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是怎么废掉的? 第1页

                 

user avatar   yao-dong-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生是个超多元的函数,而且它不是凸函数,也意味着它存在大量局部极值。

所谓废掉就是掉入了某个局部极值,在这个极值里无论往哪个维度前进都只能得到负反馈,而什么都不做却可以轻易维持现状。

就像一个光滑的锅里的螃蟹,无论它怎么努力爬最后都会滑向锅里,而放弃挣扎也仅是呆在锅里。

人都是跟着正反馈走的,向某个方向走一步,得到正反馈就再走一步,得到负反馈就换个方向走,这样一步步就会去到一个局部极大值。

掉入局部最大值的时候,人们其实是知道这不是全局最大的,甚至可以看到周围存在更大的局部极大值,但是没办法走出去。

努力只能帮你从当前值前进到某个局部极大值,但是不能帮你从当前的局部最大值走出来。

有时候一些来自外部的力量改变了函数的参数和状态,反而可以帮助某些人逃离局部极值,但是这并不能保证他们可以达到更大的极值,也可能是更小的。

比如:

某个国家邮政系统小公务员本来只打算拿铁饭碗混日子,没想到国家突然大裁员。

某些富二代官二代本来可以做个富家子纨绔子弟过一辈子,没想到家道中落,有的轮流成乞丐,有个反而做出了超越父辈的事业。

有的人六十来岁,本来以为也就在市级领导的位置上安全退休,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动乱。。。


user avatar   sum-sun-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居然破千了,好激动~谢谢大家赏脸

https://www.zhihu.com/video/948335378197860352

user avatar   yue-liang-ma-ma-63-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家李尚龙说:“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之前的我并不相信人会这么轻易地堕落,直到身边出现了一个真实的例子。



前段时间的同学聚会上,见到了许久没见的W君。



学生时代清瘦的少年模样,如今竟发福得如同中年大叔。



和他聊天后我才知道,毕业之后的他辗转换了几次工作,却仍无法适应上班生活。



后来干脆辞职回家,靠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加上一点网络兼职的收入度日。



在家宅了一年多的他,很少走出家门,成天日夜颠倒、通宵打游戏、无节制地吃各种垃圾食品。



也许是因为长期缺少社交生活,我们跟他说话的时候,他的眼神总有些许呆滞,似乎要反应一段时间才能理解。



我开始真正相信:低质量的长期宅家生活,确实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外貌,甚至是人生。



人喜欢在舒适熟悉的环境中待着。而这种舒适区一旦建立,你就会变得无比依赖,慢慢地爱上周围的墙,恋上舒适的小屋,从而不愿意飞出去看看,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而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就是不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终身成长词典词条《464:花盆效应》中提到: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当你对现状心满意足,日复一日地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再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那么你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那块区域里。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当你停止了学习、固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你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









02



前几天去市图书馆查资料,旁边的位置坐了一位穿着高中校服的男生。



他的面前摆着一本厚厚的教科书,眼睛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手机屏幕。



当我翻完了一章晦涩难懂的英文原著,他戴着耳机,在看抖音视频里的宅男女神跳手指舞;



当我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图书馆的时候,终于看到他不再刷短视频了——他点开了王者荣耀的图标。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



十几秒可以刷完一个短视频,二十分钟可以打完一把游戏,一小时可以看完半本爽文。



微博段子张口就来,明星八卦关注得比谁都多,网红的名字如数家珍。



学习?不存在的。



顶多看几篇教你如何“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碎片化文章,打完鸡血后依然浑浑噩噩,沉溺于感官娱乐之中。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二,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



玩游戏、刷视频、看爽文,这些是顺应人性的,因为它们有及时反馈的机制。



你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感,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



对比之下,学习、健身、提升工作技能,这些都需要漫长的反馈周期。



你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看到回报,远不如刷小视频、打游戏来得有意思。



太多人为了逃避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当你不再制定计划,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你离废掉就不远了。









03



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段高铁吃泡面被骂的视频。



视频中,一女子情绪激动、面目狰狞地破口大骂吃泡面的男乘客:



“不让你吃泡面,你还没完没了了是吧?”



“我让他不要吃泡面,他还吃,剩下汤居然不倒,故意在这熏着别人。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那么不要脸的!”



“谁跟你好好说?你妈都不跟你好好说!你妈跟你好好说你听吗?傻逼!”



“你吃屎才喷你,你吃的是屎吗?”



“就你这种败类,以后别上高铁了!”









男乘客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一句过激的言语,而那名女子却在不停地狂骂,连一旁的孩子都被吓哭了。



其实,如果她能心平气和地跟男乘客提出自己的意见,我想那位男乘客也会去理解并寻找解决办法。



但情绪失控却让她表现得像一个泼妇,不但引起了车厢内其他人的不适,还给自己的孩子做了负面的榜样。



罗伯·怀特曾经说过:“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去努力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三,是沦为情绪的奴隶。



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



有人因为和店家发生了一点口角,就冲进厨房拿起菜刀砍人;



有人因为丈夫的一句责难,就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从5楼扔下,自己也纵身一跃;



还有人因为生活不如意,就上街殴打无辜的人,发泄情绪。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当你深陷情绪的深渊,让理智随时被情绪牵着走,那么你离后悔就不远了。



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有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04



在国外有一个医学研究,工作人员询问了一百个在医院奄奄一息的老人:“你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几乎所有的回答都不是后悔这辈子自己做了什么,而是没做过什么。



没有在最好的年华里修炼自己、没有冒过的险、没有追求的梦想......



你是否也习惯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靠着短期的快感和虚拟的满足感度日,常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左右?



最可怕的是,我们即使对现状如此不满,却也没有勇气去改变。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向前一步,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现状?



一是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变主观世界。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人处于辛苦、繁忙劳动中,大脑必然没有余地去思考颓废的事情,他需要休息,主流思想是思考摆脱目前穷境的途径和方法。我以前叛逆期阶段,思想认识不充分,也玩过颓废的事情,后来,辛亏多次在打暑假工过程中,一而再体会劳动心酸、尝试饥饿滋味、受到藐视眼观等待遇,自然向往自由,但在这个无聊而辛苦的过程中,思想发生一百八十度的转弯,逐渐改掉很多陋习,走向正轨。



二是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人成熟的标志是能否控制自己,控制自己拒绝诱惑、控制自己抵抗压力等,要不然只是年龄的成熟,而非心理的成熟。没有逼自己一把,摒弃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不足于谈成长。如果刚开始实在不能自控,让自己害怕的人控制一下自己,在吓唬下学习、工作,或者,去跑步,跑到呼吸不过来,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每天坚持一点,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因此改变很多,那些所谓的废掉迹象,想改变也完全在话下。



三是接近正能量的人。



今年的广告语很有意思-“2018年,接近正能量的人”。人是有社会属性的动物,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接近什么样的人,这些人的教养、习惯、言语谈吐等,终会潜移默化深入到骨髓里。比如,你要是有幸接触很多的企业老板、高管等正能量的人,这些人的创业激情、思考方式、精神力量、工作态度等,会发出很强的磁场,会感染身边每一个人;而对立一面,要是天天和乞丐在一起,思想变得越来越贫瘠,行为变得越来越懒惰。所以,请多和身边充满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你将会受此熏陶,收获伟大精神鼓舞、严密逻辑思考等无形力量,这些东西,会促使你朝着更宽广的大道前进;而那些负能量的人,请保持距离,最好远离,不要让他对世界及人生的消极偏见逐渐主导你的思想。



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成长路径不同,对问题处理的方式也不尽一致,也许,对自己有效,但对一部分人也许不太现实,所以,我佩服作者欲言又止、只能意会的结尾:向前一步,也许一切都会不同。



是的,这句话给我们无限的思考,隐晦告诉我们:只有你愿意摆脱目前情况,拒绝颓废,努力改变吧,明天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最后,用当前流行的一句话结束文章:“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每一位愿意改变自己的人,都能坚持自己的初心,不弃不懈,达到自己的目标!


user avatar   mr-mot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篇文章会非常沉重,一定会刺痛你的内心,但请花三分钟认真阅读,相信我,它会解开你心中最大的疑惑。


2013年,一篇名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大火,作者的观点是「那些学习更好,能力更强的孩子往往出现在富裕家庭」。

2006年,湖南卫视的《变形记》首播,几年的热潮之后,其背后的社会问题引发的众人思考「那些被交换出去的农村孩子,如何接受自己再次回到农村所产生的落差」

富裕的孩子去农村,那是一次造星的机会;农村的孩子去城市,只有无尽的落差。

我一直在思考:

是什么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是什么让我们从热爱生活的少年变成了庸庸碌碌的普通人?

我们是如何废掉的?

(收藏是点赞的两倍!勺子求个赞呀~)

/01/ 家庭环境

一阵哭声哇哇响起,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我们降生于世,不容选择,或出于富贵,或生于贫穷,而更多的人出生在芸芸的普通家庭中。

我们会发现总有人比我们的家庭更富裕,我们羡慕、嫉妒,心向往之,想象自己生于那样的家庭中该多好,却从来不认真思考,如果我们出生在更差的家庭里该有多糟。

家庭环境根本上的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吗?

不,是认知差距,而差的家庭环境往往从根本上切断了我们认知的机会!

我清楚的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问了班里三个问题:

他问「谁家里有可以用来学习、写字的桌子」

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个人举手,我们是班里的前三。

原来有那么多同学家里没有桌子,他们在炕上趴着写字。

老师又问「谁的家里有超过100本的课外书」

还是我们三个举手,我家里有整整三箱子的世界名著,我读了一半。

原来有那么多同学在家里不曾读书。

老师沉默了一会,最后问「谁在家里能够不受打扰的学习」

这次只有我一个人举手。我有自己的房间,家里没有客人,我可以安安静静的学习。

原来有那么多同学没有自己的房间,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就在旁边的炕上和邻居聊天。

我觉得家庭环境差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连正确的认知的机会都没有。

正确的认知是决定人生轨迹的根本因素!

很多家长觉得,我供你读书就可以了,你去学习,成绩不好是你和学校的事情。

有这个想法真的挺悲哀的。

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同一门课。你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因为他笨,是因为写作业的时候竟然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是因为他竟然没有机会看课外书拓展视野,是因为他学习的时候,竟然有人在他旁边聊天,是他根本没有学习的习惯!

我认为家庭环境再差,即便什么都不懂也请尽力做到以下两点:

  1. 家里有一些好书。
在周边都是低阶层的人的一个闭塞环境里,书是我们正确的认知世界最后的途径了。

2. 家里有一个能学习的空间。

给我一张学习的桌子吧,然我可以安心写字。离我远一些吧,不要在我耳边谈家长里短。

家庭环境差带给我们最大的遗憾不是那些富人家子弟才有的资源、平台和机会;而是我们失去的正确认知的机会。

/02/ 选择

有多少人的高考志愿的专业是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建议选择的?

又有多少人的父母和身边的老师真正了解他们建议你选择的专业。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觉得这个专业好,听别人说这个专业好,或者经过他们已有的阅历和经验分析出,这个专业好。

但是准吗?

在上大学之前,你知道自己专业是夕阳还是朝阳产业吗?知道将来会从事什么行业吗,知道工资多少吗,知道自己真正热爱吗?

我们不知道,没去想过,或者有些事不经历不可能知道。

在这里,我只是想说:

我们的选择出现偏差,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不足。

而有些人,会对问题有充分的认识,一次次做着对他最有利的选择;而在一次次选择间,人与人的差距逐渐拉大。

总有些事,必须经历才知道;总有些事,一辈子也认识不到。

破除这个壁垒的办法,就是终其一生去阅读,去践行,去纠正谬误,无他。

/03/ 自我否定

选择错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错误的选择下,被生活打的遍体鳞伤,最后自我否定。

细细回想,我们真的听周围的人说了无数遍:

「我不行」

「我记忆力不好」

「我一看到数学就头疼,学不会啊」

「我就不是学习的料」

「我没准备好,这次面试要凉了」

「这个项目好难,我弄不出来」

我们真的不行吗?

是啊,真的不行。我不是没努力过,我试了好多次,我就是做不到啊。

如果你确定自己的道路是正确的,那就继续尝试啊;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路是错的,那就换条路,继续尝试啊,为什么说自己不行呢?

都说逆境才出人才,实际上逆境毁了一大批人,在逆境中挺过来的,是那些即便毁身削骨也一往无前的人,才被称谓人才。

自我否定也不是最可怕的,我们在未来的人生中或许会受到贵人的指点,亦或者经历什么事让我们重拾信心。

最可怕,最让人绝望的,是甘于现状啊。

/04/ 甘于现状

我们曾经的遗憾和悔恨,往往会随着时间淡去;

我们过着和我们预期不一样的生活,却告诉自己「这样也挺好」

我们慢慢地和自己和解,并甘于现状。

说一个我表姐的故事吧:

她记忆力特别好,从小就会背唐诗几十首,小学的成绩名列前茅。大家都觉得她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然而,初中的时候她的性格开始变得急躁,学习不再专注,不在看书,最终考了一个大专。

有一天我妈问她说「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她说不知道。

「我教你会计吧,正好我是会计」

「不要,我从小看数学就头疼,我学不会的」

「要不学幼师,这工作也挺好」

「不要,我不喜欢小孩子」

「你就没有什么想学的吗」

「我不想学习了」

「那你以后干什么啊」

「不知道」

……

几年后,我妈和我姐打电话闲聊,我妈问她你现在干什么工作呢?

「我在这里卖包子呢」

「在哪个城市啊」

「一个小农村」

我妈沉默了好一会儿,又问:

「你怎么样,还好吗,苦不苦」

「都挺好的,我都习惯了」

……

原来,成为普通人这么容易。

/05/ 小结

差的家庭环境让我们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让我们意识不到认知的重要性,

甚至让我们连正确认识的机会都没有;

认知的差距,让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人与人的间距开始拉大;

在错误的选择下,我们会走更多的弯路,直到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的我们最后告诉自己,现在也挺好。

可我们明明有那么多次机会!

我们本可以从小有好的学习环境,养成好学习的习惯。

我们本可以选择终身学习,不断去阅读,践行,形成正确的认知;

我们本可以一次次努力和坚持,告诉自己我可以;

我们本可以走出舒适圈,向现在的自己挑战;

然而,我们错过了那么多次机会

最后成为了一名庸庸碌碌的普通人……


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看上去那么简单。

人各有命, 上天注定。 有人天生为王, 有人落草为寇 。

脚下的路, 如果不是你自己的选择, 那旅程的终点在哪儿, 也没人知道 。

你会走到哪 ,会碰到谁, 都不一定。 就像你今天遇到了我, 这都是命中注定。

PS:这是《镇魂街》的台词,嘿嘿,我借用过来,鸡贼一把

既然遇到了我,就交个朋友吧,关注我 @勺子说,一起你聊一聊成长那些事儿。


做一个小小的声明:

关于卖包子:

其实我特别喜欢吃包子,哈哈。我觉得职业本身没什么不好呀,我想表达的是,我姐因为自我否定+甘于现状,慢慢地变成了最后的样子,干起了她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卖包子。

重点是,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呀!


关于普通:

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我以前给自己的座右铭是:平凡亦非凡,无争乃大争

但是,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哦,你现在平凡普通的生活,是你一步步追求来的,还是妥协来的?

我们再怎么追求,都仍然是平凡的百姓。

但,我仍希望这份平凡和普通,留下我洒过的泪水和汗水的痕迹。

我不喜欢这份普通,是我对自己的妥协,是一步步得过且过换来的。


————————

对了,最后跟你介绍一下我自己

@勺子说

我是勺子,一个喜欢摄影,会写段子的心理学+成长答主。

我的文章在知乎上获得了400W的曝光,有7万多人为我点赞,11万人收藏了我的干货。

快让我去你的关注栏吃灰吧,我吃灰,你吃我的干货!


我还有一篇十分深刻的7K赞好文,也十分值得一看。

写了一个十分隐秘的点,别人不说自己很难发现,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了好多年老师,接触最多就是学生和学生家长,接触久了有几点感慨。

一,「把大学视为人生学习的终点」

我的同学是八零后,我的学生是九零后,这两代人的父母基本都是五零六零后,普遍教育水平是初高中,上过大学的比例不到10%,海归的比例不到0.1%。有限的见识和知识,让他们多数人长期对子女传达了比较错误的信息,认为考上大学就熬出头了,结果子女也信了。后来上了大学,大家发现一切不是这么回事,有些人牙一咬,不认命,“老夫聊发少年狂”。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过了学习的年纪,还是赶紧毕业,找份工作吧。十年后,第一种人开始创造知识,第二种人接收知识都有困难。也许你会问,这有什么区别,简单说创造知识的人可以卖基金或理财,年头好时赚提成,年头差时赚佣金,接收有困难的人可以买,运气好时赚薄利,运气差时本金都可能赔光。

二,「过度高估父母的能力」

中国是个变化频繁的社会,别说二十年前,就是十年前的高官巨富,现在再看,很多都已经是沧海桑田了。这里面有政策的变化,环境的改变,时代的发展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当你认为父母能力OK,能给你提供很多资源时,这同时也意味着风险的增加,而并不只是更多的安全感。如果你只看到安全感,但看不到风险,我只能说Good Luck。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你的工作父母替不了。

三,「忽视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

我常听年长的人劝诫,要尽早稳定下来,别奔波了。这话没错,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假设这个世界的发展是线性的,那么你可以用自己过往的认知,判断未来的发展,然后给出建议,但现实情况是世界的发展不是线性的,所以你硬要用线性的方式回答问题,指导生活会有很大问题。看书是一维,听课是二维,奔波是三维,是效率较高的输入输出方式,它会让你最大程度去适应身边时刻进行的改变。稳定不是停止,但却是降速,降久了,想提也就难了。人闲百病生。

四,「不懂生命是平行的」

中国是亲子系社会,西方多是夫妻系。亲子系有个问题,就是过分认为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有了子女,自己这辈子就交代了,其结果便是,多数人三十岁就死,只不过八十岁才埋,但现实是,人不是螳螂,不是繁衍完就死,如果是这样,人类估计撑不到今天。父母与子女是平行的生命,在某一个时刻它是传递关系,但多数时候不是,子女无法完成你的使命,你也无法完成子女的,有了子女,不代表任务转移,除了晒娃,你依然要思考,要学习,生育繁衍能力不是什么高端技能,没必要炫耀个没完。

五, 「忘了世界会继续发展」

对,世界会继续发展。十年前最经典的手机,现在基本只能出现在科技博物馆里。换言之,当你不再进步的时候,成为废物就只是时间的问题。


user avatar   renxiaoyao20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发现短期的努力无法带来超额的回报,就因此放弃了努力。这点在聪明人身上尤其明显。

以前念本科的时候身在top2,身边几乎都是聪明人。这些人在念高中的时候,别人花了一个星期搞明白的问题,他们可能只需要花半个小时就能搞明白,从此对这类题型就可以闭着眼睛答对了。这种短期研究带来长期超额回报的机制,反复的出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之中,导致大家后来出现了一种错觉,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短期的努力带来长期的回报。

后来进了大学,身边的牛人更多了,人生的维度不再是单一的学习了,很多人发现以前自己熟悉的这种机制渐渐失去了作用,于是很多人渐渐丧失了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就不再愿意去努力了。

比如微积分,不是看一个礼拜的书就可以考100分;

比如追女生,不是跟妹子交往一个礼拜就可以表白成功;

比如学习编程,不是自己啃一个礼拜《C++ Primer》就可以完美解决八皇后的问题;

比如学习投资,不是研究一个礼拜的巴菲特就可以投资赚钱了。

进入到成人的世界之后,事物的复杂度上升了不止一个层次,所有回报的获得周期变得越来越长,需要投入的努力和坚持也越来越大,而之前自己所仰仗的聪明,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小。

人们总是重视短期的努力所达成的效果,而轻视长期的付出所带来的的回报。一旦短期努力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就,就不愿意再去付出了。很多人,就这样慢慢的废掉了。

---------------

1.8K个赞了,也被大家顶到第一个回答了。感谢大家!

说了问题,也得说说解决的方式。

其实上面所说的颓废的原因,在每个人身上都多多少少的出现过,包括我自己。所以我也想了很多方法来克服。

我自己感觉最好的方法,是很多事情都通过短期的努力先尝试一下,时间可以是两个礼拜到一个月;之后如果因为毅力的原因,或者碰到了更有意思的事情,没关系,可以先把这件事情放下,转到下一件事情中。这样尝试过几件事情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可以回过头总结一下,看看有哪家事情对自己形成了潜移默化的积累或者改变,哪怕是很微小的积累或者改变。如果有的话,可以再尝试将这件事情捡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尝试去学一件新事物的时候,在初期可能会学的比较快,也就是所谓的新手福利;但很快就会进入瓶颈,很多人可能会在瓶颈期选择放弃。但是如果隔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当初的瓶颈好像不再是瓶颈了,可以通过有限的努力进行克服。

所以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暂时走开一下,也只是人之常情,这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是否潜移默化的有了积累,是否可以突破当时的瓶颈,是否值得你继续坚持去做。

-------------------

留言里有位 @清雅微言 讲的特别好,这里引用一下:

以前我种过哈密瓜的种子,每天浇水希望能看到它发芽,长大,结瓜。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它连颗嫩芽都没长。我就放弃了,把它随便放在阳台一角。过了一段时间,我家又有新的植物来,我找花盆安置的时候,在角落发现原来那个种有哈密瓜的盆子,里面有一株干瘪了的嫩芽。原来它也曾努力生长,只是我给的耐心和时间不够。

-----------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任逍遥的书房。二维码如下:


user avatar   ze.r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危机感。


user avatar   zhang-guo-feng-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短,浅,傲,拖,耗,这五个字,你沾上就离废掉不远了,尤其是最后一个,简直是废人于无形。

1、短。

追求短期快感,放弃长期努力的超额回报。

  • 写三五个回答,就妄想成为万粉大V。
  • 看两页巴菲特的书,就准备去投资赚钱。
  • 学一个月编程,想弄出下载量过亿的软件。

这就是很多人脑海中的努力和上进,几乎就是妄想和心血来潮,只要不能立马见效,那就放弃。

所以他们做真正上进的事情很难达到满足,反而容易满足于及时享乐之事,那种即时的正反馈很容易让他们上头,比如:

  • 没有节制的刷朋友圈、短视频、娱乐新闻,找那些炸眼球的标题。
  • 长时间玩游戏,通宵达旦打怪升级,沉迷于虚幻的成就感。
  • 通过键盘宣泄自己的不满,掩盖自己的自卑和阴暗,在网络上寻找存在感。

这些事,很容易就能给人一时的快感,这种短暂的成就感,可以填补虚无的内心,但是却容易让一个人忘记时间,沉迷其中,最后就不知不觉的废掉了。

如果你真的想提升自己,你最应该做的是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把它打磨成你的标签。



2、浅。

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 他说现在做自媒体赚钱,那我去做个自媒体;
  • 他说最近蔬菜要涨价,那我去屯一点蔬菜;
  • 她说这个男生不是个好东西,那我和他分手。

一直都习惯于在别人的指使和帮助下做事情,沉迷于思维的舒适区,那怕身体再累,只要不让我动脑子怎么都行。

从来不看自己没接触过的东西,很少参与创造性事物,对未来有期望,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是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努力,从来没有好好思考过自己的方法上有没有什么问题。

这种人,很少获取高密度的信息,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别人浅显的知识,成为别人观点的受众,忽略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这种人最容易被带节奏,哪天遇到个成功学大师,一下子就悟了,然后就废了。


3、傲。

这种傲,不是有实力的傲,而是用错位成就感来麻痹自己。

就是专门拿自己的长处去吊打别人的短处,和体育生比成绩,和学霸比运动,和马云比长相。

或者是忽略客观条件去跟别人比什么,比如一个北京的因为自己月薪比一个小县城的高就沾沾自喜,实际上人家月入一万比你月入两万都够用。

这种错位的成就感,会造成一种“自己水平还不错”的假象,带给人强烈的优越感和满足感,欲仙欲死。

自以为什么事情都懂,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插上两句嘴,被指出错误就感觉人家看不起你。觉得什么都会,样样都精通,遇到有人反驳,立即开启防护模式,像刺猬一样锋芒毕露。

这种自嗨的感觉会想软绵绵的棉花一样,把一个人给封闭起来,让他忘记了努力,直到最后大梦初醒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被人拉开这么大了。

4、拖。

遇事先回避,渴望有人能帮助解决,拒绝自我突破,习惯等待拯救。

  • 下班了但是你的表格还没做,等那个会做表格的同事来教你。
  • 灯泡坏了,等舍友回来再换新的。
  • 不会做的题,等老师讲最简便的方法。

事实上,你等的那个同事早就下班回家,陪老婆孩子了。你在黑夜里瑟瑟发抖,祈求各路神明保佑,脑海里各种恐怖片循环播放,你舍友早就鼾声震天,还不忘砸吧嘴。

而你的老师,这道题已经讲过了我们看下一题……

给自己的拖延找借口,现在不想做的事,就说“再等等”“明天再说”“还没准备好呢”。然后你等没了机会,等走了女友,等丢了工作……

总觉得“真正的生活还没开始”,对自己的期望非常大,今天没做到的明天多做一点,渴望用未来的时间弥补,过去的遗憾。

活在自己虚构的蜜汁自信当中,幻想未来的自己,美好又幸福,却显少为当下拼搏。


5、耗。

这种耗,是自己跟自己耗,是情绪上的耗。

想做一件事,又不敢去做,犹豫,纠结,原地踱步,徒增内耗。还没执行就先想了一大堆没用的,还没开始就想好失败的结果,自己和自己商讨了好几年,最后也没动手去做。

跟别人在网上抬杠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间一分一秒地花在评论区的互怼中流逝而去,自己感觉自己忙了一整天,想想忙了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领导让你去端茶倒水,你非常不满,但是又不敢说,还不能接受,自己跟自己怄气,生了一天闷气,其实端茶就用了一分钟,但是你就这样耽误了自己一天,一直在自己跟自己耗。

既不敢站起来,又不愿意跪着,就一直跪着生气,还不如买两幅护膝。

不干实事,不愿接受,像一架坏掉的机器,通上电以后热的发烫,但就是不往前走。

犹豫到底给不给我点赞,想了半天,一直没动,有这个功夫双击一下早就完事儿了,你纠结什么!


推荐阅读:

有哪些男生有女朋友之后才知道的事情?

有没有可以使人醍醐灌顶的句子?

常见的社会潜规则有哪些?


user avatar   zheng-kang-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这个问题,哈佛大学有一份报告,一共有九条,专门说人是怎么变废的,如果你有就试着改变吧。共勉!

第一个:犹犹豫豫

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是犹犹豫豫,摇摆不定。尽管自己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也会因为自己的犹豫不决而展现不出来。尽管我们干什么事情不一定能绝对成功,但是敢迈出去一步,成功的几率就会增加很多。

第二个:拖延症

相信很多人都有拖延症的习惯,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去选择逃避一些问题,并不是我们解决不了,而是天天有各种接口去逃避问题。拖一天是一天的这种心态只会让我们中毒更深,懒惰很可怕。

第三个:三分钟热度

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的人,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刚开始的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没有意志,熬不住,只想看到眼前的收益。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三分钟热度。

第四个:害怕拒绝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有的人的自尊心很是强烈,敏感又脆弱。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不想被大家否定,很多人容易活成别人的眼里的样子,怕自己做的不够好。

第五个:自我设限

把自己的能力否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但是往往有人杀死自己的潜力,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高度,常常心里暗示自己,我差不多就行了,其实可以超越高度的,只不过自己把自己弄局限了。

第六个:逃避现实

给自己常常幻想一下自己喜欢的场景,游手好闲逃避生活,浪费着自己的时间,不想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压力,不去想,不去做,随心所欲做自己,无欲无求,两耳不闻窗外事。

第七个:满嘴的借口

很多人犯了错误,都喜欢为自己辩护,工作中任务没有完成,各种原因找借口。明明自己错了,诡辩自己的是对的,不承担,没责任,和我没有关系。借口多了,周围的朋友见你也烦了。

第八个:恐惧

害怕面对失败,害怕面对教训,害怕别人的指责,在意眼前的一切,别人的看法,别人的话语,害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报。

第九个:拒绝学习

不接受新知识,认为学习没有什么用,我们除了读书,更多还要学习一些生活技巧,学习做人做事,学习新的思想,放大自己的格局意识,而不是躺在床上玩手机。充实自己的思想,就不会觉得生活无聊。



user avatar   jie-xiu-xiu-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通常所说的「废物」,指的是对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物质。同样的,对一个人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果没有做出一点点让自己有价值感的事情,ta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觉得自己是个「废人」了。


那么,人是怎么废掉的?下面来谈谈我的亲身感悟。



01

废不废掉全在你的一念之间


所谓厚积薄发,在废掉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你觉得自己还是有救的。


说好的每天阅读一小时,但我现在就是特别想英雄联盟,明天看两个小时书补上就好了。嗯,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本来计划着晚上做“改变世界”项目的屁屁踢,结果男神女神出演的《没有头发的你》更新了,定个闹钟,明早5点爬起来做吧。嗯,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好不容易吭哧吭哧背着书包到了图书馆,噔噔噔,什么?女明星江一燕获美国建筑大师奖?我倒要看看她是何德何能?!大不了未来三天内不玩手机了。嗯,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如果能说到做到,你大可不必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可现实情况哪有臆想中这么简单呢?


玩了3个小时英雄联盟,你还想玩第4个小时,4个小时之后,你还想玩王者荣耀......


追完2集《没有头发的你》,没有过瘾,又在预告片的引诱下,买了会员继续追,追完之后又买了会员付费剧集......


吃完江一燕的瓜,刚骂骂咧咧地退出来,什么?李小璐和PG ONE合拍的多个实锤小视频流出?!


畅销书《微习惯》的作者斯蒂芬·盖斯,原本是个超级大懒虫,每天做30个俯卧撑,对他来说都是一项难以完成的目标。


后来他“破罐子破摔”,每天只要求自己做一个,结果,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做完第一个,就想做第二个,第三个......


盖斯顺势把这种方法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上,每天只要求自己看一页书,写50个字。两年后,他拥有了理想的好身型,写的书是过去的4倍,看的书是过去的10倍。


像健身、读书、写作这类艰涩的活动,一旦开始着手去做了,都会停不下来,对人产生指数级增长的影响力。更可况玩游戏、煲剧、吃瓜这种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呢?


读书和玩游戏,两条路摆在面前,在你选择开始玩游戏的那一刻,就等于是向废掉这个结果迈了一大步。



02

感觉自己废掉了,不见得是坏事


无一例外,人类是追求享乐的物种,在这点上,人和人的区别在于,为了自我实现,能否做到更加自觉和自律。


但是,无论一个人有多么优秀,多么自觉,都免不了会有「放纵」的时候,这是天性使然,很正常,不必过分自责。


事实上,当你感觉自己没救了,废掉了,而陷入深度焦虑的时候,正是你开始「醒悟」的时候,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并「及时止损」。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李笑来老师说:“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且众所周知,但却被人们视而不见。


时间不会怜惜任何人,一天24小时不多不少。你的精力永远是有限的,昨天熬夜了,今天大概率无法早起。你唯一能掌控的,是自己的一举一动。


人的成长是一种积累,你不知道,现在多学一点看似“没用”的知识,将来有可能会派上多大用场。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时刻反思」自己当下的行为,在心里默默地想:将来,我会为现在的所作所为而后悔吗?如果答案是会,就赶快停下来,转而投身到能让你变好的事情上。


走错路不可怕,怕的是一路错到底。一时颓废不可怕,怕的是一直颓废下去,眼瞅着自己废掉,却无动于衷。



03

光靠努力是不够的


有句老话说得好:做事没计划,盲人骑害马。


埋头苦干的人,一部分慢慢走向了理想彼岸,另外一些人,成为了“奋斗逼”。


前面讲过,你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宝贵的东西,懂得去努力是不错,但若是努力的方向不对,就会导致沉没成本太高,这种情况足以对人产生「毁灭性打击」。


社会瞬息万变,人的眼界和经验也极其受限,没有人能做到,从一开始就确定自己是否走上了康庄大道。然而同样是面临未知,总有人看上去更幸运。


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提升运气?


当然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好的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给予后人的馈赠,这份馈赠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多读好书,跟随前辈们,跨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感受千百种人生,可以帮助你打开视野,扩大格局。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给自己找一个人生偶像。什么意思呢?


如果不知该何去何从,不妨以始为终,思考一下:我的梦想是什么?谁实现了这个梦想?然后以这个人为目标,指导自己做事。


人生路漫漫,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不断探索、思考、调整,你会有更多可能性。


感谢阅读,觉得有用的朋友点个赞(点赞瘦十斤),让更多的小伙伴看到哈,顺便,欢迎关注答主: 轩涵




                 

相关话题

  能讲下你最痛快的一次经历吗? 
  缺爱的人,是不是得不到真正的爱? 
  智商140+(SD=15)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最可怕的是富二代比你还努力」,这是不是新型鸡汤? 
  如何评价反正都要过这一生,你愿意更快乐一些吗? 
  人在迷茫时该干什么? 
  为什么感觉现实中很少人反美,但网上一大堆反美的? 
  如果好人没好报,为什么我们还要做好人? 
  长大再看「葫芦娃」,怎么觉得蛇、蝎二精其实不算坏? 
  怎么快速入睡? 

前一个讨论
如何透过身边小事发现某些大趋势?
下一个讨论
东欧剧变后的东欧国家现状如何呢?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