,也就是通过多生孩子扩大市场。

有人说:还生孩子!我都快内卷死了,这么多人跟我竞争!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嫌弃韭菜不够用了吗!

我说:本来就是韭菜不够用了啊,所以我们才要增加韭菜数量啊,你现在感觉很累,确实就是因为韭菜数量不够用了。

大家不要老觉得“韭菜不够用了”是一个负面词汇,这是一个中性词。

我分析一下,你马上就懂了。

我问你,你开个小卖部,请问你的“韭菜”是什么?不就是周围的客流量吗?人流量越大,客流量就越多,你的小卖部也就越赚钱。

换句话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割韭菜”,就是赚利润。

区别无非是:

1、马云的金融创新是对韭菜内循环有害的刨根。
2、华为的鸿蒙,是对韭菜的优质服务,是良性循环。

你想想看,可不就是这样吗?

任何服务、产品都有利润,服务一个人,就增加一个利润。所以我说:其实任何商业模式的本质都是“割韭菜”,有什么不对?

只是有的“割韭菜服务”是坏的,比如“金融创新”。

有的“割韭菜服务”是好的,比如实体经济生产。

当你琢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自然就能理解一件事:“韭菜不够用了”是中性词。

“韭菜不够用了”的意思:本质就是说,市场不够用了,而商家太多了。

不要老是抵制“韭菜不够用了”这种说法,难道你自己不需要“韭菜”吗?我就问你,你开个店,你是希望客人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

“韭菜不够用了”不就是现在年轻人面对的现实吗?

当年60、70、80后这些人壮年的时候,中国的消费者人口是多么的充足,现在这些人都老了,老人是没什么消费的,都慢慢退出了。

而90、00后的人口,都比60、70、80后少多了,自然是越来越内卷,因为市场在萎缩啊。

市场在萎缩,但是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毕竟60、70、80后都老了,他们自然是要吃养老金的,养老金从哪里来?还不是指望90、00后去996、007来挤出来。

等于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仅仅要供养美元霸权的吸血,还要承受不小的社会养老负担。也就是说市场变小了,吃奶的人还变多了,那是要命啊。

这时候,国家终于果断出手了,果断开放了三胎!

三胎意味着什么?


目前90、00后主要的困局,就是二头堵:

1、赡养压力大
2、人口下降带来的全方位内卷,毕竟人口=市场规模

两方面国家都是大力解决,目前看,未来这个阶段我估计会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目前中国的高端产业链正在全方位发力,同时我国是具有强大的行政能力的。

换句话说,中国在全世界产业链的优势越大,国家的利润就越多,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给养老体系的钱就越多。

就比如说我国的新能源产业、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未来可能领导全球,这些产业都是利润很大的,这些钱都是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划拨给养老金的。

所以我对国内的养老金系统是有信心的,只要中国未来攻克的产业链越多,未来年轻人对养老金的承受可能越来越轻。

同时只要中美博弈中我们可以胜利,那么美元霸权就破功了,无法全世界割韭菜了,这样这些金融吸血的压力就没有了。

总结:

1、中国产业链的攻坚克难,会增加对养老金的供给,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美元霸权的瓦解,和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会截断美国对中国的吸血,一方面又会提升中国货币对全世界的收益。

只要这两点逐步达成,赡养问题将不再是大问题,这样一头堵的问题就解决了。

下面就是90、00后面临的内卷问题,本质就是韭菜不够用了,于是国家果断的开放了三胎。

开放三胎,意味着新生人口未来将可能逐渐提升,乃至人口结构问题被彻底扭转。我觉得很多人的说法有问题,说什么你开放了有什么用,年轻人又生不起!

我说你是不是小学没毕业?基本的逻辑都没有?

先开放了,才能去解决生不生的起的问题,都不开放,谈个屁的生育意愿问题?

先解决生的起的问题?难道你是要让那些人发现自己生得起以后,结果发现政策没开放吗?

所以我说,酸这些开放政策的人,天天不停的喋喋不休说什么,生都生不起,你开放有什么用,完全就是一堆小学没毕业的人。

这些人究竟有没有逻辑思维?

先开放,才能来研究怎么解决生得起,而不是先研究怎么生得起,再开放。

当三胎开放以后,只要在逐渐解决生育意愿问题,我国年轻人的内卷问题就彻底被破除了,毕竟未来“韭菜”只会越来越多。

1、攻坚克难产业链、打垮美元霸权,一个增加国家收入,一个断了美国吸血,一头压力就被解决了,整体财富势必增加。
2、调整人口结构,开放增加新生人口,让市场重新恢复规模。产业链多了,竞争就少了;新生人口多了,市场就大了。

这二点,将彻底的破除年轻人的内卷问题。

而开放三胎,就是我们对内卷开战的第一枪,我不知道微博上很多评论再阴阳怪气什么?

难道中国年轻人就应该永远996、007?难道你不想享受更大的市场规模空间?这就是问题解决开始第一步啊,阴阳怪气能解决问题吗?

我个人认为,中国解决人口问题,有体制优势,首先我们有长期规划实施政策的能力,其次我们最优秀的人,都集中在了体制内。

也就是说,当我们构思好妥善的解决方法以后,将有能力大规模推进来解决这个人口结构问题。

不要像微博上那些负面评论一样阴阳怪气,毕竟我们必须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沉迷负面情绪,人总不能一辈子996、007吧?

而且对年轻人还有个好消息:

那就是如果大家都不生孩子,现在的90后、00后可能未来就是工作一辈子的命,但是如果生育率恢复了,你提前50岁退休也不是不可能。

新生人口每增加一层,退休就可以提前一层,也是一个基本的小学算术问题。

难道有人想工作到70岁还不能退休?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大股”,这次绝对是利好消息!加油,多生孩子,奥利给!

你每多生一个孩子,未来就提前退休几年!

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再过几年专家就会宣传养儿防老了


毕竟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user avatar   guan-xiao-tao-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当年计划生育,能拆你家房子,现在没有,说明国家还不着急。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无非就是,养老金不够用,医疗保障金不够用,劳动力不够用,国家财政负担,但这些都不是事。

3..劳动力不够用,我们也会中年危机,这就是一个矛盾。如果中年危机没有了,能够工作到退休,还要延长,那才是劳动力不够的。

4..只要有中年危机,就说明劳动力还是过剩。

5..如果说,劳动力不够了,中年危机还有,那只能说厂子太挑了。

6..为什么那些专家哭着喊着让多生,和劳动力完全没有关系,这么多的自由职业者,路边小摊这么多人全都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为了生存自己干,这不是劳动力不够,这是多了。

7..为什么还哭着喊着让多生,那就是因为养老金不够了,但劳动力是够的。人多了,劳动力就会更加内卷,更加内卷就会更加压低劳动力价格,这样就可以创造经济的发展。

8..砖家在意的是经济,在一切经济腾飞的道路上,有阻挡经济的问题,都是问题,就比如说,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喜欢攒钱,不喜欢消费,造成内需减少,经济内循环有阻力。老人越多,经济流通越慢。

9..人口红利问题,这几十年,人口红利带来的利益实在太大了,一旦没有了人口红利,他们心里难过啊,不能很好的挣钱了。

10..人口多,就能卷,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那就是卷王之王。卷,就可以压你的工资。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实有愿意生三胎的家庭。而且不一定是一个老婆生的,张艺谋有几个孩子?

陈婷愿意给张艺谋生孩子的时候,没有婚姻,她年龄也很小。

这说明对于顶层人士来说,女方的生育意愿根本不是问题。合法性才是问题。

张艺谋的几个孩子,都是后浪,儿子已经在电影圈出道了。

就是说顶层人士的子女,也有更大的机会成为顶层人才,整个家族都兴旺起来。

同仁堂的乐家。

一度在各个城市,都有分号。规定不能用同仁堂的牌子,就用各种x仁堂

家家都是自己大家族的生意,这个扩张出去,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顶层从家族角度是愿意多生育的。

放开这个政策,甚至以后放开不限制生育的政策,顶层可以绕开婚姻生育。


对打工人来说。

在已经有养老保险,社会治安有一定保障,孝文化淡化的情况下,生育行为本身是负效应。

打工人没有生产资料,没有家族兴旺的使命。

在没有养老保险的时候,农业社会叫养儿防老。

但是,这个养儿防老的前提,是孝文化,和孝文化背后的地方自治宗族势力。

你敢于不孝,是要凌迟处死的。家族都可以处罚你。


工业化以后,孝文化淡化,个人财产明确。

个人没有生产资料,是要打工的

而生育这个行为本身,是严重影响打工效益的。

女方就不用说了,男方有孩子和没孩子,996的能力都是不同的。

生育完了,还要养育。

打工人之间的竞争是没有上限的,这就注定了孩子有极高的养育成本。

等这些成本都付完了,孩子工作了。

孩子还有婚姻,你要为孩子的婚姻继续付出,如果孩子有了孩子,孙辈的养育又是高成本。

而最后等到你需要儿女照顾了。

儿女都有工作,无法全职照顾你。往往子女老人不在一个城市,甚至不在一个国家。有心也无力。

这就极大的压抑了生育意愿。


美国是搞一堆单亲妈妈,政府给福利,生几个孩子,你就可以领福利,不用上班了。

孩子爸爸能确认,还能榨取一笔抚养费,所以黑人妈妈愿意生孩子。生出来以后养育成本也不会太高。反正孩子也当不了医生律师。去公立学校放羊吧。运气好,孩子还能打篮球挣大钱。


中国现在人口还是太多。

老龄化到最后,无非是养老保险崩溃,社会不会崩溃,反而会有更多的人均资源。

所以,并不着急给福利,真让你生。

日本老龄化很多年了,也没有大规模放开移民的口子,说明日本不着急。

如果日本着急,早就大规模开放移民了。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做梦了,低生育率是没救的。

为什么无解?

社会学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我不是专家。但是这两天因为个人原因我研究了一下新加坡的生育补助政策。

今天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社会发展水平最高,也是人均拥房率最高(92.2%)的华人社会。可以说,大家讲的内卷啊,房贷压力啊,新加坡肯定也是有的,但是客观说,还是远远小于中国一线城市的。特别是人均拥房率,简直冠绝全球。

那它的总和生育率是多少?

1.14

Total Fertility Rate

这个数字差不多是世界最低的几个国家(韩国是1.10)。中国是1.68。但是中国的问题还不是总和生育率,因为计划生育带来的额外冲击,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其实是大大滞后了。作为对照,新加坡每千人出生婴儿是8.8个,中国按2019年是10.48,差异大大低于总和生育率差异。

客观说,新加坡政府的生育政策还是很友好的,某个程度上几乎已经是世界上最友好的那个国家了(毕竟新加坡就这么大,空间问题是现实的),因为从维基百科的页面里面:

新加坡政府提供的生育福利其实是压倒世界任何别的国家的(只考虑生育福利,而不是低收入或者整体福利,也不考虑社会环境),而且是非常简单粗暴的发钱(最多是控制一下钱的使用去向)。

我们这里列一下:

新生儿出生第一年的现金津贴: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每个8000新币。第三个第四个孩子每人1万新币。只限前4个。

新生儿额外储蓄津贴(在特定账户,可以用来支付医疗教育房屋等):第1/2个孩子每个6000新币,第3/4个孩子每个12000新币,第5个开始每个18000新币。

个人收入所得税津贴(这个不是抵税额,是可以用来扣除所得税款的总额,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从育儿来说,也可以看成现金,只是分成几年发出来):第一个孩子5000新币,第二个孩子10000新币,第三个以后每个20000新币。

托儿所津贴:每个孩子最后总额不超过53000新币。但是这个和上面那些基本算是现金的东西有些出入,就是每个月大概国家补贴150-450新币不等的托儿所费用。整体上大多数人应该是拿不到那么多。

假期:每个孩子4个月女性产假,1个星期男性产假,由政府负担。每年政府还负担带薪假(0-7岁是7天,7-12岁是2天)。

更不用说新加坡几乎不存在父母要给小孩买婚房的问题,绝大多数人用政府的组屋就能解决了。

效果呢:新加坡的整个生育刺激计划从2001年开始,几乎每4年加码一次。在这个力度下,终于把总和生育率从2001年的1.4刺激到了2019年的1.14。或者换个说法,从2001年的每千人13.8个婴儿到2019年的每千人8.8个婴儿。

PS:当初新加坡政府推出生育刺激计划的时候,花钱请专家做的研究认为刺激计划可以提高生育率0.2%。这个笑话比我们的计生委专家们说开放二胎后就会生4000万的好笑程度大概要低一点,但是从结果看,更让人绝望。

历史上有哪些打脸的故事?

所以,还是洗洗睡吧.......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开三胎符合民意,可以给至少部分家庭带来更大的生育自主权,但三胎对每年出生人口数量能造成的影响可能十分有限,恐怕难以缓解全国总和生育率下跌的趋势,更不能指望靠三胎去实际提升生育率了。

过去四十年间,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严厉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而易见的帮助,但其消极效果也十分明显:导致中国的低生育率和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与平均寿命延长共同导致快速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涉及一个个失独家庭的悲剧。过去数年间,单独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带来的生育效果均不及预期,并大幅低于反对放开生育的学者预测的生育数据。在这种状况下,不是一口气取消生育限制,而是放开三胎,可以缓解部分人士的“全面放开生育导致人口暴增”“富裕家庭大量生育产生豪强家族”“农村大量生育降低人口素质”之类担忧,符合我国渐进式改革、增量式改革的传统。

不过,“人口暴增”这类担忧目前看来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可以回顾过去几年开放二胎时的生育率变动状况:

  • 2013年11月,“单独二胎”政策实施。
  • 翟振武[1]在2014年称,如果2012年立即放开“全面二胎”,将导致总和生育率峰值达到非洲风味的4.5,出生人口峰值达4995万,建议推迟“全面二胎”政策。
  • 翟振武在2015年称,“单独二胎”政策将使未来4到5年内每年新增出生人口130万到160多万
  • 结果2014年出生人口仅比2013年增加47万,2015年甚至比2014年减少32万
  • 2015年,我国全国、城镇、乡村未经修正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05、0.91、1.27。在一向被人们认为“放开生育就可能胡乱生育”的农村,育龄妇女平均生不到1.3个孩子——即使你认为存在“二胎生了女孩不上户口、打算生男孩”的情况,也不可能将这个生育率拉高到2以上。
  • 2015年12月,“全面二胎”政策实施。
  • 翟振武在2016年又称,“全面二胎”政策将使未来5年内每年新增出生人口160万到470万
  • 结果2016年出生人口仅比2015年增加131万,2017年比2016年减少63万,2018年更是比2017年大幅减少200万,2019年比2018年减少58万,报1465万
  • 从2016年到2019年,一胎出生人口从981万降至593万。没有一胎哪来二胎,没有二胎又怎么会有三胎呢。

而且,二胎、三胎提升的出生人口数的性别比例,未必是适合社会稳定需要的。

  • 2019年1月,翟振武接受采访时称,在采取“一孩半”政策(第一胎是女儿即可在间隔几年后生第二胎)的地区,二胎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非常严重,男婴与女婴比例高达150:100,某些地方甚至达到180:100。“这里存在通过非医学需要的胎儿鉴定,还有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人工流产,来达到生男孩的目的。”
  • 如果他一开始就用这个作为反对二胎、三胎的出发点,支持他的人可能会多一些。
  • 201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14,你觉得三胎的出生性别比会是什么样的呢。

所以,放开三胎不能实际提升生育率。


问:少子化的原因还有什么?

答:生育相关的直接成本,例如住房、教育、医疗,目前明显高于大部分居民的预期,是少子化的重要原因;城市、行业在资源分配上的不均匀,生育对女性求职、工作、收入、家庭地位等造成的影响,独生子女夫妇面对的养老负担,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 我国房价屡创新高,一些城市的惊人房价在网络上被称为避孕药。大城市涌入大量外来人口,造成昂贵的生活成本、拥挤的交通、漫长的通勤时间、巨型规模的春运等等,对生育率不会有好处,而中小城市的就业机会较为有限。
  • 我国教育成本徐徐增加,一些城市的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私立幼儿园则不但价高而且屡屡爆出虐待丑闻。减了二十多年负,各种培训班业务不断扩大,家长经济负担实现了“减负等于加正”。一些小学、中学让家长参与辅导孩子的作业,甚至弄成“家长作业”,更增加了教育负担。教育改革几十年,有些项目似乎越改越让人不满,需要再改。
  • 我国医疗费用持续上升,从1995年到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了27倍,而可支配收入上涨9.2倍,差距一目了然。目前有一些降低医疗费用的措施,但在你鼓励人们生育二胎、三胎带来的医疗次数增加与身体损伤·精神压力下未必有多管用,这就更别提想要生育但生不出的人们做试管婴儿是自费了。
  • 2016年生育保险基金赤字9亿元,2017年赤字扩大到101亿元,连续两年收不抵支。为缓解二胎政策对生育保险基金的影响,我国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工作。两险合并后,2018年生育保险基金结存19亿元。目前,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特别是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较低,2019年人均筹资仅800元左右。2019年我国出生的1465万人中有430.3万人享受生育保险。
  • 国家医保局在2020年表示,目前尚不具备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条件。试管婴儿、冷冻卵子等辅助生殖技术的费用从几万到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许多家庭没有条件去做。冷冻卵子在我国还面临着法律和伦理的问题,国内尚未批准未婚女性、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夫妇冷冻保存卵子或胚胎。
  • 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是就业权益保障低,开放二胎更导致就业歧视扩大。1990年到2019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与男性的差距从11.6%扩大到14.8%,与全球趋势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开放三胎,难以期待对女性地位产生好的影响。
  • 在这样糟糕的背景下,当前生育的主力人群还可能面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独生子女比例,一对夫妇可能要赡养四位老人,你能期待他们之中有多少人去生育三胎呢?
  • 目前,我国对生育的鼓励力度并不大,而且参照世界各国的经验,光靠有限的补贴难以提振生育率。我国目前0到3岁入托率为4%,夫妻都有工作的家庭往往要将孩子交给老人来隔代照料,这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家庭矛盾很可能不是发放额外补贴就能弥补的。
  • 我国不鼓励非婚生育,但在相当比例的人口不结婚的现实条件下,有必要加强对同居关系的认定和保障、对非婚生育的女性及其子女在户口·入学·名誉等方面的权利的保护。

参考

  1. ^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话题

  为什么越穷的人越喜欢生孩子? 
  为何越南生育率越来越低了? 
  如果只能生一个孩子,而且你还是个普通家庭,你想生儿子还是生女儿?为什么? 
  有二孩家庭的父母真能做到“公平”吗? 
  自己想要个小女儿,好不容易怀上了,可5岁的儿子说什么都不要弟弟妹妹,怎么劝孩子接受? 
  如何反驳“中国应全面去工业化”的观点? 
  中国生育率低、老年化的现象是突然发生的吗?为什么这两年才有这么多计划生育不对的声音?之前他们在哪里? 
  男朋友妈妈过世了,他觉得自己没有让他妈妈看到下一代心怀愧疚所以很想生小孩。可是我不太想生,这合理吗? 
  当人口减少时,会发生什么?例如韩国和日本? 
  看到不少回答都反对计划生育,请问如果取消计划生育,会带来什么后果,又该怎样解决? 

前一个讨论
不生孩子,靠养老院养老靠谱么?
下一个讨论
日本女议员因控诉遭町长性侵被罢免,理由是影响本地声誉,对此你怎么看?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