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红楼梦》中四大家族到底犯了什么罪,导致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第2页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古代的人类对组织学,经济学,管理学,后勤保障学,文化学等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制度,所以会简单的、笼统的和高度概括的把所有问题都成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或者:“富不过三代”,或者“兴衰有时”,又或者“月满则亏”...其实都是自己的知识解释不了,所以朴素地跟自然现象联合在一起。

这种话听上去很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

一个小公司做大后,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重新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可能之前是扁平化的管理方案,但是后期随着组织的做大,已经不适合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常见的情况之一就是强烈依靠公司组织者的个人能力——但是如果公司到了第二代以后,组织管理者的人换了,能力不行了,那么经营会出现问题。

家族也是一样的,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及时的做出调整,需要新的人才,需要定期的开会做风险评估,需要调整发展预案,需要控制成本,但是一般家族不会意识到自己面临严重的发展问题,又或者他们意识到了,但是调整力度不够,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又或者他们在外部竞争中,输给更加有实力的家族。这些都会对自己家族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四大家族无论是内部管理体制,经济模式,还是外部竞争,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意识到了,但是改革阻力重重——所谓改革,就是要削弱一部分人的利益,必定会受到抵制。不仅家族门阀,就算是国家在进行改革的时候,也会困难重重,尤其在权力集中制体系里,必须强有力的top-down(自上而下)的大力贯彻推进。然而四大家族的领导,对待内部管理,似乎并不太上心。

中国文人受到的学术训练和文化环境也对他们造成了影响,因为从小受到的训练往往是追求对故事情节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对自己忠君爱国,或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抒发;所以往往借物喻意,说“水满则溢”;并不是说他们不好,只不过他们没有接受过社会科学的教育,没有人教他们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很多理论之间互相的关系——所以他们不懂,不懂就只能自己写,说:“天下大事,大抵如此,岂能久盛不衰?”

别说古人不懂了,现在文人,又有几个明白呢?普及社会科学教育,把文科和社科做区分,真的是很必要的。


user avatar   liu-xi-quan-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楼梦》是最接近古希腊悲剧艺术的中国作品。

最低级的悲剧是人的不完美,性格有缺陷,或机缘巧合,犯了错,导致一系列失败;稍高一些的则是,人都是好人,事也都是好事,一切都符合逻辑符合情理。但是,冥冥中有一种力量起作用,悲剧就发生了,人物的命运被逆转,悲剧发生了(俄狄浦斯)。

最高等的悲剧则是一种幻灭感。

所谓幻灭,就是曾经崇高的理想、曾经信奉的价值观,曾经被全社会奉为圭臬的精神信条,在如今的现实中显得可笑,不可实现、不合时宜了,人生无所依,内心不得安,世界一片暗淡。

《堂吉诃堂》,我们都把它看成喜剧小说,读时乐得呵呵笑。但海涅读完之后,在自家的葡萄架下哭了整整一个晚上。因为,从这本小说里,海涅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堂吉诃德拼命追求的一切,诚心诚意坚持的一切,在现实中被无情打击,显得可笑而荒谬。英雄主义,骑士风范,荣誉感,自我价值感,一切都消失了(或许从未真正存在过),而新的时代却未到来,充满了野蛮、自私、虚伪与算计。海涅感到了作者的苦心,以及小说主人翁的痛苦。

《红楼梦》你尽可以有你的读法,但我却有我的读法。我所体验到的就是幻灭感,曹雪芹用他的笔展示了传统中国的结束,中国模式的不可持续,中国文化的腐朽与没落。最有冲击的是,在幻灭之前的表演就如同满天的烟花,绚烂至极,美丽至极,热闹至极。但你却可以透过种繁华与富贵,看到世界的尽头。

曹雪芹在这本小说里,解构了整个中国传统社会,否定了过去中国人所认同所追求的一切(正统儒家典籍比不上低俗小说与艳词,高官显贵虚伪腐化)。人生无意义,找不到归宿;生命脆弱,动不动就生病,死掉;所谓修身齐家治安的知识分子理想,其实是错的、没意义的(“文死谏武死战”被贾宝玉批得一文不值);社会精英的进阶之路——科举取仕,也被贾宝玉冷嘲热讽,且坚决拒绝;生活中的物质享受也没有意思(多吃一口就会心口疼)。。。

贾宝玉不小心踢了袭人一脚,半夜里袭人竟然吐了一口血,让我这个懂点医的人实在想不明白血是从哪里来的?晴雯的死我也不明白,几天工夫就可以把自己气死了?贾瑞的死更是搞笑至极,充满隐喻(不要贪恋美色,那是虚空,是害人性命的东西)。曹雪芹的笔下的人物,生命力极其脆弱,稍微有点意外就完蛋,反正生命里充满了幻灭感。

所以,贾宝玉这个人看破了一切,但又找不到出路,只好麻木自己,逃避成长,逃避责任,只从女孩子身上找乐趣,找纯真,找慰藉(包括性的与心灵的)。而且,他所欣赏的女子只是未谙世事的小女孩而已,结了婚就沾染了男人的习气(实为被社会塑造),就不好了。等她们到了中老年,就俗不可耐,让人生厌了。从这个意义讲,贾政倒是清醒的(虽然是无意识的),当然也是痛苦的。

这个贾宝玉对世界极其嫌弃、厌恶,活着不想与人沾上关系(只喜欢女孩子,以及像女孩子一样的男性),不想参与主流活动(科考、做官)。长寿本是人人追求的,但贾宝玉并不想活得久,想早死,嘴里动不动就死呀活呀的(被其他人视为不知忌讳)。用现代心理学解读,贾宝玉有一种自我攻击的倾向,完全地“无我”,表现在他没有“刚性”上,几乎没有男性特征,从内到外都是女性化。这在传统社会中也是非常不正常的。

最狠的是,贾宝玉死了都不想埋在尘世中。宝玉希望,让他所喜欢的女孩子们的眼泪,把自己的尸骨漂起来,一直漂到一个鸦雀飞不到的地方,随风化了,这样他就“干净了,死得其所了”。

贾宝玉的这种荒唐趣味(包括爱男宠),固然让人感到别人所追求的一切都是没意义的,是虚幻不实、摇摇欲坠的。贾琏、贾珍做得也不好,还不如贾宝玉呢?探春倒是想有所作为,但在大环境之中大趋势之下,也无所补。平儿、宝钗那么好的女人,完美到令人心疼,但是也不幸福(读之让人崩溃啊)?她们做的都对,但就是与事无补,不但改变不了趋势,连自己的命运也把握不了。

那里面僧道常常同时出现,以及宝玉动不动要当和尚,作者似乎是说那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似乎在替中国人找终极归宿。但你看看马道婆就明白佛教有多虚伪了,一面让贾母施灯油供奉大光明菩萨保佑家人平安,一转身又为了一点小钱,指导赵姨娘作法害宝玉熙凤。想找一片干净的地方,但找不到啊!

《红楼梦》里面的人,生死无常,福祸瞬息轮回,好像一切都命中注定,等等,个人有觉醒但没办法。古代中国到了清代已相当成熟但也彻底走进死胡同,曹雪芹微妙但准确地反映了旧文人旧中国人的苦闷,不知道未来怎么办,人生难以把握,难以找到永恒的价值,一切都无意义。

我真不知道曹雪芹经历了什么了才有这样的洞察力,才能营造出这样一个奇幻的意像,让读者体验到了这么浓烈的情感波澜?


写到这里,前面的问题应该是回答了。不但是四大家族走向消亡,而是整个传统中国社会在走向消亡,它们之所以消亡又是因为支撑它价值观、精神、趣味早已失去生命力,不再适存。四大家族并没有犯什么罪,但“毁灭你,与你无关”。

如果你只看到了宫廷官场斗争,看到了孙辈们的不肖,实在太小看《红楼梦》了。

小说我读得并不太多,但却极爱《红楼梦》,只要拿起来就可以读下去。每次读它,好像是感到很陌生,但又感到很熟悉,回味无穷。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把握自己的命运了,红楼梦里的世界已相当遥远,但“幻灭感”真的就远去了吗?

另,我读《红楼梦》只读前80回,后40回只在第一次读《红楼梦》时读完了,以后就再也没有看了。关于“幻灭感”,也许后40回有所不同,但我并不关心。只通过前80回,我已看到了我能看到的东西,体验到了伟大的文学。


user avatar   yi-ming-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楼梦白看了。

红楼梦用几十万字就是要告诉你这样的一个东西:不管做什么,终了都是一场空。

任何分析贾府做错了什么,或者怎样做可以不衰败甚至再创辉煌的,都可惜了作者一片苦心。

有时间细更。




更新:


我们考虑一个根本问题:作者内心想让贾府或者四大家族永保无虞么?

我认为是不想。前十五回有很多地方都在暗示贾府必然衰败,非人力可扭转。

看一下飞鸟各投林全曲:

为官的家业雕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段总结起来就是,这个世界没救了,因为这个世界没救了,所以贾府没救了。

当然最能直抒作者胸意的是秦可卿托梦这里:

……凤姐听了此话,心胸不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所能常保的?……”

作者自问自答,人力不可为,就是说,作者认为,贾府的公子哥和老爷们,他们骄奢淫逸,自然衰败不可避免,但是他们就算勤恳上进,衰败仍是不可避免,这才叫人力不可为,用现代的话说,这叫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如果作者认为贾府的衰败是可避免的,但只是因为贾府的人太不争气,那么秦可卿托梦这里,一定会给出具体的方案。从另一方面,秦可卿没有给出贾府永保无虞的方案,却给出了被抄家后如何不那么惨的方案,就是说,作者认为,贾府被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提前布局,仅仅是被抄后可以稍微好过一点。

我换个例子,三国演义里,马谡失街亭这段。作者就认为街亭是可以不失的:

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孔明将安营之法,一一分付与杨仪

但假如换成红楼梦式的表述:

孔明曰:“吾观此图本,失却要路,占山为寨。倘魏兵大至,四面围合,断汲水道路,不须二日,军自乱矣。若街亭有失,吾等安归?”长史杨仪进曰:“某虽不才,愿替马幼常回。”孔明长叹曰:“好痴也!汉天数已尽,岂人力所能常保耶?”

是不是感觉完全不一样?

还有一些答主,说贾府的问题在于没有闷声发大财,好好想想,皇帝下江南,住在你家,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事,你就算想闷声,你闷的住吗?

再看一下冷子兴和贾雨村如何评价甄家:

雨村道:“正是这意。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也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这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道?”子兴道:“谁人不知!这甄府就是贾府老亲,他们两家来往极亲热的。就是我也和他家往来非止一日了。”雨村笑道:“去岁我在金陵,也曾有人荐我到甄府处馆。我进去看其光景,谁知他家那等荣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个难得之馆

有句话叫树大招风,家业大到一定程度,就一定会“谁人不知”。打个比方,你是个小官,你儿子出了车祸,可能就一个小圈子知道,可你要是统战部部长,你儿子出了车祸,不用多久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再一个,你以为“骄奢淫逸,不务正业”是败家之本,可就算“好礼之家,难得之馆”,该是被抄一样被抄。

所以鲁迅对于红楼梦的评价非常好:梦醒了,无路可走。好就好在无路可走,而不是有路可选,哪怕是一条最艰难的路。既然无路可走,所以结局一定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作者字字血泪反复强调不要贪恋世间的片刻荣华,“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可过去了几百年,仍有人幻想如何替作者把这荣华延续下去,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可惜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na-zhang-24-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改进高考公考的考核方式,增加以逻辑为基础的客观题和科目的比重。


user avatar   ming-feng-26-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样理解这句话?从这句话来看,应该如何与女人相处?
user avatar   li-bia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真会类比啊,花着男足赚的钱,还在装作受尽委屈。

小仙女根本没把男足当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踹两脚的供养者罢了。




     

相关话题

  红楼梦林黛玉除了贾宝玉还能嫁谁? 
  《红楼梦》中癞头和尚为什么让黛玉出家、送宝钗金锁? 
  如果林黛玉能以她刚进贾府时的小心谨慎走完她那一生,她的结局会是怎样?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贾宝玉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红楼梦架设的朝代到底是基于明末还是清初写的??都有什么有力证据可以证明? 
  《红楼梦》中林黛玉小气吗? 
  宝玉和黛玉初见时 为什么会摔玉? 
  爱林黛玉式的女人会让事业型的男人有多幸福?如朱棣,胤禛式的男人深爱着他们的颦儿,会让他们有多幸福? 
  红楼梦:主流派有“宝黛爱情”,索引派有“反清悼明”,栖霞客的“淫奢败家,内讧毁国”,哪个意义深远? 
  有人说把《红楼梦》的作者确定为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乌龙事件,大家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李自成为什么不自称李唐后裔?
下一个讨论
指环王有什么败笔?





© 2024-06-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