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际上与《三体》相当或高于《三体》的科幻有哪些?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xi-98-62-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玩过两年科幻的假幻迷来说一句

如果你看的第一篇长篇科幻是三体,那应该是找不到比这更精彩的了

不是吹三体,而是科幻这种题材自身具有的局限性:

它是一种点子文学。或者说,大部分科幻比起其他的作品,灵魂在于那个点子或那些点子

三体是一场想象力的盛宴,银河帝国也是,城市与群星也是,球状闪电也是

但银河帝国或是城市与群星给我带来的冲击力,已经不会高于三体——那个从来没有仰头看过天空的小孩,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被星光笼罩

重要的不在于三体,而在于是第一次阅读足够精彩的科幻

我订了两年的科幻世界,本来每一篇文章都惊为天人,到后来有1/3的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

曾经热爱科幻的我,没再拿起过那些并未拆封的书

很令人悲哀。

今年又订了SFW和译文版,有时间一定要看吧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于是没有的。

差不多的可以去看看《银河系漫游指南》、《基地》等。

我是觉得《三体》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科幻的,原因无他,欧美科幻的爆发期是在50年前第一代人工智能+星球大战计划的时候,后续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后面Ted Chiang之流明显比刘慈欣从境界上差至少一档。

而《三体》赚了个便宜,就是他成书时间晚于那些之前的鸿篇巨制,因此描绘的未来更贴近当代社会,使人更有共鸣。而之前那些由于成书时间的原因,对科技树的预测偏差程度比《三体》大。

后续有境界与刘慈欣相当的作者的话,自然会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user avatar   luo-qua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体》迷,请不要把刘慈欣当成世界科幻之王

因为外国高于或与《三体》相当的科幻作品,实际上是有不少的。

不过,我是指在地位方面,而不是阅读体验!

提问者似乎在问:“国际上,有什么科幻作品比《三体》的地位高?”

但他(她)实际想问的,也许是:“国际上有什么作品和《三体》一样好看,或者比它更好看?”

我主要回答后者,推荐和《三体》一样好看的作品

因为实际上,相对于阿西莫夫等科幻巨头的作品,《三体》的地方并不高的。

但地位比《三体》高,不代表阅读体验就比《三体》好

因为科幻作品,特别是硬科幻作品,是具有时效性的,它们的阅读体验往往会不断“贬值”

比如《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发表于1869~1870年,

对于它出品年代的读者来说,无论是它的科技感,还是原创性,可能都相对比《三体》强;

但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它也许只是一部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而已!

没办法,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已经遥遥领先书中塑造的世界

所以大家没必要纠结哪部科幻作品比《三体》地位高,

因为这对于科幻爱好者来说,除了可以拿来打”口水战“外,没多少实质意义

好了,废话不多说,

我直接推荐和《三体》一样好看,甚至比它更精彩的科幻作品

1.《最后的问题》

这是一部非常短的短篇小说,

但在我心中,是世界上最好的短篇科幻。

它是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作品。

它主要是探究”熵“的问题,

严格来说,是探讨宇宙是否会走向”热寂“,走向消亡

书中从两个”酒鬼“的对话开始探讨这个问题,

但直到人类已经征服了整个银河系,

甚至直到所有的人类已经和人工智能已经进化成一个超级生命体,这个问题都找不到答案,

最后.....,

最后就不剧透了,非常让人震撼。

总之这部科幻,

既预言了人类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趋势等,又把科幻和宗教神话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非常经典

2.《2001太空漫游》

刘慈欣的偶像——阿瑟克拉克最好的作品,也是最好的”太空歌剧“,几乎没有之一!

知道《2001太空漫游》这几个字的网友也许会很多,

因为它的电影版是由库布里克执导的,同时也是地位最高的科幻电影之一。

相比电影版《2001太空漫游》,原著的信息量会多十几倍

”人与更高级文明的关系”,“人工智能”,“太空旅行”等,这部书都有深刻地探讨。

尽管它是50年前的作品,但阅读体验一点也不比《三体》差。

3.《城市与群星》

也是阿瑟克拉克的作品。

有人说它是科幻版的《美丽新世界》,

因为书中有一座高科技的永生之城,能让人类安逸地长生不老,

但代价是不能再探索太空。

虽然它是60多年前的作品,但现在依然经典。

4.《银河帝国》

阿西莫夫最经典的作品。

所谓的《银河帝国》,就是《基地七部曲》+《机器人五部曲》+《帝国三部曲》

个人觉得,看完《基地七部曲》+《机器人五部曲》即可,

因为《帝国三部曲》阅读体验比较差一点,比不上《基地》和《机器人》系列。

《银河帝国》有一个缺陷,

读者在阅读前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银河帝国》中,许多作品都是前90%情节平淡无奇,最后10%情节神反转

你只有耐得住前面的寂寞,才会觉得它很精彩

除了以上这些,我也看过其他科幻作品,

比如《与罗摩相会》,《永恒的终结》,《童年的终结》,《星船伞兵》等,

但论阅读体验,我还是觉得它们比不上《三体》,所以就不具体推荐了

另外,我个人不喜欢把软科幻当作硬科幻,

因为我认为它们像是另一种形式的主流文学,或者另一种形式的《权力与游戏》

所以也不过多具体推荐这类作品了

如果有网友真的更喜欢软科幻,

我推荐以下一《海伯利安》,《沙丘》,《光明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你一生的故事》。

其他网友如果看过和《三体》一样精彩的科幻作品,欢迎补充


user avatar   liu-yu-fei-fantast 网友的相关建议: 
      

24部星云奖、雨果奖双奖的科幻经典

二者合称为“双奖”。如果一部小说同时拿到了“双奖”,就标志着它已经毋庸置疑地进入了经典作品的殿堂。

No.1 《沙丘》 (Dune) 1965年星云奖、1966年雨果奖,弗兰克·赫伯特(著)

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巨匠之一,赫伯特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如同托尔金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一样,在无人可以动摇他的代表作《沙丘》之前,没有一部科幻小说能营造出如此细致入微的想象世界。

No.2 《黑暗的左手》 (The Left Hand of Darkness) 1969年星云奖、1970年雨果奖,厄休拉·勒古恩(著)

《黑暗的左手》描写出一种没有性别的独特异星文化,并借此而对性别、社会、生命等议题有深入探讨。

No.3 《环形世界》 (Ringworld) 1970年星云奖、1971年雨果奖,拉里·尼文(著)

《环形世界》是尼文最受世人推崇的作品,一举为他赢得了星云奖、雨果奖和轨迹奖三座奖杯,被公认为硬科幻的经典之作。

No.4 《神们自己》 (The Gods Themselves) 1972年星云奖、1973年雨果奖,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

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本人偏爱的作品,也是他首部包揽星云奖、雨果奖、轨迹奖三奖的传奇之作,探究了关于平行宇宙的一切。2014年中文版全译本首次在国内成书出版。

No.5 《与拉玛相会》 (Rendezvous with Rama) 1973年星云奖、1974年雨果奖,阿瑟·克拉克(著)

令人手不释卷的神作,故事叙述在22世纪时有一个五十公里长的圆柱体形外星太空船闯入太阳系,人类派出探险队前去调查的过程。

No.6 《一无所有》 (The Dispossessed) 1974年星云奖、1975年雨果奖,厄休拉·勒古恩(著)

《一无所有》体现了勒古恩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深刻思考。人类应该往何处去?勒古恩没有、也不可能提供明确的答案。最优秀的科幻小说能让读者掩卷长思——也许答案就在读者的思索之中。

No.7 《千年战争》 (The Forever War) 1975年星云奖、1976年雨果奖,乔·霍尔德曼(著)

乔·霍尔德曼的作品数量不多,是一位以质取胜的作家,代表作《千年战争》及后续作品《千年和平》被誉为“最值得回味的战争小说”。

No.8 《通向宇宙之门》 (Gateway) 1977年星云奖、1978年雨果奖,弗里德里克·玻尔(著)

小说描述了人类发现稀奇人的文明,利用稀奇人留下来的宇宙飞船进行太空旅行的故事,也是弗里德里克·玻尔最棒的作品。

No.9 《梦蛇》 (Dreamsnake) 1978年星云奖、1979年雨果奖,芳达·麦金太尔(著)《梦蛇》讲述了一个年轻女人依靠后灾难世界中的蛇制造出的生物药品治愈疾病的故事。

No.10 《天堂的喷泉》 (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 1979年星云奖、1980年雨果奖,阿瑟·克拉克(著)

《天堂的喷泉》讲述了两千年前,在赤道附近的岛国塔普罗巴尼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宫廷政变,暴君卡利达萨借机上台。此人并不满足于人间的欢乐,他要在高山之巅建造天国,向天神挑战,由是诞生了“天堂的喷泉”。

No.11 《星潮汹涌》 (Startide Rising) 1983年星云奖、1984年雨果奖,大卫·布林(著)

大卫·布林的“提升”系列是所有科幻小说中最激动人心和出类拔萃的。《太阳潜入者》、《星潮汹涌》以及《提升之战》均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No.12 《神经漫游者》 (Neuromancer) 1984年星云奖、1985年雨果奖,威廉·吉布森(著)

这就是催生了《黑客帝国》的那部小说!威廉·吉布森的处女作《神经漫游者》开创了“赛博朋克”这个文学流派。史无前例的得奖记录:囊括雨果奖、星云奖、菲利普·迪克奖。

No.13 《安德的游戏》 (Ender’s Game) 1985年星云奖、1986年雨果奖,奥森·斯科特·卡德(著)

本书为高产科幻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的最著名作品,剧情设定于不久的未来,人类面临因类似昆虫而被称为虫族的外星生物的可能的毁灭性打击,所以人类联合起来,对虫族进行孤注一掷的攻击。

No.14 《死者代言人》 (Speaker for the Dead) 1986年星云奖、1987年雨果奖,奥森·斯科特·卡德(著)

奥森・斯科特・卡德是当今美国科幻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在美国科幻史上,从来没有人在两年内连续两次将“雨果”和“星云”两大科幻奖尽收囊中,直到卡德横空出世。

No.15 《末日之书》 (Doomsday Book) 1992年星云奖、1993年雨果奖,康妮·威利斯(著)

一部杰出之作——惊心动魄、引人入胜、感人至深,这部考据严谨、文笔优美、直指人心的作品,其影响力远远超出一般科幻小说的范畴。

No.16 《永远的和平》 (Forever Peace) 1998年星云奖、1998年雨果奖,乔·霍尔德曼(著)

独具匠心,杰作。作者不仅仅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场面和战争给人心灵带来的伤害。同时还提出了终结人类战争的伟大设想通过在人类大脑植入一种能够让人类的心灵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仪器,让所有的人都成为无法伤害别人的“和平主义者”。

No.17 《美国众神》(American Gods) 2002年星云奖、2002年雨果奖,尼尔·盖曼(著)

《美国众神》描述主人公——影子从监狱释放后,穿越美国大陆的旅行过程中的一系列奇遇。讲他与生活在美国土地上的各种神祇相遇,由此引发了出许多精彩动人、奇诡绚丽的故事。

No.18 《灵魂骑士》 (Paladin of Souls) 2004年星云奖、2004年雨果奖,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著)

查里昂王国的先王王后伊斯塔遭到诅咒发疯,被囚禁在瓦伦塔的娘家里,为了寻求灵魂的救赎与身心的自由,她踏上了漫漫征程。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是世界顶级的科幻和奇幻文学作家,本书也是她的代表作。

No.19 《犹太警察工会》 (The Yiddish Policemen’s Union) 2007年星云奖、2008年雨果奖,迈克尔·查邦(著)

这是一部超越类型门类、颠覆历史想的天才杰作,囊括星云、雨果、轨迹、侧面四大科幻/奇幻小说,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受瞩目的才子作家的代表作之一。

No.20 《发条女孩》 (The Windup Gir) 2009年星云奖、2010年雨果奖,保罗·巴奇加卢皮(著)

《发条女孩》一经面世,就迅速囊括了包括星云奖、雨果奖在内的几乎所有幻想文学大奖,并入选《时代》周刊“年度十佳小说”,作者本人也成为美国最耀眼的科幻新星。

No.21 《安全》/《灯火管制》 (All Clear/Blackout) 2010年星云奖、2011年雨果奖,康妮·威利斯(著)

【简体中文版尚未引进】

这是康妮·威利斯创作的关于“时间旅行”系列的两部新作。这次历史学家们同样是穿越回伦敦闪电战之时。喜欢《末日之书》的读者绝对不能错过。

No.22 《我不属于他们》 (Among Others) 2011年星云奖、2012年雨果奖,舟·沃顿(著)

【简体中文版尚未引进】

这不是个快乐的故事,也不是轻松的故事,但它是关于妖精的故事,所以你可以将它想成是一则童话……

No.23 《附加正义》 (Ancillary Justice) 2013年星云奖、2014年雨果奖,安·莱基(著)

【简体中文版尚未引进】

美国女作家Ann Leckie的首本小说,属于Imperial Radch太空歌剧三部曲系列,出版于2013年。

No.24《银河帝国》系列小说,阿西莫夫(著)























































































user avatar   di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论社会学、政治学之探讨深度,有厄休拉-勒古恩、罗伯特-海因莱因。那些三体政治家、三体社会学家完全搞错研究对象,厄休拉和罗伯特-海因莱因才能给他们发挥空间。

论风格之开创,有威廉-吉布森。

论文字风格之绚丽诗意,有雷-布拉德伯里。

论画面感之描摹、想象力之变态,有飞浩隆。

论人物塑造,有罗伯特-查尔斯-威尔森的《时间回旋》、菲利普- K-迪克、厄休拉。

论设定细节之出众,强设定有弗诺-文奇、尼尔-斯蒂芬森、彼得-沃茨的《盲视》;弱设定有PKD。尼尔-斯蒂芬森是标准的Geek,作品很有特点。你先把《雪崩》、《编码宝典》、《钻石年代》、《七夏娃》看完再和我讨论吧。

论对科幻小说文学性之提升,有库尔特-冯内古特、雷-布拉德伯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厄休拉、PKD,以及迈克尔-夏邦的《犹太警察工会》。

论哲学之思辨,有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索拉里斯星》。

论世界观之完整塑造,有“沙丘”系列、“海伯利安”系列、《副本》、《发条女孩》、“赌王若昂”三部曲、《名为帝国的记忆》(2020年雨果奖最佳长篇)…………根据设定强弱各取所需。

论历史之厚重感,有《莱博维茨的赞歌》和“火星三部曲”。

………………

很多时候,读者对科幻小说之比较,仅仅是个人喜好。比如文字风格,有人喜欢华丽,有人喜欢平实,有人喜欢不正经调侃。科幻小说风格万千,有人喜欢画面恢弘的太空史诗流,有人喜欢突出细节的完整世界观,有人喜欢生动的人物塑造,有人喜欢社会学、政治学探讨。你怎么能言之凿凿的说一种风格必然高于另一种风格呢?

对于《三体》,很多问题是个人喜好,比如说了几百年的“文笔”和设定。争辩这些问题毫无意义:“我就是不喜欢,你有什么办法咗?”所以每次看到三体无脑黑我就摇头:这根本不是问题重点嘛。

重点是什么呢?人物“工具人”属性严重,女性人物塑造更是稀巴烂。反观厄休拉以女性身份写男性主角(《黑暗的左手》、《一无所有》、《世界的词语是森林》),形象生动可信,哪是这副鸟样。

我理解很多人喜欢《三体》,因为它的确“好看”——各个方面,满足大众对科幻刻板印象。但我不认为它天下第一。我很反感把《三体》作为万能标杆,仿佛世上只有这一部科幻小说似的。如果非要我选一本比《三体》更好的科幻小说,我选厄休拉的《一无所有》——当年厄休拉封神之作。


user avatar   gly2016-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占个坑,慢慢写

题主问的这个问题,咱们可以换个思路想想,刘电工也看科幻,他推崇哪些作家?

从刘电工的访谈来看,他吹的最多的有两人

一个是阿瑟·克拉克,另一个是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还有一种思路,刘电工借鉴了哪些作品?

刘电工的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有一些点子,设定或者情节借鉴了前人的作品,以我的阅读量能找出来的不多,比较明显的大概就以下几篇

《深渊上的火》《天渊》《星之继承者》《完美的真空(小说集)》《xeelee》系列《伊卡洛斯星球》《与拉玛相会》《非法移民》

后面我也会详细介绍一部分

另外,不建议去读《基地》《太空漫游》《沙丘》《高堡奇人》《1984》这些地位很高的名著,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跟实际的阅读体验是两码事,口味是很私人的东西,一个人喜欢摇滚,你非要带他听京剧,还一遍遍的科普这是名家名曲,有啥用呢

(评论区有朋友说《1984》不算科幻,但刘电工说是,我这里就把它当科幻)

至于很多经典或者流行作品为什么名气大,但阅读体验不好,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第一,很多小说,点子,设定,文笔都不错,但非常的墨迹,鸡毛蒜皮的事来回捯饬。

比如有些答案说到的《时间回旋》,大量的篇幅讲几位主角的经历,主线推进缓慢,以及上面说到的《天渊》,这两部要是砍个7成篇幅,观感能上一个台阶。

有读者吐槽过,三体一主角汪三水出现这么大的人生变故,居然不提及他家人的反应。

这就是刘电工独到地方,省去细枝末节,紧贴主线走。坏处是大量角色沦为工具人,但好处也很明显,主线信息密度高,换句话说,全是干货。

要是换成奥森·斯科特·卡得那种写法,2成篇幅玩三体游戏解密,8成篇幅是汪三水怀疑人生,内心挣扎;我不确定欧美读者喜不喜欢,但国内绝对气的想撕书。

不想看废话的,可以试试安迪·威尔(就是写《火星救援》原著的那个)的作品, @幻海航行 推荐了该作者的《挽救计划》,寒假看了一下,确实不错。

第二,不说人话

新浪潮时期为了追求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很多作者总是写的云里雾里。

看过《沙区》应该能体会到。

第三,语言和文化隔阂

以下推荐的大多都是国外作品,但所有翻译过的文学,都会变味,母语的优势是无法撼动的,作者和读者隐藏在母语里的默契,永远翻译不出来,不同国家的文化隔阂就更不用说了,中国读者不喜欢宗教相关,国外作家就喜欢写,这个矛盾无解的,所以不要期望国外的作品翻译过来有三体那种阅读的畅快感,除非你对作者的母语和本国文化相当精通,更不要期望国内作家有中文科幻长篇媲美三体,很负责任的说,没有

(网文除外,因为我读的科幻网文实在是少,不是说不喜欢,而是我看书很慢,精品网文动辄上千章,几百万字,实在坚持不下去。几十万字科幻网文看了一些,没啥印象深刻的)

第四,科幻的时效性

说到国外科幻,尤其是欧美,永远无法脱离黄金时代,新浪潮,赛博朋克依次出现的大背景,这三个时代代表了欧美科幻文学的巅峰,但是全世界通用的一个真理是物极必衰,新世纪科幻文学一直没能找到好的爆发点,又被奇幻疯狂挤兑,可谓是内忧外患,所以高赞推荐的科幻经典很多都来自这三个时代,新世纪的作品偏少,虽然近三十年,也有不少优秀的作者出现,但总体上还是跟那三个时代没法比,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科幻是很讲究时效性的,时间越久越容易褪色,一来点子被后续作品借鉴的满大街都是,二来读者的口味随着时代不断变化,三来技术的发展使得几十年前的设想在今天看来可能会很搞笑或者理论被证伪(例如,智子利用量子纠缠进行超光速通信,在三体1创作的那个年代,量子纠缠能否用作信息传递还有争议,所以这样的设定没有问题,但是到了今天,量子纠缠无法用作信息传递已经被证明,这就成了设定bug)

或者我们看看刘电工自己怎么说的:

刘慈欣:克拉克的高度你要站在当时的历史上来看,现在看起来他的终极追问好像也没什么,但是在当时他的目光很远大。我不可以和克拉克比肩,克拉克要到今天他写得要比那个强得多,可如果我到六十年代,写出来的不知道是啥东西,真的,你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科幻文学是个烟火式的文学,它不是为了流传的,它在当时能够成功就是成功。任何一部科幻小说几乎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也不要跟我说什么经典永不过时,这句话对科幻文学不适用,尤其是拿《海底两万里》举例的。

19世纪读者觉得海底两万里很好

21世纪读者也觉得海底两万里很好

这两个“好”是一个层次吗?

(多说一句,想硬吹经典永不过时,还不如搬威尔斯出来,比凡尔纳更有说服力)

后面我尽量找那些褪色不明显和新世纪的作品

第五,软硬科幻之争

现在科幻圈盛行软硬撕逼,我个人觉得这种撕逼很无聊。

但大家都乐此不疲,知乎上关于硬科幻的问题层出不穷,每次看了都头大。

对此我也说个暴论:

科幻分软硬很有必要,至少读者在筛选时能参考一下。

但软硬只是类型的区分,不是高低之分。

硬科幻并不比软科幻高贵。

有些人觉得,软科幻不配被称为科幻,只有硬科幻才算科幻。

我猜这些人大概是看的太少,根本不了解科幻文学的发展过程。

1.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这位波兰作家的作品大多在50-70年代,但即使过去50年,依然不褪色,一来,他写的东西不像时间机器,动力机甲,未来废土等被后续作品借鉴的满大街都是,二来,他的想象力确实可以触动50年后的读者

但是莱姆的写作风格很劝退,细节写的太多,很消磨耐心

《宇宙创始新论》1970年

这篇小说讨论了三体中也提出过的问题,“自然真的是自然吗”以及费米悖论

小说的主角认为,“工具”只是低等文明才使用,高等文明的工具是更基础的物理法则,我们的宇宙是被广泛修改过的,人工和自然已经无法辨别

同时设想了神级文明如何重新规划宇宙,最终解释费米悖论

刘电工一直都很推崇莱姆的想象力,三体3里设想的宇宙图景大概率是参考这篇,不过本篇没有三体3那么残酷,神级文明的冲突也没有你死我活

(关于修改物理法则,评论区有书友说:

“感觉修改物理规则当武器之类的其实是个伪概念,因为修改光速所依赖的规则也是物理规则。数学里这种做法很普遍,把规则当做具体对象得到更抽象的规则。” @张晓宇

我觉得很有道理,咱们不妨类比一下

假如现在有一款游戏

游戏内有特定的规则,比如某种属性加xx血量,一点护甲减xx伤害,每个英雄最大移速是xx

这是游戏中每个英雄都要遵循的“规则”,类比物理规律

“规则”是可以修改的,但是修改是分等级的

第一级,某些英雄到达一定等级(或者是某些神装)可以释放某种buff或者光环,让属性加更多血量

第二级,使用编辑器的地图制作者,或者开挂的玩家,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变游戏规则

第三级,游戏开发者,可以在代码层面任意修改规则

咱们在回到“修改物理规则”这个问题,现在科幻小说所说的“修改物理规则”

包括三体系列,本回答介绍的宇宙创始新论和xeelee,其实都停留在第一级,也就是这位书友说的,“修改物理规则”是伪概念,实际上不过还是利用了物理规则,还是在物理规则内部转悠

怎么达到第二级,更底层的修改物理规则,实际上我们想象不出来,因为我们的思维本身就被物理规则束缚,想象不出能超越他的东西,就像游戏中的英雄永远都不会理解什么叫地图编辑器,什么叫代码)

《其主之声》1968年

这一篇大量探讨了关于外星文明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外星文明和宇宙的设想,有些设想能单独撑起一部小说,但在本篇里不要钱的当豆子撒,还要被主角批评“保守”

刘电工说莱姆跟美国的科幻作家不一样,确实如此,小说里莱姆狠狠地嘲讽了一番美国科幻

另外“黑暗森林”理论铁粉就不要看了,这篇的主旨跟黑暗森林背道而驰

不过,本篇写作风格淋漓尽致的展示了什么叫劝退,甚至书中直接官方口吻告诉你,别看了,后面的剧情一点意思没有

《惨败》

人类接触外星文明,由于思维,形态,习俗的差别导致冲突,这是科幻小说经常讨论的主题

这个主题下最著名的是《安德》系列

不过在我看来,本篇要比安德系列强太多了,而且这一篇读起来比较流畅,没有过多掉书袋子,也没有叽叽歪歪不知所云

《未来科学大会》1971年

这一篇讨论的问题是“现实真的是现实吗”,美好的幻觉世界和腐败的现实世界,要选择哪一个?

相对莱姆的其他小说,这篇要荒诞一些,幻觉世界毕竟不需要考虑多少合理性,只需要疯狂上演迷惑行为(幻觉世界有一段是“只放大脑,其他不需要”,差点串戏)

写这本说的年代,人口爆炸理论很盛行,书中写了很多人口爆炸导致的恶果,还设想过极端计划生育(生育权竞争),而如今欧美和东亚担心的都是民众不愿意生,所以不免有些违和感

《恕不伺候》1968年

本篇与宇宙创始新论一样,都出自小说集《完美的真空》

复习一下三体1中的农场主假说

“你有一个农场,你养了一群火鸡,你每天早上8点来给它们喂食,如果火鸡中有科学家,它就会得出结论,食物会在每天早上8点降临,就像我们祖先发现太阳每天早上升起来一样。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生病了,那么可能今天你就不会喂食,如果你要出售他们,你可能会宰杀了他们。”

这一假说最早由波兰特罗素(就是提出罗素悖论并导致第三次数学危机的那个)提出,不少科幻文学都考虑过类似的问题

本篇可以看做是赛博朋克版农场(比80年代兴起的赛博朋克运动还早十几年),结局哭笑不得,小说标题是2003年翻译的,如果是三体出版后再翻译,恐怕会被翻译成“主不在乎”

2.罗伯特·福沃德

《龙蛋》1981年

这篇架构了一个中子星文明,故事不复杂,就是人类发现一个中子星,然后想办法登上中子星,结果发现这种环境下竟然诞生了一个文明,续集《星震》还介绍了该文明的演化史

作者一个理工科呆子,文科细胞贫弱,据说当年他想让拉里尼文帮忙代写,后者满口答应然后放鸽子,无奈只好自己来

既然不擅长写剧情,那就扬长避短,将大量篇幅放在技术和理论的讲解,但讲的很有趣,并不枯燥

有一种评价是:

《龙蛋》其实是一本中子星物理教科书,只是伪装成了小说

本篇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技术细节经得起推敲

一般来说,科幻中的点子有不有趣,震不震撼,不仅仅看作者脑洞,更重要的是读者的知识水平

举个简单例子

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脑洞,小数点存储数据:

“一个神级文明,想存储地球上所有书籍,就在飞船上点了一个点。以整艘船的长度为1,通过精确测量这个点到船头的距离,可以得出一个有限小数,因为神级文明测量精确度极高,所以这个小数的位数非常大,足以存储地球上所有书籍。”

乍一看,这个脑洞很不错,知乎上提过很多次,也有很多网友都赞赏过

但仔细想一下,bug太多

首先,假设神级文明有能力控制热涨冷缩,空间也不是无限分的,顶多到普朗克尺寸,不可能有足够多小数位

其次,即使神级文明的物理理论秒杀人类,普朗克尺寸只是人类现有理论所能认知的有意义尺寸,神级文明的上限要高得多,这种存储方式效率也是极其底下,数学的角度来看很蠢,原因参考下面这个回答

再进一步,要是考虑信息熵和压缩极限,问题就更多了

所以,有点技术和理论背景,但不严谨的点子,太挑读者了,下面把读者分个类

A. 一点技术和理论背景都没有,看不懂,get不到点子的精彩之处

B. 有一些技术和理论背景,但仅仅是入门或者了解一些,能看懂,这是匹配度最高的读者

C. 对点子的某些方面相关技术和理论很精通

D. 对点子相关的绝大部分技术和理论都精通

可以说迄今为止,很多大量技术细节+惊人脑洞的所谓“硬科幻”都只是漏洞更少一些的“小数点存储数据”,只能糊弄B类读者,到了C类那里就一堆bug,读不下去,包括大量的名家名篇,别看想象力汹涌澎湃,实际上很多都是看了几篇科普,就开始臆想,属于“思而不学”的半吊子脑洞,但B类读者在读者群体中数量最多,所以问题不大

有的时候想享受一下科幻的乐趣,需要把自己强行降智一番,也就是所谓的“领会精神,不要在意细节”

罗伯特·福沃德 有很强的物理背景,所以他的设定比较严谨(虽然为了剧情要牺牲一些合理性,而且现在的中子星理论跟成书时也有区别),理论基础很扎实,即使有相关技术背景的也能有不错的体验,能满足一部分C,D类读者

3. 彼得·沃茨

《盲视》

我很久以前在一篇科幻世界前言里看到关于自由意思/无意识的讨论,里面设想自由意识真的是智慧生命必须的吗,有没有可能我们根本不需要自由意识

三体3的观点是在极端环境下,人类的道德观不一定适用当时的情况

而盲视则更近一步:高等智能不需要“道德”这个属性

有一些作家也涉及这个问题,比如特德姜,但是以往大部分作品都是纠结自由意志是否存在

而本篇则是讨论,无意识和自由意识哪一个更适合人类,自由意识真的重要吗?并以此解释了费米悖论

以往一般文学作品中都认为自由意识比无意识更高级,是智慧生物的标志,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如西部世界,机械姬等)的作品一直反复在讨论机器人产生自由意识和感情的问题,本篇却要唱反调

被机器人伦理剧烦透的朋友可以试试这篇,我一直对西部世界,机械姬,这类科幻影视抱有敌意,当然,这两部制作水平是非常高的,尤其是西部世界的叙事技巧和精彩细节,但这两部作品对自由意识的探讨全都是浮于表面,看特德蒋和彼得沃茨,他们会基于现实和猜想,解析什么是意识,无论对错,至少有逻辑链,而不是像西部世界墨迹一整季讲个用爱发电

(不过本篇为了剧情和设定,也是有不少硬伤的,设定的论据也有问题,被很多人批评乱用名词,但是瑕不掩瑜)

4.史蒂芬巴克斯特

这一位是我很喜欢的英国作家,我第一个接触国外科幻小说(在此之前读的差不多都是儿童科幻)就是他写的《猎户座防线》(2000年),当时我的物理题还没做几道,被小说里“改变物理法则当武器”的设定折服,以至于买了很多本科幻世界,读了一堆所谓硬科幻大师(包括拉里尼文)的作品,都找不到第一次读猎户座防线时的爽快感(一直到三体2,舰队像梳子一样穿过尘埃,这种感觉终于再次出现了)

刘电工对本篇的评价是:

“这是一篇典型的我们所说的“硬科幻”,描写一个寒冷世界的文明用改变宇宙基本常数的方法,阻挡人类向银河系的另一个旋臂扩张。小说的场景宏伟壮丽,情节精彩,技术内容丰富,特别是对改变宇宙常数后的物质形态的描写十分有趣。”

后来又读了他的《致命接触》,第一次接触虚拟世界的题材(之前看过类似题材的短篇,叫玩偶之城,但是没太在意),再次震惊(虽然现在看这篇小说有点老套)

作者最出名的作品是《xeelee》系列,由四五十部短,中,长篇组成,时间线从宇宙大爆炸到公元1000万年,每篇讲一个故事,故事之间有时间间隔,这个系列比三体稍早,所以不存在褪色的问题

主线剧情是人类在银河系内扩张,与一个又一个文明发生冲突,被有的文明征服,然后推翻统治,继续扩张,同时人类也在一次次冲突中变得越来越凶残,个体利益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集体的胜利,幸亏这书20年前写的,放现在早被欧美白左喷死了

第三次扩张人类打败“幽灵”,霸占银河系

但最终还是惹上了重子生命里最强的xeelee,xeelee真正的敌人是暗物质生命光微子鸟,所以也就找了几个管委会大妈随便应付了一下人类,结果人类几乎是遭受了灭顶之灾

猎户座防线的故事发生在人类跟幽灵对抗时期,幽灵是一个特别喜欢修改物理法则的种族,甚至改了自己外表皮的普朗克常数,使之可以反射所有光线,外观看上去就像一个球形水滴

猎户座防线是幽灵用来组织人类扩张的物理法则壁垒,位于猎户座悬臂,长达一千光年,防线内光速被提高了,跟三体中的防御方法刚好相反,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人类舰队无法穿越

刘电工在三体3中写道“在战争中,可以制造低光速黑洞把敌人封死在里面;但更多还是用来防御,作为城墙和陷阱。有的低光速带规模之大,横穿整个星系旋臂”

可能就是借鉴户座防线

对抗xeelee管委会大妈时期,双方已经开始不讲武德,各种小宇宙,时间武器,无所不用其极

xeelee系列脑洞开的不错,各种奇思妙想的种族和武器,但作品数量一多不免有灌水的嫌疑,全系列几十个故事,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拍案叫绝,有的昏昏欲睡,还经常出现皇帝扛金锄头的情况,同样是对抗幽灵,《幽灵战争》这一篇就写的没什么意思

但这个系列对读者还是比较友好的,不像莱姆那样官方劝退,也不像盲视那种通篇不说人话

一部分短中篇有中文译本,可以去xeelee吧找找

5.拉里尼文

《环形世界》1970年

拉里尼文是典型的硬科幻作家,最出名的长篇就是环形世界,故事的大概就是一个小队去环形的戴森球冒险,因为时间久远,所以读起来不算惊艳,但看一下打发打发时间还是可以的

11月11日,本来打算更新拉里尼文,但在评论区看到

“三体除了点子,还有相当的悬疑和各种反转,几个腹黑的人物也很好玩。有足够的娱乐性,答主介绍的感觉是点子充裕,但阅读快感没有啊!” @王舒

想发几句牢骚,顺便说一下国内的一些科幻长篇

这位书友说的没毛病,下面分两个部分来说

一个是阅读快感

三体1在阅读时明显感觉到是被小说牵着走,我当年在科幻世界看连载版,看完一期就心里痒痒,迫不及待想看下一期

上面介绍几部,阅读的快感确实不足,这是不同作者风格的问题,那种风格更好难以评判,但是读者有自己的偏好,莱姆喜欢东拉西扯,人文,哲学往脸上怼,彼得·沃茨开始就没打算写成小说,罗伯特沃福德架构故事的能力差点火候,xeelee虽然适合,但中文译本少,啃英文版太考验英文水平

不过,现在才更新一小部分,后面还有一大堆作品没讲呢,尽请期待

另一个是点子和故事性

科幻被称为点子文学,老实讲,三体的点子和设定(除了黑暗森林之外)只能算很不错,但并不是顶尖

首先原创性欠佳,毕竟科幻文学发展这么多年,前人已经创造了海量点子和设定,很难做到100%不重复,比如“光粒”这相对论动能武器,在《致远星的沦陷》和《孤儿远征军》中早就出现过。这也不能怪刘电工,写得晚就有这个问题。

另外没有开宗立派,更缺少前瞻性

什么叫开宗立派呢,比如《星船伞兵》,开创动力机甲vs外星虫族;《莱博维兹的赞歌》开创未来辐射废土

再比如《十三层空间》和《神经浪游者》,开创赛博朋克

前瞻性,比如阿瑟克拉克,1945年发论文提出卫星通信,因此他也被称为卫星通信之父;《天堂的喷泉》里提出太空梯

约翰·布鲁诺在《震荡波骑士》中提出蠕虫病毒,后来蠕虫病毒的诞生命名也是受这篇小说的启发

之所以现在读这些设定和点子感觉一般,还是因为时代导致的褪色

参考我的上一篇回答:

在我看来,刘电工能汇集众家之长,凝练出色的点子,这很厉害,但更厉害的是,面对一个点子海洋,用无与伦比的故事架构能力将点子串起来并将阅读体验发挥到极致,讲一个震撼的故事(多说一句,三体3的阅读体验明显下降了,人物和故事很粗糙,或许是因为当时科幻世界内部问题,写的太仓促)

比如《山》这部短篇,应该参考了阿瑟克拉克的《地心烈焰》,但刘电工讲的故事比克拉克要动人

(12月5日更新,根据书友的推荐,看了埃克里·西蒙的《伊卡洛斯星球》,发现之前应该是想错了,《山》明显的是借鉴这篇,很多细节非常像)

但是,现在网络上大量充斥着点子为王的言论,重点子,轻故事

(有人可能拿阿瑟克拉克说事,阿瑟克拉克就喜欢弱化剧情,重设定,简直就是一个设定说明书,但他写书的年代,除了合著,集中在1950-1980年,现在已经进入新世纪,各类点子和设定差不多挖掘殆尽,剩下的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新,要么是加强版,要么是缝合怪,说明书已经不够了;更重要的是,不会有人觉得弱化剧情这种严重影响阅读体验的风格是优点吧?那要这么说,刘电工的工具人风格也是优点)

老实讲,喜欢点子还不如去看贴吧老哥,众老哥那叫一个天马行空

或者去顶刊上翻文献,大牛现实中实现各种奇思妙想可比科幻文学胡扯蛋+bug满天飞的点子有意思

如果还不满足,去看科学和数学发展史,从伽利略到牛顿,从量子力学到粒子物理盛宴,百度一下化学渗透发现过程,了解一下诺特定理和广义相对论相对性原理,你就会发现,科学和数学才是想象力的天堂,跟科学家相比,科幻作家无论是想象力还是哲学高度都是弟弟,严谨程度更是弟弟中的弟弟

科幻作家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用故事或者文学展示幻想,给人启示

当年为何爆发新浪潮运动,就是因为黄金时代,点子+故事的模式走进了死胡同,认识到危机的作家群体开始将主流文学的元素引入科幻,使得科幻由“科幻故事”转向“科幻文学”

进入新世纪,科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可谓百花齐放,看多了腻歪的“文学”,爽快的“故事”可能更吸引人,轻文学,重故事,也说不上倒退

但是已经减弱文学性了,要连故事都轻视,那是真的没法看了,去看论文吧

甚至有两位曾经擅长讲故事的中文科幻作家都被点子为王的歪理忽悠瘸了:

7. 何夕&王晋康

何夕,老王,刘电工当年被称为三巨头,或许是三体的成功给了两人信心,两部长篇先后发布,但是这两部长篇里两位的故事架构能力大幅度下降

《天年》

这一部明显的能看出来,何夕很想复制三体的成功,点子虽然不及三体,但绝对可圈可点

可惜点子下功夫了,故事架构完全是在敷衍

开篇本来以为是主角的天才科学家,结果直接变植物人,然后真主角登场,讲真这骚操作直接把阅读热情浇灭一般

真主角的任务是解密,天才科学家脑残了,要破解他之前的研究,但是解密的过程东拉西扯,墨迹一大堆,终于要发现真相了,然后一个转弯,讲点别的,三体那种爽快过瘾的解密手法,何夕是一点都没学会

然后渔夫/魔鬼的寓言引出最后的谜底,将读者的期待推到最高

最后谜底揭晓,气的想摔书,就这?牛都吹上天了,就这种不痛不痒的“惊天秘密”

《逃离母宇宙》

这一部,点子比天年要好,但故事讲的更差

主线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天才科学家发现地球遭遇危机,然后跟另一位人力资源管理大师一起组建队伍应对危机

危机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的发现真相

但是老王不知道是不是喝多了,剥洋葱的过程非常蛋疼

基本上就是,地球出现危机,然后众人找出危机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一通操作危机应对方案启动

骚操作来了,方案启动后,团队发现之前发现的危机原因不对,真正的原因是xxx,那就修改方案

等修改方案实施,发现还是搞错了,危机真正的原因是xxx2

接下来就是以上过程往复循环,折腾了好多遍,以至于男二人力资源大师都受不了了,有完没完,不要再搞事情了,老子累的不行,真是说出了读者的心声,通篇读下来真是血马累

最后危机谜底其实还是很不错的点子,用剑走偏锋的方式解释了费米悖论,但是老王糟糕的叙事方式太折磨人了

以上两部,值得读一下,但不要抱什么期望,放低预期,或许还有些惊喜

8. 德克里·昆什肯

《量子魔术师》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本篇的主角有一颗量子大脑,职业是骗子,这一次他集合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队友,想干票大的,替客户偷运战舰,还想从客户身上顺点宝贝,经典的好莱坞套路

设定很硬核,涉及的领域很多,很过瘾

但是人物塑造一言难尽,很多人批评刘电工人物塑造不行,本篇的毛病比刘电工还严重

举个例子,就如同《狐妖小红娘》里的白月飞,三句话不离“贪吃”这个属性,从这个人物一出现,就来回的捯饬这个属性,恨不得写两个大字贴脑门上,生怕读者忘了

9. 尼尔·斯蒂芬森

《雪崩》1992年

聊到科幻就不得不说赛博朋克,但是要推荐哪本还是让我纠结了一下,最后选了尼尔森,一来,尼尔森的代表作《雪崩》虽然在赛博朋克历史上地位不是最高,但地位要看历史进程,地位最高不等于最好看,以《雪崩》的质量当赛博朋克扛把子没什么问题,除了尼尔森,威廉吉布森作为赛博朋克运动的发起者,《神经浪游者》值得推荐,还有丹尼尔·加卢耶的《十三层空间》,这部小说比80年代开始的赛博朋克运动还要早20年,可惜当时没有追随者,没法掀起潮流

《七夏娃》2015年

主线剧情是,月球突然原地爆炸,地球面临灭顶之灾,而且剩下的时间极短,于是赶紧想办法逃到太空

据说奥巴马也喜欢这本,但是本篇里美国总统是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为了保命害死很多人,这还真是心大

@西北偏北 评论区有书友想看日本科幻作品,这就触及到我的知识盲区了,日本科幻我读的很少,所以就简单说几本

10. 小林泰三

《醉步男》

科幻恐怖小说,日本文学当然少不了“恐怖题材”,时间真是科幻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什么花样都能玩出来

11. 野尻抱介

《太阳篡夺者》

这一篇可以看做是日本版《与拉玛相会》,大体就是外星人来了,要在太阳系造个工程,人类却面临灭顶之灾,于是想办法破坏工程并探寻外星人来太阳系的目的

一般来说这类型的作品,一开始会设置一种奇观,或者一个迷题,然后一层层的解密,就跟悬疑小说一样,这个解密过程就很考验作者水平

这方面,刘电工的水平是顶级的,解密过程不拖沓,读者好奇心一步步被放大,剧情越来越精彩,然后谜底揭晓,拍案叫绝

稍差一点,就如《星之继承者》,直接写成侦探小说,解密过程很不错,谜底也不错,但总感觉不够震撼

本篇就更差一些,前半段不错,设定,节奏都很好,后半段人物和剧情都开始迷惑起来,谜底揭晓有些不瘟不火(当然小说总体还是强,值得一读,比何夕/老王那种气的想摔书要强不少)

还有些作者,比如阿西莫夫,前面的铺垫非常无聊,看的想睡觉,但是到了小说结尾,突然来个石破天惊

12. 小松左京

《日本沉没》

大家用该都看过电影版吧,所以就不多讲了,说到日本科幻,这部小说是绝对绕不开的

13. 辛村诚

《星空清理者》

这部不是小说(我看的日本科幻小说实在太少,就找点其他的充数了,星际牛仔,攻壳机动队这种热门的就不说了,推荐点小众作品),而是漫画+动画,b站可以看,个人认为的日本最佳科幻动画,片头曲人类航天史快剪要看哭了

这部动画人物绘画一点都不讨好死宅,剧情也不震撼,但真的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航空航天的魅力

当我看到制作信息里,“脚本:大河内一楼”时很震惊,原来大河内曾经也是正常人,只不过后来突发恶疾

14. 岳崎千寻

《虚界之魔兽》

很冷门的动漫,本来b站有全集,后来删了,很邪性,日本上世纪拍了一堆类似的动画,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生化人,机甲大乱斗,但是作画很有想象力,视觉冲击很强,不像现在畏手畏脚,画的跟个塑料玩具摆地摊一样

15. 中村隆太郎

《玲音》

赛博朋克影视题材很多都晦涩难懂,这部更是登峰造极

当年的日本动画界,故弄玄虚还不是主流,观众不一定买账,但是eva火了以后,故弄玄虚反而成了有逼格象征

所以一大堆动漫开始不说人话,1998年的玲音本身是一部试验性作品,所以制作方更不考虑观众能不能看懂,虚拟与现实交织,看的晕头转向

把这部动画多看几遍,以后再遇到难懂的影视作品就会变佛系

16. 塞尔日·布鲁梭罗

《猎梦人》在2000年

这一部可以算法国版盗梦空间,两者的设定有一些相似之处,不知道诺兰写剧本的时候有没有参考这篇

跟上面推荐的作品不一样,这一部没什么硬核设定和细节,核心就是跟盗梦空间类似的梦境世界,剧情也没有盗梦复杂,节奏时快时慢,不过我还是挺喜欢这篇的,平淡的故事反而能放松心情

跟盗梦不同的是,盗梦的梦境偏写实,本篇的梦境加了一些超现实的东西,比如主角要偷一副战争题材的油画,油画里的人竟然都是活的,真的在长枪短炮的打仗

17.弗洛·文奇

《银河界区三部曲》(1994年,1999年,2011年)

作者是计算机出身,所以他的作品里赛博朋克题材很多,不过长篇最出名的反而是太空歌剧

本篇共三部《天渊》《深渊上的火》《天空的孩子》

故事背景将银行划分为爬行界,飞跃界,超限界

爬行界光速有限制,科技发展缓慢,飞跃界无光速限制,信息交流速度极快,科技远超爬行界,超限界出来的东西秒杀飞跃界,除了这三界还有更高和更低的界区,不过描述很少

《天渊》讲的是爬行界的两只人类舰队争夺名为开关星的恒星系

《深渊上的火》人类文明已经进入飞跃界,并着手开发超限界,结果惹出大麻烦,《天渊》的主角被复活解决这个麻烦

《天空的孩子》由于上一部飞跃界灾难,人类仅存的一部分人生活在爪族星球,这一部主要讲人类和爪族的故事

18.厄休拉·勒古恩

《一无所有》1973年

科幻文学在进入新世纪后,软科幻大师越来越少,新生代作家都在疯狂开脑洞,堆设定,或者东拼西凑整个设定缝合怪,能看的软科幻太少。毕竟软科幻不像硬科幻那样可以通过设定和点子掩盖写作天赋和人生阅历的不足,笔力不行就非常难看

硬科幻大师可以用理工科基数去堆,网络时代信息爆炸,开硬核脑洞越来越容易

相反,软科幻越来越不讨好,目前的形式实在是很难出大师

好在软科幻的保质期比硬科幻长,新浪潮时期的经典在今天看来仍然不错

作者其实更擅长奇幻,比如《地海传说》,但科幻作品也是一绝,这里最推荐的就是《一无所有》


user avatar   ash-61-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以后这种问题全部回答42


user avatar   su-yuan-63-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刘慈欣本人回答过。

如果一个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自发的,单方面的致敬另一作品,那么『另一作品』在该作家心中的地位一定是相当高的。

这种致敬对于作品的认可远高于在书腰上写的书评。书评可以是应邀撰写,也可以是给好友助攻加油,作家本人对作品不一定要有多高的评价,只要作品及格就可以了。

而一位作家在自己的书中单方面致敬另一作品,基本只有向另一作品表达敬意这一种原因了。

所以我在各种地方看到说阿西莫夫的《基地》盛名难副,不如《三体》的时候是很诧异的,先不说嘲讽上个世纪的科幻小说想象力这回事,就连刘慈欣都不会认可这个结论,因为刘慈欣在《三体》中就借面壁人泰勒的口致敬了阿西莫夫和《基地》。

泰勒想转移这尴尬的话题,就把随身带着的手提箱放到床沿上:“我给您带了一份小礼物,”他打开手提箱,拿出一套精装的书籍,“这是最新阿拉伯文版的。”
老人用瘦如干柴的手吃力地抽出最下面的那一本,“哦,我只看过前三部,后面的当时也托人买了,可没有时间看,后来就弄丢了……真的很好,哦,谢谢,我很喜欢。”
“有这么一种传说,据说您是以这套小说为自己的组织命名的?”
老人把书轻轻地放下,微微一笑,“传说就让它永远是传说吧,你们有财富和技术,我们只有传说了。”
泰勒拿起老人刚放下的那本书,像牧师拿《圣经》似的对着他:“我这次来,是想让您成为谢顿。(阿西莫夫作品《基地》的主人公)”

如果要我推荐值得阅读的科幻作品,那阿西莫夫的作品一定不能少。不管是和如今的大数据不乏相似之处的“心理史学”还是被各种作品沿用至今的“机器人三定律”,都能说明《银河帝国》在21世纪仍有它的魅力。

在《三体》第二部中,刘慈欣还致敬了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

两个多世纪前,阿瑟·克拉克在他的科幻小说《2001:太空奥德赛》中描述了一个外星超级文明留在月球上的黑色方碑,考察者用普通尺子量方碑的三道边,其长度比例是1∶3∶9,以后,不管用何种更精确的方式测量,穷尽了地球上测量技术的最高精度,方碑三边的比例仍是精确的1∶3∶9,没有任何误差。克拉克写道:那个文明以这种方式,狂妄地显示了自己的力量。

这里说的“太空奥德赛”实际上就是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

除了《三体》,还有非常多的科幻作品也受到了《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

除了《三体》中致敬的阿西莫夫和克拉克,在大刘的短篇《太原之恋》中,大刘还致敬了《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诅咒2.0在网上出现的那一刻,在太原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垃圾桶旁,大刘和大角正里争抢刚从桶中翻找到的半袋方便面。他们卧薪尝胆五六年,各自写出两部300万字的十卷本科幻和奇幻史诗,书名分别为《三千体》和《九万洲》。两人对这两部巨作充满信心,但找不到出版者,于是一起变卖了包括房子在内的全部家产并预支了所有退休金自费出版,最后,《三千体》和《九万洲》的销量是分别是15本和27本,总数42,科幻迷都知道这是个吉利的数字。在太原举行的同样是自费的隆重签售仪式后,两人就开始了流浪生涯。

我标黑的数字42就是《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中的,在该书中,42是有关生命,有关宇宙,有关一切的答案。

如果对于欧美的科幻作品不太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看看其他刘慈欣的作品,用刘慈欣来打败刘慈欣。不管是中国科幻还是刘慈欣本人的科幻作品,都绝非是一本《三体》便能概括的,科幻的世界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辽阔。


user avatar   liu-lin-dong-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在看国外小说时一直就有个疑问,那就是我看到的是原作者的水平,还是译者的水平?

这个疑问估计国外也同样有,曾有人说《三体》获奖的最大功臣是刘宇昆,即译者。

阅读是需要门槛的,我在读中文原创小说时,可以读一些像《红楼梦》这种偏文艺的著作,因为文字的优美可以抵销故事的平淡。但在读国外小说时,我就只能读一些偏故事性的,例如《福尔摩斯》、《荒野的呼唤》之类的。像是《茶花女》、《巴黎圣母院》这种文学范的,我努力了几次,都读不下去放弃了。

所以仅从这点来讲,国外的著作要想超过国内的著作,难乎哉。即使国外的科幻小说在设定上比较出色,但落实到文字实现上立刻就打了折扣。曾经有人开玩笑说,把《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全文替换成“张三”就可以把阅读难度下降一个等级。

另外,国外的科幻小说作者可能受宗教的影响较大,通常是一开始科幻,结尾玄幻。像是《计算中的上帝》、《死亡代言人》、《童年的终结》等名篇莫不如此。而中国读者对科幻的要求通常苛刻,一旦有这种宗教情节出现立刻就成了失分项。

至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我个人看法就是浪得虚名,属于和《银英》一样的太空歌剧。相比阿西莫夫,我更推崇同时代的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按科幻观点,要更“硬”一些。


user avatar   7094974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外的科幻主要是限于翻译水平、语言习惯、地名人名太拗口等等,所以相比三体更难被普通读者接受…

如果你从三体入坑,那多半会觉得三体天下第一。

这没啥不对的,毕竟阅读本来就是很主观的一件事。




     

相关话题

  如何反驳「《星际穿越》毫无逻辑是烂片」的观点? 
  为什么MS使用全周天座舱而不是头盔显示? 
  《地火》中说:“只干,别多想。”三体中说我们:“要多想。”那么,哪个正确一点? 
  《三体》里有哪些彩蛋? 
  假如发生星际战争,人类在生存压力下必须彻底改造身体和大脑,那么继承旧人类的哪些特征才算是人类的延续? 
  如果《三体》的故事发生在复仇者联盟的世界会怎样进行? 
  如何评价马斯克展示的火星殖民地概念渲染图? 
  如何看待《三体》电影制作方从开机到现在一路越来越像笑话? 
  同样都是获得了雨果奖,为什么郝景芳的人气不如刘慈欣? 
  群星 Stellaris 有哪些令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前一个讨论
香港 2 月 7 日公布,截至当日零时,香港新增 614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情况如何?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同样都是华裔归国参加冬奥会,谷爱凌和朱易的风评相差如此悬殊?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