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京东金融就系列广告视频道歉,该视频为什么会引起不适?暴露了哪些问题?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

几年前,各种消费贷和现金贷已经把青年人收割过一遍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继续拓展业务,就是得找下沉市场。

下沉市场的特点是,这个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对于互联网信息的识别能力并不强。如果仅从广告的角度来说——我反倒认为这个让人看起来就不舒服的广告,恰恰拍的很好(当然,只是从传播效果上来说)。

这个广告里设置了一个核心的筛选条件——升舱可以开飞机舷窗。

对于坐过飞机或者虽然没坐过飞机、但受过基本物理教育的学生来说,谁都知道飞机开舷窗就是作死。可现实中会不会有相信飞机可以开舷窗的人呢?

当然有。这些人要么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要么根本就没坐过飞机,并且年龄应该还偏大。这种低学历、收入低的群体,难道不是最优质的现金贷收割对象么?

或者说,你觉得一个知道飞机舷窗打死不能开的人,和一个觉得只要有钱、谁都管不了我开窗户的人,哪个更容易借现金贷?

你说他们还不起?那可太好了,它可就盼着你还不起。

而且你还别说法律如何如何。京东、花呗这些都还算是正规的现金贷,利率线就是擦着法定的高利贷标准来定的。就算是告到法院去,借款人也必须还。

别管京东现在如何说,放心,以后现金贷的广告会越来越low,直到因此而产生的利润已经无法覆盖营销的物料支出。


user avatar   kevin-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先别着急喷,仔细想想后面的逻辑。

其实不光是京东金融的广告这样,360借条也一样

这些公司都傻吗,拍这些广告给谁看?都找喷?

我们先来看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诈骗短信都那么傻?

果壳有篇文章专门解释了,我把精华摘出来给大家看看:

机器学习中有一个评价分类器准确度的工具,叫做混淆矩阵,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很简单,它有四个指标:

1. 真阳性(True Positive,TP):样本的真实类别是正例,并且模型预测的结果也是正例
2. 真阴性(True Negative,TN):样本的真实类别是负例,并且模型将其预测成为负例
3. 假阳性(False Positive,FP):样本的真实类别是负例,但是模型将其预测成为正例
4. 假阴性(False Negative,FN):样本的真实类别是正例,但是模型将其预测成为负例

前两种都是预测对了的情况。后两种是预测错了

骗子在编造诈骗短信的时候,肯定是希望不要错过茫茫人海中可以骗的那几个人,那么对于骗子来讲,最大的成本在于:

假阳性,FP:其实是个很精的人,发了短信给他

假阴性,FN:其实是个很蠢的人,没有发短信给他

对于FP这种情况,假设诈骗短信写得很真,有一些比较聪明的人也收到了,但是在诈骗的后续过程中识破了,那么这会耗费骗子大量的沟(zha)通(pian)成本。

而对于FN,只要加大发送力度就行了,成本不高

因此,需要极力避免FP这种情况。

如何避免呢?那就是通过很蠢的短信,筛掉这部分比较聪明的人。

简单来说,容易信比较蠢的诈骗短信的人,本身就比较容易骗,针对这些人下手,诈骗成功率更高。

好了,可以说回京东金融了。

在发送广告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个评估过程,希望广告不要错过目标客群,尽可能的提高转化率。

那么,谁会看了广告以后,感同身受,马上借钱呢?

通过这些视频,确实可以吸引到一些次级客群,你看了觉得蠢,因为你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在其之上。

但是别忘了,金字塔的底部还有很多人,大学都没上过。看了这类视频,感同身受的人,更加容易被这类广告所触动。

这就是这类广告能存在的根本原因。


整理了一篇文章,大家感兴趣可以移步: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答案说这则广告毫无逻辑,我不赞同。细品,这则广告的逻辑非常毒。毒在它的每一个剧情推进得都毫无逻辑性,却精准地踩在了受众内在的情绪敏感点上。在这个意义上,个人以为这已经代表了传播学意义上一种新型广告传播逻辑的诞生,它完全抛弃了叙事的逻辑性,而是用大数据验算基础上得出的,敏感情绪的逻辑性为内容支撑,一言蔽之就是理性上无逻辑,感性上合逻辑,因此在内容上形成一种怪异的杂糅。

下面,我简单解释下这两种逻辑如何演绎。

首先,农民工乘客(这里没有任何歧视涵义,只是对应广告中的叙述逻辑符号)和空姐提出一个许多乘客都会提出的,完全正常合理的诉求:妈妈想吐,请帮助解决。

按照一般正常的叙事逻辑,这时空姐应该提供缓解乘客呕吐的服务。然而视频中的空姐提出:

显然,这个剧情毫无逻辑,且侮辱了广大航空服务业的从业者的职业精神。但咱们来看看这一层推进背后精准呼应的两个情感逻辑:

(1)农民工对父母的愧疚

请注意,这里的剧情为什么是农民工乘客的妈妈想吐,而不是他自己,或者他老婆孩子想吐呢?这背后可能就是一种基于数据逻辑的,对特定受众对象家庭关系的分析。一般农民工群体可能不舍得给自己花钱,只舍得给家人花钱,而农民工群体因为离家打工,内心往往对没能照顾父母而心存愧疚。因为接下来的剧情是要给这位农民工装扮的乘客设置一个让他不得不花钱的情景,这个情景就必须要踩中他最敏感和柔软的地方,让他无法抗拒,无论是他自己想吐,老婆想吐还是孩子想吐,都没有妈妈想吐对这一情感的触动大。

(2) 农民工对歧视的敏感

在剧情演绎中,农民工乘客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这两个方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一定要引发嘲讽,而嘲讽的对象一定要是农民工群体内心非常敏感(或者说,受众认为非常敏感)的对象。广告中,这个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显性歧视对象,他们的身份标签非常鲜明:

地摊货白富美

塑料金链子社会哥

这种身份角色的呼应,应该会在情绪上起到对大程度的刺激作用。

第二类是隐性歧视对象,说白了就是刚才那位对农民工乘客合理诉求置若罔闻,答非所问的空姐,这一类歧视对象呼应了农民工乘客内心潜在的敏感,即空姐这类服务人员不会提供帮助,反而用提高收费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歧视。

上述分析证明,在剧情上毫无逻辑的内容,其实在情感上步步为营地精准踩在了受众的敏感点上,具有情绪上精准的逻辑性。而我理解,可能正是因为精准匹配的受众却能够从这个广告中获得最大的刺激,才会反而导致其他非受众的观众(广大知友)感受到一种荒谬的梳理和不合逻辑。这种孤注一掷来匹配对象的广告,正是我所说的大数据时代的广告之毒——因为这种毒会自身不断进化,它今天被曝光,是因为它匹配的受众还不够精准,不小心让非受众看出了内在的荒谬。但倘若不加控制,总有一天,我们也许会看到这样非常赛博朋克的场景:

我们每个人都在看一个精准匹配我们自身,却在他人看来异常荒谬的广告;在广告精准匹配的情绪逻辑支配下,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这则广告完全正常。因为精准匹配,我们不会看到别人的荒谬,别人也不会看到我们的荒谬,于是最终的结果是,整个社会陷入了精准匹配的集体荒谬。


user avatar   y7599170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乘客想吐,问空姐能否开窗,空姐反问是否需要升舱,要1290元。

(升了能开窗户????)

这恐怕不是升舱了,直接升天了。众所周知,头等舱会先落地(狗头)

2、你要帮人家出钱,结果拿着别人的手机整一个网贷

整的就像个杀猪盘

科技数字化技术应该向善,用数字化技术造福每一个岗位的员工。

不是拎出来用户群体的习惯、痛点、爱好倾向,就冲着利益点,怼着农名工的痛点(社会不能没钱的功利性价值观)就捶。

捶完了你自己爽了,看视频的哪些目标人群,怎么办?

这些所谓的目标人群,要再继续跌入这些过度宣扬的“错误价值观”中迷茫焦虑。


user avatar   mao-xian-yan-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恶心。

作为一家大企业,不说承担社会责任,指着本就不富裕的底层人民敲骨吸髓,可以说是充满恶意了。

第一层恶意来自于对弱势群体困境的嘲弄。

看看广告里是怎么表现的:你没钱升舱,空姐马上变脸;你没钱买大餐,服务员一脸不耐烦……直到广告结束,似乎所有人都默认空姐和服务员的态度是正常、普遍的。

我个人就很奇怪,生活中遇到有人一时窘迫,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嫌恶、避之不及的吗?嫌贫爱富、功利心特别强的人有,但生活中我们还是把“势利眼”作为贬义词在用的。何况,空姐、服务员作为服务群体,跟升舱、买大餐的收益没有很大关联,歧视弱势群体既有违职业素养,也对他们没有好处。

广告这么拍,无非是想告诉那些经济窘迫的人:穷,是受人歧视的。

第二层恶意是诱导高消费、诱导借钱。

看到陌生人手头拮据,中年男子的解决方案是使用“备用金”,乍一听“备用金”这个词,我还以为是不用还的呢。

结果当然是要还的,可能还要很高的利息。“备用金”的险恶之处在于,它暗示这笔钱是你的、随时可以动用,但实际上,稍有金融知识的人都知道,它实际是“额度”,是借款的限额。

穷人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弱的,尤其在金钱上。我们已经看了太多因为支付不起医药费而放弃治疗、为了家庭生活好一点而放弃上大学机会、为了更高一点的收入背井离乡等等太普遍以至于已经称不上是新闻的事情了。诱导经济能力不强的人去花超出消费能力的钱、借钱,最终可能毁了一个人、一个家庭。

这就是京东金条在做的事情。

第三层恶意是扭曲专业性、刻意隐藏/歪曲关键信息赚钱。

看到很多人说,这些广告拍得很土、很low。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就是给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情况不好的人看的。

这些人可能根本不了解日息和年息的区别,不知道免息券只能使用一次、后面借款利率会变高,不知道这些信息会上征信,一旦晚还款一天他的征信就会出现问题(知乎上有人反映京东金条逾期是没有宽限期的,这点也很恐怖)。

金融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即便是作为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也未必会清楚花呗“官方利率4.5%,真实年化利率15.27%”这样的套路,如果对象换成经济文化水平不高、信息封闭的中老年人群,被欺骗诱导的概率有多高?专业的门槛是用来帮助用户的,现在却成为了某些人手中收割用户的镰刀。

个人不大想一棒子打死,不论是京东金融还是支付宝、微众银行们,他们强大的场景覆盖、产品、数据能力和技术,理论上是可以比传统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服务。

但是当他们用自己的优势、用他们的专业性作恶的时候,对普通人、对社会的伤害都是非常大的,敲骨吸髓不过如此。

PS: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信号越来越明显,京东金条这次算得上顶风作案了,希望它没好果子吃。


user avatar   murdo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视频,我前几天就看到了。

我最想吐槽的,就是那位视频里衣冠楚楚的大哥。

哥,说好的你来付呢!

好家伙!把人家手机拿来,我以为你要转账呢!

合着两三秒钟的功夫,就替人家给贷了款了,人家同意了吗?征信花了你负责吗?

好歹你说一句“你随便借,利息我出”呢?

但凡稍微拍的逻辑合理一点,都不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论。


我还想稍微补充一点,其实,网贷最大的一个陷阱,就是用较低的日利率,来掩盖实际高昂的年利率。

XX借为例,软件商显示给我们的是日利率,基本日利率万分之五,也就是说借一万,一天的利息是5元。

当我们要借10000元,借一年的时候,采用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金额相同)的方式返还的时候,软件显示的总利息是1016元,每月还款是918元。

看上去,利率只有1016/10000=10.16%,但是,这个10.16%只是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要比这高很多!因为这个钱,并不是一年后,让你一次性还清的,而是每个月都要还钱的。

当你每月还了九百多的时候,你就不再拥有这九百多的使用权,随着还款期数越来越多,你占用的资金总数实际上是越来越少的,所以实际利率必然是高于目前的计算结果的。

要想计算实际利率,我们可以用到Excel里的XIRR函数。

左边一列,输入还款日期;右边一列,在开始借款日期一行,输入借款总额(负值),在下面的空白行输入每期还款金额(正值),最终可以得到结果(每期还款额取自软件显示需还款金额):

万分之五利率,分12期,利率是20.73%

万分之四利率,分12期,利率是15.80%

万分之三利率,分还12期,利率是11.52%


所以,郑重提醒一下各位准备借网贷的朋友,此类等一系列小额贷款,一般显示的都是日利率,万分五、万分四之类,虽然利率表面看起来很低,但是实际利率高得可怕。所以:

如果不是急用,或者能获得贷款实际利率更高的收益,请务必远离这些小贷平台!


以上,我是 @Puddle,希望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暴论,不一定对:

京东金融道歉称广告「存在严重的价值观问题」,其实有点避重就轻的意思。。

因为这个广告演示的行为,是在教唆犯罪啊==

这位西装大哥说,「升舱的钱我来出」,注意,视频自始至终都没有说明农民工自己要出钱,结合剧情,我们暂且视为西装大哥将用个人财产完成支付。

随后,西装大哥一通操作,使用视频中「农民工」角色人物的手机,利用其已经绑定个人信息并且登录的 app 进行借贷。

我们来捋一下,这不就等于冒用他人身份贷款(在没有得到事先授权的情况下操作他人手机借网贷),供自己使用(支付升舱费用充好人)嘛!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西装大哥冒用农民工的身份,提供了虚假的证明文件,从金融机构(京东金融)获取贷款,供自己支付升舱费用,这种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视频制作方可以解释说,最后钱不是西装大哥付的,他反悔了,最后没有使用这些钱;也可以解释说,其实视频中所提到的 1290 元升舱费用,还没达到贷款诈骗罪立案标准两万元。

但不论如何解释,视频都传达了一种观感:一个陌生人,用你的手机一番操作,就可以贷到钱自己花,风控机制形同虚设。

黑公关都做不出这么狠的事情啊。。


user avatar   wang-kui-yuan-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虚假广告罪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这绝对是虚假宣传。

我不评价价值观问题,因为那简直弱智到…

我一直以为这是有人做出来黑京东的…

我一直以为这是在讽刺…


为什么说虚假宣传呢?

普通人根本没有办法那么容易借到15万!

首先是普通人额度不够,第二是手续没那么简单,第三就是必须本人操作,外人借不到钱。

有十五万额度的,得是信誉非常良好的那种人。

很多其他的平台大部分是宣传有几万额度…

好家伙,这个外人操作几秒,十五万借到账了…


我信誉很良好,蚂蚁借呗额度也超过了15万,我把手机给这个大哥,身份证什么的不给他也不告诉他,让这个大哥给我操作借出15万看看!



这些年对电视台以外的广告已经不管了吗?

那些游戏广告宣传假到爆炸,已经是常态了。

这种呢?商业广告造假如此,虚假宣传…


这不是虚假宣传是什么?

至于情节严重…都造成全国性的宣传了,算不算情节严重?


这是不是犯罪@平安北京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借小贷的广告怎么都容易不合适。

这几个看起来情景很错位,有价值观问题不假。但是如果把「真」需要钱的场景搬上来怎么样?

女:咱爸等着手术呢,医生说了要赶紧。钱你借来了没有?
男:找了很多人了,都说家里有事,一时半会没有。
女:那可怎么办啊?
护士:把你手机拿过来!
……

或者这个:

女:马上就要给孩子交学费生活费了,咱们家账上没钱了怎么办?
男:没办法,咱们俩的老板都欠薪跑路了。
高中班主任:把你手机拿过来!
……

这种拿人的基本诉求和焦虑的地方做文章,这就变成挑拨社会矛盾了。


如果不挑拨社会矛盾、不引发价值观问题、又要合乎逻辑,大约就是这样的:

(小家族企业)
女:马上要进一批货了,咱们公司账上还有多少钱?
男:还有 300块钱……
女:怎么回事?
男:还有一些应收账款没到,下个月就到了。
女:现在要进货怎么办?
司机:把你手机拿过来!
……

十五万速度贷款,作为一小笔用来周转的钱,用个十天半个月就还上。可能是为数不多的正能量的用途,但是这个场景几乎无法引起人们的共情。毕竟做小企业主的人还是很少的,大多还是打工人。

小贷不是长期贷,长期贷比如房贷可以是策略性的,但是小贷往往就是因为窘迫才会用。而这种窘迫要么是因为自身被消费主义陷阱困住,要么就是因为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前者有价值观问题,后者是揭人伤疤,怎么都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方式去表达。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适感,因为目标客户不是你。

那种入赘以后翻身大杀四方的短视频能火,你也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目标观众不是你。

他们的目标观众就是看了会舒适会意淫的一些人。

这些人容易被变成高利贷金融奴隶。

招募奴隶的宣言和PR,跟你们没关系。

有些你们看了舒适的,觉得没问题的,我看着也辣眼睛。

是进阶版招聘金融奴隶、智商韭菜、金字塔垫底砖和鸡汤巨婴的。

也都是高赞万赞。

不举例子了,省的被水军举报。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某中学老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 
  营销界有哪些作死甚至变成危机公关的失败案例? 
  做苦力真的能挣到钱吗? 
  市场营销学书籍有推荐吗? 
  你有信仰吗(是什么),多少钱你才会背弃? 
  如何看待俄乌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从政府到民间对俄罗斯及俄罗斯人的各种制裁? 
  你能否在两小时内说服传销人员离开这个组织? 
  为什么有的肉制品店喜欢将挂被屠戮的动物的笑脸作为招牌? 
  为什么说中国的社会缺少宽容? 
  有哪些脑洞大开的跨界营销案例? 

前一个讨论
陈小春马浚伟98版《鹿鼎记》好在哪儿?
下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反感丁真?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