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只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020年,我作为军队医疗扶贫队员,前往西藏昌都八宿县人民医院进行对口支援。
我们是第19批援藏医疗队,这也是医院对口支援的第19个年头。
八宿县人民医院过去只是一个卫生服务中心,只能提供基本的门诊,输液等医疗服务。经过一批又一批援藏队员的努力,如今已经成为了二级乙等医院,具备基本齐全的科室和手术条件。
作为第19批援藏医疗队的队员,我负责支援医院的手术麻醉,疼痛诊疗和急诊抢救工作,也见证了在扶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西藏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多拉神山上往下俯瞰,整个八宿县城尽收眼底。
在这个两边都被高山阻隔,全域只有一条318国道与外沟通的地方,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异地搬迁的藏民们搬进了现代化的住宅,电梯、小区、活动中心一应俱全;柏油马路穿城而过,两边林立着饭店、超市、KTV、烧烤店。
城里有几个好吃的火锅店,每到周末总要去光顾几次。
扶贫攻坚,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缺医少药的现状,从手把手帮带,到远程会诊系统,从每年1-2批的援藏队伍,到定期接来上海进行技术培训,医院从各个方面扶持着八宿县医院的壮大。
能输血,但也要能造血。
医疗服务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一个搬迁、一批人才就能解决的问题。但一批一批的医疗队都奋战在藏区的每个角落,从内地输送来的医疗血液,也正培养着当地优秀的医生们。
县城里的小学和中学都有美丽的校舍,藏区的孩子们接收着来自东南沿海支援教师的教导与知识,他们同样说着流利的英语,学习着复杂的数理化知识。
也正如此,当我们每天从医院下班碰到这里的孩子们,我们对藏区的未来充满着信心。
不仅仅是县城里,扶贫的力量也深入到了高原的每一处山脊和山谷。
从白玛镇出发,沿318国道前行。我们南至然乌湖,北至同卡镇,在沿线的村庄、小镇进行义诊。
高山草原的绿植一路相随,远处同样不间断的是国家电网的电塔,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基站。
然乌镇的冰川有上万年的历史,严冬的时候,这个镇子甚至无法与外界交通。但现代的砖房、通信网络、生活用电一应俱全。
这个最多时候也仅有不到500人的村庄,同样有村支书带领他们防疫抗疫,村里的卫生室也能找到进口的高血压药物。
红旗,飘扬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都说西藏是世界的最后一片净土,我想不仅仅因为这里自然环境的纯净,也因为这里的人们有着最纯粹的信仰。
也因此,援藏期间的队员们,始终不敢懈怠任何一个平凡的工作。
第19批医疗队,包含了骨科、普外科、急诊科、麻醉科、检验科、影像科、医务科、信息科的专业队员,每个人看似是孤军奋战着自己的科室与工作,实际上却紧紧团结在一个简单的目标里,
把这里建设的更好。
因而,我庆幸着在接受完医学教育之后,能以一名医者的身份为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做一点贡献。
这里让我明白,
这世界错综复杂,但每一个地方都能上演让人感动的故事。
影响一大片人,和影响一小片人,都是有功德的事情。
西藏,是能净化人的土地。
绵延在天际的高山,盘旋上云层的秃鹰,以及循着高山,兀自耕作生活的藏民,这是西藏最美的风景。
但蓝天之下,当现代化的建筑拔地而起,当穿山而过的隧道四通八达,不论是原本就生活在藏区的老西藏人,还是为建设藏区而来的新西藏人,他们都组成了这片土地的新图景。
扶贫攻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生活条件,更重要是让这个古老的民族与我们更加和谐的融入在一起。
我们离开的时候,八宿县人民医院已经搬入了全新的院区。
他们有了明亮的病房、先进的手术室和布置科学的诊室、功能区。我们心心念念要建立的创伤急救中心,也随着新院区的落成而顺利挂牌。
第19批医疗队结束工作的时候,第20批医疗队已在上海组建完毕。
当我们落地成都转机上海的时候,他们也踏上了前往雪域的航班。
扶贫。
轻轻的两个字,却几乎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最朴素的精神。
不患寡,而患不均。
因而,在祖国每一寸土地上的人们,都有权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面对这样一个简单的夙愿,很荣幸我们贡献了我们的力量。
2021年,新的援藏任务已经下达,我们期待在雪域高原有新的故事,也有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