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什么人学是学人家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体系建设、青训方法、学校和职业的接轨方式、踢不上球员的再就业安置……等等,不是看谁成绩好就跟谁学,那这次世界杯这个队夺冠,下次世界杯换个队夺冠,你学习的目标就四年换一次么?
就象你在中学里学习,你的老师教你是因为他有经验,知道如何把知识传授给你,而不是因为他们本身是清北复交毕业的,事实上大部份的中学老师是师范大学毕业的,他们并不是清北复交毕业的,按你的逻辑,你能学出什么好来,你咋可能考得上比师范学校更好的学校?
而事实上,非但日本,近年来靠着青训在亚洲迅速崛起的越南和卡塔尔都很值得我们学习。但由于他们连日本的世界杯十六强都够不上,所以估计题主根本就没留意过他们。所以你要学习,是学习真正值得你学习的东西,不是谁牛就盯着谁。有人牛就靠几个天才巨星,你倒是想学,你有这人吗?
你加减乘除都没搞明白,去做奥数题?
日本世界杯最好成绩只是16强?16强很差吗?哈哈哈
先看看日本近4次世界杯的比赛情况。
2006年,与巴西、澳大利亚、克罗地亚同组小组出局,哈哈哈哈哈,这特么能怎么办?
2010年,日本16进8对阵巴拉圭,点球大战被淘汰,纵观整场比赛,日本所表现的战术素养和竞技水平可以说完全不输美洲强队,要知道在下一轮,世界冠军西班牙也是靠比利亚在83分钟的绝杀才淘汰了巴拉圭,那年的西班牙有多强不用多说了。
2014年,日本小组未出线,同组的对手有科特迪瓦、希腊以及哥伦比亚;那年开挂的哥伦比亚不多说了,科特迪瓦和希腊,一个非洲强手、一个前欧洲杯冠军;世界杯无强队,纵使卫冕冠军,翻车小组出局的情况也时常发生。
2018年,日本16进8对阵比利时,这一场比赛很多人都看了,日本与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有着欧洲红魔之称的比赛,一度宣判了比利时的死刑;就这样的实力差距,一度打成2:0,话说之后的故事对于日本人来说很悲伤,甚至还专门做成纪录片来反省,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表现已经值得尊敬。
近4次世界杯,两度入围淘汰赛,已经是实力的认证了,虽然是16强,但是比韩国的4强来得更有含金量,日本在足球场上还属于文明典范,几乎很少看见日本球员有废人的动作(肯定也有个例),而且不管是对阵谁,都会勇敢的攻上去,摆大巴?不存在的。
尽管与世界强队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日本已经是亚洲的天花板了,相较于西亚的规划以及澳大利亚的人种差异,日本的足球发展更值得中国学习。
学习亚洲以外的国家对于中国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人种差异就是很难逾越的鸿沟,其实足球的人种差异不但是身体素质差异,更是整个地域文化背景集中到球员身上的具体体现,说白一点,就是整个社会文化喜欢足球,球员就会越来越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日本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日本的各级别比赛、校园比赛可以说是足球青训的模范案例,长友佑都、远藤航、柴崎岳等等,都是日本校园足球培养起来的;当然日本整个社会文化也非常喜欢足球这项运动。看看日本校园赛事的关注度,让人羡慕。
学习日本、学习韩国、学习西亚国家、学习美洲强队,都很有必要,中国需要师夷长技,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结合自身特点去改革、去提高;相较而言,韩国日本因为人种原因,更加适合中国,他们的水平和高度,中国要想达到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就像一个班上的学生,你倒数的成绩,一上来就要按第一名的方法学习,第一名的方法不见得适合你呀,你应该从中间开始学,或则向以前成绩和你一样,智商和你一样,现在进入到第二成绩梯队的同学学习,这样才对你实实在在有帮助呀。
那么中国足球的世界杯16强在哪里呢
2月中旬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毕业论文及考研的事情所以暂时将这个问题放了一下,这段时间通读了一遍符金宇老师撰写的《日本足球史》这本书籍,也偶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虽然总体对于日本足球的了解还不是很全面,但还是决定试着写一下这一个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交流看法。
我认为题主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不仅限于从技战术打法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而是从整个国家的整体足球发展来看待这一问题,所以我也力求从宏观视角对比分析中日两国足球之间联系性,差距及我们适合学习的地方
对于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者之间是否在基因等方面有差别进而影响运动能力、协调性等,目前尚无准确的定论,去知网上搜了一下相关论文,近几年中文文献提到人种较少,而外文文献中Racial Differences(人种区别)还是在近年来的论文中广泛出现,对此不做评论
所以我主要从中日两国的饮食习惯及环境入手,日本与中国北方地区大致为同一纬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饮食习惯,所以整体上我们有着较为类似的运动能力、体型等(当然这是与欧美相比较),部分情况下一个国家球员的整体运动能力、体型也会影响这个国家的技战术打法,如2019年亚洲杯中国对阵泰国的比赛,泰国的短传渗透就令身型相对健硕,灵活相对较差的中国国足吃了不少苦头,当然里皮也是见招拆招,派上了高中锋肖智,也成为了决定比赛走向的胜负手。
其实不止有中国有恐韩症,日本足球最初也有恐韩症,日本在与韩国申报世界杯伊始时(1992)面对韩国其战绩处于全面的下风
在1992年1月刚刚结束的1992年奥运会最终预选赛上,三战过后日本与韩国同积三分,依靠净胜球优势力压韩国,暂时排名第三。1月27日,日本迎来与韩国的关键一役,若打平的话日本就将获得出线的主动权(打平就能出现,这话有点熟悉)。然而韩国人没有给宿敌任何的机会,终场前两分钟金柄秀的绝杀使日本的出线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最终因为这一场比赛的失利,日本连续第六次与奥运足球失之交臂
1992年当时日韩双方曾因为世界杯的独立主办权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针锋相对
当时的韩国足协主席郑梦准曾说出这样的话
我们将为韩国主办2002年世界杯竭尽全力。我们韩国已经连续三届大赛,总计四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向世界充分展示了自己。日本人一次都办不到的事情我们韩国人已经做成了四次。
这句话就很明显体现了韩国的底牌就是其国家队实力及足球氛围,而日本依仗的则是其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以及技术能力
第一次看日本足球的比赛,应该是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日本1:3负于澳大利亚的那一场比赛,此后日本队的几场里程碑式的比赛,回想起来我好像都在屏幕前见证了,包括2011年亚洲杯冠军,2018年世界杯与比利时的精彩较量,总体而言,一直能感受到日本足球的进步。
2021年3月25日,日本韩国两队迎来了一场友谊赛,双方虽均未派出全主力,但从某种方面来说这是一场决定两国近年来整体实力变动的一场比赛,最终日本以略微有些出人意料的比分3:0完胜韩国。
在德国转会市场中,日本身价超过300万欧元的共有13人,而韩国则只有6人,其中100-300万这一身价区间中,日本球员数量也远多于韩国球员。
这二者的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这25年中日韩两队实力对比,虽不能说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但也颇有一种攻守之势异也的感觉
以我的观点来看,足球的职业化及市场化水平体现在一家俱乐部是否在没有诸如股东等的注资情况下,是否可以仅依靠自身的收入存活。举个例子,如果现在你空降成为一支日本球队主席的话(暂且这么称呼吧),你身上空空如也,但你也可以利用转播收入、商业收入、球票收入等达到一个相对的收支平衡
以下是日本J1、J2联赛2018赛季、2019赛季的营业利润表
上面
可以看出,J1、J2联赛的球队大多可以保持一个相对收支平衡状态,虽然也有几支球队在当赛季营业出现较大亏损;如2019年鸟栖砂岩,亏损了18.98亿日元(约合1.14亿人民币),2019年柏太阳神亏损了10.66亿日元(约合6417万人民币)。但总体而言相较于我国俱乐部的财政情况而言还是相对健康的
我又选取了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2019赛季的财务报表(其中也包括2018年的部分)及一篇对于中乙球队内蒙古草上飞投资人姚志强的专访《“我是中乙球队,我想好好活着”》的部分采访内容
说实话我没去查之前我都想不太到,一年的亏损额能达到近20亿..
西北望看台:2019赛季开始前,内蒙古草上飞发起众筹的事情是什么情况?
姚志强:19赛季开赛前,我们球队一直在进行正常冬训,冬训地点就在北方的本地。直到快开赛了,2月16日那天,中国足协的工作人员在工作群里口头通知要提高保证金,然后就没说什么了,到了2月22日晚上,工作人员在群里下发了正式文件,要求2月底之前完成增加100万的保证金工作,只给了7天的时间。
西北望看台:中乙联赛之前保证金是多少?
姚志强:原来是50万,增加了100万之后,现在就是150万了。
西北望看台:我记得当时网上很多声音说,职业俱乐部这些钱都拿不出来,投资人没钱?
姚志强:是,有人说,连100万都拿不出来,那还踢什么职业足球?我们从15年参加的比赛,从我个人来讲,已经投入了几千万,关键是当时俱乐部账户上确实没那么多现金。
第二就是时间过于紧张,从来没有过让我们任何的做好这方面的准备,是不是大家都感觉每个俱乐部有无数钱,让你拿就应该能拿的出来?我觉得这个事本身对这些职业俱乐部还是不够了解,另外,中国足协和大家的也沟通不够。
西北望看台:据您了解当时有没有其他俱乐部在保证金的这件事上也有捉襟见肘的情况?
姚志强:其实19赛季初退出的中乙俱乐部就好几支,好像也有5、6支吧,即使这样,从我了解应该也不下五支俱乐部对保证金是很困难的。尤其这个保证金只是我们向上缴纳,还不能使用,150万就在那放着。
然后是我的理解,去年就俱乐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我想应该把50万保证金退回来让俱乐部用于运营,想想当时为什么还要收这个钱啊?不仅不退,还继续从大家口袋里多拿100万,当时不是我一家一下子拿不出这个钱,只不过我把这个事情公开了,别家俱乐部没公开。
西北望看台:那当时俱乐部众筹的情况怎么样?
姚志强:15年的时候,球队还能跨地区转让,我们为了球队不被别人买走,就发起过众筹。去年真的也是没有好办法,也是为了展示我们自己搞足球的决心,就发起了第二次众筹。从发起众筹到截止,我们只有5天时间,从25日发起,5天时间大概有600多名球迷参与,后来我们进行过公示,筹集了不到20万块钱。
可以看出,虽然乙级联赛其亏损虽然没有最高级别联赛多,但相对于投资人能力来说,也已经是一笔很大的金额了。
我也很佩服姚志强先生,几年时间中愿意为中国足球投入几千万,即使在现金流不足,俱乐部濒临解散之时,依然愿意动用各种方式为球队续命。从我自身而言,如果真的给我几千万的话,我肯定不会投入足球产业中,买一套汤臣一品亦或是两套东方曼哈顿,坐在家中收房租岂不美哉!虽然自诩热爱中国足球,但我与姚志强先生的层次还是相去甚远,也喜欢姚志强先生能够继续坚持他的这份事业,坚持他对于足球热爱的这一初心,目前内蒙古草上飞俱乐部依然存活着,姚志强先生也依然是内蒙古草上飞的总经理,希望内蒙古草上飞今年能取得好成绩吧
上面三点是我罗列的应该学习的日本足球的原因及部分层面与中国足球环境的对比,接下来我想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学习日本足球,我的结论比较简单,就是学习日本如何通过世界杯的举办,J联赛完善等一系列措施,培植日本的足球文化,进而以不断发展的足球文化为基石,推动其成年男子国家队的成绩的。
符金宇老师在文章的序中也深切地表现出他对中国足球文化缺失的无奈之情
中国毕竟是一个没有足球文化的国家。与足球有关的读物在日本数不胜数,在中国却善本难觅,这是我们中国球迷的悲哀…这个国家存在着重大的球迷群体,在虚拟世界中也有着众多的球迷论坛,却在现实中几乎找不到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足球史,让人明了这项运动的历史意义与社会价值。这样的人文缺失与文化沉沦,其影响之恶远在竞技输赢之上。
日本足球文化的孕育在最初过程中其实并不顺利,二战之前,日本足球以关西、关东地区大学足球名校球员为班底,征战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二战后,日本足球人才断档,原先的球员也多已经步入而立之年或在战场中战死,可以说日本足球整体水平及其足球文化有一种从零开始的感觉。
彼时日本足球文化除了面对人才断档、场地缺乏之外还要面对其他体育文化的影响。二战战败之后,美国在日本广设基地。因为美国军队在日本当地的影响,所以美国所流行的棒球逐渐成为了日本仅次于相扑的第二大国技。
就我看来棒球文化对于足球文化的挤占从选材这一层面是比较明显的,小时候身体素质好,并想未来从事职业体育运动员方向的孩子,因为整体体育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会选择棒球作为未来的职业方向,而最终选择足球的孩子可能就是那些被“挑剩下”的孩子及被棒球淘汰的孩子。
这一点从日本男子国家队的历年以来的平均身高来看就可见一斑,虽然从足球运动来看身高、身体素质并非起到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关键位置还是需要一定的身高、力量作为基础的,例如守门员位置及中后卫位置。
这是日本2019年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调查报告,可以看到在40-59岁这一年龄段,男子平均身高均已超过了170cm,而日本前著名国门川口能活只有179cm,常年以来J联赛的中后卫也大多在180cm出头。
2018年日本vs比利时的首发名单中,中前场6个人中只有大迫勇也一个人超过了180cm,而比利时落后后换上了194cm的费莱尼,费莱尼上场之后效果也立竿见影,力压日本队中最高的188cm的吉田麻也,头球顶进川岛永嗣把守的大门
近年来日本涌现了很多新星,较为著名的有久保健英以及188cm的中后卫富安健洋;2019年u20世界杯中,日本队平均身高达到了第5名,球队中共有13人的身高超过180cm。这一数据压倒了一向以来以身体强悍著称的波兰、美国、挪威、新西兰等队。
这一年龄段的球员身高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我认为可以侧面体现日本足球文化的提升,足球文化是如何依靠J联赛的普及、世界杯的申办及场馆建设、足球动漫等契机逐渐发展,这些我认为值得我们去研究及学习。
我们现在培植足球文化面临的不仅是其他体育文化的冲击,还有新娱乐方式的冲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子竞技的冲击,在去年英雄联盟S赛时,走在宿舍中能感受到大家对英雄联盟的热情,几乎所有寝室都在看比赛的转播,但在2019年中国对阵叙利亚的比赛,对于这一场比赛的关注程度是比较有限的。
我所期望的中国足球文化的发展是一个递进性的过程,即父亲因自己对足球的热爱,因而愿意带孩子去看球,孩子也成为球迷,成为一个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过程。例如我的足球启蒙老师是我的五十年老球迷的外公,培养了我和我亲舅舅两个在中、高考前一天早上还在那里看世界杯的两位球迷,而我的亲舅舅又因为是他这一辈的老大,所以又带着我的其他表舅们一起看球,所以我们家的男性成员多少都对足球有所了解。
除此以外我还希望在足球文化普及的过程中,又能有各种热爱足球的交叉职业球迷参与其中,集思广益。如比较熟悉的羽则、橘猫老师从财务方面探索球队的经营情况;而律师则可以推动例如青训补偿金等可以支撑小球队生存的法条等,医生则可以更多地研究足球运动员的损伤的预防及治疗;而作为学生群体,也可以将国足比赛分享给舍友,和舍友一起分享喜悦(虽然失望较多)
下面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日本J联赛创建初期所经历的一次与近年来中超联赛类似的危机,中国足协的应对措施也有借鉴日本J联赛的方面。
日本在联赛初期也曾有过“金元时代”,因整体薪资过高,过度扩张从而导致了J联赛的危机
外籍球星的陆续加盟意味着薪金开支的不断增加。联赛元年各队外援薪金总额为317000美元,翌年飙升至631000美元,1997年达到登峰造极的834500美元,本土球员过去五个赛季的薪水却始终维持在227000美元左右。球员尤其是外援工资成为90年代后期各队的最大负担。1998年16支J1球队9队亏损,余下几支之所以幸免赤字完全要感谢赞助商填补亏空。
日本也曾有一支曾经的冠军球队,因为投资方的撤资而被迫与其他球队合并
在这场席卷足坛的存亡风暴之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1998年的横滨飞翼事件。飞翼前身为JSL时代由全日空与佐藤工业共同出资的“全日空佐藤工业足球俱乐部”,加茂治下曾赢得1993年度天皇杯。然而这支实力不俗的球队却以解散走向命运终点,原因之一在于佐藤工业经营恶化,1998年被迫撤资,全日空独木难支。
1998年10月28日,媒体爆出飞翼与水手合并的消息。由于此事从未向球迷球员透露,一经传出立即引发轰动。飞翼球迷与球员发起声势浩大的反对合并签名运动。球员亦用场上表现表明为俱乐部战斗至最后的决心。球队自10月31日樱花一战至翌年天皇杯决赛九战全胜,一举拿下队史最后一座锦标1998年度天皇杯冠军。
近年来中超新政也引入了“工资封顶”这一体制。
面对严峻的经营状况,J理事会在1998年引入“工资封顶”美式体制,避免球队无序扩张。各队工资负担虽然从1996赛季的平均17.5亿日元降至1999赛季的11.5亿日元,却依然无法消除日渐沉重的财政负担,也不能改变外援与本土球员之间严重的薪金失衡现象。由于J联盟始终以保护整体利益为要,而非防止某一俱乐部破产,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横滨飞翼不幸成为最大的牺牲品。如何应对经营危机也成为J联赛在下世纪长期面对的课题之一。
日本J联赛理事会的管理方法等也值得中国足协去学习,中国足球职业联盟的其权力范围涉及多少地方,也可以部分向日本学习。
最后是我再谈一谈中国青训的几个希望改进的小点吧
以我自身的小时候的学习足球经历来看,当时我是在上海比较有名的上海幸运星俱乐部进行学习,但并不是专业的而是倾向于兴趣班的学习,教授我们踢球的也是以前上海青年队的球员,教授过程有一定的体工队的影子,训练也比较千篇一律,主要就是颠球,绕杆,射门及打比赛。那时比赛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候,甚至有一点“苦尽甘来”的感觉,每次参加足球训练班最企盼的也就是那半个小时左右的比赛时间了。
我有时会去一个比较有名青少年球员训练基地,由于这个基地是在学校内的半开放式基地,所以可以在很近的地方看他们踢球,也可以看到教练员的训练方式,但其教育方式我认为不是很可取,如果出现失误的话,更多地会以大声训斥为主,如果这一失误多次出现的话,教练就可能会让小球员让屁股撅起来,用脚弓踢上一脚。如果休息的话,教练员可能就会成群地去球场旁的跑道上点上一根烟,我认为在小孩子面前这么肆无忌惮地抽烟并不能算是一个得当的行为。之前也曾看到过有关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日本青训教练对于中方教练员当着球员的面抽烟的不满。
自己也有幸参与过一位由德国欧足联持证教练所主持的对于浦东的,在其中德国教练会准备各种各样的道具,设施以游戏的玩法,团队合作的形式去增加小孩子们的球感及团队意识,我是能真切地感受到小朋友们在其中是快乐的。
目前有消息称中国准备申办2030年世界杯,希望中国可以在这些年通过这些契机、师夷长技发展足球文化,不去给中国国足定什么硬性目标,只希望能看到中国足球持续进步的过程!
学日本足球不是因为日本足球在世界上最强,而是因为日本足球的发展相对而言对中国来说最有参考性,因为中日之间很多东西都是相似的,像球员身体素质,球员的文化环境和起步基础。
题目里的学西班牙、意大利、巴西和德国,在历史上也不是完全没学过,而是无法模拟它们的国情,不论是技战术特点还是足球文化都难以照抄照搬,所以很难学会,实践证明也都失败了。
这就和历史上清末变法时学习参考日本明治维新,而不是直接学习英国那种君主立宪和美国那种共和制一个道理,因为先天条件差别太大,在别人身上好用好使的东西,放在自己身上就不一定好使,就像普通人想学习大小罗、亨利和C罗他们踢球的方法,至少得有差不多近似的身体素质吧?不然学个“蚌埠回旋”,别人一看直接就蚌埠住了。
这是去年2月份的问题。
过了一年,小日子在12强赛兵不血刃双杀国足,这两场比赛根本看不到小鬼子在18年世界杯处心积虑想突破16强的那种劲头,就是来打卡上班的。就这样,在被憨憨森保一带队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小日子还是来到小组第二,只要正常发挥就能直接进军卡塔尔,小组也依然有机会争夺小组第一。而国足只比7战全败的越南好一点排名倒数第二。
这就是学小日子得来的结果。
啊不,等等,中国足球什么时候学过小日子了?
如果中国足球真的学习过小日子:
会让一个国家队主帅搞不清楚什么叫全攻全守攻防一体吗?然后和45度炸沆瀣一气?
会让一个国家的顶级联赛,从来看不到现在最先进战术吗?他们会高位逼抢吗?会破解高位逼抢吗?从巴萨到拜仁到利物浦,都玩了十多年了,他们哪怕练过5分钟?一到国际赛场,对面一逼就完蛋,打尼玛呢?小日子上一场比赛就高位逼一逼,结果就直接冷死一个小日子守门员。
会让一个国家的顶级联赛冠军,刚刚拿到奖杯反手就解散吗?会让一个国家的顶级联赛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集体欠薪吗?
会让一个国家最好的球员在西甲中下游球队防死饮水机吗?结果小日子球员在欧洲遍地开花,上能到英超德甲,下能在各小联赛如鱼得水。
他们什么都没学。
每个人,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时间线。
小日子足球的时间线是正常的来到了2022,然而中国足球的时间线,还在2003年,我们连希腊神话都还没听过没见过。
甚至想都不敢想。
总是先把自己吓死,上去摆个自以为是大巴的单轮车,然后被对面亚洲小排量摩托不小心撞倒后,气呼呼的推出几辆二手自行车,要和摩托车对撞拼命,显得颇有血性。
这就是中国足球。
泻药
这个问题问得好
好就好在,它思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要学习一个,在最终成绩上并不那么出色的国家的足球。
先说结论,学习日本足球是为了学习日本队在世界杯的成绩么?不是,是学习日本足球的一套产业体系,用贾跃亭的话来说,那就是,“生态”。
日本足球最值得我们国内同行羡慕的一点就是,它已经有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体系了
这个体系就在于,从青训开始,俱乐部+校园足球的两条腿青训之路,保证了足够的选材面
同时这个体系养活了足够多的从业人员,足球青训教练,体育媒体,足球装备制造商,亚瑟士,美津浓,摩腾。足球娱乐产业,电影,游戏,动漫,等等……
国内联赛健康的发展模式,摆脱了金元巨星模式,开始走一条以本土球员为主的高水平国内联赛体系,这个体系下,预算不算多的日本国内俱乐部可以在亚冠赛场上和其他豪强扳手腕,拿冠军。
顶级球员的留洋体系,从欧洲二三级联赛进行练级,走向高水平联赛,天才少年加盟顶级俱乐部再租借下放到低水平比赛中练级升级模式。
用资本借助足球的力量在全世界扩张。日企在欧洲,南美,除了正常的营销模式以外,引进日本品牌赞助商,日本球员,来加大本国在海外的影响力。
所以啊,格局大一点
足球玩的是一个产业体系。当然,日本的足球产业体系,也很容易能够让人看到上限。那就是随着本国企业的发展瓶颈和日本本土市场的局限,日本联赛,不可能成为世界知名联赛中重要的一环,日本足球的上限就是,欧洲俱乐部的球员供应商,还算比较优质的那种。但是不可能有更高的作为了。
然而恰恰是以上几点,是我们当下无法企及的。因为日本足球产业已经是世界足球工业的一环了,他们是这个工业的参与者。
但是我们呢?依旧还是最终产品的购买者,购买力还不如前几年那么豪放了……
在这样的一个生态中,如果只是作为消费者而出现,那么谁会开心呢?
所以,格局大一点,不要总盯着最上面的成绩看。
最后推荐一本书,我大学时阅读过很多次,也跟很多日本的教练,从业者聊过里面的内容,确实很有用。
很惭愧,做了点微小的回答。
先放个我娃颠球的视屏镇楼,6岁半。
大家都在说校园足球,我也说几句。我娃也踢球,不在校队,在俱乐部。2014年7月下旬的孩子。
坐标北京丰台,娃一年级,学校号称区里最很逼的公立小学之一。他们学校据说有校队,但从来没见过他们练球。我娃一年级,体育课主要是跑步、跳操和篮球。我娃说,他们体育课的运动量,还不如平时在足球队里热身的运动量大。
片区里有另外几所小学,其中一所小学B还出过北京的高考状元,另一所小学A也是杠杠的牛逼。学校A从一年级开始有足球社,一节课四五十个人那种,一周一节课。隔壁学校B没足球队,有游泳的校队。
不远处还有一所小学,据说有棒球队、游泳队和足球队。我娃一个队友是那个小学校队的主力后卫,但从来没和校队一起练过。原因一会说。
再说我娃,5岁开始踢球,走的是俱乐部路线,百队杯、京少联赛都参加了,左右脚停、传、带、射比较均衡(左脚顺足,单车少年),踢前锋。总说想进校队,无奈目前学校的校队只有女排。
北京足协的各种活动风生水起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球队——如校对、自组织团队、俱乐部、区队等——都有不少的比赛。但重点是,除了人大附、八一、回中回小等几所学校外,校园足球更多的是靠着家长在俱乐部里自费学习,反哺校园足球。
我一个D证的教练员朋友说,绝大多数的校园足球以安全为主,成绩不重要。这位兄弟还说,有一次校队的一个小孩崴脚了,校长带着他一起登门看望受伤的小孩。我不是说登门不对,而是说学校太害怕家长找事了。
所以说,即使在北京,校园足球也处于安全的阶段。如果某一天我娃校队开张了,他也就挂个名,然后有比赛去参加比赛吧,平时就不和他们一起训练了。校队的那种节奏会毁了孩子的。我们俱乐部也来了一个据说是足球传统校六年级的校队主力,然后和四年级(11-12)的孩子们踢,属于干瞪眼的水准。这也是前文所说 ,我娃队友不和校对一起练球的原因。
我也问过我在天津的朋友,然而学校并没有开展什么足球活动。对于一些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正规化的比赛可能比北京更少。我带我娃去天津的某个区的体育场玩过,基本上都是中学生或者大爷们在踢球,我娃想找个小朋友玩都找不到。
我娃除了踢球,还在游泳队训练,我让他参加游泳,更多的是从交叉训练或者水疗的角度考虑,目前蛙泳能一口气游200米(自由泳和仰泳还不行)。游泳队的家长特别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带娃踢球,踢球那么辛苦,各种考试还不能加分,白忙和了。(游泳成绩到了国家二级、一级,中考、高考就可以加分,足球是不行的。)
我给他们讲了好多足球的好处,然后他们依旧觉着不加分,踢球有个毛用啊。
对,这就是中国校园足球的现状和家长的心态。这种校园足球的现状和家长的心态,是无法和日本小孩比的。结尾上个任意球镇楼,接近6岁时踢的
学学越南吧,好好把青训搞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