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新冠肺炎疫情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第1页

                 

user avatar   she-qu-guan-li-gui-d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香港爆发疫情后,共存派头子管轶第一时间就润汕头了

吹共存是工作,躲疫情是生活

继管跑跑两次肉身跑毒后,另一个共存派头子张网红也一改以前的说法,公开反对躺平

这下信徒们尴尬了


整理几个大殖子经典悖论

1.清零影响经济,只要躺平,感染几亿人,经济就起飞了

2.清零医护人员很辛苦,只要躺平,感染几亿人,医护人员就轻松了

3.清零是利益集团利益相关,清零他们有钱赚,躺平感染几亿人,医药公司反而赚的少了

4.虽然打辉瑞bnt的国家没有一个控制住疫情了,但辉瑞bnt天下第一

5.清零是政治,躺平是科学

6.虽然美国过去两年死于新冠人数是死于流感的二十倍,但新冠和流感一样

7.虽然美国过去两年平均每年比2019年多死五十几万,但美国死人多是因为统计标准不同,实际上美国新冠没导致多死人

8.新冠是China的谎言

9.疫情初期美国对中国断航是科学,现在中国严防美国是政治

10.发明“防疫爱好者”嘲讽支持清零的人,这个词非常“美式人身攻击”——即说这个词的人认为自己在非常有力地嘲讽对方,但对方却看不懂这个词有什么攻击性

11.说支持清理的网友“减刑”,这是1450常用话术,因为台湾用囚犯当网军,所以他们认为内地也一样


被罕见举报了捏


user avatar   wang-xian-nan-da-tia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流株,靠的就是高传播性、高无症状率、低死亡率,病毒变异株的变迁是竞争上岗、自然选择的结果。

按照整体的变化趋势,是往高传播性、低致病性的方向走,但是传播性有物理限制,所以整体上致病性会越来越低。患者越多、养蛊场越大,这一现象越明显。

武汉早期毒株恐怖的死亡率应该都记忆犹新,那会和现在讨论的仿佛不是一个新冠。

清零和共存并不矛盾,清零意味着可以等待海外养蛊场慢慢筛选低致病性毒株,并评估主流毒株的致病风险,拥有选择从某个病毒致病性和共存社会成本达成平衡的节点接种疫苗并放开共存的能力。

对任何瘟疫都是一样的,时间在人类这边。也不用担心诸如“天花遇上印第安人”的惨剧,几年时间没有那么快。所以其实共存清零,都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了最合适的策略。英国能在几个月时间之内就能评估自己的管控能力和周边环境,决定开放养蛊,也属于一种治理能力的体现吧。

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海外在大流行期间接种疫苗,并且不配合有效的控制措施。这种行为就像不外科切除肿瘤,直接在高瘤负载下上化疗药,或者不引流全靠抗生素控制脓包,摆明了是在筛选免疫逃逸株…挺难以理解的。


user avatar   tang-ji-ke-de-54-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什么时候是个头其实决策者也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早就结束了啊。

我身边的饭店都开业啊,生意都挺好啊,无人被隔离啊。

我身边的人都升职加薪啊,没有一个失业的啊,换了大房子开了大奔驰,好的很啊。


你说你被隔离了?

倒霉者偏差知道不?说的就是你。

好好学学我们花村小学编写的统计学教程,里面写得明明白白——幸存者偏差的对立面叫倒霉者偏差,是“身边的统计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user avatar   su-han-r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神圣性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概念。

根据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维护一种神圣性的代价是巨大的。

由于其绝对性,人们对冠以神圣之名的事物的信仰,是及其容易崩塌的。

而社会学没有双盲实验,一切社会学决策,都没有也无法严格证明。一切社会学决策,最终都是基于信仰和利弊的决策。

如果将信仰绝对化,就必然忽视利弊。

「绝不能因为新冠而死」就是一种对于制度优越性的信仰。

2020和2021已经证明了,动态清零的策略,「如果可行」,就是最好的。同样,2022年的新加坡,也证明了良好的分级诊疗制度也是一种成本收益最佳的方案。

但由于借清零政策的成功,而构建的制度优越性被神圣化了,于是为了维护对制度的信仰,就会提出“不惜一切代价”的观念。

清零政策的正确性是毫无疑问的,这在过去的2年已经被证明了。中国一向以来都是实用主义治国,归根结底是一种宏观上功利主义,微观上道德主义的模式。

在新冠初期,清零政策在功利主义的角度是效益最好的,在道德主义的角度也是占据优势地位的。

而神圣性的存在,使得道德主义被无限拔高,从而忽视了外界环境不断变化下策略也需要相应变化。清零政策的正确性这一具体问题,被拔高到了制度的优越性这一信仰问题上。

与新冠共存,是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并不构成对清零政策正确性的否定」。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构建了对制度优越性的信仰,导致人们的思维二极管化,无法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放弃清零导致信仰崩塌的破坏力太强了,这就是所谓的骑虎难下。

这两年来各级部门对清零政策形成了路径依赖,产生了战略上的懒惰,没有针对国际上无法做到清零的客观条件做出充分的准备,加上港府没有担当,执行力差,导致了死亡率的飙升。

2020-2021,我都是清零政策的坚定支持者。

2022,我依然坚定地认可在过去两年,清零政策的正确性。因为它已经得到了时间的证明。

但同样在2022年,为清零而完全不考虑其他可能性,是愚蠢的。依然以清零为目标是可行的,但如果因为有了这个目标,就彻底忽视(最终必然的)备用方案的研究,那就非常愚蠢,可以说是没有担当的,不负责任的。

为了做好准备面对全球大环境的开放,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加强针的接种,建立免疫屏障


截止2022.3.9 14.00共计12名用户的14个评论被知乎删除,之后不再统计。我不会删评论。

2022.3.13 12.30,评论是知乎关闭的


user avatar   shou-kui-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朋友们,这场疫情已经三年了,病毒通过数次的变异,其病染后的危害近乎小于等于季节流感,说实话,绝大多数人现在害怕的根本不是病毒,是发现一例后极端变态的防疫措施。我很奇怪,这种极端的防疫措施在病毒早期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但现在的疫情早就今非昔比了,还在这儿高射炮打蚊子,玩儿形式,真的没意思了。我大学四年,今年大三下,只经历过半个学期的正常大学生活,你们不累吗?是不是又要说年轻人吃不了苦?该吃的苦肯定一个不少的吃,问题是,现在所受的苦难纯是自找的啊,我们根本没必要这么折磨自己啊。封校管理,高校职工、小商小贩随意进场校门,自觉点儿的下巴上挂个雀黑的口罩,不自觉的就好像炫耀自己特殊身份一样,自己随意进出校门还不行,还得带上自家的小孩儿。坦白说,我很愤怒,很生气,社会上反对这种防疫形式的声音已经不是少数了,算你这一年还这么干下去,2023呢?2024呢?真的不打算摘口罩,真的不打算回归先前的生活了?到底是疫情结束不了,还是有人希望疫情不要结束?


user avatar   bo-liang-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已经开始对新冠失去耐心

核酸,口罩,健康码,行程码,然后又封城。。

逐渐暴躁


user avatar   qing-yu-sheng-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没有一种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新冠结束。

只是说

可能


另外

我不曾关闭过评论区


user avatar   ao-zhou-nan-hu-shi-nik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之前就说过,对于欧美大部分国家来说,covid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比如澳洲,所有签证都已经开放,只要你打了两针疫苗(认可国药或者科兴),就可以自由的来澳洲旅游,学习,不需要落地隔离(如果你有护照)。 目前口罩政策还在继续,去任何公共场所比如超市,加油站,都必须戴口罩(其实戴半截也基本没人管你),除此之外,该干嘛干嘛。医护人员可能会比较麻烦一点,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covid已经结束了。现在在南澳,都不怎么关心covid了,同事已经有好几个感染了covid,休息了10天就又回来上班了。

但是国内不一样,我坚决支持国内的防疫政策,支持封,因为国内和国外不一样,国外不重视人命,国内重视人命,所以不能让一个人死于covid,所以我支持多封几年。什么时候解封?

我说实话,解封就意味着要感染,要死人,如果死的是你的家里人,你能愿意?所以个人建议永不解封,一个人都不能因为covid死。

有人说等到死亡率和流感差不多就可以解封了,那请问你考虑到后遗症了吗? 就算真的和流感差不多,那还不是要死人? 死你家里你愿意啊? 所以我支持永远封禁。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早上刚和朋友聊这个问题。

先把时间推到两年前,那时疫情刚爆发,我开始也一惊,但我很快就觉得不对,因为传播强度和杀伤力肯定是成反比的。那时杭州大街上几乎见不到人,很多人觉得天要塌了,但我觉得不会,我也不和任何人讲我的见解,因为人的理解水平是从小到大不断积累的,不是瞬间养成的。解释没用。我就每天出去转,用行动表明我的态度,很幸运,千年来西湖最安静的时光被我独享了。

转眼防疫两年,杭州市民的认知开始转变,直到昨天,标志性事件发生了,我健身房的老大爷突然问我,除了核酸,还有什么办法能发现疫情,我说国外还有抗原后就去上课了,一小时他又问我,“那就是除了核酸,其它方面都是正常人”。为什么我说这是标志事件,因为这位大爷是社会中下层务工者,他拿着极低的工资,干着极累的工作,而他的理解能力,其实也是与他的待遇大致匹配的。我球友们花一年想明白的问题,他想了两年。

今早与朋友聊起此事,朋友当头一盆冷水,朋友说,“这大爷再不济,也是杭州最高档健身房的保洁,他每天服务的人群,最差也是大厂员工,他的信息渠道、理解能力,认识范畴别说三四线城市保洁,就是三四线城市的大学生,都未必能比。” 我说再给他们两年,过两年他们会明白,朋友说,“你还是对中国乡村不了解,他们永远都不会懂,因为他们就生活在那种谁都不懂的环境。” 我不像朋友这么悲观,但我觉得两年时间还是需要的。一年前大城市高收入人群懂了,现在大爷也懂了,未来小地方,低收入的人也会懂。但当过老师的人都知道,班里总会有一点就透的学生,也会有讲十遍还是不明白的学生,这时不能因为还有个别反应慢的学生不懂,而撂下多数早已懂的学生。




                 

相关话题

  隔离结束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父母一辈明明都经历过SARS,但为什么还是不重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 
  一位分拣扬州驰援上海物资的分拣员打包抗疫物资把自己手机也装进去了,目前手机找回了吗? 
  8 月 2 日上海浦东机场货运区 1 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目前情况如何? 
  美媒用美国等地的死亡率,声称推算出「中国新冠死亡病例有170万」,这种算法的漏洞有哪些? 
  如何看待8月7日美国疫情确诊人数突破500万? 
  7 月 29 日新疆新增本土病例 96 例,目前情况如何?接下来如何做好防控? 
  国家卫健委反驳新冠最早患者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说法? 
  2022 年春运大幕开启,预计全国发送旅客 11.8 亿人次,这个春节你选择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 
  如何看待部分台湾人入境福建不需要隔离? 

前一个讨论
上海建议市民非必要不离沪,目前上海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苏联是否是在诞生时就有了沙文主义倾向?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