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俄罗斯帝国政府怎样才能避免二月革命?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二月革命是个很复杂的事件,他其实分为很多个层面,大致是有五个层面,即:宫廷政变,军事政变,议会政变,商界政变和工人游行。这里面起的作用最低的工人游行长期以来一直被当做主要原因,而作用最大的商界政变则长期以来被忽视。

沙俄帝国传统商圈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可以简称为莫斯科金融商业集团,这个集团多数出身自东正教旧教徒派系,所以各个商业世家内部联系很深动员力极强资金雄厚。1870年代沙俄开始搞铁路大建设,莫斯科商团出力颇多。对比后来的日本和中国修建铁路,因为缺乏资金颇受欧美银行的钳制被迫接受各种霸王条款,但是沙俄则因为莫斯科商团的原因,欧洲银行不敢提出过份的要求。

他们第一次集体亮相是在帝国决定将尼古拉耶夫铁路私有化的过程中,法国银行联合多名沙俄大贵族提出购买方案,其中又包括分期付款啦去欧洲发行债权啦各种抵押啦等等等等。莫斯科商团派人来了说铁路多少钱别扯没用的我们直接给现金买了,当时整个俄罗斯政府高层和欧洲金融界都被惊的目瞪口呆。后来政府决定采纳莫斯科商团的标书,但是通过皇弟康斯坦丁大公爵的活动,沙皇亚里山大二世使用了否决权命令还是把铁路卖给欧洲银行联合体。

但是莫斯科商团也因此一战成名刷了不少声望,当时俄国高层的泛斯拉夫派更是将其视为本土优秀代表是帝国的经济支柱。很多本国的产业市场,也包括铁路都交给了莫斯科商团去做。到了沙皇亚里山大三世上位的时代,更是被称为莫斯科商团的黄金时代。

到了尼古拉二世上台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开始推行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后来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为国家资本主义,当时则是称为国家社会主义(不要和希特勒的种族社会主义混淆)。在新的政策指导下,帝国政府重新构建了圣彼得堡的银行管理系统,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收买股权提供优惠换取管理权等等,将十余家彼得堡银行整合起来,使之成为财政部,司法部和工商部的外延工具。通过这些银行,一方面从欧洲金融市场上大规模融资同时引进欧洲企业和技术,又通过政府部门下派人员担任银行要职的方式,严格控制资金流向和扶持产业发展。传统上称沙俄借了很多外债所以金融主权受到外国财团控制一说基本上属于瞎扯淡,尼二时期海外借贷主要是发行针对散户的小额债券,而不是找大财团认购,就是避免被政治绑架。

这种模式就是后来苏联计委的前身,当然实际运作当中更加类似今天中国的发改委。很多人以为计委是苏联的原创,其实不是的,是继承自沙俄政府。后来1930年斯大林主持的打击“工业党”案件,格波乌报告全国有六千多成员,但是凡是公开受审的头目们,都是国家计委里留用的前沙俄官僚。

那么这种经济政策指导下,尼二时期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种现象,前几年中国也挺耳熟能详的,叫“国进民退”。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也同时即得罪了本土财团,也得罪了欧洲财团和背后的政府。后来尼二在国内外名声很差主要就是这两伙人集体出钱摸黑他的结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拉斯普京那全球的知名度。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这种模式也得罪了传统大贵族和皇族,还有军方,因为过去这些人都要靠占国家便宜捞好处的。过去沙俄有个传统,就是皇室依靠皇族女性笼络军心,没事嘘寒问暖送礼物宴请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借钱给破产军官们救急,还有就是出面给军官们说情占国库的便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后写条子给财政部或是国家农业银行,把某某军官不怎么值钱的封地多次抵押给国家,抵押的次数多了再写条子免除债务等等。十八世纪很多沙俄很多女皇能通过近卫军兵变的方式上位,那是有原因的。十九世纪虽然没有女皇上台了,但是皇后和公主们仍旧承担这一角色。乃至有一种说法是沙皇亚里山大二世其实也是被近卫军军官们集体害死的,他被刺杀后故意不给他止血导致身亡,原因就是他想废后。

但是在新的经济政策之下,过去这些军官们和贵族皇族捞钱的路子都被封死了,大家一毛钱捞不到气的两眼翻白。所以从1898-1899年曾经开会吵架,大贵族们要求停止相关改革,但是尼二最终还是给新经济政策站台,也就因此失去了“人心”。有种说法是日俄战争的起源,也有可能是几个皇族成员故意在远东找事端开战后又拖后腿,目的是拉尼二下台。

这个情况下,过去拼的你死我活的欧洲财团和莫斯科商团倒是联合了起来,共同对抗尼二政府。一个直接导火索就是诺贝尔公司事件,嗯,就是那个发诺贝尔奖的诺贝尔家族。他们1850年代就开始在俄罗斯经商,后来比较早的发现巴库石油产业,利用欧洲财团的资金,他们很早的时候就在当地开始发展。不过吧,和所有的早期石油产业一样,过程也是比较野蛮血腥的,除了挑动当地头人们内讧乃至种族屠杀(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其他俄罗斯本土去那里的企业家也被诺贝尔家族使用各种手段灰溜溜的赶走了,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门捷列夫。后来不是一直有人奇怪为啥门捷列夫那么有名但是没有拿到诺贝尔奖么,就是因为他们是商场上的仇家,别说不会给给了门捷列夫也得扔在地上踩几脚再吐一口痰,这个时期门捷列夫还在经常和帝国财政部通信探讨经济政策打击垄断呢,估计恨不得咬死诺贝尔全家。

到了1913年,诺贝尔家族最终控制了沙俄的石油产业,尤其是加工业和运输业,形成了垄断,然后做了一个垄断集团该做的事情——减产涨价……

这事深深的激怒了沙俄政府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决定不能坐视不理了。但是经过讨论后决定还得采取比较文明的措施,不能采用行政手段。简单说就是通过证券市场还有其他渠道,开始收购诺贝尔公司的股票,最终达到控股的目的,将公司的管理权纳入帝国政府的管控之下。围绕这一事件整个西欧的财团还有背后的政府,加上莫斯科商团力挺诺贝尔家族。过程非常曲折复杂,一路持续到1916年八月中旬,俄国道胜银行总裁写信给诺贝尔家族族长,称将不在试图控股诺贝尔公司,这一事件也被称为沙俄政府的丧钟敲响了。

正是这个时间点开始,沙俄内部政治斗争突然尖锐化了,所有反尼二势力都看到了政府的软弱,而过去支持尼二的势力则大失所望或是不知所措。那之后彼得堡银行集团为了反扑开始积极介入政治,另外从商业层面开始集火莫斯科商团的产业,这时反过来诺贝尔家族又开始拿钱来支持莫斯科商团了。整体上来说,因为这种商战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和首都物资供给。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莫斯科商团出钱出人出力,串联了包括议会,外国使节团,贵族,皇族,前线军官和近卫军的联合政变……


user avatar   Yi-Cheng-secretar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俄国的政局以及集团力量对比导致的战争不可避免我已经在这个回答中写了一个大概的思路。

而这种亲德保守派与亲英自由派对垒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二月革命前夕,不过双方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便是尼古拉二世的宫廷小团体逐渐地排挤了那些拥有极大社会威望和身处要职的自由派们。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帝国总理施蒂默尔和内政大臣普罗托波波夫等极端敌视改革的保守派代替了原先倡导改革的外交大臣萨宗诺夫等开明派。随着1915年维特的去世,导致了中央一个真正能够统领全局的人都没有。统治阶级的分裂在朝中无人,战局失利的情况下恶化了。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同时又与其密切联系着。虽然布鲁西洛夫将军的进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样的局面不会长久地继续下去。还留在国家政权中心的人已经开始寻求改善现状,挽救他们事业的方法。也难怪米留可夫在1916年11月的演讲时谈到“当杜马越来越强硬时,这提醒我们,有必要在后方进行一场成功的斗争,而当局不断重复“有组织意味着革命”,并自觉地偏爱混乱和无序——这是愚蠢还是叛国?”这种话了。但是将帝国政府和保守派与自由派所对立起来,那完全是一种无稽之谈,只是宫廷史观改头换面来吸引人眼球的话术罢了。

自由派的主张实际上是一种政治革命,也并没有超出历史上各种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分权改革。夺取政权,同时又以扶植代理人的形式恢复旧社会的面貌以此阻挡超越自己利益范围的革命波浪,这便是当时已经在不断退行的立宪民主党的政策。君主立宪制与原先的制度的差距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尼古拉二世等人是断然不会允许的。所以他在面对这种摇摇欲坠的局面时采取了一种近乎犬儒的态度,皇帝不急太监急,即使是杜马主席,自由派领袖罗将柯对他依然保持着忠诚,想要进言献策稳固局势,他也是淡淡地觉得“这个胖子又在瞎嚷嚷什么”。而对战时已经实力膨胀的自由派表达的这种轻蔑严重地损害了他权力的稳定性。

由于总体战的要求,俄罗斯帝国政府不得不对直接负责具体事务的地方各个组织下放了权力,随之建立了地方自治局联合体,军工委员会,城市自治联盟等一系列的分权机构,虽然说对帝国的战争维持有着很大的正面作用,但是对于日益单一集中化的君主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威胁。亲近拉斯普京集团,与黑森大公的私人信件,重用亲德的保守派,都无时不刻在表明着尼古拉二世本人收到了媾和思潮的影响。不管这些自由派对皇帝及其党羽的指控是否属实,但是至1917年2月为止,在朝堂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反对现状的政治集团。绝对不能说,这和民生局势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单单认为政变和街头运动某一个产生就能够对一个战时体制下的国家产生颠覆性的冲击,那落入保皇派的圈套了。

古契科夫,罗将柯,涅克拉索夫,克雷莫夫,阿列克谢耶夫,舒尔金,米留可夫,普里什凯维奇,鲁兹斯基,捷列申科,里沃夫………也许这个名单可以列出一大堆,但是你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不是某一个人或者什么小团体所推动的,如果这场名为“二月政变”的一场阶级斗争有什么好的结果的话,那就是创造了一个更加民主与矛盾公开化的俄罗斯罢。


那么反过来,我们就可以讨论一下尼古拉二世可以运用一些什么技术性手段来遏制上层的攻击吧。

首先就是他不应该离开首都前往大本营,或者当初换下尼古拉大公后,就不应该亲自担任军队最高统帅(固然可以鼓舞士气,但是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专心地寻求杜马框架下的问题解决,把自由派当做小骂大帮忙的人,不要引入更多的保守派,因为这些人不仅能力低下,还会恶化本来就已经处于声望下降期的皇帝本人。

同时将战时新组建的各种组织赋予一种未来长久存在的保证,表示皇帝本人不会鸟尽弓藏,对于战争红利也不会如以前一样独自占有,而是会对经济制度进行改革,降低关税,同时对金融管制进行放松(详情见尼古拉二世与英国大使布坎南在1916年的谈话)承认俄罗斯在世界体系中的弱势地位,以保全领土的方式让出部分的市场。

………(阿珹我乏了,也许又是一个坑)


user avatar   zhuan-zhi-ge-chong-bu-fu-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题主的描述,是想彼得堡工人示威之后再操作

那没救。不到一周时间沙俄是整个政商工农兵全反了。虽然工人罢工是计划外事件,但是整个沙俄上层和底层早就暗流涌动了,女工示威就是个导火索,帝国政府早就回天乏术了

想避免二月革命的话

1905年时候从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近卫团出一个连安排到 斯托雷平 家里当保卫

别把这人开除出宫廷,按他的思路去改革

革命起码能推迟十年二十年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黄俄苏吹现象? 
  沙俄帝国为什么没有对中亚五国的原住民进行大量屠杀? 
  如果建州女真不兴起,入关灭明的会不会是俄罗斯? 
  俄罗斯帝国政府怎样才能避免二月革命? 
  帝俄时期的士官生制度是什么样的? 
  如何解释苏联在20世纪初的迅速崛起?沙俄末期的俄罗斯那么落后,为何苏联一接手,就能立马让它大变样? 
  沙俄帝国为什么没有对中亚五国的原住民进行大量屠杀?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俄罗斯帝国政府怎样才能避免二月革命? 
  如果基辅罗斯提前向西伯利亚扩张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俄罗斯真的治安很差吗?
下一个讨论
帕维尔·格鲁季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