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都说法国二战马奇诺防线没用还浪费大量国防开支,如果没有这条防线把钱都投到国防开支中法国能守住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u-bin-77-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法国军队在间战时期出现的问题不是军费不足,而是军费花不掉。实质上的根源是政府的混乱导致了军方上层的混乱,并激化了军方内部的派系斗争,最终导致法军白白浪费了对德国的军事优势。而马奇诺防线的修建,是间战时期法国军方中有识之士唯一一次成功说服了军内和政府中的不同派系,最终完成的军事建设项目。当然在二战结束后,那些在间战时期各种拖法国军备后退的各派系,都不约而同的把法国战败的责任或多或少的怪罪到这个间战时期军方唯一做成的项目上。真的有点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感觉。

法军在间战时期表面上的问题是军费支出不足,而仅有的军费支出似乎都砸在了马奇诺防线上。但就如同之前一个答主说的,法国政府开给军方的军费并不少。25年之后法军军费每年超过100亿法郎,而马奇诺一共才花了60亿法郎。法国军费支出不足的问题不在于政府拨款,而是法国军方花不光军费。从30年到36年,法军每年都结余了大量军费,花钱花的最多的33年只花掉了60%的军费,其他每年一般都剩余60%以上的军费。什么概念?大概是每年政府给法军100亿法郎,然后法军每年一般只能花掉30-40亿,然后年底汇报:报告政府,还剩下60亿多法郎,实在花不掉了。35年法国政府由于财政破产只给了法军60亿不到的法郎,然后法军这一年就花了25亿法郎,年底还剩下35亿法郎军费没花掉。

战后一般将法军的“勤俭持家”认为是由于军方保守力量过于庞大,不愿意把钱投到新式武器的装备上。但仔细算算就会发现问题。被认为保守的法国军方确实没向坦克,飞机上面投钱,但他们也没怎么向大炮,步枪和混凝土工事上投钱。法军在30-33年之间,每年都“省下了”一条马奇诺防线造价的军费,这压根不是保守,明明就是弃疗了。从这点来看,马奇诺防线好歹是每年稳定的消费了6亿法郎左右的军费,造完后至少保证了德法边境的安全。可以说是间战时期不干人事的法国军方唯一在增强国防力量上的亮点了。

我个人看来,法国军方在间战时期的核心问题不是保守,而是迷茫,这种迷茫来自于一战后法国总体国家政策的迷茫。这点从马奇诺防线延伸段建设的争论就可以看出来。算上拿破仑战争,法国的敌人往往会选择从低地国家进攻法国本土。德国人更是刚刚从比利时对巴黎进行了一次功亏一篑的突袭。法国军人的记性总比只有7秒的金鱼强,马奇诺防线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要在比利时建设一条延伸防线。然后从31年开始,军方每年都会就这个问题向政府进行建议,但是最终都被政府所否决。政府的理由很简单,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比利时甚至英国不满。

英国需要的是一个相互制衡的欧洲,而一战后的欧洲对英国而言是完美的欧洲。法国虽然是战胜国,但是战争潜力不如德国。德国虽然总体实力胜过法国,但是凡尔赛条约的军备限制和莱茵非军事区的存在使得德国在一场马上爆发的战争中必然不敌法国。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可以做一个完美的离岸平衡手。只要保证德法之间的战争不会立即爆发,那法德都需要仰仗英国鼻息,而腾不出手跟英国闹腾。

对于法国而言,法国充分认识到德国在人口和军事力量上对自己的压倒性优势且对自己充满仇恨。对于法国政府或者法军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和德国之间爆发一场全面战争,在德国全面武装前通过肢解德国一劳永逸的解决德国威胁。但英国人已经发话了,英国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法国在20年代进占德国的莱茵兰就遭到了英国干涉,最终被迫撤军。要彻底解决德国,就要冒英德结盟围殴法国的风险,如果德国撑到重新完成动员,英德联盟必然能够暴打法国,法国政府不敢赌。另一方面,英国也承诺,如果德国重新武装,则英国会保障法国的独立,组成英法联盟对抗德国,英国红脸白脸一起唱。导致法国不得不选择维持欧陆现状。于是法国的欧陆外交变成了拉拢所有和德国不对付的国家,组建对德包围网。围堵德国消耗了法国所有的外交精力,而无力再给英国人找麻烦。

但这样给法国政策造成了矛盾,法国要遏制德国,但又不能真的对德国人下死手。于是这种精神分裂最先体现在了法国军队身上。以纯军事角度而言,在33年德国重新武装之前,法军最现实的战略是:在德国完成动员前,击败少量的德国常备军一鼓作气干死德国,所以我们要扩军,要组建大量的野战部队。但是政府却告诉法军,你这样做很不英国。在一战结束后,法国在德国莱茵兰保留了一支庞大的驻军,但是从25年开始,政府迫于英国的压力,开始要求驻莱茵兰的法军撤出。1930年法军全部撤出,同年马奇诺防线上马。法国政府已经放弃独力击败德国的想法,但又没把握光凭自己抵挡德国人的进攻。于是准备启用一战故智,在比利时留个口子,引诱德国人进攻比利时,然后迫使英国人下水,复制一战的进程。将抵御德国进攻的希望寄托在了英国人的承诺上。

法军内部的实权派对此是极为不满的,在法国的政治谱系上,法军一直是保守主义的右派大本营。法国国内的法西斯组织也有深厚的军方背景。作为法国的法西斯,他们自然是希望把德国人拆回莱茵联邦时代,MFGA,如果能顺便回到法兰西帝国时代那就更好不过了。法国政府则是借助法军内的“共和派”军官防止法军内部的“保皇党”篡权。相互掣肘的两派使得法军的军备计划停滞,军费花不掉。财政部长组织了调查团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结果是军方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要什么,所有的军备都没有全面的长期计划。开句玩笑说,在30年代初期,欧陆军界高层都在撕逼,苏德都在讨论未来战争是用坦克还是骑兵,只有法国人在讨论该效忠共和国还是推翻共和国。法国军方从开始的时候讨论层次就超过了其他国家的军方。

于是整个30年代,法国军方的画风是这样的,高层的保皇党和共和派在冠冕堂皇的高级会议室里撕逼军队到底是干什么的,戴高乐刚说了两句我们是不是也跟苏德一样搞点机械化部队。就被两派训斥:我们在开高级军事会议,不要用无关的议题来打扰我们。只有马奇诺带着人离开会议室,拿着铁铲表示,无论军队是干什么的,修条防线总是没错的。刚出门,政府官员过来说,不管你怎么修防线,就是别修到比法边境上。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奇诺防线的目的,就是要德军从法军指定的方向进攻,从而象一战时那样将战场限制在低地国家内,这样人力有限的法国才可能具备与德国打成相持战的条件。

从这个目的上来说,马奇诺防线的目的达到了。

如果没有马奇诺防线,法国需要在法比、法德边境都部署一支100万总计约200万的军队,这才是当时的法国无力承担的。


user avatar   jiang-cheng-23-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扫了一圈,没一个答案说到正经点上

法国缺什么?装备还是人力?几乎都不缺好吧[1]

弗里泽尔在他的"Blitzkrieg Legend"中专门划出一节讨论这个问题,最终的结论是[2]

按照经验法则,进攻方需要对防守方有3:1的数量优势(才能保证进攻顺利),当防守者拥有马奇诺防线这样固若金汤的防线时,这个比例还得上升。令人疑惑的是,1940年5月时的防守者们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对进攻者有数量优势,这就说明其他的法则在这场战役中起了影响。
但是我们论证过,国防军所拥有的武器,绝大部分在性能上更弱。乍一看这很让人诧异,因为当时德国的经济和科技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1901到1933年间,德国拥有31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而美国仅有6位。但是无论怎么说,德国在军事科技领域并没有领先——归功于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因此,我们就可以解释(一些现象),例如最开始德国的坦克落后了英法一整代。战争的下半场,在忍受着战略轰炸带来的原料短缺的同时,德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一些开拓性的进展:他们设计了Me 262,第一种实用的喷气式战斗机;他们制造了V-1,第一种巡航导弹;还有V-2,它开启了太空时代的大门。或许这就是历史的讽刺:当国防军取得他们最伟大的胜利时,他们的武器科技还落后着呢。
在色当的灾难后,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向温斯顿·丘吉尔总结了他的军队失败的三个原因:“数量劣势,质量糟糕,指挥落后”。但现在我们知道,只有第三条原因是准确的——和部队运用的战术有关。

不难看出,法国的军备虽有瑕疵,但也不算太差——至少比德国好。但是法军却在德军装甲部队的推进中表现得软弱无力,这难道能怪军费少了吗?至少大部分责任得由前线承担,负责财政的人是这场危机中最清白的人

参考

  1. ^ Frieser, K. and Greenwood, J., 2013. The Blitzkrieg Legend.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pp.69
  2. ^ Frieser, K. and Greenwood, J., 2013. The Blitzkrieg Legend.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pp.68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法国一战之后试图占领德国,至少是压制德国武装力量永不翻身。

但是。英国人不干。


报应很快就来了。

二战以后,英国人想维持庞大的殖民帝国。

但是,美国人不干。没几年就把日不落帝国拆成了碎片。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

法国陷入了长期的人口危机,法国人没有人力和财政维持常备军,马奇诺防线是法国面对人口危机和大萧条经济下的权宜之策。


不了解法国的人最多听说过一个巴黎不抵抗的段子,还以为法国人在巴黎就投降了。实际上法军确实已经抵抗到没有任何抵抗能力,除了投降别无选择。所以说,


法国不是迅速投降,而是迅速崩溃。


1940年时全地球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有应对闪击战的方案,连德军自己都没有(以至于被苏军打闪电战的时候反应也跟个憨憨一样)。大纵深防御,弹性阻滞,机动防御(这些以后有机会再说吧)都是苏联军队后来用几百万人命换来的战术。


捋一捋二战法国战役的剧情线吧


首先是1940年5月,此时德军已经完成了对波兰的全境占领,并和苏联签署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定,根据协定,德军苏军将分别占领东波兰和西波兰。同时苏军也趁机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并随后逼迫罗马尼亚割让了大片国土(从此时的视角看苏联也是个和德国不分上下的大反派)。而此时西线却一片静寂,法国英国虽然对德宣战,但边境却安静的可怕,法军唯一的行动是39年底的萨尔攻势,仅仅推进了5公里。史称静坐战争(Sitzkrieg)。

但德军已经将主力从波兰调回,动员了420万陆军、100万空军、10万党卫队。集结于从齐格飞防线到低地三国的漫长战线上。其中德法正面部署300万陆军,157个师。


随后就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和敦刻尔克大合围,历史证明,集中使用坦克是非常正确的战术。德军7个装甲师迅速突破阿登地区,一路碾过后方法军预备役部队的集结地(因为当时的军队还没有大纵深防御,战线后方是完全空的)抵达英吉利海峡,彻底切断了盟军和后方的联系。

期间盟军组织了数次反击试图重新恢复地面连接,均以失败告终

紧随其后的便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合围,英军成功跑路,吹上天(实际上二战区区50万人力对full scale war毫无影响,西线反击时主力也是美国)

低地三国彻底沦陷后,法军失去了大量精锐部队,只能试图沿索姆河建立新防线。但很快失败了。

德军装甲部队再次突破了法军防线。法军为了防止被钳击,只能整条战线撤退

随后演变成一场灾难性的溃退,大量法军被德军成建制歼灭在战线上,马奇诺防线也被彻底突破。并且德军继续保持高度组织,连续推进。到7月底时,大半个法国已经被德军控制(也是法国的精华地区),仅剩下南部地区苟延残喘(但击败了意大利的入侵行动)

法军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全部有组织的军队,仅存少数老弱病残,这种时候德军提条件,说法国可以保留非洲殖民地和目前没有沦陷的地区。换你你答不答应?再不答应连法国南部也一样要被吃掉,而且无法给德军带来任何伤亡。


法军不是投降的太快了,是崩溃的太快了。


法国二战期间的战术表现极其不堪,但实际上这没法怪法军不行。就算换了苏军美军面对闪击战也一样一打就崩。苏联前期连丢乌克兰,白俄罗斯,中路被打到莫斯特,上路被打到列宁格勒,摩尔曼斯克,下路被打到斯大林格勒,丢掉的面积有三四个法国那么大,军队损失数百万,几乎可以说全军上下死了一个遍。


法军的糟糕表现主要归结于法国本身战前的经济崩溃,因为法国19世纪末的过度基建,政府长期赤字,只能靠发行国债和缩减公共开支度日。在经济衰退的前提下,大量无法积累财富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生育。法国随后陷入了长期的人口危机之中。而马奇诺防线也正是在法国人力紧缺的背景下,试图以公事和要塞弥补服役军人数量不足的权宜之策。即使法国的战略家明白机动作战的意义,依旧不得不耗费巨资修建马奇诺堡垒群。因为人力危机,法国无法负担一支能在德法边境对峙的大规模常备军。这才有了静坐战争和一触即溃的预备役废物法军


关于法国战前的经济分析,欢迎移步我另一个答案:


本文修改自我自己的答案:


user avatar   sunlaoshi8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




  

相关话题

  战列舰对轰,二战日本海军能战胜英国吗? 
  1943年德军能否有谈判的空间?谈判会取得什么样子的结果? 
  为什么希特勒要留那么丑的胡子? 
  如何看待法国总统马克龙透露法国核武器规模? 
  1943年“全盛期”的纳粹德国穿越到今天,需要多长时间被反推到柏林? 
  为苏联打胜二战做出了重大贡献的间谍佐尔格为什么暴露了身份? 
  法国对二战的贡献和印度比半斤八两,为何法国进了五常而印度不行? 
  如何激怒一个德棍? 
  为什么一战二战都是英国法国俄罗斯联手打德国意大利? 
  法国留学M1选工程师还是公立大学? 

前一个讨论
吕布那么怕张飞,但是为什么武力排名却高于张飞?
下一个讨论
秦亡之后,为什么山东六国能复国,而秦国却不能复国呢?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