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曹雪芹把薛宝钗称做山中高士晶莹雪,究竟是褒还是贬? 第1页

  

user avatar   583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我说过很多次了(当然这不是我第一个发现的):

“山中高士”这个词,出自明朝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比喻梅花。哦,有人要说了,你看宝钗好卑劣呀,卑劣得和梅花似的。哈哈,简直是“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了。

好吧,正经点。山中高士晶莹雪,指的就是梅花上的雪,梅花加上雪,是何等纯净高洁的意象!怎么可能有贬低之意?

再多说两句:

很多地方都表明了宝钗和梅花与雪的关系,比如薛谐音“雪”这不必说了吧;比如冷香丸的配方有白梅花蕊;比如她让莺儿为宝玉的石头打络子,用的是“梅花络”;比如她送黛玉的糖叫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再扯远一点,高启这组《梅花诗》一共九首,里很多有意思的词,比如”冷香“,联系冷香丸,更证实曹雪芹的确看过这组诗。当然,冷香这个词早就有了,比如

唐 薛能《牡丹》诗之四:“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

这是写牡丹的。

宋 梅尧臣《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

清 陈维崧《二郎神·咏梅子》词:“筭颗颗冷香鬆脆,想尔料难胜口。”

宋 曾巩《忆越中梅》诗:“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絶向谁开?”

这是写梅花的。

宋 姜夔《念奴娇》词:“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这是写荷花的。

我们来看看冷香丸的配方,红楼梦原文: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

看,是不是都合上了?所以红楼梦真的是集合中华文化之大成,随便一笔都不是没有典故没有由来的。这才是红楼梦最厉害的地方。

另外冷香这词,在诗里还有用来写菊花的,唐 王建《野菊》诗:“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这秋天最高洁的花之一,也是和宝钗有深刻联系的,比如宝钗简朴的房间里唯一的装饰就是两株菊花。比如”酒未敌腥还用菊“,这句诗说明在宝钗眼里菊花是正义高洁的,用它可以来驱除世间浊臭,因此她对菊花肯定是非常喜爱。比如她帮助湘云起诗社,用菊花为题,进一步说明她对菊花的喜爱。比如蘅芜苑的”蘅芜“,属于菊科,虽然这是现代科学才分的类,但由此可以证明菊花和蘅芜是相似的,否则不会分为一科,而这种相似,古人自然也看得到。

另外,冷香丸里还有一味白芙蓉花蕊,芙蓉花,又称秋牡丹,拒霜花,和宝钗的代表花牡丹正好对应。春夏秋冬四种花全都洁白坚贞,加上雪的意象,宝钗的形象已经不需要去洗白了——本来就白得不能再白。是褒是贬,一目了然。


user avatar   wang-yang-42-2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并没有什么影响。

光绪皇帝亲政遭遇甲午战争惨败后,提拔了一批新党主持改革。一群愤青改革中因为种种原因遭遇了很强大的旧党阻力。

康有为和光绪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坚信是皇帝的知音,并脑补了是慈禧太后在暗中破坏戊戌变法,于是派人连夜通知袁世凯,想通过政变杀死慈禧太后。

袁世凯一听这还了得,表面应付一下赶紧通报荣禄,要将康有为一伙人一网成擒。

康有为事先逃亡,在海外骗钱为生,编了很多的政治斗争故事(还搞出一张和光绪皇帝的合影)骗取赞助,在海外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度过了一生。

时人嘲讽他: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相关话题

  《红楼梦》原著中作者为何总是连名带姓地叫林黛玉? 
  秦可卿的魂魄不找贾政让他赶快投靠忠顺王保命,絮絮叨叨啰啰嗦嗦的找王熙凤干啥? 
  抛却宿命论的观点来看,贾家的败落到底原因在哪? 
  怎么理解曹雪芹自称只是《红楼梦》的“披阅增删者”? 
  87版红楼中为何元春会传意让宝玉与宝钗结为好姻缘? 
  《红楼梦》中诗词的水准如何? 
  为什么林黛玉自陈一无所有,丝毫不知林家遗产? 
  红楼梦中的茜雪是为什么出去的? 
  当代女性会喜欢没落后的贾宝玉吗? 
  如果让于正拍《红楼梦》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10版红楼梦还有粉丝?
下一个讨论
ps4和xboxone入华至今,成绩如何?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