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小明妈妈超市买15个苹果、20个桃子和1个西瓜,一共付8块钱。小明妈妈年龄是几岁?”
我来做一个假设,之后所有的推测都是建立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那就是:既然这个问题问出来了,所以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是可以推测出小明妈妈的年纪的。
接下来根据关键词推测下。
关键词1.8块钱
15个苹果,20个桃子,1个西瓜,才8块钱。这个物价很低啊,从我印象中,好像没有这么低的物价。所以它一定是蛮久以前的物价了。
到底是多久以前?我觉得可以从物价和超市2个关键词入手。
关键词2.超市
结合8元钱和超市2个词,我下意识地就去搜全国最早的超市什么时候开的。因为以前我们没有这个东西吧(都是供销社)。
我搜到了这个(感谢好搜问答的
彩彦青pthsu):
说法1:1983年
1、1983年1月3日,全中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北京市海淀区开业,它只有200平方米那么大,一次挤进100个顾客就会转不开身,它只出售蔬菜和肉食两种商品,而且比不远处的菜市场贵5%—40%。绝大多数的北京人好奇地进来转一圈,马上吐着舌头逃出去了,购买者几乎都是外国人,他们抱怨包装袋上只有价格而没有商品名称和质量,所以顾客常常会把
鸡肉当成
猪肉买走。2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去超市购物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这里没有讲超市的名字。 来自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1/080014098348s.shtml《醒目三十年之1983:第一家超市向市民走来》
说法2:1984年
2、这个资料是视频,是北京电视台的。 视频里介绍北京第一家超市是
月坛南街的
万方西单商场的前身“北京京华自选商场”,84年9月28日开业。
那时间差不多,所以第一家超市开放的时间是1983-1984年!
地点都是在北京。
为了验证是不是1983-1984年,我又去查了那一年的物价。要说物价,就要和前面买的东西结合起来了。
关键3.15个苹果、20个桃子、1个西瓜
以上等于8块钱。
我查了下,苹果一个的重量大约是200-300g,那我取中间250g,250g乘以15=3750g=7.5斤。
那桃子的重量一般也差不多(虽然有比较大的桃子),我也就算250g一个(有误差也在合理范围内我估测),也就是说10斤桃子。(桃子的重量不是很重要,因为在后面的物价中没有找到桃子的物价,所以桃子的重量估测下大概就OK)。
一个正常的西瓜也该有8斤左右吧。(没办法太精确我就按照8斤算了。)
综上:大概是7.5斤苹果,加上10斤桃子,加上8斤西瓜=8块钱。
OK,有了斤数接下来去查物价。
我查1983年-1984年的物价,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那段时间,还是国家定价!
好诶,省事了。
从《北京物价制》里我查到:
1983年,红香蕉苹果初期收购价每500克由0.35元调为0.42元;国光苹果每500克收购价由0.30元调为0.36元。从秋苹果上市起,国光苹果初期零售价由每500克0.39元调为0.47元;红香蕉苹果初期零售价由每500克0.47元调为0.55元。同时还规定季节差价调整由北京市果品公司按50%安排。1984年8月,北京市物价局根据国务院(1984)86文件规定,从9月份起,放开苹果等全部鲜果的购销价格,实行多渠道经营,价格随行就市。1986年1月,为稳定春节期间的市场价格,北京市物价局发出紧急通知,其中规定,一等红香蕉苹果每500克市场零售价1.2元,国光苹果一等每500克市场零售价1.00元。
综上:
1983年,红香蕉苹果售价每500g是0.55元,国光苹果每500g售价是0.47元。(所以说1983年7.5斤苹果是3.525元-4.125元),光苹果价格就要占去8块钱的一半左右哦。
1984年-1985年,苹果价格是“随行就市”。
1986年,北京物价局规定一等红香蕉苹果是1.2元,国光苹果是1.0元。那光买苹果就要花去全部的钱咯。1986年及其以后的时间可以排除了。
从以上3个时期的物价可以看出,1983年-1984年的苹果物价相对我们的题目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进一步看看西瓜的物价,西瓜的物价1983年没有查到。只有1984年的。
西瓜:
1984年夏季,北京市放开了西瓜的购销价格,并规定1984年北京市一等西瓜最低保护收购价格每500克0.07元,最高零售价不得突破每500克0.25元。
也就是说1984年,8斤西瓜最多不能超过025乘以8=2块钱。也就是西瓜花了1块钱多钱。
3.525元-4.125块钱左右买苹果,1块多买西瓜,8块钱还能剩下3块钱多买桃子,差不多就这样!
综合关键词的1、2、3,买水果的时间可以确定为1983年或者1984年的夏季。(桃子、西瓜都属于应季水果。)
思维有点停滞,等我再组织下思想-,-
还是一开始那句话:既然这个问题问出来了,所以根据问题给出的条件,是可以推测出小明妈妈的年纪的。
接下来会基于这个假设,继续推测。
——————————————————————————————————————————
几天后……
害羞的答主又滚回来了,同学们的赞和评论真是让我受宠若惊(没有见过世面的答主……)。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有意思在于:你得在蛮大的空间去找答案,答案很可能不止一个,当你的答案能够自圆其说,它就是答案!
其实老实说,我本来打算就这么算了吧。好麻烦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答主压根没特别想好接下来该怎么办!不过既然开始了,我就尽量完成它。我看到评论有2个同学,几乎解答出来了这个答案:我去,你们好厉害!我先复制下:
买了这么多易坏的水果,推测家里人多or吃得多;提得动一共25斤的水果说明年轻;肯花8元钱买水果说明家里有钱。所以小明的妈妈应该是“在计划生育前已育有多个孩子,家里有一定资产的,尽可能年轻的女性”。再根据水果在夏季的保鲜期、每人每日平均水果消费量(孩子算一半)算出家里的人数,然后根据孩子人数往前倒就可以算出妈妈的最低年龄,因为“尽量年轻”所以可以确定是这个年龄附近
根据苹果存放时间为6-7天 桃子存放时间为3-4天 西瓜存放时间为1-2天 通过加权平均这些水果可以够家里人吃4.7天 一共25斤水果 平均每天全家消费5.32斤 假设成每天摄入500g水果 儿童每天摄入250克水果 再结合80年代我国子女数量性别偏好儿女双全(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9-2011)可以推测这家一共两位老人+爸爸妈妈+两个孩子 根据2000年我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为26.12岁 比2010年下降了2.82岁 推测1980年平均生育年龄为24岁左右 根据妈妈可以提25斤的水果 第二个孩子至少一岁 根据最佳生育间隔至少18个月 推测这位妈妈当年28-29岁 如果买水果发生在83-84年夏 据今天间隔31年 可以计算的出 这位妈妈今年接近60岁 嗯 挺好的 可以过大寿了
——————————————————————————————————————————
这个答案,其实到这里就结束了!!
我仔细看了几遍,觉得我不可能答得比这个更好了。
真的比我想出来的要清晰、完整、自洽得多。所以接下来,我的答案都是狗尾续貂了。
因为我不想就这么结束啊,虽然我没有做出完美的答案。就这么结束有点不太好啊。
我想尝试下别的思路~遗憾的是我的思路没有解答出一个好的答案。
你们就把这番外,看个乐呵吧。
————————事先声明,接下来都是番外————————————————————
大概的思路是这样的:
思路1.5W1H分析法
采用When、what、where、who、why、how的思路去推测。
1.When(什么时候买的):
已经推导出来,1983年或1984年的夏季。(此外,中国1950年开始有婚姻法,规定女方最小20岁才可以结婚,所以小明妈至少比小明大21岁,所以小明妈妈应该是1962年以前生人。范围进一步缩小。)
2.What(买的什么):
桃子苹果和西瓜。
3.Where(在哪买的)
前面说了,1983年或者1984年的北京。我试着搜索下:1983+背景和1984+北京。
1983+北京搜出来一个忧伤的故事:
1983年,北京一王姓女大学生,先因在八一湖裸泳,后因与10多位男士嘿咻,以流氓罪被判死刑。宣判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性是上天赋予我的权利,选择和谁做是我的生活方式。现在人们不理解我,20年后相信就不会再这样看待我了。
读完故事,我默默地点了关闭。
1984+北京搜出来一个悲伤的故事:
有一个老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雪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
看完了故事我的心情很莫名。想要同情这个北京人,但是想想我都没有100万欧元我为什么要同情他呢。
我又默默地点了关闭。
好的,继续下面吧。
4.Who(谁买的and为谁买的):
谁买的?当然是小明妈妈。为谁买的,这周欣宇和事事君用的是who为谁买的这个思路,推导出这个妈妈当年28-29岁,现在接近60岁了(赞)。这个思路很完整,也可以自洽。
这个我还考虑过,如何排除为单位买这个选项。我想可以排除为单位买的,我想可以排除为单位买的,桃子20个,苹果15个,压根不够一人一桃一苹果吗?单位发东西是尽量公平的,即使有人对苹果过敏,也不至于少买苹果,因为苹果应该由本人处置吧。
所以肯定是为家里买的。(现在证明是废话)
5.Why(为什么而买):
在看到评论之前,我一直是在why这个方向的思路上走的。想通过推导为什么而买,从而找出答案。
我考虑的方向有:
原因1.祭奠(我想的是纪念某人、某事,想到的是比如某国家大事——比如某个战役,战役中有小明妈妈的亲人,通过这个来推导小明妈妈的年龄。)
原因2.为某事而庆祝(因为水果的数量还是很多的,一般情况不会买这么多吧除非家里很富裕~或者人特别多~)。
1983-1984年夏季,发生的大事,我去查了下,可能和老百姓相关的,搜了一下有3件。
事件1:1983年5月,中国首批博士诞生(我有想过这个博士是小明或者小明的爸爸,通过这个推导小明妈妈的年龄)。这也是一种思路,但是范围太大了。
事件2: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俺们拿到了第一块金牌,小明妈妈是不是为了这个庆祝!我还真查到有一个获奖的叫小明的哦。后来想想这样对奥运健儿们不尊重。就把这个思路给掰掉了。暗搓搓地放弃了。
事件3:1983年严打。恩,严打,然后小明妈妈去买水果庆祝?我想想这个思路有点暗黑,依依不舍地放弃了。
原因3.……
我应该是还是想到别的原因的。
毕竟why这个思路也是很宽阔的思路。所以先放在这里,我想到再来补全。
6.How:如何购买
是不是如何购买也可以推导出什么呢。如果小明妈妈是独自步行购买,恩,要么小明妈妈还很年轻。要么就是年轻时候练举重的。
如果是开车购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个也可以PASS了。
在HOW这个思路上,目前我没有扩展出更好的答案。
————————————————————————————————
总结:基本我现在的思路就是这样了,很遗憾我自己没有做出完整而自洽的答案。
话说如果以后我想到能够自洽的答案的话,我还会回来的!握拳!
——————————————————彩蛋————————————
呦呦,你们还没走啊。
你们有没发现, 还有一个关键词没有被我们分析过,那就是:小明!!!!
小明是谁呢?
其实我想过,小明妈妈买水果,是不是为了庆祝小明过生日啊。如果是1984年的,也许小明过生日妈妈才买水果,小明至少一岁了吧。
那1983年夏季出生的小明,我想到了一个人~~~~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一开始真想把这个答案贴在这,但是考虑到小明是四川人,小明妈妈1983-1984年夏季很难离开小明去北京买水果吧。所以,这个答案被我依依不舍暗搓搓很惆怅地放弃了。
这故事其实可以叫《1983-1984,夏至未至》。
最后唱一首歌:
————————————————谢谢观赏————————————
老师说,其实怎么答都行
滚,
读出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跟新闻工作者一样,就喜欢搞个大的,故弄玄虚。
我估摸着这题老师大约是聊着家常,隔壁王婆说了句“当初啊八块钱就能买blabla”,老师一想,诶考题!
多机智,别人肯定猜不到,做出来的孩子思维肯定很厉害!那群时不时谈笑风生的同事估计也没几个能做出来的。
却忘了考试的意义。
考试的意义是考核学业能力,而不是猜出题老师的心思,这题出出来老师肯定很爽,学生肯定很不爽,校领导一看,估摸着得开除。
因为失去了考试的意义。
考生不是你们的玩物,不要心血来潮的出这种题目。忙于学业的他们已经很累的,没有任何必要再去猜老师们的心思,请尊重考生,谢谢。
我想可能有的人会说,这锻炼孩子的思维blabla。
说这种话的,没有脑子。
首先,这是考试!请尊重考试!请尊重考生考试时的认真态度!出这种题考生怎么想,怎么考虑?最后还不是变成揣摩出题老师意图,改题老师喜好?
如果是课堂讨论,那随意。
第二,这特么能锻炼什么思维?
过分解读。
这位老师可能电视剧看多了。
古美门能从一个小点儿找出问题反杀不仅是因为他思维巧妙,更是因为他需要反杀,他先把自己放在一个有目的的思维定式中才开始解读每个细节。而这个目的不是宽泛的,不是一个大题,他早就有了态度,只需要一个解释。
我们回想一下,什么时候我们会具备类似古美门的思维?
语文考卷,阅读理解。
这道题,如果放在语文阅读理解中,就是[小明妈妈……八块钱。小明妈妈年龄是60岁,为什么?]。
而考生拿到这题,一边骂娘一边抠字眼,最终给小明妈妈六十岁找到铁证,除此之外绝无可能。
这才是古美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