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一大学男生捡到疑似留学生遗失的平板后发布双语失物招领,结果被辱骂一事? 第1页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下部分脸熟答主的意见——「骂人不对但事出有因」「骂街的人都像《七武士》里的农民一样是被你们逼的!」「效果挺好,喝阻了崇洋媚外的歪风邪气」(看见没,还觉得挺高尚)

实际上网络暴力的成因——「看见没!这个人可以欺负!而且欺负她有民族主义撑腰!」「什么?不是女的?没关系,照骂不误!」

是民族主义塑造了臭流氓,还是臭流氓一直存在只是最近聚集到了民族主义大旗之下?其实很难说。

我只知道,他们骂人是为了爽。


user avatar   yang-xin-70-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女拳不是好东西,但是我们有些男人真的不怪别人说他们郭楠,这类人多了去了,要是哪天女拳和他们同归于尽了那世界估计要美好多倍

倒霉的就是正常男女了,天天被人喷粪,有苦说不出


user avatar   zu-an-hui-kan-zhao-ni-xie-liu-yi-d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完了事件的所有起因跟澄清文,但是有一点是很肯定的。

那个捡到遗失平板的男生确实收到了私信辱骂(私信被骂是男生直接愤怒的原因),内容属实。

所以这件事只需要把私信骂人(不是开贴评论那些人)的同学揪出来就行了,结果上升到电子大学的人说外人,外人说大学生,大学生骂洋人,一群人骂崇洋媚外,再骂政策,再骂网民,洋人————嘿,反而没他们什么事。

挨骂的还是国人,骂国人的还是国人,你们这战斗力能去推特团结战蛙吗?

很多答主甚至还说:“你为什么默认留学生不会中文?这是你的问题。”

人家不写的是中英文失物招领吗?当事人只是猜测平板可能是留学生丢的,所以用了中英文,至于是国人还是洋人,他不确定,得等失主。

如果他真的默认为留学生不会中文,那他只写英文的失物招领不就完了吗?

至于他为什么写英文——因为他会英文。

废话,要是不会敢直接写还发出去吗?你要按照我这水平写,绝对是:

there have iPad lost,who lost?if you lost,i give you ,if you lie, i'll beat you,be careful。

这谁敢写出去丢人现眼?

还有答主说:“这就是国民对崇洋媚外者的态度罢了,这是对留学生政策的不满。”

好,我打不了洋人,我还打不了你吗?——骂一个中国学生有助于让留学生滚蛋吗?不能,但能泄愤。

有人说:“那学弟被骂后故意截图带节奏,他活该。”

如果没人私信骂他,那他犯得着这么出气吗?先撩者贱——我也来个强盗逻辑,就好比很多答主也说:他要是只写中文不就没事了吗?

谁规定失物招领只能用中文写?兴许哪天我还用拼音写,毕竟拼音也是字母。

所以————最开始私信骂他的人,第一时间没有站出来道歉,没有说明情况,是第一件错事,整个事件的导火线就是私信骂人自以为正义的学生。

根本原因:国人对留学生的态度不满已久。

直接原因:留学生占用太多教学资源,素质低下。

历史原因:中国——说远了。

学弟修改截图,火上浇油,是不理智之举,是第二件错事。

网民借题发挥,油上点火,不冷静,是第三件错事————发言权归发言权,错归错。

至于后面那些什么崇洋媚外留学生对立国人他英文考一百四十多,都是空话,张嘴就来,我看高赞答案都扯到外星球去了,什么人格平等都来了,再下去是不是又要来一次五四运动?

真要借此事件发酵,那全体学生一起抗议啊。

口号我都想好了:

“不要劣质外国人,只要本土好学生。”

“大学!大学!收复大学!”

学校对于这事竟然不处理下,就硬生生等着舆论发酵,我没明白,这只是校园内两个人的纠纷,一个无聊到要去到处骂人,一个要较真,处理下就完事了,还等着全网闹?

我觉得这就属于私德问题吧?

看热闹不嫌事大,我看到的回答都出现电子大学学生开始跟那个学弟撇清关系了,有必要吗?还有一群人还连着电子大学一起骂:这学校也是崇洋媚外,收留留学生,真就泄愤至上呗?

一般人最开始看到截图:“我觉得最开始私信骂人的人可以站出来讲明白了,干什么要去随意揣测他人意图?”

有的人:“这就是什么对立,你们在挑拨不满,留学生质量不好,国人崇洋媚外——我编不下去了,反正参一脚先。”

至于知乎还有人嘲讽他英语好什么的。

那你们看我上图那个歪英语水平,难道我就该骄傲吗?

英语已经是国际语言了,你学好点没坏处吧?要想强大起来,好啊,让中文成为国际语言啊。

难道闭关锁国吗?就硬生生不交流了呗?

————建议大家如果真要泄愤,注册个VPN,注册个推特,加几个繁体字账号,就能加到TD账号。

然后开骂,保管你骂到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口干舌燥心情舒畅————还爱国。


user avatar   corbicu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全球范围内的右转趋势应该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排外也好,反女权也好,都是右翼思潮的典型特征。但是可怕的是排外和反女权可能还只是序曲。

不仅仅在中国、欧洲、澳洲、南美,美国在过去4年已经生动地演出了一场闹剧,向全球表演了纵使发达如超级大国也不可避免地摔在右翼化和民粹化的坑里,至今没有爬出来。

全球右转的经济根源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几年来连篇累牍地分析过了,简单来说就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速上不去,蛋糕不够分,贫富分化无法通过做大蛋糕缓解,人们开始寻求保守生存策略,转而更专注于现有蛋糕的分配,针对有可能分走蛋糕的各种因素发难。首当其冲的是生活中最直接的利益相关,比如近在身边的异族与异性。当内卷、996成为流行词,就意味着蛋糕已经非常紧张,卷在其中的人对于任何可能造成竞争劣势的因素非常敏感。过去对于女性群体和外国学生被视为合理范围的礼让和优惠都变得难以容忍。家庭中的两性及两性背后双方家族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分配也变得敏感起来。

在这种对蛋糕的焦虑中,人们在方方面面会越来越顾不上各种基于科学精神、发展策略、道义诉求和平权需要的理念,转而推崇一切短期看似对自己有利的主张。舆论场去策略化、去科学化、去道义化言论兴起是正在发生且将继续发展的现实。

大变局之下,中国一直在努力寻求软着陆,但是软着陆不等于不着陆。如果说过去五年来,社会矛盾、竞争烈度都有明显升高,估计许多人会有同感。大胆猜测,未来5年到10年这种矛盾会变得比今天更尖锐,冲突也会更复杂。

如果无法扭转这种趋势,反女权和排外都只是序曲罢了。因为这两股思潮就算充分爆发,既不能做大蛋糕,也释放不出多少可分配蛋糕来。下一步人群就会把矛头指向更远的目标,会提出更激进的诉求,采取更激进的行动。反女权可能演化成封建女德的复兴,排外可能演化成种族主义。根据有争议的马蹄铁理论,各种极端主张甚至会同时出现在极左和极右诉求里。

不能认为历史不会倒车,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例子证明钟摆一旦开始回摆,不荡到另一边的高点不会停下。

如果说为什么我们没有选择和某些流行的右翼主张站到一起,也不过是因为我们察觉到了这些今天被精心包装得看似合理的主张,只不过是一个令人忧心和警惕的历史过程的初期形态罢了。是因为我们看到,隐藏在对女权主张负面案例铺天盖地的挖掘和批判中的现实是,对男权主张的负面效应的挖掘和批判已在舆论场被动化及不成比例。这次事件,只不过是暗藏在被网上大量“合理论述”掩护之下的右翼思潮隐约暴露了一次獠牙和利爪。任何聪明人都需要为它完全除掉掩饰的一天做好准备。

上世纪70年代穿着短裤梳着时髦卷发的伊朗女大学生和伊斯兰革命势力联手走上街头的时候想到过今天的生活吗?今天在网上喜欢跟着附和一些反女权思潮的右翼女性,未必不会有被反噬和后悔的那一天。


——————

PS. 有人说有没有办法遏止或者扭转这种趋势,我是非常悲观的。既然问题在于蛋糕,那基本上应该寄希望于一次科技革命可以迅速产出新蛋糕。众所周知,21世纪是某学科的世纪,那以我的了解,还是应该要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

另外,知乎上有些大V的逻辑能力,呃,怎么说呢,一言难尽。他们提出:

“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存在不公,不是右翼化,和右转没有关系”

这种不知所云的逻辑大概就像在说粥馊了不是因为忘记放冰箱,而是因为张三记性不好。我试着理解这些人的思维,我猜他们估计是觉得“右翼”不是个好词儿,会把他们实右名左的日常伪装扯掉,而“反对不公”有某种天然正义性,所以一定要杠一下。其实稍稍能思考的人就知道,首先右转在右翼分子眼中未必不是一个褒义词,世界各地的右翼分子大多数都觉得自己在追求公平,比如川粉,比如知乎上某些大V。其次右转之所以在一部分人眼里会是一个贬义概念,恰恰是因为有人通过各种损人利己的极端主张和手段来“反对不公”造成的。恰恰是因为有右翼分子日常性地通过双标和包容不公来达成自己的诉求造成。最后,最让人侧目和反感的人,就是一方面对于社会右转感到兴奋,一方面又不喜欢被人说是右翼的假左。

——————

做不到文明评论就请移步其它地方发言。世道如此,有些人需要逮到个机会就发泄,但此处没有义务提供言论垃圾站。


user avatar   salieri-6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综合长久以来想说的东西。
一是人种歧视,二是男女对立,我觉得本质上都是一回事。
由于我们有屈辱的历史,再加上互联网墙,大多数人的排外心理还是很重的,我也不例外。我甚至不喜欢见到学校里走着的外国人。只是修养告诉我,不应该无理由地去讨厌任何人,我才不怎么表现这方面。
对于外界,铭记历史放下仇恨,坚持开放是毫无争议的正论。只是对很多人来说,正论这种东西始终并不是解答问题的全部。包括很多人说的,“没有资格替先祖原谅敌人”,“仇恨是没那么容易放下的”。当危机没有发展到自己身上时,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和姿势做出道德上高点的判断。就像明明某漫画地鸣袭来时,夺走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却依旧有很多人拍手叫绝。因为事不关己,被踩踏在脚下,成为一摊烂泥的也不是与自己相关的人。而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现实中则更甚,比如说原子弹干碎日本广岛长崎。听到敌人甚至仇人受到那样的打击,真是爽的不能再爽了。
不过有时我会想,如果我以一个无敌的姿态站在原子弹爆炸的现场,亲眼看着那里的人们在慌乱中被爆风掀起的瓦砾击穿,那么我心中涌现的情感会不会有所改变。

我不喜欢看着电视剧中的恶党遭遇惨无人道的事,也不喜欢看着现实中的学生互殴在我眼前发生。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要为这些事感到矛盾?

当大家在分析某种社会现象的时候,总会用到来自一些机构的民调数据,比如“90%日本人对我们没有好感”,“国外对中国的好感度在不断下降”。刨除政治、文化、宣传以及单纯的取样不严谨。在看到这些调研的时候,会想如果我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自己会回答些什么?
“在喜欢和讨厌之间,选择一个来描述你对日本人的感情。”诱导之下,如果遵从本心,我一定会说,无感。
不管是日本人,美国人,俄罗斯人或是其他世界各国的任何人,我都不会说我有好感。因为我没有真正见过他们每个人,怎么可能会有凭空的好感。我见到的,是教科书上的,影视剧上的,电影与动漫上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我见到的,是现实中不断反复上演的群体利益斗争。我见到的,是媒体顺着民众的口味,将争议性的人或事不断提到我眼前的信息。

可即便,如果我真的喜欢上了什么人,我能否说自己也喜欢她所属的任何一个群体中的其他人?显然不能,那么这类调查的意义是什么。只不过是在通过暗示,让你在心中立起一道石碑,你爱的人在一边,你陌生的和讨厌的都在另一边。因为和讨厌的在同一边,所以那些陌生的也自然就是你讨厌的了。多么有趣的诡辩啊,在问题的设立之初就已悄然植入你的心里。

过去,我不是没有偏见的人,倒不如说,我是个偏见很重的人。就像我易受环境还有周围人的影响一样,我对自己看到的信息,也基本都是全盘信任不加筛选。记得有段时间,关于黑人的报道和评论出奇的多,尼哥这个词就是那时出现的。什么犯罪率高啊,品行不好,肮脏不节制等等说辞,让我对黑人很是排斥。日本宣称钓鱼岛是他们的,我又怒上眉梢——日本人都是些什么狗玩意儿?台湾一直收不回来,新闻报道美国制裁我们的技术发展还发表不当言论激化矛盾,我又火大了,去TM的丑帝国主义。江西彩礼钱那么高?这不公平!
现在想来,当时真是看到什么都恨,什么都讨厌,但,也什么都做不到,什么也没做。
对群体的好恶……不是一件能够说清楚的事。我明明都无法说清楚对自己同族,同省,同市,甚至是同一个屋檐下的人,所抱的想法。对远在天边的人或是占人类半数的群体,怎么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感情?
陷入思考的漩涡之后,我便会想到自己曾经经历的事,开始想这些认知的合理性。
对于学校内的留学生,还留有印象的记忆只有一次。我骑着共享单车到了目的地,正准备锁车的时候,一个黑人青年操着一口蹩脚的英语慌忙地向我问到,“能不能别锁,把单车借给我一用,我的手机扫不出码了”。想到曾看到过有人的单车因为没锁被人骑了七天导致一系列的麻烦,我下意识地感到反感,想要拒绝。
但看着他的模样,我还是给了他。临走前我特地嘱咐“记得帮我锁车”,他慌忙之中向我点了点头,表达了谢意便离开了。那之后10分钟内,我不时地看向自己的手机,我想确认他有没有锁车,同时还在想如果被坑了自己该怎么办。10分钟后,行程结束的字样浮现,我放下戒心,继续做着自己的事。那一刻,心中对黑人的好感上升了。明明对方只是完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我却不知道为何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信任感。人的思想,或是我的思想,很奇妙。

我去过日本很多次,虽然说的不是特别好,但是日语日常交流是没什么问题的。14岁的时候,在完成一次旅游,从东京飞向合肥的飞机上,一位大概五十多岁的穿着正装的老人坐在我的右边靠着窗的位置,正读着一本小说。我那时候可能是第一次看到日本的小说,竖列排布的文字,从右往左读,感到很新奇。于是便鼓起勇气,问他在读什么?整个飞机上几乎都是旅游团里的中国人,可能是因为这个,他感到很惊讶。眼镜周围的鱼尾纹在那时的我看来十分的有魄力,略带疲惫的目光中依然能透射出他在自己六十多年的生命中积攒下来的锐利目光。
对视中,我有些胆怯。没想到下一刻,他会收起小说,面带微笑地回答了我的问题。那是一本我没有听过的书,书名与它的含义随着记忆里的尘埃落在那家飞机的地板上。留下的,是那时在我心中涌起的激动心情。六十多岁的老人会陪我这个十几岁的孩子聊天。他用和蔼的微笑配合着我稚嫩紧张的言语,一路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着陆的时候,他对我说道“合肥很好,我很喜欢。”。我说谢谢,虽然我根本不是合肥人就是了。

15岁,我从大阪的某处坐巴士前往关西国际机场。身旁坐着我的好友,和一个非常好看的小姐姐。她大概二十多岁,穿着正装的白色衬衫。
自然的,我让旁边的好友一个人玩手机,自己则去和她搭话。由于我要去t2,便问她这辆车是去t1还是t2航站楼的,她礼貌地告诉我两个站都到,先到t1再到t2。谈话中,她为我解答了一个我一直很好奇的问题。在日本的期间,我每次进店还没开口,那里的服务员就表露出一副招待外国人时才有的,不知该说什么的样子,要么,就直接用英语问我。
“他们是怎么知道我不是日本人的。”
小姐姐笑着说是因为发型,日本男的大多都是长发,而且这个年龄的男生大多穿着制服。
巴士抵达t1航站楼,由于行李要从底下的储存箱中拿出来,我和朋友担心放在外侧的行李就下了车。下来之后才发现再上车又要检票一次,感觉麻烦我们就直接拿着行李准备坐机场内的转移巴士去t2。正要出发,我的肩膀被轻轻拍了拍。回头看去,便是一喜一惊。没想到之前已经走到很远处的小姐姐又回来找我了,可惜不是来要微信,日本人也不用微信。她支支吾吾地,似乎是因为觉得我刚刚没有听懂她的话,指了指车,说这是t1不是t2。我那时语言水平不够,没法解释我的想法,就简单感谢了她的提醒。她有些困惑地,又强调了一遍再上车可以去t2。我一个劲的大丈夫大丈夫,让满脸问号的她继续自己的行程。现在想来,这样的经历真是有趣,让我对这个群体的想法改变了不少。那时我开始明白,能评价的只有人,而不是群体。

其他的,还有很多。在小传马町问哪里有电车时,告诉我这里叫地下铁不叫电车的大叔,笑嘻嘻带我们走到入口,还拍了拍我的肩膀。
被我强行拦下的端着大盘子的服务员,耐心生动地用漱口的动作为我解释饮料机上“碳酸”的读法和含义。感觉这样的事很有意思的我,在旅游团到达一家电器商店时,跑去问我们的东北来的大导游ソ和ン怎么区分时,他却说,“你买吗?你不买就别问。”
好人与……不那么好的人,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存在。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毫无接触地就去憎恶大海另一边,那些素面谋生的人都是错误的。
现在想来,想要产生好感和仇恨,其实都很简单。仅仅别人在网上评论他人的一句话,都能激起愤怒,让很多人直接开喷。日常中的小事,却能让我产生好感。信息时代让我们每个人的距离都变得更近,但也前所未有地让我们只看到信息的表面。话语的用意,说这句话时的表情,肢体语言,声音,全都不见了,只有生硬的文字传达着意义。为什么网络上大家都那么容易激进,那么多戾气,恐怕正是因为没有相见。
我觉得,人的矛盾与冲突还是要真正接触才能化解。喜欢与讨厌 ,仇恨与同情,如果不相见不接触,永远都会是固化如初的。初心不改是好事,顽固不化不是。是闭关锁国导致我们落后,也是开放让我们强大。不管哪一个时代都是如此。
闭塞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强硬地认为某一方的一切都是错的。觉得自己懂得多,甚至已经懂到了可以无视他人意见的地步。但你都没有见过每个人,为什么要认为他们都是错的,都是你的敌人?

废话繁多,还请见谅。


user avatar   wang-you-ling-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砸玻璃窗当作解药了。

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一男生捡到平板,通过平板上没有QQ微信,有ins和油管判断是留学生的东西,于是写了双语寻找失主

该校男生以为是女生找失主,荡妇羞辱和easygirl开骂,网爆该男生

请问到底是谁挑起了性别对立呢?


user avatar   yangxi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情后续:成电学弟英语146也能被嘲是我没想到的,原因竟然是“不是谁都有他那么优越的家庭条件、可以出国玩,以至于英语这么好”、“一个英语成绩都能拿出来炫耀”。可是这和你们网暴他有什么关系?”我们学的专业是国之重器、我能力很强“、”我们拿着微薄的薪水默默为国家付出“、“我们学理工的很多都家境贫寒,考上来不容易”三层政治正确buff体现自己之弱势,然后话锋一转——“所以凭什么我不能网暴他”、“凭什么我不能种族主义”、“凭什么我不能歧视娘炮小白脸”。我开裂了。当着最弱势的人,放着最狠的话


user avatar   wkir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当事男生感到难过,但也为他感到高兴

这一把直接让他见识到了一大堆喷子SX憨P疯P匝总,这一堆一堆的社会蛀虫,竟对他毫不留情,不分青红皂白的疯狂输出

以后小伙就不会再对太多人心存幻想,更不会在这些人身上浪费时间了

毕其功于一役,可能当下不太好受,但他只要刚过去,就是奈奈斯斯的一生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好修

不修不行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外部环境正在走向六国联手攻秦,内部社会生存环境只能继续恶化,大局势正在逐步走向总对抗总动员,在总动员来临的那一天,什么什么权什么什么V都将被碾成碎片。




     

相关话题

  是不是中国人移民或留学后一段时间就爱国? 
  共产主义者应该坚持国际主义还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 
  如何反驳民族主义者的观点? 
  知乎皇汉多么? 
  是否有任何信仰可以高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从普通学生群体来看,相比男生,女生是否更不在意民族主义、国家意识,更缺乏政治意识和基本政治素养? 
  最近整个世界是否都在右倾化? 
  如何区分八纮一宇和星辰大海? 
  感觉这两年网络论坛上民族主义迅速崛起,是错觉吗? 
  如何评价b站up主神都俗人视频称“日心说”源于中国? 

前一个讨论
如果穿越回中世纪被认定为女巫该如何反证?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袁姗姗就「打呼噜」事件向张小斐道歉?





© 2024-07-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7-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