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照委员的建议,不可能落实。
你这么搞肯定压缩女性就业空间,等于逼着企业加重对女性求职者的歧视。
虽然委员也表示:“一味让企业承担压力,结果可能会间接造成不利女性就业的因素增加,女性就业机会减少。”
但按委员的建议,只是给企业返还一部分上交社保,力度明显不够。
压力最后还不是转移给企业了?
那企业会背吗?肯定转移给女性啊。
现在谁都知道996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双职工家庭就算敢生也没时间养,更没钱养。
所以生育率成了这个样子。
但到提建议的时候,“加大国家投入”这个方向没几个提,也就“把生育成本纳入社保”那位比较直接点。
整个汉服节还要国家扶植的倒是说的很大声,很有精神。
说白了,补贴汉服,顶多百亿到头,掏得起;刺激生育,特别是一边控制医疗教育的市场化,一边加大国家对公共医疗教育资源的投入,这事计算单位都得是千亿。
所以实在不好说。
但这就是唯一出路呀。
你再怎么折腾企业,市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就那点钱,七八个人的小公司怎么养的起一个三年产假?那得是老板娘吧?
把公司给这位女性员工交的社保,返还一点?那我干嘛不直接停止招聘女员工?
要想往回拉生育率,就得投入。现在打工人没啥钱,中小微也没啥钱。如果不能用体制改革逼垄断寡头们让利,压低医疗教育的市场供给价格,那就只有国家投入了。
97年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95%,19年是44%。那一半人真的是主动找私立的?还不是因为排不上队。
经合组织国家的0至2岁入托儿所平均比例是34.2%,咱们0至3岁的入托儿所比例才4%,那双职工不靠自己爹妈怎么带孩子?
如果国家能把公共资源的供给量加大,现有市场化的价格也能下来,基本供需逻辑。
但,现在国家也没闲钱,今年赤字率都定在3.2%了。
所以,再直白点,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仅是单项政策,而是一个新方向:
中国要不要成为福利社会国家?
因为国家在国民家庭福利开支上的轻重,是能直接影响生育率的。
天天乳法,笑人家动不动上街不上班,确实,法国家庭福利开支占GDP 3.7%,算高。
可人家2020年总和生育率还在1.84啊。这么多年工业化了,还能生。
我们是多少?1.5?
是,法国黑绿群体生育率比欧洲白人更高,可白人真不低。75年法国外来移民总数390万,到19年增长到630万。人数不少,但就算他们全是黑绿,也不可能贡献这持续几十年的1.8以上总和生育率。
况且其中37%是欧洲白人,10%左右是亚裔。
福利政策就是有效,对我们这个不鼓励外来移民的国家更有参考价值。
可福利政策,是要国家投入的。更粗暴地说法,是要“贵人贱物”的。
要把人本身,看做值钱的资产,要用国家补助抬高各种低水平就业的收入,让餐厅的服务员小妹也有基本的生育保障。
什么时候服务员小妹不怕生娃,知道附近一定有幼儿园小学上,而且不怎么花钱,这生育率一定能起来。
但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只靠廉价人力进行竞争。
做不到,现在肯定做不到。
那如果还是以廉价人力竞争为主,福利政策不可能展开。因为福利意味着压力降低,这会大范围减少普通劳动者的竞争动力。
所以大概会出现“中国特色福利政策”:保证解决基本育儿和教育成本,但福利的收益并不覆盖父母,确保双职工家庭的结构。
廉价托儿所幼儿园会有的,“快乐教育”的菜小式中小学也会有的,但爹妈还是得去上班,赚奶粉钱和伙食费。
不抱怨,其实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好了。
医学生成长中有一个必经过程叫做「住培」。
一般是3年,而这3年,又恰好落在23-30岁这个年龄段内,我们都知道,这个时间段,是结婚生子的黄金年龄。
住培制度非常人性化,产假是一定会准许的。
但三年期满,你通过了结业考核,仍不能发放毕业证,因为你时间没够。
怎么够呢?
当然是把你休产假的那半年上完,才能证明你培训合格。
这个例子无论是单说住培还是人生都是合适的,恰好的。
因为成长也有一个路径,无论是三年、半年或者三个月,它都或多或少的拖累女性的职场发展。
欠下的这些,都需要补回来。
我们在讨论如何保障女性权益,更多的是要让她们从「育儿」中解放出来,而不是加深她们与社会的「脱节」,
比如,日本公立性质保育所,可以提供0-3岁婴幼儿的保育服务,让女性在家庭工作中多出一个选项。像是那霸这样远离日本中心的城市,也有100天以上婴幼儿的托管服务。
诚然,日本的生育率也低,但恰恰让人觉得暖心的,是他们首相安倍晋三的一句话
「我们不能逼迫年轻人去生孩子,但,要为想生孩子的年轻人创造合适的社会环境。」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最本质的问题?
现在的提案,看样子是在解决“我们”的问题。
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倾轧“我们”的生存空间,为“他们”谋取更多合法的福利?
现在的基层公务员办公室,基本上一个正职领导,一个大龄副科长,两个办事的基层小吏。这四个人里,基本上一半是女性,所以还会有一个编外人员。最后脏活累活就是一个男性小吏和那个编外的干。
学校里也大多如是,答主自己在大学有工作,学校里一半年轻女老师,但因为得带娃什么的,基本都不来学校,来也就带一周一两节大课(水平也不太行,毕竟没有精力放上面)。那导师课谁来上?男教师尽量顶上,剩下的全找外聘干了。这些女老师回来以后,也多半能不干就不干,领导也不好说啥……毕竟当时都是要关系进来的。
要想提高生育率,就多给育儿补贴,压缩tz内退休工资,鼓励女性就业而不是鼓励女性不就业。否则一个女人考上个公务员,就可以靠生孩子一辈子不用工作了,这是啥操作?
应该不错。可能能解决很多问题。
一,首先会解决一大部分人的上学问题。主要是女生。要是产假三到六年,真没必要上大学了。要不上了可能也用不到工作上。因为毕业后得赶紧结婚了,大学毕业最起码二十来了,结婚,生孩子,就六年没了,那时得接近三十了吧。再生二胎,又六年。得,三十多四十了。之前上学那点知识早就过时了!不如不上!这样省钱,省事,同时解决了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
二,就业。如果这政策出来,不说百分百,怎么也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女性能把岗位让出来了。所以就业岗位就足了。
三,解决男女现在的争执问题。现在说男拳女拳的。很大原因就是女性有工作了,不像以前老社会那么低眉顺眼了。如果有了这个政策,女性就像很久很久以前那样,回归家庭,那就没什么拳了。男性可能再来个三妻四妾都可以。
四,可能还有很多。等我吃好中饭继续更!
看到有催更的,偷偷更一个。我们老板办公室在循环播报这提议。啥意思?虽然是女神节,但我还是好好做事吧。一时半会搞不懂啥意思。
世界各国的社会贤达都会说一些不靠谱的建议并影响到社会。我们的优越性在于社会贤达尽管说,不靠谱的肯定不采纳。
低情商:女人上什么班忙什么事业,不如老老实实在家相夫教子。
高情商:建议将产假延长至3~6年。
这类议题,看都看腻了,不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女性生育成本谁来买单?
生育成本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你喷几句生孩子警告就自动消失。喊口号玩情怀都没用,房间里的大象就在那里,逃不了。
讨论“谁来买单”,首先要明确:谁从生育受益?谁受益当然谁就应该买单。
第一,夫妻两人受益,自不用说。
第二,夫妻两人的原生家庭也算。许多祖辈积极催生,且现在人均寿命长,孙辈成年工作以后祖辈往往还活着,无论情感还是物质都有利益。
第三,种群要延续就一定要生殖,未来老去的人都需要新血来供养、保护。每个公民无论自己生不生,都从群体的生育受益,政府当然也受益。
现在的问题在于:第三部分出现了严重缺失。我国这部分生育保障,包括税收、补贴、托管、劳动法、母婴配套设施……在全世界主要强国里,是相当于郭敬明和姚明身高相比的那种垫底。
老百姓一点都不傻,天花乱坠扯了半天,就是不肯实打实的把钱拿出来,制度和设施各种保障跟上,那大家也就看看笑话罢了。
………………………………………………
知乎讨论过的好几个提案,包括增加男性教师比例、进行男女差异化教育、保留应届生身份5年、让退伍军人当教师、延长女性产假、把孔子诞辰定为教师节、降低结婚年龄,看似五花八门,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强化父权,尽可能剥夺女性职场竞争的机会,把她们赶回家中,让她们生孩子,指望在不打钱的前提下,提高生育率。
先不论这么做到底对不对,推行下去只会让女性认为选择下层男性结婚得不偿失,变本加厉地向上择偶,生育资源和性资源往上层集中,“宁做富人妾,不做穷人妻”的现象会越来越多,下层男娶妻养家越来越苦。如果你是个中产以上的男性,自然可以暗戳戳高兴;但如果你属于另外九成男性,竟然还为这些把下层男性燃料化的政策欢呼雀跃,那我就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了。
没有落实的可能性。大多数中小企业是负担不了这样的人力成本。
现在的局面已经很明确了,让资本家按时发工资其他先不管,全力冲刺,扶持科技企业,先跨过产业升级大观,让一大批企业的利润额上升,能够支持给员工更好的福利,然后再来规范管理。
要是没跨过去,那就继续目前的节奏,一齐努力。
作为打工人,要抛去幻想,或者奋斗或者摸鱼。反正摸鱼的地方也多,挣得少就自己过呗。
一切解决方案最终都会收敛到四小时工作制!目前能同时保障物质,科技和人口都可持续再生产,而且兼顾男女平等的可行方案只有实行每天不超过四小时,每周不超过二十小时的工作制。
我建议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用三年时间严打超时加班,用三十年时间过渡到四小时工作制的建议!
这倒不是可行性问题:
产假之所以为女性所「独享」,是因为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女性妊娠分娩依旧是生育的主要方式;但是男性参与育儿,并不像妊娠生育那样存在技术性的障碍。
因此从「便于孩子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前能得到好的照顾和教育」这个目的出发,至多推出应该设置两性皆可享有的育儿假,无法得到应当延长女性产假的结论。
——除非宋治平委员认为,学前育儿是独属于女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