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白岩松呼吁「多关注非名校学生」:九成大学生毕业于非双一流学校,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却集中于名校?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就是现实。


可能80后有过这样的奇遇:

一位大叔/大婶对你感慨道,“当年没听过清华/北大,就是觉得远,所以虽然分数够,但我还是选了某某大学”。

这个某某大学今天可能连211都不是。

这不是都市传说,而是当年的现实。70年代末时,绝大多数大学在教学资源上并没有数量级差距。实际上,因为64年至80年的三线建设,很多如今不算知名的院校,当年都号称“某某小清北”,如同我号称自己是望京鲁智深一样。

这些对往昔荣光的回忆,就交给评论区吧。


马太效应是自然之理。外部干预一旦衰退,资源又会忠实地向头部聚集。

从物理学上说,公平比自由更困难。

以20年各高校预算为例:

年预算过300亿和过200亿的,各有1所;

过100亿的,总共10所;

50亿以上的,总共34所;

10亿以上的,总共143所。

300亿是什么概念呢?除去国家补贴,20年青海省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98亿。

19年,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4.51%。假设青海省完全靠自己的收入、所有教育经费只给一所高校、且严格遵循全国平均投入比例,那至少需要7个青海省,才能养一个年预算300亿的高校。


实际上,不止是名校问题。

34所年预算过50亿的高校,19所在南方。

143所年预算过10亿的高校,69所在南方。

咦?感觉还好?

那再去掉29所北京高校。

北京加南方,占了“富校”的近七成。

有段时间北方和西部的高校想蚂蚁搬家到东南沿海,那边的地方政府有钱。结果没搞几年,被教育部刹了车。

于是东南沿海开始大力培养自己的本地高校。

深圳大学60.86亿,南方科技大学41.51亿,广东工业大学21.38亿,三所非211985高居前列,表露了广东省的决心;

浙江更凶猛,非211985一流学科而年预算过10亿的高校有8所,年总预算约159亿。

当然,再猛也没有北京猛,20年北京高校年预算总计,1271亿。


因此当下的现实可能比师哥说的还可怕。不是优质资源向名校集中那么简单,而是很多地方可能以后无法再诞生名校。

养不起。

兰州大学那52亿年预算,可以说是集全省之力,再加上多个机构协调,硬挤出来的。

与此同时,江苏一个东南大学104亿,南京大学79亿,矿大40亿,江南大学36亿。被兰大吐槽天天跑来挖墙脚的苏州大学,其实只有34亿。

扬州大学都26亿了,小老弟。我虽然也有扬州大学的胖友,但两个扬大也不是一个兰大的对手呀。

无他,养得起。


这是当下高等教育的窘境,结构性不平衡。

照理来说,高校本无制造业般强烈的城市化聚集需求,国际上待在小镇里、山疙瘩里的顶流名校多了去了。

房价地价便宜,易于管理,各项综合成本都能下来。学生毕业爱去哪去哪,普林斯顿和康奈尔都在村里,不碍着你进城找工作。

但我国这个混乱的高校投入逻辑,使得优质师资生源都不得不往大城市聚集。明面上是国家行政规划,实则是地方市场驱动,高校要拜好多个山头。

既然要拜山头,当然是拜有钱有权的。

不改变高校投入的结构性不平衡,教育资源的丁字型趋势不会扭转。再过十年,我们要开始纠结某些地区的“历史名校凋零”问题了。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不去关注他们,澳大利亚的大学,加拿大的大学,英国的大学就会去关注。

这些人学校不是很好,智力也一般,对于propaganda的抵抗能力不强,造成的结果,一是会莫名其妙地花很多钱去那些地方留学,留学就是蹭个学历而已,也不真的学到什么东西。不仅给这些国家提供大量额外赚取的与提供的教育质量不符的资金,而且还让这些对propaganda抵抗能力不强的人浸淫在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强大的propaganda下。

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可不傻,这些”留学生“毕业之后,只是象征性允许他们中的一小部分留下,绝大部分都把他们遣送回中国。这些人就拿着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的学历,要求国内企业提供与能力不符的薪资。不给他们,他们就心生怨恨——我付了那么多钱给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凭啥你中国企业不给我高工资?并且把这些思想传播给他们的非名校同学,类似传销一样。最终目的,是固化劣质留学生的地位,让他们这些”澳大利亚帮、加拿大帮、英国帮“的人,永远用着中国的资源,过上踩在中国人头顶上的生活。

这就是”不关注非名校学生“的恶果,也是为什么必须关注他们的理由。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同意白委员提案,优质教育资源为什么总会富集到名校,为什么?

因为受够了对牛弹琴!


user avatar   qian-qian-49-78-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白岩松谈了不是一两个月了,而是好几年了,他一直在讲这个观点,提出这个观点,时间过去了,但他又重提了,说明现实情况是几乎没有改变的。

有一段前几年两会对于白岩松的采访,我觉得很有意义,他讲了很多内心的想法,那些话应该可以完美解答这个问题。

白岩松:

我做内蒙古青联名誉主席的时候做过一件事,就是为内蒙古的大学做了五年的思想草原的活动(相关新闻:“思想草原”开阔内蒙古青年视野),请全国最棒的很多演讲者去给大学生演讲,包括龙永图、吴建民、余秋雨啊,这个太多了,请了二十多位,应该都是中国最著名的。
因为当时我的一个感慨就是,对于内蒙古很多大学的学生来说,很难有机会去像北京的孩子们一样,去得到这类精神方面的滋养,所以(活动)效果非常好,现场,而且你也会发现他们自信也在增加,我们可以和北京的同龄人一样去获取这样的东西。
有一次我坐了九个小时,去了一个不太知名的高校,去做讲座,一两千人在现场,还有几百人进不来,最后我就让几百人上舞台,给自己留了两平米。可是巧了,正好那周我回北京去了北大百年讲堂,跟陈其钢有个对话(链接如下,应该是这个:陈其钢、白岩松名家对话走进北大百年讲堂)。我是坐地铁去的,所以是走着进校园的,路过北大百年讲堂前面的广告栏的时候,赫然看见,上面北大这一个星期广告栏上的各种活动,够我刚去的那个学校十年用,而且十年还不一定能够取得那么重量级的,可是在北大这一切司空见惯,每个活动二三百人,坐一会儿,没劲头了,但是哪一个活动拿到我去过的那所学校,都会成为那所学校历史的一部分,会记下来。
公平吗?但它是现实。
今年要毕业的大学生820万,这820万里头有多少是在名校里的?大比例的还是在非名校里吧。现在在中国的双一流建设当中,排在前几位的高校,每个学校每年的经费全在一百亿以上,有的在二百亿以上,后面的学校呢?
很多非名校的学生,心理是我最在意的,那种不自信、自卑,提问的时候下意识的“白老师,我们是个小学校”“白老师,谢谢你来我们这儿”,坦白地说,我就非常难受,非常难受,你想一想,这是几百万之巨的年轻人的心理,而未来,他们几乎百分之百都会成为中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建设的主干,双一流学校里可能很多比例支援世界建设去了,但这些非名校的学生绝对是未来中国建设的基石,这四年就在不自信、自卑、迷茫甚至混日子中度过,而且我要说的是,非名校不仅在西部、中部或者东北,东部也有很多,心态是一样的,道德经里头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百姓常说的是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是由短板决定的,那我们应该补短板呀。
我支持双一流建设,但我觉得在谈论(重视)双一流的时候起码也要谈论(重视)非名校,而且发展非名校的力度要比发展双一流的力度更大,差距才能缩小。
我知道国家现在也有一些对非名校的政策,但是不说,而且所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如对名校、双一流的作用那么大,因此差距现在在拉大之中。

视频链接:白岩松:我为什么呼吁要多关注非名校的学生?他们都是国家的基石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等教育资源肯定不是平均分配的,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高等人才。

但基础教育和高考却是要更加公平的,尤其是那些高考大省与京沪之间的鸿沟,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新兴城市掠夺教师,课外培训商业化严重,都更应该被关注,更优先被解决。


user avatar   aaronli-y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提议其实很暧昧,很有想象空间。

白岩松老师立足在大学教育,说的问题是:

“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于少数名校”。


那我们推而广之一下,是否可以指出一个更尖锐的问题:

“近几十年社会创造的大量财富,集中于少数人身上”。


同样的,以前有这样一句毒鸡汤,

“凭什么别人3代人的努力,被你十年寒窗就超过了?”

那针对这件事,是不是也可以提出

“凭什么别人十年寒窗的努力,被你一句建议就拉平了?”


公平和效率这两件事,还真的经不起推敲。

就看自己站在什么立场吧。


user avatar   fu-lan-ke-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好大学是可以靠烧钱烧出来的,除了拿国家经费之外,其他的各种捐款和横向经费,资源的合作也很重要。

这些年来,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高校的成名之路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

为什么以前的老牌名校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

为什么以传统工科专业为王牌专业的一些学校也越来越落寞?

还不是钱闹的,一方面是学校拿不到钱和资源,另一方面是学校的学生毕业了也普遍混得不好,赚不到钱。

这两个因素是最能影响学校牌子好坏的。

我们完全可以走平均主义,但这就势必会造成头部高校的实力被削弱,这就看国家的政策风向了,因为高等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会关联到很多产业。

所以,这并不是一些人短期内呼吁一下就能解决的问题。

就像你没办法让各行各业开给应届生的起薪都持平一样。

公平和效率是永恒的议题。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user avatar   dian-fu-zhe-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无非就是想用这个提问来黑明嘛,什么叫感觉宋朝汉奸没有明朝汉奸多?无非乾隆皇帝编了本《贰臣传》给了你一大批有名有姓的汉奸名单让你有底气走到哪里都拿这名单怼人罢了。

  • 我看前面有一位答主说得好,如何看待你又割地又赔款又称臣又纳贡的大宋大清民国汉奸一样那么多。只要是有强大的外敌入侵,带路党是一个必然出现的产物,哪朝哪代不一样?你靠一本贰臣传黑明只能暴露你无知的事实。

我也不和你列什么名字,我估计你列的名字里你真正知道姓名事迹的不到三分之一。

宋末蒙古南侵事迹

  • (蒲)择之军溃,城中食尽,杀主将以降。成都、彭、汉、怀、绵等州,威、茂诸蕃,悉降蒙古。
  • 蒙古进攻鵞顶堡,城降。繇是清居、大良、运山、石泉、龙州,俱降于蒙古。
  • (蒙古)又取阆州,杨大渊以城降。
  • 口温不花再犯光州……入淮西,蕲、舒、光三州守臣皆遁。
  • 元兵进江州,知安东州陈岩夜遁。
  • 元兵犯池州,知州事王起宗遁逸。
  • 知江阴军郑濡道遁,平江府守臣潜说友逃遁,鼎州、澧州、常德府、寿昌军并降。

以上地方守臣,或逃跑或投降,我只选取了一部分,要想找还有更多,蒙古南侵时这些地方官就不是汉奸了?他们的不抵抗堪比张学良拱手送东北,江上诸城无一抵抗,无一重臣坚守,真是千古奇观。说完地方官再来说中央官员。

在临安陷落前夕,京城重臣纷纷出城逃遁投降,朝堂为之一空,谢太后任命吴坚为左丞相时朝中文臣只来了6位,着实凄凉。

时任左右丞相王爚,章鉴相率逃遁,重臣如留梦炎、陈文龙、黄镛、刘黼尽皆遁去。

  • 德祐元年之春,左丞相章鉴闻元兵日迫,托故迳去,既而临安戒严,曾渊子、潘文卿、季可、许自、王霖龙、陈坚、何梦桂、曾希颜、文及翁、倪普等数十人,相率并遁,太皇太后诏榜朝堂,厉词申责,势不能禁,及留梦炎降唆都,陈宜中入占城,身为大臣,行同犬豕,飘蓬翩反,亦曷法乎?
  • 阿里海涯传檄诸郡,繇是袁、连、衡、永、郴、全、道、桂阳、武冈皆降。

同时临安城陷,降元北迁官吏多达数千人,就比如临危受命的左丞相枢密使吴坚,还有贾余庆,谢堂等等。阿里海涯不过破了临安,皇室还有宗亲在外,传檄一下,各郡守臣就争先恐后去投降,晚明京城一破,官员尚知拥立新皇继续反抗。另外北迁之时尚有饱读诗书忠义的数百太学生,仍然选择北行降元。

论据已毕,最后反问题主:你是怎么感觉出大明汉奸最多?宋,清,民国汉奸少的?

希望以后能带上脑子思考问题。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清新时报的报道《双培计划:名校里的“中等生”》及相关政策? 
  你见过的最强考试题是什么样的? 
  如何看待广西两少年因被父亲责骂,结伴到佛山寻找母亲险走失?家长应如何正确跟孩子沟通交流? 
  为什么一些在校成绩优异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以往成绩一般或很差的人? 
  大学生应该如何度过大学生活? 
  求助各位房产业法律业的各位大佬一个问题。? 
  我现在是武汉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大三的本科生,现在很迷茫,不知道是工作还是考研? 
  如何看待网曝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条树洞称「既然来了国科大,就应当安贫乐道舍身报国少发牢骚」? 
  怎么看待湖北考试院已经证实的吴伊卓高考作弊事件? 
  有没有自学新概念英语的方法?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6% 以上」,释放了哪些信息?
下一个讨论
海底捞将牛肉粒换成大豆制品是否是海底捞末日的开始?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