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41岁想辞掉体制内搞自媒体怎么样? 第2页

        

user avatar   zhao-gang-53-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真。不知人间疾苦”。快点辞职,体制内人均惠帝,这世道还能好得了?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要辞职。

根据题主的描述,做一下分析,供参考。

我在体制内是个中层干部,在办公室工作,41岁,现在时不时冒出辞职的想法,但又拿不定主意,请老师指点迷津。

关键字:中层干部。那么在地方上哪怕是小城市,也至少是一个科级干部,如果在中型城市或者大型国企,应该是副处起步。这种情况下,辞职丢失的机会成本非常高,考虑到未来的上升空间(离退休还有20多年),在退休前,有可能成为一个单位的一把手二把手的话,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人脉,与一般商人比,是碾压的。

关键字:41岁。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是在创业上,年龄没有优势了,试错的机会少,要知道,多数非常成功的创业,都是一个人第三次第四次创业的时候,之前的两三次创业,需要学费和时间。

想辞职的原因:1、不喜欢工作内容。每天忙个不停,但都是杂事,经常下班了还通知干这干那,节假日加班也得随喊随到,很烦。

在体制内,是按部就班,每天瞎忙,但是创业的话,是每天为了钱忙。前者虽然烦,但安稳踏实,压力不大,而后者可能面对非常大的压力。

2、同事关系虚伪,交不到真心朋友。体制内的人都很现实,表面一团和气,手机通讯录几百人,实际要是卸任或退休后,多半都不会联系了,顶多过年过节慰问老干部走个过场,花几十年经营这些虚假的人脉有意思吗?

商场同样虚伪,不同的是,官场的虚伪是围绕权力转,商场的虚伪是围绕钱转。两者差不多,但有个本质区别,就是官场下,人赢不了没关系,只要谨慎点不违反党纪,不会输;但商场不仅仅会输,而且有可能输的永远不能翻身。

3、个人空间被压缩。每天就是上班、加班、回家陪娃学习,再干点家务,时间就该睡觉了。我喜欢健身,但自从这几年体制内越来越忙之后,已经几年没去健身房了,明显感觉身体素质变差。除了跟同事工作联系之外,朋友之间没时间聚,也基本不联系了。整个人比较丧,干啥都没劲,回家话都不想说,感觉有抑郁的趋势。

创业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表面上,作为创业自己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但其实,会被资本的增值需求,也就是公司的存活需求绑架,其实也无法支配自己的时间。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抓重点,该摸鱼摸鱼,吕端大事不糊涂,把跟上进相关的和真的有用的工作做好,其他工作减少精力,腾出来时间锻炼和充实自己。

很多人在岗位上心情不好,是因为他们太完美主义,什么细节都想做到别人觉得好,优秀,这没必要,有一些无关大局的事情,不要较真,该糊弄糊弄。

拿不定主意未辞职的原因:1、辞职后社会地位降低。目前虽说工资不高,但起码还是个机关的小领导,不管在外面还是家里人,态度还是比较尊敬的。要是辞职了,说好听就是自由职业,说难听就是没有固定工作,可能别人会看不起。

这是必然的,体制内中层干部的社会地位,比刚创业的商人高N倍。

一旦脱离体制,多数人在体制内的影响力和人脉,会在2年内消失殆尽。

2、和现实脱节。如果辞职,我准备搞网络自媒体。工作比现在轻松,收入可能还会高一些,有更多时间自由支配。但是面对的都是虚拟的人了,估计会跟周边现实生活脱节。

【收入可能会高一些】这个结论很可能做不到,也未必比现在轻松。

现在自媒体赚钱的,多数要靠迎合受众吃饭,或者帮收智商税的做广告和软文吃饭,说句实话,我觉得题主这样出身的人,无法适应。

最好是调整一下现在的工作状态,把时间整理好,先调研好自媒体,兼职试试。


以上,

供参考。


user avatar   eidos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41岁还能有如此天真的想法,那真是被体制保护的太好了,题主是个幸运的人,不必像我这样过颠沛流离的一生。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你是经济上不用发愁,那么可以辞职做着玩。

如果还靠工资养家,建议还是免了吧。

或者你可以先用业余时间尝试下,就知道不是那么好做的了。


user avatar   meng-xin-43-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说说我这个号吧。

一个人,四年,从零做到十万粉丝。


基本用摸鱼时间写的回答。


你猜猜四年总收入多少?


你想来试试么?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扪心自问,是因为不想做现在的工作为了逃避去选自媒体,还是自媒体做的好,是自己当前的工作耽搁了自己的才华。

如果是前者,就别折腾了,如果是后者,可以考虑改变。

但是从题主的描述来看,从好几点全部都是对工作的不满和在意点来看,前者为多。

别乱折腾了。


user avatar   warfalc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什么让你产生全职做自媒体能很舒服的错觉?

  • 工作比现在轻松
  • 收入可能还会高一些
  • 有更多时间自由支配。

这种人不是没有,而跟大熊猫一样稀少,比如我。常规情况一个全职自媒体,都是全天工作,不停的追热点,想选题、不停的写文章,改文章。

没有什么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有一次跟一群自媒体大V吃饭聚会,半夜出了一个热点,哪怕喝多的人都清醒了,立刻都拿笔记本或平板开始写文章。

对这个行业的大多数人来说,工作不轻松、007是标配,有更多时间自由支配那是做梦,每天忙得要死。有些人收入会高一些,两极分化,头部一年几百万几千万或上亿都有,比例极小,大多数人收入都在一万以下,而且压力大得要命。中层一年10-50万都累得要死。

一个自媒体行业中的人在工作强度和时间上,要远远大于体制内的工作,超出五倍八部是正常情况,还想回家陪娃学习,再干点家务,到时间就该睡觉了,那是做梦,三餐规律都很难做到。


你一直没说一个关键问题,凭什么觉得能靠自媒体活下去?

你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媒体现在的竞争强度,在公众号方面除了一线大号,基本上各种细分领域都已经相对稳定了。再想从头开始,难度极高。这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靠业余 玩票就起来做起来的事情了。

公众号想涨粉现在机会非常少,只有一种情况可行,就是连续的写出十万+的文章,偶尔写出一篇十万+的文章现在用处都不大,必须要连续产出才行。而且就是能做到这种情况,还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十万+的文章通常都有些极端或者观点比较尖端,搞不好哪篇文章撞枪口了,就会封号或者全平台封杀。再严重一点就要进去待段时间或者直接待几年。

原创、高质量和每天更新,这三者靠个人只能做到两点,想持续更新高质量的文章,这事对正常人完全做不到,大都需要由团队来做,每个月5-10万成本很正常,大一点的团队,一个月的基本费用就是30-50万,必须要同时做很多号形成一个矩阵才能维持生存。

短视频现在有机会,但竞争压力非常大。大得到一个数百万粉丝的帐号,要是有连续几个月跟不上玩法,就有可能被淘汰,热度会变低,然后团队全部拆散,换主题换团队,尝试其它套路。特别各种剧情类短视频帐号,竞争非常激烈,一个5-7人的短视频团队,一个月成本在5-20万之间,而且目前大都处于,有流量不赚钱,养团队的状态。

去年倒掉不少MCN和短视频的创业公司,这些公司手里有不少几十万,数百万的视频帐号,但不赚钱,团队支出太大,最后被迫关闭,把号卖掉。

短视频领域想全职做,做到50万粉丝基本上才有些稳定收益,百万粉丝收入才过得去,而且还要看具体领域。有些领域就是做到百万粉丝,变现机会也不多。千万粉丝的收益才超出常人,百万以上。

如何验证自己是否能力做自媒体?

没必要离职,完全可以在用业余时间在3-6个月内验证下自己的能力。

随便找个平台做粉丝,看看自己能达到什么样的粉丝量?公众号要是能达到5-10万粉丝,有机会,要是做到30、50万粉丝,一定没问题。但要是连1万粉丝都做不到,还是别指望了。

短视频平台3-6个月 50-100万粉丝,运气好的话,几个视频爆了就行,证明你适合做这行。小红书、B站、知乎之类的平台10万粉丝,也有机会。最少能证明你有网感,找到自己的优势区了。

其次要保持每天输出原创文章,先输出三个月看看,都别提高质量,看你是否能做到。做自媒体的前期输出基本上靠以前的积累,高频率的输出原创高质量的内容半年一年很正常,这样才能完成前期的粉丝积累,但要这一点都不做到就别想了。哪怕就是做到了,也只是刚开始,还要一直长期坚持下去,才有希望。

输出之后还要看读者对你文章的反馈、受欢迎程度,是否敏感来综合评估一下。当然这是正规靠能力吃饭的路子。

要靠抄袭、洗稿、搬运、剪辑也是一条路,特别是以前不少公众号、微博、抖音大号都是靠这条完成早期的粉丝积累,然后再洗白。现在很多营销团队或MCN也是走的这条路,他们会同时做几十或几百个号,风险会更大一些,各个平台的规划也越来越完备,这种做法目标就是钱,也别要什么脸或知名度,被人骂大量黑粉被起诉被封号,都是正常情况,因为做的号多,被封一、二个问题也不大。


什么时候适合辞职?

自媒体会经历几个步骤:

  • 无知名度
  • 有知名度不赚钱
  • 有知名度偶尔赚些钱,但不固定
  • 有知名度有稳定来源,但不高
  • 有知名度有稳定收益超出常人

只有做到最后一步,才应该考虑辞职,全职去做。其它几步,最好就用业余时间来做,一个人的时候,成本最低,而且有体制内的工资收入,压力不大,反而更容易坚持下去。

初期可以用业余时间来做,最少每月的收入要超出你工资的二倍以上才应该考虑全职去做。在没做到这一步之前,你没有能力靠自媒体生存下去,不要想辞职。


user avatar   zhi-neng-shou-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前我在字节实习的时候,我经常会看到有新员工自我介绍时写:

“曾经孵化xx类账号xxxxx,粉丝量x百万”

我就问: 他这么牛逼,动不动孵化过好几个百万级别大号,这种大号一年几千万收入的都有。自己出去单干,钱都自己拿不香吗?何必继续给公司打工?

答: 你以为他傻?

他可能确实曾经协助孵化了很多大号,但是不是全靠他一个人呢?

或者就算他真的有本事,抖音快手的内容竞争那么大,他当年的成功方法论现在还能复制吗?

他一个人是否有办法搞到这么多资源来作为起步资金?

抖音账号往往是主播+创作团队+MCN机构+抖音运营等等,多方一起孵化、运营的结果,这里面包括主播/艺人自己的颜值/能力/稳定性,其次是创造团队/编剧团队的技术/能力/稳定性,还要有MCN机构给你足够的曝光资源/矩阵扶持等等,也得靠抖音快手官方给你一定扶持和活动合作……

现在做账号,都跟进化论一样,做死10个号,可能起来一个数据还行的账号,要么为什么MCN公司签约那么多主播呢。

因为没人知道什么内容一定火,火多久,下一个风口是什么,

如果你观察抖音的头部大号,你会发现但凡他们能坚持半年不过气,都是内容不断迭代的,不断整活的,都有背后的创作团队和MCN甚至抖音运营自己的协助,

在抖音快手残酷的内容竞争下,你700万粉丝,也一样可能没有播放量,你7个粉丝,也能一天火遍全网,抖音和快手是真正的“内容为王”,B站相对来说粉丝黏性会强一点,你摆烂也不会立马凉。


也就是说:别说体制内,你哪怕是互联网公司,你哪怕是抖音,快手,B站相关的员工,你哪怕是曾经深度参与自媒体账号孵化和运营的人,

你出来做自媒体大概率也是什么水花都折腾不出来,你都得乖乖的拿着这份经历,去继续给公司打工卖命。


其他自媒体相关和B站自媒体相关内容在下面这个回答详细讲过:


user avatar   zirquez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

惜命。



我回答详细一点。

按照写过东西收到过的最高稿酬,是一个字20元,也就是写一万字,20万。应该以自媒体或者媒体人的标准,这个数字都足够高了。

知乎上常有约稿过来,说“一个字10块”就足以拒绝了,也真是拒绝。一万字20万的稿酬,一年做个两次了不得了,次数虽然少,但门槛在那。(所以知乎里的朋友,真别给我介绍活儿了)

降几档,平常点,我们培养的主笔做顶级的甲方项目时真正开动起来,一两个月写一篇的那种,大概是一个字一块的价格,也就是平均一个月1.5万字,1万5。

什么算得上主笔:在文字的水平上能够称之为行业内的“文胆”,这个评定标准见仁见智,但就我们的角度而言,文字的优劣写东西的人是有秤的,“用力”“用心”的写作者很多,但文字真得到了一个台阶,你才能是一群写作者中大家心服口服的主笔。

也就一个字一块,这是按件计活儿。这里面没办法按照一个算数的方式来做收益的计算,比如你说我一篇一万字1.5万,那我一天写一篇一个月就45万——李白活一辈子也才多少首诗,你拿他的标准去和乾隆爷比?


写作挣钱这件事,铺量和论质是两个路径。

大概15年前报纸专栏好的专栏作者,比如当时的沈宏非、连岳他们,在上海一周这样的顶级平媒写专栏,大概1500字,稿酬标准应该是一个字10块。

连岳在鼓浪屿过着他的小日子,每天就写东西,开专栏一个月大概有三四个不同主题,估计每个月4-5万收入,十五年前很滋润了;沈宏非可能就更多一些,算一个月8万,在十五年前简直高收入群体。

这都算是稳定+高产的专栏作者,而且能够保证质量,写专栏这活儿要持续还要言之有物还要1500字里看出道场里的波澜壮阔,到那个水平的人凤毛麟角,收益也无非是如此。大部分在媒体上的供稿者,每个月稳定能够拿到个两万块,已经算是可以吃笔杆子这口饭,但这种稳定也就不过这样了。

写网文也同理,你要去看头部,那咱们没得谈,大部分的网文作者都还泡在水里,能签一本书基本都证明自己有吃这口饭的潜质。

自媒体早过了发育的黄金风口,现在成熟的长尾市场里,除非你认为你的文笔+稳定真的行业前列——否则你就是长尾。


要拿到顶级的稿酬,固然有笔力的因素,你还要折算为了达到这一级,你投入在其中所铺垫的所有时间成本,行业内对你认知提高会有个过程;以及你要折算你持续训练和培育人才的成本,如果单兵作战,这种蛮力方式适合年轻人,但绝对不适合过了35岁的人——一个年轻的主笔平均培养时间两年,两年不到的人最多被称之为有特色,但这两年之内团队的开销,就是冲着N*20万而去;更要折算你机会成本,我不了解你现在的情况无法判断,至少我自己很清楚的就是:我又不打算一辈子在文学道路上找到事业的最终成就感,所以写东西是我的修炼和技能,用它来变现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写字毕竟是一件费脑子,费体力,费笔力的事。

回到上面所说,自媒体的做法,无非求量为主,或者求质为主,只能以其中一个为主,另一个为辅,没有可能两者兼具。短时间的爆发或许可以,但真正开始做就是在比拼长跑的功底——你看咪蒙开篇也是才气纵横,写久了也就是在抠着某些G点同义反复;而且,读者会成长,并不是会跟你一辈子——你看看郭敬明的读者长大了之后,还会继续追随他么。

就算不举上面的恶性反例,文艺作品的巅峰常青树创作者,能跨越20年鸿沟的又有几个?如果是创作才能和市场认可两方面都能比肩金庸、村上、马尔克斯、鸟山明,那缪斯祭坛自然会恭迎你入列神位。

所以在写字这件事上,它是修行,能修的是技能,完成的是作品。如果想着把这技能连带修行都变现,那也必须要遵循商业逻辑:市场在哪里,你的产品是什么,产品最终决定了你的定价几何。


给现在所在垂直行业的写者的建议中,有些话说破了挺败人冲劲:年轻人希望以此建立自己的话语权,也挣到钱,乃至开拓自己的自媒体领域——这三个方向貌似看上去是连在一起的,但其实在自媒体风口不再之后,就是完全断裂的东西。

真要做到其中一个目的,都是需要花很大功夫才能做到,并且各有各的瓶颈,突破瓶颈只能靠时间来磕,突破多个瓶颈就更是如此。年轻的时候多的是血气,只有被生活锤过之后才明白血气只是第一口气。

41岁这个年龄,做什么都不晚,但也不早了。所以如果只是说个“自媒体”,我就奉劝你惜命;如果你已很清楚了解自己要做什么样的自媒体、路径如何、目标如何,那么祝你好运。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搞创作跟搞自媒体是不一样的。

大哥(我今年40,叫你一声哥,咱俩都不吃亏)如果想创作,而且想通过创作变现,真不一定要做自媒体迈那么大的步子,更不一定非要辞职。

不论你是写点啥或者拍点啥,都算创作,都是作品,只要是作品,就都享有著作权,就有可能变现(只是有可能,因为最终还要靠作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说话)。

但是,真犯不着孤注一掷。

我自己就是,一边当着律师,一边写东西。也没说非要把律师证注销啊。

不要在乎有些答案的冷嘲热讽,不要中了激将法。

人到中年,都不容易,稳定压倒一切,莫冲动。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刘大可先生 2018 年 11 月 22 日晚上的这篇声明? 
  面对这次新冠疫情,哪些国家,在实行群体免疫政策?怎样才算实行了群体免疫? 
  如何看待抖音知名博主「一个人的莎士比亚」以卑劣手段抄袭众多知友创作内容,并发布视频捞粉超500万? 
  大学刚毕业,干个半年客服,准备辞职,个人比较喜欢做自媒体,各位知友有没有建议指导一下我这个小萌新得? 
  罗振宇的每天早起 60 秒语音骗局,是哪天被发现造假的? 
  如何评价咪蒙在新一期公众号文章中对直男群体直截了当的侮辱? 
  如何看待 iOS 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因苹果相关政策被腾讯关闭? 
  刚开始做自媒体,无从下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如何自媒体栏目在线下更快的传播? 
  你做自媒体挣钱了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席瑞为杨笠发声?
下一个讨论
当前外国的中国史学研究是否远远超过中国水平?





© 2024-06-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