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文学价值在哪里? 第1页

  

user avatar   wa-wa-yu-57-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水浒传的隐喻型伏笔“鸿雁”

“草蛇灰线”这种小说写作方法,是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首次提出,指一种隐隐约约、似有若无,却能够贯穿故事的线索结构。

“隐喻”,是《水浒传》中一种重要的伏笔类型,在很多情况下预示、并推进了故事的发展。

上应天星

《水浒传》最主要的隐喻性伏笔,就是108个天罡、地煞从伏魔殿逃脱,再通过各种方式到梁山聚齐。

“上界星辰契合”这几个字,差不多隔几回就要出现一次。

古人深信星相命理学说,在他们看来,“上应天星”这种事是可见的,就连朝廷的司天监都观测到了。

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吟反诗”一段中,黄文炳来讨好蔡九知府,蔡九说起自己近日收到父亲蔡京的家书:

家尊写来书上分付道:近日太史院司天监奏道:夜观天象,罡星照临吴楚分野之地。敢有作耗之人,随即体察剿除。嘱付下官,紧守地方。

关于“星辰”的伏笔是在第一回“洪太尉误走妖魔”时埋下,到第十四回“晁盖认义东溪村”时才又显露(这似乎是《水浒》前十三回后起的又一个证明),然后在第七十一回“大聚义、排座次”时终结,伏了整整七十一回。

除了“星辰”之外,《水浒传》对百八将还有另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隐喻:

鸿雁

关于“鸿雁”的伏笔是在第三十五回,“小李广梁山射雁”时埋下,全部围绕着宋江统领梁山的这条线展开到最后“神聚蓼儿洼”时方才终结。

梁山射雁

“小李广梁山射雁”是在春日,宾鸿北归,宋江对于梁山泊的经营,恰是此时正式开始。

“生辰纲事件”后,晁盖统领的梁山队伍未再扩大,“清风系”是宋江带上山的第一批人马,其中有三位朝廷军官,五位山大王,人数虽然不及山上的旧部多,但整体实力并不弱。

尤其是花荣看出晁盖对自己的箭术水平有怀疑,便直接当众露了一手。

这里面固然主要表现了花荣本人的心高气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壮大了宋江的声势——

虽然当时宋三郞并没有上山,但声威已在。

花荣此举,有冲撞晁盖之嫌,更兼吴用随后大赞花荣,称他上山是“山寨有幸”,更重了这一感觉。

此处也点明了吴用的立场,是始终把山寨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而不是为某个寨主服务。

后面宋江发配江州,经过梁山,是吴、花两人在山下接着;宋江辞别下山,又是这两人直送过渡,再送出二十里外。全书大结局,宋江被慢药毒死,还是此二人紧紧追随于黄泉地下。

这可算是书中的另一个伏笔。

雁台与雁行

大聚义时,忠义堂的后面建筑了一座“雁台”。

顶上有正面大厅一所,供奉晁盖天王的灵位,作用类似神庙。两边,居住着梁山的核心领导层宋、卢、吴、公孙和他们的护卫。

由此看来,“雁台”的地位简直相当于“中南海”。

将这个所场命名为“雁台”,应当是有意识地将梁山与“大雁”对应起来。

接着,宋江到东京看花灯,想打通李师师的枕上关节,曲线招安。

他乘着酒兴在李师师家中赋词一首,其中有句子道:

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

这里直接把108个好汉比喻成“雁行”,而且是在深夜里等待着金鸡(指皇上)报晓的大雁,盼望着天明时可以一飞冲天,然而却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

联系到后面第九十九回中宋江关于“鸿雁”的论述,可知“以大雁自比”的想法,并不是偶然才有的。

在第八十一回中,回首诗中还出现了“二十四阵破辽国,大小诸将皆成功。清溪洞里擒方腊,雁行零落悲秋风”的句子。

“雁行零落”指的是南征过程中,头领们大量阵亡。

等到了金鸡消息的鸿雁,却仍然免不了“零落”的结局。

雁影空翻

“鸿雁”再次出现在回目里,是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渡燕青射雁》。

此时恰值暮冬,宾鸿避寒南飞。袁无涯本干脆将“双林渡”的地名改为“秋林渡”,更有悲秋之意。

“鸿雁”的隐喻在这一回中出现了多次。

首先是智真长老的偈语:

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当时梁山泊刚刚征辽归来,可算是大获全胜,兄弟一个不少,还有赞诗说:“金珠满载为忱质,水浒英雄志已酬“。

但是,智真长老却直接点出梁山的未来,是“劳雁分飞”不团圆。

双林渡射雁

之后过了数日,燕青在双林渡一连射死了数只大雁,引发了宋江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一大番议论,第三次把梁山好汉比喻成“鸿雁”:

此宾鸿仁义之禽,或数十,或三五十只,递相谦让。尊者在前,卑者在后,次序而飞,不越群伴。遇晚宿歇,亦有当更之报。且雄失其雌,雌失其雄,至死不配,不失其意。

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天上一群鸿雁,相呼而过,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却射了那数只,比俺弟兄中失了几个。众人心内如何?

这段话可说是宋江对梁山秩序的核心认识,与他对梁山泊整支队伍的管理理念一脉相承。

他把大雁定义成“仁义之禽”,能够递相谦让,具备“儒家五常”伦理,“正如我等弟兄一般”。

随后 ,宋江抑制不住心情的凄惨,睹物伤情,做了诗、词各一首。

诗云: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从大聚义时的“六六雁行连八九”,到眼下的“横空雁阵两三行”,数量上减少了何止一半。

词的开头云:

楚天空阔,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这是从现实的角度,应验了前几天智真长老的偈语“当风雁影翻”。

词的下半阙又写:

拣尽芦花无处宿,叹何时玉关重见!

这是对应了第二句偈语“东阙不团圆”。

第九十回,是《水浒》比较重要的一回,篇幅很长,信息量很大,除了五台山参禅、双林渡射雁,还包括了公孙胜的离去,六个水军头领打算再次反上梁山等等。

南征方腊还没有开始,就已经三番五次写到“鸿雁”失伴,显然都是为后面梁山泊的结局埋下伏笔。

难怪李卓吾评道:“一段悲凉景象写入楮幅间,便有收场之意。”

燕青辞别

在一百回的容与堂本中,关于“鸿雁”的伏笔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在百二十回的袁无涯本中,却一直绵延了下去。

第一百十九回,燕青留书辞别宋江,其中有一首告别诗,袁本与容本不同,前两句是:

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

容本这两句是:“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

很明显,袁本这么改,是特别为了对应前面双(秋)林渡射雁的情节,再次将“雁离群万里,恍然惊散”的隐喻刺入宋江眼中、心里。

果然,“宋江看了燕青的书并四句口号,心中郁悒不乐”。

徽宗一梦

最后第一百二十回,梁山好汉中绝大部分人都已经魂归天界了,宋徽宗在李师师家中梦游梁山泊,这里有一首词描绘蓼儿洼的景象,袁本再次对其中的几句做了修改:

双双鸿雁,哀鸣在沙渚矶头;
对对鹡鸰,倦宿在败荷汀畔。
霜枫簇簇,似离人点染泪波;
风柳疏疏,如怨妇蹙颦眉黛。

这几句在容与堂本里原来是:

双双鸂鶒,游戏在沙渚矶头;
对对鸳鸯,睡宿在败荷汀畔。
林峦霜叶,纷纷万片火龙鳞;
堤岸露花,簇簇千双金兽眼。

“游戏”改为“哀鸣”,“睡宿”改为“倦宿”,“火龙鳞、金兽眼”变成了“离人、怨妇”,又是泪波、又是蹙颦,这里的悲戚之情相比容本大为增强。

更特别的,是将“鸂鶒、鸳鸯”,改成了“鸿雁、鹡鸰”。

这四种都是亲水的鸟类,但是,前两者的特点是成双成对出现,多用来象征情侣,后两者更多是成群活动,喜欢群居,而且鹡鸰还有“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1]的说法。

通过这两处诗词的改写,可以看出:

百二十回的袁本显然注意到了“鸿雁”这一意象,对于梁山好汉具有特殊的意义,其重要性几乎能和前七十回中的“天星”相比,是一条贯穿于后五十回的“草蛇灰线”。

第一百二十回中的这首词是最后一次将梁山好汉与“鸿雁”类比,整条伏笔到此收煞。

从春和景明,小李广射雁时的意气风发;到元宵佳节,美酒美人当前的醉乡豪情;

从岁暮寒冬,双林渡雁序分飞的不祥之兆;到凉风秋夜,蓼儿洼鸿雁哀鸣的悲情收场,

“鸿雁”这个隐喻始终伴随着宋江的梁山事业,起起伏伏,直至最终落幕。


注:此文是延续上一个回答,继续探讨《水浒传》写作中的伏笔。

前八种伏笔类型请戳:

参考

  1. ^ 百度百科“鹡鸰”词条,引中国知网。



  

相关话题

  《西游记》到底讲了什么? 
  什么是审美陌生化? 
  怎么样才能比较容易的背下《诗经》? 
  史湘云为什么会认为袭人的绛纹石戒指是林黛玉送的?袭人得到了两枚一样的戒指,她会怎么处理它们? 
  如何在不洗白反派的前提下,让观众感受到反派的人格魅力? 
  香菱学诗,林黛玉为什么告诫她千万不要学陆游的? 
  有哪些让你感觉惊艳的名字? 
  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 
  鲁迅弃医从文后偶尔还会给人看病吗? 
  你在哪个瞬间突然喜欢上了某个历史人物? 

前一个讨论
被梁山陷害而上梁山的英雄难道不恨梁山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哈利波特是女生,那么罗恩会喜欢哈利还是赫敏?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