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非常魔幻的一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一度让全球化的产业链陷入停滞。快递和物流业,在这样「天时」和「地利」都不利的情况下,显然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快递物流业在2020年「违背常识」的逆势上涨,2020全年邮政业业务总量反而增长了29.4%,这背后就只能说是「人和」的作用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卢卡斯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说人的策略性行为,往往能够中和掉外部的冲击,尤其是当外部的冲击是被预料到的时候。[1]比如说,如果有的国家希望用通货膨胀来刺激就业,但是所有的人都预计到了这一点,所以所有的商店都同时把商品标价抬上去了。于是整体社会价格水平全部上升,到头来通货是膨胀了,但是就业的刺激效果甚微——换句话说,因为人们策略性的提前应对了央行的通货膨胀,导致通货膨胀没有起到作用。
就新冠疫情而言,这个打击对于整体的经济毫无疑问是负面的,但是有幸的是,我们的国家也迅速的调整了政策和应对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性预期」所带来的策略反应在实践中是如此的有效,不但完全的抵消了因为疫情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反而还帮助快递业获得了更大的增长。
中国的快递物流在2020年初所面临的局势,还是很严峻的。
首先,中国的物流成本显著的高于发达国家。 [2]
对于中国的物流业,不少人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中国因为人力成本的优势,在物流上可以把成本压的比发达国家低,然而人力资源只是物流的一个方面,甚至于不是成本最大的方面。像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物流路径的优化,物流管理费用和税费、包括货物多次装卸搬运的成本,都是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物流大国,中国物流市场体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是在成本控制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2019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4.7%, 比美、日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8-9%相比,物流效率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其次,疫情对进出口物流的影响非常显著。 [3]
中国利用春节假期阶段生活与生产隔离造成了需求与供给的暂停,对全球供应链率先产生影响。像服装、半导体和家电这些需求弹性比较大的非必需消费品,即便是疫情缓和了,往往也很难及时的修复。
而进口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也是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需求方。所以从全世界进口中间品和原材料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而德国、韩国和日本都是中国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等非常重要的中间品制造商,因为疫情,这些中间件的制造商效率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这显然也影响了进口的物流。
面对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政策也非常的明确:启动内外双循环,同时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的发展。
从对快递物流业的影响来看,双循环中的内循环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尤其是中西部的物流开发,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进出口物流的负面效果;而在外循环上,随着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疫情国供应断裂的一些高附加值行业所产生的空挡,反而让中国的供应商寻找到了不可多得的良机。
而中国也顺势推出了多重举措,一方面表明了中国对于全球化的坚持和贡献,另一方面也是利用这个机会开拓国际市场。
可以说,经过2020年的考验,中国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物流大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实现了从大到强的转变。
具体来说,从政策环境的角度讲,国家大力鼓励中西部物流的开发。新设立6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除了长三角和粤港澳这些东部发达地区之外,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大战略,也给物流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机遇。
自贸区的建立,意味着对进口货物物流需求的激增。像菜鸟等产业互联网公司,积极的配合自贸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菜鸟的保税仓已经遍布沿海加内陆的自贸区,为全国人民提供便捷的跨境购物物流服务,大大节省了物流服务商和商家的成本,可以就近分配仓库发货。这一点在疫情期间,对于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帮助企业迅速获取原材料和发货渠道,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而对于跨境物流合作,以中国物流企业在2020年也在积极的开拓新渠道。比如说菜鸟与中欧班列的合作。在双十一期间,中欧班列阿拉山口专列、郑州菜鸟号、中欧班列义乌菜鸟号都在日夜不停的把包裹从中国运往欧洲。同时配合航空、海外物流枢纽形成了立体的跨境运输网络,给疫情中恢复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流畅的物流渠道,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普惠经济」的号召。
当然,中国在科技金融和数字化上的领先,也赋予了快递物流产业新的基因。
就拿大家都知道的快递面单来说,现在的快递单可以理解是包裹的身份证,单号是唯一身份证号码,这张身份证串联起了订单、买家卖家、分拨中心、快递网点等各种信息的枢纽。传统上,这个单子是用手填的,包裹下一站会流向哪里完全靠人工。而传统的纸质面单信息录入成本高、信息安全隐患多、丢失包裹定位困难、人工分拣出错率高、高峰时期效率慢甚至爆仓,同时涉及后期回单的财务结算,流程非常冗长。
而电子面单,就更加的清爽快捷。包裹从出库就结合地址智能规划路径,后期可以从技术上实现自动分拣投递,背后需要一套非常完善的系统和算法支撑,从商家到快递网点、分拨中心、总部实现完整信息闭环。2014年菜鸟率先推出电子面单平台,那时敢于尝鲜的快递公司还不多,中通快递董事长亲自拍板,最先试水并提出对商家补贴,一年的时间中通的菜鸟电子面单使用率从10%提升到90%,这个决定对中通抢占市场份额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一个勇于拥抱数字化的中通,这五年时间市场份额从14.4%增长至20.48%,高出行业第二名的约4.1%左右,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从这一件小事,就能看出电子化、智能化对效率提升的意义。
而随着菜鸟电子面单的普及,中国快递业的数字化程度和效率都是远远高于传统干线物流的。类似电子面单的数字化产品延伸,还能给更多物流场景提供一个想象空间更大的蓝海。
2020年,物流业逆势上扬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产业互联网公司紧扣国家政策做的基础设施投入与科技投入。随着疫苗的开发成功和广泛应用,2021年海外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强,这意味着,对于快递业数字化,对于整个中国的物流产业,在经历了2020年的逆势上扬之后,新的一年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