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救助有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是不要给钱,而要直接解决困难痛苦。有病就直接带去治,肚饿就给吃的,回不了家就送回家。不要给任何交换媒介,包括钱,甚至不要给医疗券、食物券、车票。任何可交换物都会带来不必要的自由度,很可能导致慈善的目的不能实现。比较常见的,给钱导致其拿去购买酒精、烟草、毒品等,或出现中间控制者把食物券医疗券车票夺去交换钱财,等等。
第二是慈善要投入可观的成本,时间和金钱都要。直接成本不说了,治病要钱的,买食物要钱的,买车票要钱的。间接成本是,如何保证被救助人确实获得了救助?治的病是怎么折腾出来的?肚饿是不是疾病导致的?回不了家仅仅是因为没钱买车票吗?这些问题在你解决直接困难之前是比较难回答的,而这些问题不解决你就救助不到这个人。所以要持续跟踪、要定期回访、要做关键时间节点控制。这些手段基本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论是一致的,成本也类似——平均而言一个经验丰富的全职救助者只能同时有效管理十余个救助对象。
第三是要以组织的身份来实施。个人能力有限,资源有限,最重要的是专注力极其有限。比如治一个痛风要少则几个月的持续投入,在这期间救助者个人无法保证不生病、无意外,而治病这事很多时候少吃一次药就会让疗效大打折扣。救助者通过形成组织,应用合理的管理方法,能解决所有这些个人身上的限制。
仅仅提供无息贷款最多只能符合第二条的一部分,剩下的一律做不到甚至背道而驰。
首先提供的贷款会不会被拿去浪费你就不能确定。然后有没有人会夺取这些钱款你也不能确定。就算他真拿去治病了,整理形象了,你也不能确定会不会被莆田系骗走、被无良商人坑钱。就算真地有效地花在这些方面,依旧无法确定这解决了他就业上的所有困难,他依然可能无法就业。
此外,只要无法就业,这笔“贷款”就只是坏账。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无论如何是不愿意称之为贷款的,这也是困难之一。
社会救助是一门学问,执行困难类似于有效地运营一个国家级行业。想想就好像给你送快递的快递员绝不是一个人一个快递点就能把你的包裹从商家送到你手上的。千万不要有那种只要投入一些钱、只要投入一些人力就能做好的轻巧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只会被坏人利用。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流浪汉,是因为他不善于或不想劳动,不善于理财。
你把银子借给这种人,等于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