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让更多人知道,减少悲剧发生!
口头教育用处不大,小孩玩起来就忘了。看事故的视频把小孩吓住会有效果。
我小时候放鞭炮自己制定了几个条例:一、绝不拿在手里点燃。二、如果点着了不响,不要靠近,明天早晨再去看。三、不炸厕所和井盖。
这不是大人教育的,而是吓的。
过年的时候电视台经常播出燃放烟花爆竹伤人的新闻,都是血淋淋,烂兮兮,外焦里嫩那种画面。有一年我舅家二表哥也把手炸了。他站在猪圈外面炸猪,自己糊涂了,把点鞭炮的香扔进猪圈,鞭炮没扔在手里炸开。
我胆小如鼠,看到他手上缠着绷带,渗出血和脓水,呕……第一条例由此诞生。
第二条例是看到新闻里一个人把脸炸烂了,他点着了鞭炮不响,就凑上去瞧,砰!
电视新闻还播放一个人半夜上厕所抽烟,抽完了将烟头扔进蹲坑里发生大爆炸,说是引爆了沼气。我那时候小,居然认为这个人的“东西”被炸掉,就会无法撒尿憋死……嗯,可怕,可怕。在村里还发生过小孩炸旱厕的事故,他所使用的装药威力巨大,虽然没有伤人,却炸了个满街屎,那景观,那气味……呕
第三条例也这样诞生了。
后来自制过一把土铳。先把鞭炮底部挖开(一般是泥土封着),取一个自行车轴承上的钢珠堵住,这就是一发土子弹。然后弄一根金属管,砸扁一头,留一线缝隙。把土子弹从另一头塞进去。这样钢珠对着枪口,导火索从缝隙中伸出来,点燃就行了。威力还行,打碎了一个磁带盒。
这个东西我都不肯拿在手里发射,而是固定在地上,点着就跑。没放几枪这根管子炸成喇叭花了。有人用农药喷雾器管子做过类似的东西,第一枪就把自己的脸炸了。
所以说想要安全,要么彻底禁止燃放,要么彻底吓傻。不放心孩子,现在就去找视频给他看,警钟长鸣。
小时候有三件事情我至今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我家里的电熨斗,金属烫面非常的光滑,甚至可以当镜子照,尽管我妈跟我说过无数次,不要用手去摸电熨斗,但是我哪能听我妈的,于是在一次我妈去烫衣服离开之际,我用手摸了一下。。。。哎哟喂,从哪以后,我再也没想过摸电熨斗这种傻事了。。。。。
第二件事是我小学时候,那时候学生都没啥钱,1元的冰棍那是奢侈品,所以我们都是买两毛钱一根,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买了这种冰棍,刚准备舔舔,冰棍就把舌头黏住了,最后小卖部的老板用温水冲才给冲下来,舌头拔下来的时候,我同学口中鲜血直流,从哪以后我再也不吃这种两毛钱一根的冰棍了。所以后面有网友说,在东北不要舔栏杆,我真的一点也不好奇!!一点点都没有。
第三件事情是我小学时候,我们学校外面有一个疯子,那个疯子腿有点瘸,所以跑的慢,小学生最喜欢欺负他了,比如大骂他一句,我们就疯狂的跑,他就一瘸一拐的来追,我们边跑边笑,直到有一天,这个疯子,在追我们的时候,操起一块板砖,朝人群中砸过去。一个同学被砸中,我看过这个同学被砸中的样子,脑袋上当时还能看见一个坑,然后就是鲜血直流,我甚至能看见鲜血流淌的轨迹。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永远不要去惹一个疯子。
我说这三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小孩子的天性便是如此,对于熊孩子,我们应该宽容一些。但是熊孩子的家庭教育,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比如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把别人下水道堵住了。小伙伴的爸爸,带着手套从下水道里把石头掏出来。
比如我把邻居家的鸡丢到池塘里面,我妈带着我去到邻居家,一定要我跟邻居道歉,并且让我把五十块钱亲自给邻居,直到邻居愿意收下这个钱。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少关注熊孩子,而应该多关注熊孩子背后的家长是不是对熊孩子的错误进行纵容,如果有,这是家长的错,而不是孩子。小孩子就是在闯祸中成长的。
你们童年何尝不是在闯祸中成长的呢?
我们这有一个迷信活动,谁走路踩井盖了,旁边的人就要打他三下,否则踩井盖的人就会倒霉。
今天看见这个新闻明白了,这哪是迷信,这是安全提示!应该发扬光大!
这孩子的炮大概率是从家带来的,目前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基本买不到了。
不知哪来的鞭炮,不知危险的孩子…爹妈肠子都得悔青…
其实吧,happy tree friends ,是挺好的儿童安全教育片呀。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没别的意思。
明清时期,由于谥号早已泛滥,所以君王的谥号都是非常夸张的。
但好的一面,是谥号泛滥几百年后,文官总算摸索出了一套谥号规则,方便后世。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协天翊运,是清朝君王谥号的标准格式。X天X运,其中天运两字固定不变,每个清代皇帝都有(皇太极除外,他将后金改名大清,登上帝位。他的谥号起手为应天兴国,而不是应天兴运。代表他不是单纯的继任者。)
第一、第三个字选好听的字,当填空题,喜欢什么字就写什么,当然不能和祖宗争。
清朝皇帝的谥号,标准格式为X天X运XXXXXXXXXXXXXXXXXXX皇帝。(部分皇帝除外)
其中X代表的,就是不同的字,虽说不同,但翻来覆去也就好听顺口的几个字。
文、武、神、圣、睿、仁等好听的字眼几乎每人都有。
这些字组合起来,就是描述这位君王生前功业,当然是幻想中的。
我的意思是,这些字描述的场景,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
如果严格按谥号一开始的规则命名,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等朝代的,大部分皇帝,基本谥号都不会太好听。
回归正题
咸丰皇帝的谥号,其实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四个字。这一点明朝也一样,都是前四字为规定格式。
协天翊运,没其他意思,代表咸丰是清朝的正统皇帝。
从第五个字开始,到二十二个字,这十八个字,全是废话。
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
说好听点,这是从咸丰生前所有经历的事情里,找出闪光点,然后安上好听顺口的字。
这一点从唐朝就开始了,也不好说清朝怎样。
最后三个字,就是咸丰真正的谥号。
前面那么多字,权当没看到就行,看倒数第三个字就行。
显——行见中外曰显;受禄于天曰显;圣德昭临曰显;百辟惟刑曰显;有光前烈曰显;中外仰德曰显;德美宣昭曰显。(至于咸丰皇帝符合哪一条,大家心里有杆秤。)
和咸丰的庙号清文宗加在一起,就是清文宗显皇帝。
清文宗、清显帝、咸丰皇帝,为后人对爱新觉罗·奕詝最广泛的称呼。
————————————————————
以下为清朝全部君王谥号(溥仪除外,因为没有。)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毅皇帝。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