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英国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 第1页

        

user avatar   dh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的确是很水。

第二,说明你家庭水得起,不在乎这点钱,要的就是一段带学位的吃喝玩乐的经历。不少人看到你这水硕士更想认识你了。

第三,读这种水硕士可以认识相同家底的不少人,如果建立了人际关系,后期是有用的,实际上不少人顺便解决了终身大事。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把它当作投资,把它当作消费。

如果你家条件不错,父母都有收入,你跟你爸要个五六十万,去英国呆一年,好好自驾玩玩欧洲,多拍点照片,沉浸式体验一下欧洲年轻人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将来跟孩子讲起来,也是一段幸福的回忆。

但你要是家里穷,全家砸锅卖铁就能凑出这五六十万,去英国省吃俭用按部就班上课,指望去英国拿到硕士学位能找好工作改变阶级,那你趁早死了这条心。这会把你们全家带到一个雪上加霜的境地。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问题下的答案都快笑出声了

三年制水硕嘲笑一年制水硕水?有这么自我感觉良好的吗?博洛尼亚进程的高等教育三级学位你们去查查什么时候才铺开的?20世纪90年代!

91年苏联解体之前无论欧陆还是英美,最流行是两级:本科毕业直接读博,读不了博的学术上就是grandchild,苏联会额外加一个科学博士的学位,通过难度基本等于北美拿个长聘副教授。

硕士这东西对于欧陆高教体系和英美高教体系来说就是过渡的,都是鸡肋而已

有些国家,比如法、德、俄,因为官方语言和学术语言不是英语,硕士项目仅仅是为外国留学生提供过渡环境罢了,本国人上根本不需要考试,本科毕业成绩靠前自动录取,本质上相当于之前五年制本科的一个变体罢了。

英美有一些硕士是博士读不下退出的,这些人鄙视硕士还是顺理成章的。

我就看不明白连直博、转博都不行的大陆两年制三年制硕士有什么资格瞧不起一年制的授课型硕士?直博转博考博(但考不上)都不行说明在人文社科领域是笨的花样百出在理工科领域那就是导师觉得你连给他当一次性干电池都不够格。

已经是phd student、phd candidate的估计没什么心思去diss一年制两年制三年制硕士,反正学术上都是grandchild,分那么清干什么?


user avatar   yang-zong-yi-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真假未知,但是挺有意思的:

某人想买耳机,但是只有500块预算,于是到某乎提问:“500块以内有什么好耳机?”被某乎网友群嘲:“500块钱也就听个响”“这么点钱还好意思买耳机?”“快去找个班上吧,500块还想买耳机?”
这位老哥一看什么正经答案都没有,赶紧又在某乎上提了个问题:“我觉得500以下的耳机都是垃圾,大家没意见吧?”这回评论区更热闹了“XX耳机YYDS”“话说比YY耳机贵的都是智商税吧”“没用过ZZ耳机的都往后稍稍吧”

首页上一看到这个问题,我很快啪的一下就点进来了,毕竟一看标题就是浓浓的钓鱼味。就算不了解英国教育,把题目换成中国,那北京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都是中国的学校,你觉得有可比性么?同理,英国的牛津大学和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也没有一点可比性,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提的莫名其妙,要真想问,好歹得问问是哪个大学或者哪个专业水不水吧?

一看问题日志,再一点进题主主页,果然啊,是个中介提的炸鱼问题。

再一看提问历史,我算是明白了

国内考研马上结束,不少炮灰会考虑出国留学,留学申请迎来旺季,结果自家公司新招的实习生,写出来的文案简直没眼看,上知乎正经提问吧,都没几个人看。索性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英国一年制硕士真的很水吗?”

问题一出,好家伙,炸出一堆神仙,什么在英国读硕的、在国内搞招聘的、还有在国内的同行中介……到时候复制粘贴一下留学生的高赞答案,再稍微改改,这些白嫖来的文案用到后年估计都有富余……


3.23更:

为了声讨某些无良中介,也为了能让大家避免被无良中介坑,欢迎大家移步我的文章,只谈如何避坑,无任何推广


user avatar   ku-gu-xi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专业简单介绍

我就读的是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下文用IC代替) 的计算机科学研究生课程(MSc Computing Science)。

IC的计算机系隶属工程学院,系里开设了多门研究生课程,我就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下专门为转专业的学生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这个课程面向的对象,是本科不是计算机专业、但又希望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以后在计算机领域深造、或在行业内发展的学生。换句话说,如果你本科学的不是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却希望找一份研发、算法工作,或者有志于攻读计算机相关的博士学位,那么这门课程将会是一次绝好的机会。

就读专业体验

IC的专业课程内容非常充实、我遇到的教授也大多极具人格魅力,然而课程设置非常紧凑、难度大、考试密集。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形容IC的就读体验,我想再也没有比“痛并快乐着“更合适的了。

IC的研究生课程一共分三个学期,第一学期从九月底/十月初入学持续到圣诞节前,第二学期从元旦后持续到复活节前,第三学期从四月底/五月初持续到九月底。

除第三学期外,大多数日子的日程都排满了lecture、lab,学期末或下学期开始前一般会有期末考试,可别小瞧这些考试,它们会被计入总成绩,如果你不幸挂了科,那你剩下的选择只有补考和延迟毕业,不可谓不严格。

不过,我就读的专业的课程范围非常广,从算法到机器学习、从统计概率到计算金融、从逻辑到数据库等等,可以确保你选到心仪的、学起来有动力的、为你的未来职业助力的课程。

除了课程范围广外,授课老师/教授一般或极具个性、或认真负责,兼具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平时上课虽然时间紧凑,但也是一种享受。

校园生活体验

校园

不像诺丁汉、华威等其他处于小镇里或小镇间的高校,伦敦的高校大多没有大片大片的校区,IC也不例外。但如果你去过另一所伦敦的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你会发现IC其实还挺大的(笑)。

IC大多学生基于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校区上课,大多数系有自己的楼,本系的lecture、lab、talk一般都在本系的楼里。

校区内有一个主图书馆,一层是café和讨论区,一层以上是自习区,一般大家会选择留在本系的公共休息室(common room)或去图书馆自习,小组讨论一般也会选择这两个地方。

我读书期间在校园里的日常活动范围集中在院系大楼、食堂、café、图书馆、健身房,现在回想起来也蛮简单充实的。

食物

大多第一次来英国读书的同学都会暗自担忧传说中“英国黑暗料理”,真实情况是营养角度看吃的还不错,但如果你有一个中国胃,可能需要一个短短的过渡期。

我常去的食堂,H Bar, 每天菜色都会变化,一般配置是一份主菜(main),比如烤鸡肉、炖牛肉等,配两份配菜(sides),比如豆角、西蓝花、胡萝卜、土豆泥、薯条、豌豆等,除此外还有酸奶、蛋糕、水果等甜点和各种饮料。

如果你想瘦身,还有搭配丰富的沙拉供你选择。出于英国的地理优势和伦敦多元文化的影响,食谱也常常会添加一些欧洲其他国家、北非或美洲元素,说实话,味道还不错。

IC另一个很受大家的食堂是Queen’es Tower Room, 这里便是大名鼎鼎的卖包子的地方,没错,这里卖大葱猪肉包、香菇猪肉包、雪菜包等包子,也时常会有炒面、印度咖喱等其它具有亚洲风味的食物。

据说因为IC每一届亚洲学生比例都不低,学校才如此设置,但无论怎样,在忙碌的学期间能吃到松软可口的肉包,还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

除此外,学校有很多shop、café、也有bar,如果你在正餐以外的时间饿了,或者想和朋友一起看球赛顺便喝一杯,这些地方都是不错的选择。

社团

每一届的第一个学期开始后,学校会组织迎新周(Induction Week),期间会有社团展示/招新活动。

IC社团数目很多,范围也很广,兴趣相关的、职业发展相关的、稀奇古怪的……应有尽有。

更棒的是,这些社团并非走走形式,而是出于大家的共同爱好、共同追求而建立的,因此大家都十分投入,组织的活动也十分丰富充实。

如果你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或尝试没试过的新事物(比如滑翔伞、啦啦队)、或只是单纯找点课外休闲活动,那么加入社团吧!

住宿

像其他伦敦的高校一样,IC有不少学生宿舍,有一些在学校周围,其他的散落在伦敦其他区域。

住宿价格在180镑到200+镑每周不等,取决于房间的类型(single/shared/en suite/studio)、地理位置、新旧程度等,一般来说离学校近的、新装修的、独立房间、独立卫生间的住宿费会相对更高。

IC的学生一般会选择入学第一年住宿舍,后面几年自己租房子,在这里建议第一年在伦敦的同学们申请学校宿舍,因为相对省事,省去了找房子、找中介、签合同、找担保人、以及和租房关联的inventory check、cleaning等麻烦。

如果你真的希望体验一下校外住宿的感觉,那建议你找正规中介,一定要自己去看房、仔细阅读合同,以防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朋友

上面说过,IC亚洲学生很多,如果你更希望跟来自相似文化背景的同学做朋友,那你不会遇到任何障碍。我刚到IC时希望体验不同的文化,因此有意无意的和一群来自各个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朋友混熟,其中有来自埃及的二代移民、英国本土从小一路名校读到大的精英、在马来西亚长大的德国马来西亚混血、从音乐作曲转到计算机科学的希腊人、读研前没有踏出过波兰的波兰人、在英国的法语文化圈长大的墨西哥人。

我们一起上课、吃饭、一起吹水也聊过去和未来、组织home party。我从他们身上了解到了完全不同的文化,也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这种混合文化的友谊,对我来说是新奇的,也是十分有趣的。

打工

如果你希望在学习的同时赚一点生活费,那么打工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IC有学生会办的商店,主要卖食品、文具、学校纪念品等,时间很灵活,一般以1小时为单位,每小时8镑左右(法律规定的伦敦地区的最低工资),可以选择没课的时候去兼职。

我在IC读书的第一个学期,课表里常有“空闲1小时”的尴尬设置,比如下午2-3点上课,4-5点上课,在学业压力不大时,我会选择利用中间空闲的1小时去商店打工,主要工作是收银。

因为可以接触到各自各样的顾客(主要是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和他们交流,因此对我来说,这件事情的好玩程度大于经济衡量,是我读书期间一段有趣的经历。

校外生活体验

有句话是 “if you are tired of London, then you are tired of life”。

伦敦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只要你想,你可以在伦敦体验到你想要的任何生活体验。

和国内高校的象牙塔不同,英国的高校鼓励学生走出学校、模糊学校和社会的界限,因此校外生活体验,其实是一年/三年/四年的人生生活体验。

我本科也在伦敦读书,因此来IC前,我对伦敦的生活已经十分熟悉。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去博物馆、画廊走走。

IC位于伦敦富人区,周围的文化、艺术场馆非常多,比如著名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ural History Museum)、V&A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就坐落在学校旁边。平日经常会见到一批一批的小学生在学校的带领下来参观,还蛮好玩的。

除此外,IC北边不远就是伦敦的海德公园 (Hyde Park),我住的离学校不远,有空时我也喜欢在这些公园里散步,看看(别人家)自由奔跑的狗狗、公园里的天鹅和鸭子、树上的小松鼠,或者单纯地躺在草坪上晒晒太阳。

从南肯辛顿 (South Kensington)地铁站起,六站外就是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 Station), 它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伦敦的中国城所在地。当我开始想念中餐时,我也会和朋友相约来这里大饱口福。

莱斯特广场附近是伦敦著名的剧院区 West End, 常年上映音乐剧、芭蕾舞、歌剧等。对我来说,这些是完全不同的文化体验,我感到新奇,也乐此不疲地看/听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剧,比如《悲惨世界》、《歌剧魅影》、《妈妈咪呀》等等。

除了在伦敦内,我有时也会去伦敦外走走。

比较近的地方像牛津、剑桥、华威、巴斯、约克等小镇,或远一点的爱丁堡、斯旺西,甚至更远的巴黎、罗马、巴塞罗那,都是可以选择的地方。

欧洲各地之间公共交通十分便利,比如去巴黎,从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King’s Cross)出发,坐欧洲之星(有点像高铁),三小时左右就到了。欧洲也有很多廉价航空公司,经常出售打折机票;运气好的时候只需要人民币一百块就可以买到往返欧洲另一个城市的机票,对没有收入的学生非常友好。

对于像我一样持有中国护照的人来说,前往大多数英国本土外的地方需要办签证,但由于申根政策,很多地方只需要办一次申根签,就可以在签证有效期内自由出入,十分友好便利。

因此建议有空闲时间的同学们,一定要多走走多看看,利用好在英国读书的时间和便利的地理条件,这将会是你记忆里美好的部分。

求职经历/职业发展

IC是一所十分关注学生职业发展的学校,学校常年提供职业发展咨询、求职文书修改、定期举办各种career fair。

我读书时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哈哈),基本上参加过学校组织的每次career fair。

Career fair的一般形式是企业+展位,学生去找自己感兴趣的公司的展位,跟公司代表聊一聊他们期望招什么样的学生、在企业里工作是什么样的情况、招聘流程,如果感兴趣,可以试着留下自己的简历。

这个过程,其实是留学生们都熟悉的networking,你的专业知识、沟通能力、个人魅力,共同影响着你的求职经历。

对我而言,我平时没有逃的课、图书馆里专心自习的每一个小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们相处的每一刻、踏出的每一步,共同组成了独特的“我”,对我求职的正面影响非常大,帮我顺利拿到了offers。

因此我建议已经在留学、或准备留学的大家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踏出舒适区、多体验不同的文化、自信做自己,才能在求职的时候脱颖而出。

如果你和我一样持有中国护照、希望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那么按英国法律规定,我们需要找到有担保资质的雇主,并且达到一定的薪资,才能获得工作签证。

根据工作类型不同、薪资标准也不同,但留学生们一般会以年薪3万英镑作为大概标准。

这里提醒在找工作、或即将找工作的你,一定要和雇主说明你需要哪种工作签证,确认雇主有担保资质和提供足够薪资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我见过拿到offer后雇主才意识到雇员没有工作签证,而雇员也才意识到雇主没有办法为他提供工作签证,最后只能取消offer的惨案,因此大家一定注意。

结语

如果这么写下去,那么大概写10天也写不完我在英国的留学生活,但总的来说,这几年的留学经历,对我的个人性格、能力、眼界、经历、专业知识、甚至是世俗价值都产生了相当正面的影响。

出于个人发展因素的考量,我放弃了英国的工作机会回了国,但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是否要出去读书,我会毫不犹豫地再来一次,而且会过的更努力、更精彩。

如果你有这个机会,出去看看,不要浪费它,好好奋斗、好好享受,我确定这会是你人生中一段独一无二的、难忘的经历。

导师背景 Imperial College London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硕士,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学士。 DIY完成研究生申请,半DIY完成本科申请。 专注以就业为导向的留学申请,精通心理学等小众学科的申请,熟悉非CS专业转CS专业申请。 目前在国内一家互联网巨头公司全职工作,拥有丰富的互联网行业求职经验。



user avatar   san-ben-gou-hong-san-p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回答评论里某论证;一年硕就业没比三年国内硕好的那位。

您花了三年时间得到的东西仅仅是不比别人一年的差。您还觉得赚大发了?


顺便,不水的三年985硕高材生zhihu.com/question/5074





一年硕同学们。我们一年制硕士就是水啊。

有啥好不认的?

对啊。我寻思我们就是水啊。[飙泪笑][飙泪笑][飙泪笑]我一年玩遍欧洲,考察了条顿森林和泽洛高地和复活节起义指挥部。马拉松就参加了三场。学会了射击。还混成了体操社团首席刚把子。顺便建立了个代购一条龙。学位证照旧拿。然后意犹未尽换了专业又读了个一年的又刷了一堆副业的[捂脸][捂脸][捂脸]在看知乎上各种抱怨读研被导师压榨尤其是二战三战的医学生专硕被导师医院双重压榨的。瞬间觉得这几十万真划算。你说考研是真功夫。确实。问题是考的英语政治未来有用吗?[思考]也就专业课有用。

至于你说我一年没学啥两年也没学啥?

是没学啥啊。HR以为我学了那不就结了?考前把分刷刷都拿个B就结了。

至于工作?只有十年脑血栓才觉得学校学的东西能用到工作里.

本人凭借持久性体育运动。加班出差能力吊打单位里不论男女所有人.倒是不少同事被导师压榨三年,隔三差五医院一日游.

你说学的内容水?水就对了!

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是背道而驰的。做题家思维越严重,进了单位越别扭。在学校排名,gpa差不多的基础上当然越水越好。

多余的时间锻炼身体,考察些旅游推荐上没有的历史遗迹古战场啥的。练练国内没条件练的特长不香吗?

至于花家里钱?你三年国内花的不比一年国外少多少吧?这还不考虑国内二战。

早两年挣钱就算年薪八万吧也挣出16万了。

等三年硕毕业了你两年老员工该加薪了。

就业形势是越来越卷的。你211本能进的地方,考个985硕,三年后还未必进得去。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两年最精华的时间你目标做科研未来读博那是极好的。

你目标是混毕业工作为何不混一年的?

一年硕就是水。我们就是去水的。

你觉得四十万买一年课程亏。

我觉得四十万买两年时间很划算。

姑且我们认为你三年国内硕花家里十万(挺少了)

我们只要两年挣出三十万。经济来说大家就是平起平坐。这还不考虑两年员工涨工资了而你们来了还是试用期的情况。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user avatar   frankychen-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经过评论区的提醒,我觉得很可能不是英国一年硕水。

很可能是因为,,,录取门槛有漏洞。

某些学校绩点可以改,经历可以编,雅思可以替考……

所以在某些黑中介搞的骚操作下,让一些原本上不了的人也念了英硕。

群众看起来好像水了。

而真正凭自己条件录取到英硕的,会觉得很委屈。

~~~~~~~以下为原文~~~~~~~

水不水不清楚,没念过,但讲个身边事。

前女友,本来是考不上高中的,她爹有钱给她弄了个民办高中艺术生。高考也如此,通过艺术生进了某本二,然后再花钱转成工商管理专业。

本来大学玩玩也就过了,回家不想上班,要去考研。

其实她那点小九九,我还不懂嘛,不就是想去学校再玩3年,也因为这个原因和她分手了。

(我倒不会因为女友要考研就分手,而是打着考研的名义想多玩几年,这种虚度光阴的做法我接受不了)

结果,,,考了3年都没考上,意料之中。

她不是念了3年,而是连续考3年,都没考上。

倒也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某双非理工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不过让一个本来普高都考不到的人去考,的确有点难度。

回到家,家里玩了2年,父母又开始催她了,要么找个人结婚,要么去上班。

以她的心思当然不乐意了,要留学。

结果考了2年日本留学(因为喜欢二次元),没成,语言关没过。

重点来了,考英国硕士,第一年就过了,而且谢菲尔德和曼彻斯特同时发来offer。

(评论区有个人很有意思,因为我用了考硕士,而不是申请硕士,就抓着这点不放。申请英国硕士,难道不需要用你考出来的各种成绩?最起码的,你雅思难道不要考?绩点不是考出来的?)

要么是她这年发愤图强了,要么就是真的水了,要么就是英国硕士申请门槛有很大漏洞。


user avatar   bai-tang-de-xiao-la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水不水,看你的诉求是什么。

对于没什么后顾之忧的后浪而言,即使不读研也不影响发展,读研只是为了让自己的背景履历看起来好看一点,还能卖个多金+学霸的人设。

所以,与其在国内吭哧吭哧读个研出来,还不如花点小钱去国外水一个,在国外玩一年就搞下来了,轻松愉快,至于是不是有人质疑,who care?

如果别人问你,国外一年有什么收获,你就说:

“在国外接触 多元文化 国际视野 ,看很多问题就更包容了。”

词儿千万别整错了,说的时候淡定一点。

但你要是家境一般,有就业压力,指望父母卖了房子供你去英澳新读个“水硕”,回来就能靠着“海龟人才”的标签走上人生巅峰,那建议你还是去排排脑子里的水。老老实实考个国内的研,学点真东西,为以后就业铺路才是实实在在的。

确实也有很多人读了所谓“水硕”回国,然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这是因为他们本来家庭背景就足以支撑他们有一个不错的未来,而不是这个“水硕”给他们的。这一点如果你拎不清,那真的不建议花这个冤枉钱。

别到时候父母的养老钱没了,自己搭上时间换来一纸空文。

“水硕”到底水不水,全看你要用它干什么。认清自身境况,很重要。

文章首发于公号:❤️君子一研❤️

————————

我是 @纸谈风月,考研话题下获得10w+赞同,20w+收藏,欢迎来撩。

更多实用内容:

考研全程攻略⬇️

数学复习全攻略⬇️

英语复习全攻略⬇️

联系导师的技巧⬇️

考研小捷径⬇️


user avatar   ewrin-romm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用人单位视角来答:非常水!

过去两年左右,陆续面试了四五十个海龟,英国最多,美国、加拿大的其次,其他欧盟国家还有些,还有个菲律宾的....

岗位工作属性决定了上岗后基本都是要重新培训,一年左右成长期,没有学校专业直接教这个的,所以要求面试者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敏感度

都是刚毕业的小朋友么,没工作经验正常,只要表现出够强的学习能力就行

综合看下来的结果就是英国回来的硕士简直就是水货的代名词,尤其以商科的为主,如国际经济、财务管理、酒店管理这种专业的,水货的比例尤其高

案例类题目就不说了,毕竟没啥工作经验,做个案例多数也都是公开资料粘贴一下,模板倒是一个比一个漂亮,但案例背后逻辑都有相互矛盾的,这个姑且归因于没经验罢

但涉及到学科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知识点都一言难尽.........

一个学财务管理的不知道所有者权益属于资产负债表科目你敢信?

一个在英国学会计的连ACCA(相当于中国CPA注会)都没听过你敢信?

一个学国际贸易的连FOB和CIF的区别都说不清楚你敢信?

一个毕业论文写欧元历程及运作机制的跟我说不知道蒙代尔是谁你敢信?

多数都是家里条件还不错,花钱主要出去镀个金的,本科学校也很一般的小朋友才多数选了英国硕士,毕竟一年时间短呗

每次跟这种海龟聊完都替他们难过,这都2021年了,还把海龟当金字招牌,出去镀个金就想回来高新清闲职位的,从家里到个人都被留学中介忽悠瘸了啊这是,真当用人单位都是傻子么?这是一线城市,又不是十八线小县城没见过世面的个体户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 我读书时没好好学 逻辑也不行 但工作后会上手很快的

问题是 读书差不多是竞争压力最小的环境了 这种环境下你都学成了这个鸟样 你让我们相信你一上岗就幡然醒悟旧貌换新颜整个人学习能力爆棚 用人单位又不是你爹妈,干嘛要冒这个险?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自己死在三年制的苏联体制里,世界排名还比别人一年制的低,很多,很多,很多 ---- 不黑不足以平民愤啊 ----【副博士】你好,【副博士】再见 ;-)




        

相关话题

  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商学院)的金融类硕士MSc Finance怎么样? 
  中方重申支持阿根廷对马岛完全行使主权,英国外相称「中国必须尊重马岛的主权」,如何评价英国这一回应? 
  眼看着儿子在英国不打算回来了,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 12 日特朗普宣布暂停除英国外从欧洲到美国的所有旅行,为期 30 天? 
  为什么《是,大臣》中牛津毕业的 Sir Humphrey Appleby 会嘲笑伦敦政经(LSE)?有什么历史或者社会原因? 
  怎么看待英国情报局也窃听跟踪川普的消息? 
  工科生准备申请英国一年制硕士,应该选哪些学校? 
  如何评价 BBC 新剧《Chinese Burn》(逐梦摩女)? 
  在RAC SA Impact studio LAC 做过作品集的朋友可以分享一下经验体会吗? 
  如何评价简·奥斯汀的《爱玛》?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女明星一边穿着暴露的礼服一边要捂着遮着怕走光?
下一个讨论
为啥没有热气猪肉?





© 2025-05-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