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网上在不断地挑起性别对立,目的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不妨先反过来看一下,哪些同样是事关女性的网络热门话题,却不方便女权大师大V带节奏。

我几乎只混知乎,我也只说知乎,凭记忆总结一下:

1.之前有个女同胞,生不出儿子被婆家打死,骨灰又被娘家卖了配阴婚。

2.pdd女性员工猝死。

3.“现实版樊胜美”,女孩死于意外,被自家人挟尸要价。

4.“得癌症什么体验”,“年纪轻轻得癌症什么体验”这类问题下,向来不缺女性患者,有些还很年轻,遭遇颇令人同情。

5.才发生的,贫困家庭出身的大学女生被上司以应酬为名带去开房,死于下药。

这些事,大家记不记得有几个女权大v发声?是立即就能发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还是拖好些天才姗姗来迟?即便发声,节奏带不带得起来?

按说,上面的事情同样关乎女性切身利益,同样积累了不少矛盾和情绪,大师和大v们既然那么擅长输出情绪,为什么带不动呢?

因为,挑动性别对立是一门生意,即便是输出情绪,也是要看市场的。

我上面列举的事例,如同一幅拼图,拼起来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是“改革永远在路上,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铁塔冲得动?

拿这样的话题带节奏,卖点在哪?怎么出“成果”?能挣几分好处?如何迅速变现?

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两性对立,大多集中于彩礼,房产,家庭琐事,婆媳关系,秋天的奶茶,男女朋友闹矛盾……

其一,这些领域确实也客观存在女性权益,找得到实际的靶标,诉求与“价码”会体现得非常明确。

其二,在这些领域搞事有利于变现。

节奏一带,阵营立马分化,不论男女,为表忠心和立场,各自站队,效果立竿见影。有男同胞妥协,老老实实咬牙多掏钱,房产加名,多买包包衣服口红。也有女同胞低头,心甘情愿博好感去当贤妻良母。还有痴男怨女怒向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一拍两散,只顾自身,信了“要对自己好”,还不如“给自己多买点化妆品和游戏”。

要流量有流量,要热度有热度,要商机有商机。

所谓的“挑起性别对立”,其实是有明确市场导向的。


user avatar   mcbi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膝盖的目的#

这种人分两类。

一类的目的很简单,有钱、有利。

这的确可以算得上是有目的。

但要是误以为ta们真想主持什么伟大的十字军远征,完成天国梦想,这就完全是想错了。

因为真有这能力的人,一眼就能看穿这是个lost cause——根本数学上不可能,逻辑上不成立。

让男性和女性对立?什么叫“赢了”?怎么定义“胜利”?

这就像打麻将摸了十五张牌,一开始就相公了,还凑什么清一色?

真蠢到连这也看不出来的的人,别说“组织一个运动”,连组织一个抽屉都有困难。

因此,这剩下的只有一种现实的动机,就是借着这题材牟利。


另一类,也是这件事的真正付出最大功率的主力军——那些自认为自己背后的“大将”是在帮自己“出战”的少男少女们。

ta们的行为其实没有可以称得上目的的东西,因为这全是被心理应激反应驱动。

这就像有人拿小锤锤了一下你的膝盖,你一脚就踢在前面的倒霉蛋的屁股上。

受害人扭头大怒——你什么意思?什么意图?!

膝跳反应没有“意图”,是拿锤子的人才有意图。

但这事坏就坏在A的膝跳反应正好踢在B的膝盖上、B的膝跳反应又正好踢在A的膝盖上,形成了膝跳链。

这膝跳链可以发电。

于是有一群人看到了商机,在不停的运维——

要是连锁反应断了,或者需要更大功率输出了,ta们会及时补踢一脚,来个冷启动。

踢得够准,循环可以自维持,效率堪比人肉核聚变。

要是中间哪一环活醒了不配合了,ta们还要跳出来热插拔,及时屏蔽故障单元。

这整出戏都是由踢膝盖的人维护的一种膝盖发电系统。

这里面没有配称得上目的的东西。

你们不要以为只有男女议题如此,台湾的1450们一样在干这种事,先当台湾人激怒大陆人,然后装大陆人激怒台湾人。

一脚踢中你的膝盖,让你踢在对面的膝盖上。

只要成功点火启动仇恨链,靠着大量情绪的奴隶们的大脑膝跳,人肉托卡马克就可以自动维持。

源源不绝,一本万利。


user avatar   yimo-xi-yang-de-you-s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换个切入点,不知能否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我来知乎有一段时间了,慢慢的,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几乎所有的高赞回答,都可以差不多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抖机灵类

这类回答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篇幅较短,通篇不超过一百字,然后极其切合主题,最重要的是让人读了会心一笑,情不自禁的点个赞

随便举几个例子:

[1]

[2]

第二类,引起共情类

这类回答通常与字数无关,但通常会让读者产生共鸣,例如众生皆苦,抗癌日记等回答。

[3]

[4]

[5]

第三类,正儿八经的学术类

写出这类回答的答主可以称为是知乎最后的良心,他们为了论证某一观点会不辞辛劳的输入大量的公式,搜寻大量的图片与数据,最后引入链接加以佐证

[6]

[7]

[8]

(注:回答都是我随便截的,无任何主观意向,链接都在末尾的参考栏里)


我刚刚列举出的三种回答分类,你们可以尝试猜一猜,哪一种回答的评论比较多?

答案是相对而言,第二类,引起共情类回答的评论比较多。

首先,学术类的高赞回答评论是最少的,也不难理解,你都把该说的都说了,甚至不该说的也说了,哪怕我就是想鸡蛋里挑骨头,我也得有那个实力不是吗?

所以,学术类回答的评论大多都是感谢答主,答主666,或者表示我一个字都看不懂但我还是给你点个赞。

其次就是抖机灵类回答,这类底下的评论都比较有意思,一些是按照答主的思路继续编段子,还有一些是分享自己的一些有趣经历等等,但总体上大部分人都是点个赞就走了。

最后就是共情类回答了,总之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生活不易猪猪叹气,同病相怜之人很多,你会在评论区见到各种人情世故,世间百态。


为什么我会啰里啰嗦的说这么一大堆?

这就要谈到最后一类回答了,在对立话题下的高赞回答

这类对立话题都有一个特点,基本都是围绕某一主题,且大众对于这类主题基本上都是二极管思维,也就是要么是正方,要么是反方,且没有中间派。

其次,两方对自己的想法几乎都是无比坚信,所以谁也说服不了谁,也就是只能在网上打打字,如果在生活中把两拨人放一起肯定得直接打起来。

举几个关键词:

中医

转基因

进化论

华为

宗教

吃狗肉

是不是联想到了什么?

有人说,知乎上的戾气越来越重,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开放注册,但更重要的是有人故意的在制造这些矛盾话题。

注意:我说的是对立话题,和这些话题下的回答无关

举几个这类话题下的高赞回答:

[9]

[10]


有人会说,不对啊!

比方说一个答主写了一篇应该吃狗肉的回答,你可能会奇怪,这不是等着评论区被那些不吃狗肉的辱骂,私信被他们爆破吗?

那你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说过了,大众对于这类主题都是二极管思维,也就是要么极其赞同,要么极度反对。

极度反对的人,自然会在评论区朝着答主疯狂开火

而那些极度赞同的人,在点完赞以后,无意间看了一眼评论区朝答主开火的话,瞬间血压就上来了

于是两拨人就开始疯狂的在评论区掐起来,而最大的受益人是谁呢?

自然是答主!

收获了一半人的点赞,两拨人的评论

而在知乎的推荐算法里,评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判定因素,可能两拨人掐着掐着,答主就上了热门了。

如果想写出前三类高赞回答

抖机灵类需要灵感,共情类需要阅历,学术类需要长时间的学习

这都不是什么轻轻松松就能写出来的玩意

而相对的,在对立话题下回答,理论上甚至只需要输出情绪就可以了,工作量上减轻了很多负担。

所以看到这类话题,许多答主也乐得在这底下回答。

躺赢。

答主赚了点赞,赚了粉丝,赚了流量,赢了

知乎赚了更多的回答,收获了更多的浏览量,也让用户使用了更长时间,也赢了

这简直就是始皇拍大腿——赢麻了呀!


而……

挑动对立最方便的话题是什么呢?

用不用华为?

不好意思,苹果华为我都买不起

吃不吃狗肉?

我穷的只能吃素了,谁在意?

信不信中医?

老子天天996,有时还得通个宵写你和我谈健康?

相不相信进化论?

你有毛病吧?相信或者不相信老板给我涨工资还是咋的?

…………

看见了没,大部分挑起矛盾的话题并不能适用于全部网民,所以前几年在互联网上许多群魔乱舞的对立话题都销声匿迹了

毕竟大伙都有事干,在网络上吵久了是真的累

最后卷赢的话题是谁呢?

相信大家都猜到了,也就是现在的性别对立……

这个对立有几大优势,使得它在一众对立话题中脱颖而出

首先,除非你天生下来就是双性人,否则你要么就是男性,要么就是女性,你跑不掉

其次,任何事件的发起人都要么是男性,要么是女性,很容易就可以将某个事件与性别对立联系起来

接着,可能就像许多人说的,真的存在境外势力的诱导

然后,为了鼓吹消费主义,许多商家也乐得将男女对立话题炒作起来,鼓励女性让男性消费

最后,许多平台为了流量,也愿意加大对性别对立话题的投入


最后的最后,本文的所有截图回答的链接都放在了参考里,大家可以去可以看是否在对立话题下的回答里的评论特别的多

也可以平时刷知乎的时候留意一下各个话题下高赞回答评论的数量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8688699/answer/908846713
  2. ^ https://www.zhihu.com/answer/1788438394
  3. ^ https://www.zhihu.com/answer/1200095472
  4. ^ https://www.zhihu.com/answer/732755886
  5. ^ https://www.zhihu.com/answer/429990462
  6.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246815/answer/55248995
  7. ^ https://www.zhihu.com/answer/83892467
  8. ^ https://www.zhihu.com/answer/638869523
  9. ^ https://www.zhihu.com/answer/528647866
  10. ^ https://www.zhihu.com/answer/1719674207

user avatar   ltl123-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直接说观点,这种提问方式不是蠢就是坏。

第一,女拳只在网络本来就是女拳极其男粉扯淡。

女拳早就走进现实了。

2012年左右,女拳就集火攻击底层男,该死,净化基因,不该生育,作孽。

知乎主流是很赞同的,现在你如果找一下,随手一大把。

2015年左右,女拳集火攻击大学教授,导师,各级官员,没有根据的说这些中高层男人都是色情动物,成天潜规则女性。

近几年女权集火刘强东未果。

今年女权控制了法律,新闻等等部门。才肆无忌惮的走出来,毫无根据的攻击阿里高管。货拉拉事件,长春女子割喉事件。

你说你身边没有?你调查了么?

派出所害怕女权惹麻烦,执法过程中对女性宽松随便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答案。

第二,也不是什么男女之间的事情。

美国女拳就是和LGBTQ,素食主义者,blm乱七八糟一大堆分不清的。

反女拳就是反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些玩意美国都养不起,中国养得起?

看一看新闻也很难么?


user avatar   liu-zhi-peng-38-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总是有人不承认短期内女拳极大的提高了女性地位呢?

最近参加一个婚礼,男的酷似古天乐,硕士,留学美国归来,28岁公司副总,年入八十万左右。父母中产阶级以上,三套房价值千万左右。

女方很漂亮,虽然每个人审美观念不一样,八十分以上是公示,二十四。人很宅很老实,处女,电影院卖票的,家里工人阶级两个哥哥一套房子。

结婚条件是男人买房买车彩礼四十万,女方家一分不出。

除了颜值般配,宅老实,处女都可以抵消硕士,事业成功了。

两人般配么?般配个屁,已经有除了颜值家产碾压这位的想通过新娘介绍一个和她价值观差不多的闺蜜当儿媳妇了。

醒醒吧,女拳打来打去,女人不但可以高嫁,甚至只要做到最基本都不作妖不惹事,颜值高一点,都有富二代抢了。

她这种收入,性格,性别一变,有白富美上门么?


user avatar   shui-dong-yij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4月13日,我非常愤怒地看到,梁小门已经明明确确是港独,而且所有人都已经知道她是港独情况下,为什么这个污蔑朱军的、叫弦子的还去大张旗鼓声援她,之前你可以说你不清楚,但是现在都已经确定她是港独了!你现在说你被朱军在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侵犯了50分钟,没有人会相信了,人们不会相信一个支持汉奸的人!

梁小门是什么人,支持疆独、港独、藏独的卖国贼,在推特上与反华人士互动,报团取暖,互诉衷情(因为她们总是被骂)。

和洪理达这个反华第一人,大boss合影!

4月11日,在我们发完《红色资讯 第二期》以及为朱军同志平反 以后,云南共青团立即表达了对朱军同志的声援和慰问,我唯一可惜的是,为什么污蔑《信中国》,侮辱中国的这些卖国的汉奸,现在还在微博上面大张旗鼓宣传她们的女权还要告微博,微博删除 @共青团中央 的帖子的时候天下第一,为什么还让这些卖国贼这里继续大放厥词呢?


也对,微博宁愿炸掉共青团中央的号,也不愿意把反华女权的号注销掉。这就是我们中国最大的舆论平台,记住了,各位。这是夹总。


最后附上两张截图:


user avatar   ci-yong-hu-bu-cun-zai-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而且原图知乎已经传不上来了,不得已才打了码。

你以为只有成千上万的微博女用户想要灭绝国男?还是图森破了。国男这种费拉不堪的生物毫无统战价值,利维坦直接从司法层面降维打击了。

我也懒得长篇大论了,本来我要的只有两个字,公平,公平,还是公平。但是既然连公平都没有,那我就只能矫枉过正了。对面都要杀光中国男人了,这还没点矛盾,你以为人类是怎么坚持到现在没灭绝的?


user avatar   make-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是如果说,你还想结婚,还想恋爱的话。那么男女对立,你就会感觉很痛苦。




也就是——你没有机会开始恋爱,开始一段婚姻了。

如果,你时常关注女拳,那么你会变得厌女,原来的美好的女性的形象被打破,成为了不可名状。



而当你选择韩国的魔法对轰。


你就会发现是不是更加平等了。气氛也更加和谐了。

还有法国模式、非洲模式、日本模式。

这就是反女权。


反女权,不要吝惜你的点赞和关注。

就像女权那样,高关注,高点赞。


持续大量地进行学习。

因为,也许有一天我们就会悄无声息地消失。

你再也找不到,迷失在海量的信息中。


user avatar   ne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

我要修正一下“反对女性受害者论”的观点。

这个说法的误导性是我最初没有想到的。

它很容易让人产生女性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受害者这样的印象。但这不是我的初衷。我的意思是,女性虽然比男性承受了更多的苦难,但她不应该强调自己受害者的身份,而应该看重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否认受害者”这种刚强的姿态取代“受害者”这种软弱的姿态,既然“我”不是受害者,就不必背负仇恨、愤怒、和不甘,才可能以他人的利益为重、以对人类的爱为重,才可能真正争取到让所有人共赢的利益。

但是,在这里面,我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否认”,永远无法带来真正的和解的,无法让自己与自己的和解,也无法让自己与他人的和解。

因此不要“否认”,而要“超越”。

我让你们“否认”受害者的身份,是我考虑不周,我要向你们道歉。

不要“否认”受害者的身份,要“超越”受害者的身份,以超越的身份原谅伤害者,这才是正途。


P.S. 下面的文章截图和论述我不会删,它自有它的道理,看得进去的就看一下,看不进去的也不用勉强。各人有各人获得超越的路径。


很多人找我要书目,给你们一篇综述,自己去看它的bibliography。

学校没有订阅期刊的,下面给你们截图了。

Teng, Jinhua Emm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oman" in the Western Academy: A Critical Review" in Signs, 1996 vol. 22 No. 1


第一张截图讲的是60年代美国”女性主义历史“的开端,你一定要考虑到60年代女性主义的政治诉求,所有的社会科学都不能脱离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语境单独看。

60年代的政治诉求就是要争取政治权利,这个时候的女性研究和历史研究着重强调女性受害者的身份和经历。

注意,不是说这些经历是虚构的,正如同你们很多人跟我讲你们的私人经历。我相信那些都是真实的。这里的意思是在这种政治语境下,学者们和主流舆论会特别强调一种叙事,忽略其他叙事。不是虚构,但不是全部的真相。


下面这张截图讲的是当西方学者来研究中国女性的时候,是带着他们的殖民叙事、左翼政治诉求、和战后的现代化理念来研究的。这是一片滤镜,决定了他们看到什么、怎么解读所看到的。

下面这张讲的是,最初对于中国女性的描述是由早先西方宣教士来完成的,可想而知,在他们的视角下,中国女性“被压迫”的描述占绝大部分篇幅,“正常的”(符合西方价值观)行为模式是不会记录在案的。而这些描述再一次向西方证实中国的落后与愚昧,从而合理化其殖民主义叙事。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印象,并非是由我们的祖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而是透过西方的眼睛来看的,是通过别人的言说来二手的理解我们的历史和过去。

正如Spivak所言,作为殖民叙事下的非西方人类有能力代表自己、为自己言说吗?

不能。

因为他们看起来在为自己言说,实际上使用的语言和滤镜都已经是西方人的了。

下面这张说的是70年代中国女性历史研究,60年代在美国流行的“受害者论”影响了70年代的中国研究领域。除此之外,受压迫的第三世界女性形象也满足了西方对非西方的“野蛮”的想象。

下面第三页讲到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害处,他们对这个潮流所做出的反对和挑战。

特别提到Wolf在台湾做的女性研究,她提出了“子宫连接的女性网络”一说,反对农业社会男性主导权力的传统印象。事实上,女性可以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男性、家庭和社区施加影响。但因为这些手段在家庭、祠堂等“官方”社会机构以外施行,是不会被记录在案的。唯有采取亲身参与观察的方式才能了解。

这就是我用户口本和银行存折举例的意思。这只是个例子,不要跟我说你们家到底谁管账。这个例子要表明的是权力的多样性。你们很多人还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等你们进入社会就会对权力有更深刻的认识。那绝不仅仅是谁在上位谁在下位那么简单。还有人叫我去看福柯……福柯讲半天就是在讲这个啊。请回去重新读读懂了再来看我这个例子。

下面的截图讲的是过去的研究对时间维度的忽视。导致得出女性从始至终都是受害者的错觉。这边的研究包含了从六朝到20世纪中国女性的课题,源于儒家思想的女性地位低下的理念在具体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并不总能够落实,理念是理念,实际是实际。女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阶级、不同的时空获取权力和权利的手段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只不过在单一受害者叙事下一直不被关注而已

这里讲的是Dorothy Ko的《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研究的是明清时代中层到精英女性的生活,她们结社、作诗、相伴旅行,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上都享有自己的地位、发出自己的声音。非精英女性Wolf的研究上面已经提到了。

中间还有很多就不截图了。

下面这是结语了。自己把我划红线那部分读一下吧。

不翻译了。我累了。


最后陈述

这篇文章结合我下面的回答,其实都在说一件事情,那就是“女性受害者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太简单,太粗暴,它的产生受到各种意识形态、政治思潮和政治诉求的影响,远远不是事情的真相。

再说一次,这不是否认女性受到的不平等的待遇、不公平的遭遇。

但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父权”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大,女性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弱小。

女性从来都不是逆来顺受、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被动的受害者。

正如很多研究古代女性的著作所指出的,传统女性可以通过很多非官方的渠道获取权力、施加影响、声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精英女性通过结社、出行、从事艺术活动扩大自己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影响力。普通女性通过生产劳动、管理家族资源、相夫教子提高自己在整个家族和社会中的地位(相关研究见bibliography)。

而这些非官方的手段都不会写入官方的族谱和文件里的,它们也不符合以解放和发展为中心的政治议题,所以一直以来被忽视,但不代表不存在。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男性的权力并非无孔不入、天罗地网,也不是经书上写了“男尊女卑”就真能在现实中实现的,很多社会允许的男性特权,比如三妻四妾,在现实中并不是常态。

这点现在大家都有共识了,但一度我们不也是一想起古代就认为所有男人都三妻四妾?这种刻板印象与我们现在对传统妇女都是受害者的刻板印象是一回事。

但是为什么所有传统女性都是受害者这件事在大家的认识中如此根深蒂固?

这一方面当然是流量炒作。

但另一方面也因为它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诉求。女性们要以“受害者论”合理化提高权益的要求,可以说,现在整个女权运动都是建立在“我们是受害者”的认知上。

但我为什么要反对“女性受害者论”?

第一,它不是事实,它只是一部分被选取(select)的事件,它忽视了自古以来女性的主观能动性,把女性的经历简单化、片面化,这本身就是对女性极大的漠视和冒犯。

第二,它并不有助于争取和提高女性权益。

因为“身为受害者”这样一种立场、这样一种mindset,直接催生的,是“复仇”、是“报复”,是血债血还的讨债行为。

它合理化和正当化了撕裂和冲突。导致我们争取权益,却变成了我们想要报复,我们争取平等,却变成了我们想要利上加利的赔偿。

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这是迷蒙们想要的!

是既得利益者希望你认定自己就是受害者!

——你是一个受害者,所以你要愤怒、要激动、要复仇。

这是在蓄意挑起争端啊姐妹们!

在这种行为逻辑下,正当的权益之争分分钟变成想要报私仇的意气之争!

放弃“女性受害者论”,是因为愤怒和苦毒不能成就正义!

合理的权益我们要争取,但绝不是出于愤怒、仇恨,而是出于爱。

出于对姐妹的爱、对手足的爱、对人类的爱!

你的爱越大,你的恨越小,你争取权益成功的机会就越大!

我们并不是为了报私仇而呼吁男女平等,而是因为这是以男女双方最大的利益、以对人类而言最有利的发展为诉求。

我们不是因为受了足够的苦现在要报复回来,好像千年媳妇熬成婆。

不!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凭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生活,做出最适合当下语境的决定。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觉醒的,从来没有昏睡过。我们现在所争取的,恰恰也是完全符合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合理诉求,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诉求。

这才是我们需要具有的mindset,需要拥有的眼界和胸怀。

是的,男性们需要看见、理解女性的困境,但这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是他们的美德和勋章。

作为女性自身,我们不能沉迷于“受害者论”的“甜蜜泥沼”中赖着不走,在男性的理解和怜悯下,心存侥幸,自证可怜!

我知道你们渴望被理解,被看见。但别人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你都要刚强!

别人理解了,礼貌的感激,那是别人的好,但你不要真的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当作“可怜的小人” “受委屈的小猫咪”。这个世界是真实而残忍的,别人的理解会给你一时的安慰,但接下来的仗还要自己打!

别人不理解,也很正常。他不理解女人也要理解这个世界的客观法则,你要变强,变成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人,变成他不理解你就混不下去、不满足你的权益整个社会都受损的那个人。

女性权益为什么在世界各地都越来越受重视?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负担不起失去女性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代价了!

所以不要盯着自己的委屈不放,你如果真的要争取女性权益,那一定不是因为人家的可怜、同期和理解来的,那是我们因为我们的价值不容小窥、我们的胸怀包容天下、我们的大爱无疆。

好了,我的话说完了。


原答案:

这件事情,“女权”的确是有责任的。

为什么要带引号呢?

——因为这里的水很深。

这篇回答有点长,但希望你能看完。


通常当我们说“女权”的时候,我们指的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思潮,但我们很少追究这个运动和思潮产生的源头。

很多人认为“女权运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实这个表述是不准确的。因为它隐含着一个从落后到进步的线性发展观,似乎有女权运动就是进步,没有女权运动就是落后。

但等一下你就会看到,这个理解很有问题。

一个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女权运动是特定历史阶段和文化语境中的产物”。

你看到两者的区别了吗?

后者并没有强调“女权运动”的进步性,更不假定“女权运动”的普世性。它的产生有它的时代性和特殊性,它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争取女性权益的手段。

目的是女性权益,手段是女权运动。

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必须通过相同的手段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争取中国的女性权益尤为如此。


我们先来看一下女权主义的产生。

女权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

很多人以为这是欧洲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但你只要好好想想,就知道这观点有多荒谬。

难道19世纪以前女性就没有自我意识?19世纪以前女性就受人摆布不为自己争取权益?19世纪以前女性就一直被男性压迫、剥削、没有能力为自己发声?

怎么可能。你只要读过一些古典文学,就知道“悍妇”的形象有多么深入人心。

“被压迫的女性”其实是19世纪女权主义者为了推动ta们的政治理念所发明出来的叙事,而人们也相信了,不是因为这些故事是真的,而是因为在当时当地,女性的处境确实糟糕。

但这种糟糕并非什么父权社会遗传下来的糟糕,而是19世纪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这段特别历史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糟糕。

在这之前的世界,女性根本就不是什么弱小被欺的角色。

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在传统的农村经济中,女性的地位和话语权都不低。这是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需要女性和男性一起从事劳动生产、贡献家庭的收入。

“家”本身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家务劳动”在那时还不是“有酬劳动”的对立面,而是和下地耕田、喂猪放羊一样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生产活动。

所以作为一个传统社会的女性,付出的被社会普遍认可的劳动绝对不比男性少,她的价值也绝对不应该被低估。

这样一个女性在家庭中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力当然不会小。

其实你现在去农村看一下,还是可以看到不少女性占有绝对话语权的家庭。

但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发生了改变呢?

就是在欧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之后,一部分农民变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家”不再作为生产单位,家庭的收入也不来自于男女双方的劳动,而开始以在外打工的男性为主,家务劳动逐渐变成不带有任何经济价值的“无酬劳动”。

女性的地位就是这样开始下降的。

甚至连“父权社会/母权社会”的概念都是在这个历史阶段被特意发明出来的。

并不是因为传统女性地位低下、觉悟不高所以没发现自己的困境,没意识到自己被剥削,而是过去女性确实地位不低、也谈不上被剥削,才根本没有什么“父权社会/母权社会”的概念。

“父系/母系”是客观存在的,但那并不必然代表权力的归属。

当然,你也可以列举出传统社会男性的种种“特权”,女性的种种“限制”。但老实说,在传统社会起决定作用的,并非“性别”,而是“阶级”、“代际”、“年龄”、“族群”等等。跟这些比起来,“性别”要排到老后面了。

总之,你要知道“西方女权”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才能了解为什么这个概念在中国造成的问题远比解决的问题多


来看中国。

在中国,女权主义是伴随着救亡图存的运动兴起的。

引用我过去回答中的一段话:

“在中国的语境下,人类学家对基于五四运动的妇女史观的批评也在于,那一套要把女性从压迫性的封建父权制度下解救出来的话语构成了“非历史的发明”,它并不真实反映传统社会女性的生活状况和困境,它更多的是服务于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的话语工具。”[1]

简单的说,在一开始西方女权主义就是被简单粗暴的移植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语境中,它所诉求的那些东西,很多在中国都是不存在的。

比如女性出来工作,在20世纪初连男性都没有几个出来工作的,工厂都没有一个,大部分中国人是按照农业社会的男女分工合作生活。

而到了建国以后,工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女性也没有像欧洲女性那样失去了劳动的途径。由于社会主义对于男女平等本身就非常激进,所以中国女性很早就参与到家庭以外的生产劳动中,并不存在欧洲那种女性突然丧失地位的情况。

男女同工这件事尤其意义重大。虽然让中国女性的劳动量大增,除了家务劳动还要从事其他生产劳动,但它对中国女性的地位提升有很大帮助。无论是传统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开之后的中国,女性的处境都要透过具体的阶层、代际和年龄来理解,并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女性就是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你可能会觉得意外,毕竟中国以重男轻女、抛弃女婴闻名于世。

但这在绝大程度上是和经济水平有关,在男性劳动力缺乏、经济条件有限时的社会行为。在20世纪的中国城市,很多家庭越来越希望要个女孩。是因为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女孩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提高了,女性也不需要婚后搬到男方家去,父母晚年可以依赖女儿。这时候重女轻男就很可能会取代重男轻女。所以重男轻女本身就是一种历史阶段性的产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西方女权主义移植到中国的时候是假定了一个被拯救的受害者的形象,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解释框架。我们必须在自身的社会环境中考察具体的问题成因,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这点我最后还会强调。


再回到建国以后。

其实中国最初基于西方理论框架被民族复兴所绑架的女权主义在建国以后基本上就不存在了。因为民族兴亡的语境已经消失,“拯救妇女”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波女权思潮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妇女的权益再一次提上日程。

但在这一次的“女权运动”中,和今天我们看到的男女势不两立的局面截然不同。

那个时候学者、NGO、社会活动家们主要的议题是,消除贫困和战乱,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推动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参与,清除对妇女和儿童的暴力

这些议题,现在的所谓“反女权”们也不会不认可吧?

那时候的舆论导向完全没有任何男女对立的东西。男性一同参与推动男女平等、同工同酬、扩大女性权益的动议中。

从1995到2015这20年间,这种不涉及男女对立的推动女性权益的运动一直在进行。

但是2015年前后,情况开始出现不一样的走向。


这段时间,也就是迷蒙团队开始运作吸粉的时间。

但迷蒙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ta所代表的,其实还不是男女对立的开始,而是流量经济的开始。

男女对立只是流量经济兴起后的一个附带产生的现象,但就是这个现象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迷蒙们的害处,是ta们看到男女在婚恋上的困难(这些困难其实一直都在),抓住人们心底里渴望而不得的焦虑和怨恨,开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投喂那些让人心里得到满足、怨恨得到发泄的“甜食”,包裹着心理学、社会学、女权主义等社会科学的外壳,就好像垃圾食品包裹着营养配搭的保证,让人吞服得心满意足的同时又不需为此有任何不安和抱歉。

社会上女性受到恶待的情况总是有的,但具体什么原因导致的?是贫穷、无知、迷信、缺少教育、精神健康问题、制度问题、还仅仅就是男女朋友之间发生冲突?

对于这些,迷蒙们是不屑于了解的。对于它们来说,这些故事只是素材,用女权主义的外壳一包装,就可以高价出售,买家就会络绎不绝。

中国社会极端激化的男女性别对立,就是从这个时候出现的。

在这件事上,我认为中国的“女权主义者”是应该付有责任的。

因为ta们在这个时候心存侥幸了。

ta们难道真看不出迷蒙们和女权真正诉求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吗?也许有一些人看不出,但肯定有人看出来了。ta们看出来了,却选择了保持沉默。

ta们对迷蒙们的做法太过纵容。也许ta们认为通过与男性的对峙可以快速提高女性的地位,也许ta们觉得二者的诉求有相似之处,也许ta们在做女权工作时感到受挫,暗暗感到解气。

我不知道为什么,到底为什么现在也不重要了。总之ta们没有及时的发声驱赶劣币,最后被劣币驱赶,甚至一部分和劣币同流合污,这些都是需要反省的。

ta们也完全没有料到这种庸俗廉价的“女权主义”对社会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以及在男性中激起的反噬有多强烈。

“田园女权”、“女拳”、“拳师”……这些词一出,对女权的污名化就覆水难收了。

但这里面是有女权工作者自己的责任的。

从2015年至今,靠性别对立博眼球已经成了一个越做越大的生意。虽然迷蒙倒下了,口子却已经开了。

有人靠骂男人为业(我不是说杨笠,她的脱口秀没什么问题,放到15年前不至于激起这么大反响),有人靠骂女人为业,有人教女人pua男人,有人教男人pua女人。

可怜了那些被冲得热血沸腾的男男女女,根本生活里和异性交往相处得好好的,就莫名其妙一肚子怒火,跟着喊打喊杀。本来可以好好谈个恋爱,找个人相爱,结果非要搞性别对立,看个脱口秀还能闹分手。


今天的性别对立完全就是流量经济下的一门生意。真实的生活中根本没有网上这些惨烈的冲突。而网络上这些冲突,甚至仅仅是参与讨伐对方的言论都是火上浇油,是在帮助这门生意越做越兴隆。

要真的让这门生意无利可图,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不参与性别对立的纷争,不选边站,不咒骂对方,就事论事。

之前说了,西方女权主义并不适用于中国的国情,甚至也不适用于西方现在的国情。它只是那个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所以你看现在西方社会,除了在学术领域还会看到性别研究的课题,在学术以外,女权早已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英文网站上也鲜有中文网站上这么激烈的男女对立言论。

那么,我们现在到底能够做什么?

我的建议是,回到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妇女大会”,重温当年的女性议题,踏踏实实的做女性儿童权益相关的项目。

我们完全不需要使用“女权主义”这个标签。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女性有中国女性需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去判断、去找出解决办法。

比如山区女童的教育问题。张桂梅校长从来不会说自己是什么女权主义者,但是她让大山的女孩们读书,上大学,走出大山。这才是当务之急。

还有女性的工资问题、就业问题、怀孕之后的劳动保障、婚姻法中的不合理之处、性侵猥亵的上告途径……所有这些都可以就事论事的讨论,完全不需要拿一个完全不适配的“女权主义”的外壳来包装。

在别的回答里我也说过,“女权主义理论“在西方都已经饱受诟病了,在非西方更是屡屡碰壁。它在中国这几年受到追捧,不是女性突然觉醒了,而是用它做生意实在太好做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为中国的女性做点什么、真的在意中国女性的权益,我由衷地建议,

——抛弃”女权主义“这个名号吧!

中国的男女从来也不是对立的,现在也不是,将来也不是。

中国的女性也不需要依靠与男性的对峙来获得成长和权益,有人希望看到我们对立、看到我们互相谩骂、不信任、打得头破血流,你们要想想为什么?到底谁从中受益?是你吗?是我吗?

如果都不是的话,那我们天天在这喊打喊杀的做什么?!


抛弃”女权主义“这件事,恐怕要先从”女权主义者“做起。

我知道你们不甘、委屈、面对一些男性的讨伐咽不下这口气。

但是你们要想想,你们所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为了女性的益处

如果现在很明显这件事已经伤害了女性自己的益处、伤害了男女之间的信任和关系、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那这还是你的理想吗?

放弃“女权主义”的名号,你还可以为女性发声、为女童发声、为受到不公平伤害的姐妹发声,但你不需要女权主义的背书,更不需要和男性对峙。这些公平和公义的事情,男性难道不支持吗?从95到15年间,有多少男性也在做着这些提高女性权益的事情?

放弃女权主义者的身份,我知道不容易。因为这里面有你投掷的心血和感情。这的确相当于对自己一部分的否定,承认自己过去的一些选择是错的,一些观点需要修正,一些行为需要道歉。而且你还不知道放弃这一身份之后是否能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我明白你的顾虑。

但问题是,都撞到南墙了,没有路我们也要给它开出一条路出来不是吗?

更何况,在这件事上,我们其实是有把握的。男性和女性的对立绝对不可能是解决办法,它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合理性,也没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男性和女性必须要一同在公平、公正、平等的议题上努力,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因此,我这里只对“女权主义者”呼吁,不是不再发声,而是不在站在男性的对立面发声,不要参与任何网上的两性争执,有理说理,就事论事,不要突显两性的对立而忽略其他的社会经济因素。要推动妇女儿童权益的发展,但尽量脱离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框架,找到我们自己的问题,脚踏实地做项目。

如果你真关注女性的权益,同时也必然包括男性的权益,这应该就是最好的出路了。

参考

  1.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1727574/answer/1299482121

user avatar   dahailidez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成为男版咪蒙、杨笠,用情感号打拳恰烂钱的可行性?

熟悉我的粉丝都知道,我之前没少发直男向怼女拳的内容。

比如:

但是,我也不是极端的男拳主义者,我也发过一些女性向的内容(求生欲),比如《送我上青云》《塔利》《前程似锦的女孩》《二十二》等等女性题材电影,我也都有写影评安利的,其中不乏一些10万+的长文。

我之前曾经说过,现在这个资本控制舆论的传媒市场,女性的话语权很大,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咪蒙、杨笠、姚晨、弦子、余秀华这样的女权大V、女性意见领袖,在资本的推动下,各种情感大号也全是站在女性立场说话,男性的声音太小。

我在各种招聘网站上应聘新媒体编辑记者,大批的公众号都在招熟悉女性心理的情感编辑,但是没有一个愿意招男性情感编辑。偌大的一个市场,养活了那么多女拳大V,愣是容不下一个男性向内容写手。

引用我之前文章的原话:

“我曾经坐将近两个小时的地铁倒公交,去某个10万+娱乐大号面试,然后对方说我的文风太直男,不适合她们的女性读者。

我目前就职的公司,总共有近20位记者编辑,只有我一个是男性。在这一行,我可能比大部分女性更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我还要强忍着给耽美剧写文)”

可以说,我大海针苦女拳大V久矣,苦资本操纵舆论久矣。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原因公司裁员,我又失业了,于是又去刷简历。果然,又出现了如下图的对话给我添堵:

痛定思痛,我突然就想,我马上也30岁了,都说30而立,我是不是也该自己创业做点事情?咪蒙、杨笠们可以靠打拳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我能不能复制她们的经验,成为男版的咪蒙?

简单来说,就是搞个公众号(已经有了),平时多发点直男癌厌女文,吸引男性读者的流量,等粉丝基数上去了,就疯狂的接广告恰饭,实现财务自由。

女拳师杨笠搞脱口秀火了以后,就疯狂在个人微博上接广告,更神奇的是底下的粉丝不仅不反感,反而还支持她多接广告、多恰饭,真爱无敌了。

我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脑残粉啊?MD我平时一发点你们不爱听的就掉粉,能不能行了?

女拳博主们恰饭,发广告无非是美妆、零食、服饰这些女孩子喜欢的,或者是一些女性用品。

我要是成男拳大V了,也可以发游戏、手办、球鞋等男性喜欢的广告嘛,虽然说男性的消费欲望比女性低,但也不是没有油水吧。

更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大海针搞男拳其实也有些年头了。

早在2013年的时候,我当时还在上大学,那时百度贴吧还比较火,我就在男权主义贴吧发表过一篇精品贴。虽然当年的文笔还比较稚嫩,但也足以说明我对男拳也是浸淫多年,颇有心得了。

要知道,咪蒙搞公众号是2015年,我2013年就在男权主义吧有精品贴了,论挑拨性别对立,老子可以算咪蒙的前辈呢!

所以说,我要是当男拳大V,那也不能说是模仿咪蒙、杨笠,蹭别人的热度,因为我本身就是这一行的老前辈了。

现在呢,主要是我空有一身武艺(拳法),没有可以施展的舞台。

之前柯洁算是半个微博男拳大V,也是不少直男癌的精神领袖。可惜人家毕竟主业是下围棋的,也没能顶住女拳师的火力,败下阵来。

现在市场上有那么多的女拳博主,我觉得男拳博主绝对是一个市场空白,也是刚需。毕竟网上反田园女拳的声音很大,只是没有形成合力。

如今女拳师有一个个精神领袖,正规军作战,饭圈化管理,血拼应援。

反观男拳屌丝,都是乌合之众、各自为战,平时打赏也扣扣索索,根本养不活一个营销号。

我TM之前写了那么多高赞直男文,打赏寥寥无几,反倒是写个吹彭于晏的娱乐稿,迷妹出手就是打赏200。

你们这就不行啊,这届男性读者不行。

你们消费太理智,不肯花银子,也不关注两性情感,怎么能养活男拳大V呢?

没有男拳大V为你们抢占话语权,那你们男人在舆论场不就只有挨骂的份么?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总之就是一句话:

我,男拳博主,打钱。

文章同步发表于“大海里的针”公众号,欢迎关注




     

相关话题

  最女性化的汽车是什么牌子的? 
  我是男生,为什么我感受不到大家口中的“性别红利”? 
  如何看待如今的性别对立? 
  在中国为什么男女分校不流行? 
  共济会“把地球人口控制在5亿以内”是否存在? 
  「女德馆」应该存在吗?为什么会存在? 
  我发现男朋友的所有账号性别都是女而且不仅是女性头像,还有性别,名字都是女的,会和男的聊天,这奇怪吗? 
  女性打扮和男女平等究竟是什么关系? 
  女生真的路痴么? 
  门萨俱乐部的男女比例约为2:1,是否涉嫌性别歧视? 

前一个讨论
3 月 29 日美国宣布暂停与缅甸所有贸易往来,将带来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历史上有哪些诡异的巧合?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