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拜登承诺投资2万亿升级美国基础设施建设? 第2页

     

user avatar   vinneso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问题,实话说,就有可能是那种十几年后你可以用来吹牛的问题了。这要是看对了可能是一个十年的主题投资

我自己是觉得美国的基建属于迟早要做的,甚至他们的制造业投资都有增加的可能性。只是怎么说呢,有些时候看资产价格的拐点都很难,这种宏观趋势的拐点就更难判断了,所以一种可能是这些事情不会在拜登任期内完成,但它会一点点成为后任总统们的共识

有两个基本情况是需要先说明的:

  • 美国的固定资产已经非常老旧,整体来说,美国当前的固定资产应该是过去100年来最老的
  • 即便是相对年轻一点的设备,制造业设备,也已经有将近20年没有像样的产能增长

这些事情背后是美国日渐失衡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全球化加深。所以当北京判断是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这些经济现象也有反转的可能

美国的固定资产年限突破天际

仔细看看的话它有两个特点

1,政府的比私人的更老

2,房屋和基础设施比设备更老

如果我们觉得,设备和基础设施终究有报废的时候,那么上面那张图的蓝线就终究有一天要掉头往下,意味着路坏了就会需要修,除非你真的觉得美国已经没救到房子倒了都没人修的情况。

寿命这种东西必然有个拐点,所以我自己觉得他们的固定资产形成也会有一个拐点(右轴是逆序的)

但就像所有拐点一样,我们也不知道美国的道路和基础设施到底要多久才会报废...我们只能说它是历史最高点,但拐点何时到来是不知道的。

那么设备呢?在上图里面可以看到美国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设备还不算老,但也仅仅如此而已,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美国制造业和整个工业的产能就没增长

可以看到图中上面那个黄色的线条从战后到2000年,一直维持了4%左右的增速,然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美国制造业产能基本上没有增长。

于是从制造业和制造业产能的角度,我们可以把伯南克和鲍威尔说的大缓和年代分成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产能不断增长,产能利用率波动巨大,绝对值的周期性非常明显
  • 第二部分是,产能继续增长,但产能利用率周期相对平缓,绝对值的周期性不那么明现
  • 第三部分是,产能利用率重新开始剧烈波动,但产能相对平缓,绝对值的周期性不那么明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全球的总需求总是按照1-2%左右的速度扩张,然后发达国家的产能又没有增长(下图展示了日本的产能在97年就结束扩张了)

那么是谁在过去20年,承接了所有需求的波动,用自己的产能和信贷稳定了全球的价格和金融市场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换过来说,如果人行决定以后不再去刺激经济发展,用内循环/扩大内需(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你会发现未来只有两个可能性

  • 全球总需求从此不再扩张,产能也不再扩张,进入一个停滞时期
  • 全球总需求继续扩张,同时中国不再提供逆周期的能力和产能,那么除了中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就必须做选择题了:扩张产能/修缮基础设施提高GDP让通胀可控,控制产能控制GDP增加通胀

考虑到发达国家民粹依然非常旺盛通胀太高并不安全,固定资产也很老有修缮的理由,制造业停滞了20年有发展的空间。逆全球化和疫情提供了理由,北京对于外部环境的态度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当作确认。我自己觉得发达国家是有动机开始一个新的设备周期的,其实只要逆全球化不中断,发达市场总会有一天算账发现自己到了要扩张产能的时候。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越南的钢铁企业,

如果中国没有供给侧改革,越南钢铁企业我估计肯定这两年不会涨这么好。逆全球化对于全球除了中国之外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就是供给侧改革,它的代价和供给侧改革一样是下游必须承受价格上涨。但中国的案例其实很成功,供给侧改革对于上游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善非常有用。

所以我自己是觉得,在美国固定资产已经超级老,制造业产能20年没增长的时候,它不是没有反转的可能。但这种过程一般要特别久,我感觉可能需要1-2任总统,类似肯尼迪提出财政刺激,约翰逊才提高福利这种故事(比较有趣的是,肯尼迪上任初期也遇到了美元的币值问题,当时冲击美元的是金本位,而今天是数字货币)。

当然做为中国人,我期望说美国的基础设施无法更新最后老到没法用也没人修,制造业产能一直没法增加。这样美国可能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连挣扎和战争都没发动就自然老死的主流经济体。

但我觉得更有可能的是:美国开始增加自己的制造业产能和基建投资,一个老迈的强国开始一个朱拉格周期去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势力在制造业领域开始硬碰硬的市场争夺,双方都开始脱虚向实,组织起自己的势力范围向对方开展经济/政治领域的进攻,甚至是军事上的试探。

失败的那一方可能会发现自己在“碳中和”“ESG”(类似当时的星球大战计划,60年代的苏联改革和美国财政刺激)等大旗下的新投资以失败告终,新增的债务和投资失败的结果会压垮经济增速。

而中国其实非常料敌从宽,从一带一路的战略慢慢放缓,到双循环拉动内需,到防风险去杠杆,产业升级到供给侧改革继续维持。可以说是严阵以待了,所以我是觉得美国不像是会素手就擒的样子,至少北京比较尊重这个对手。

人总是高估短期影响低估长期影响,所以反过来说,在短期做一个乐观的人而在长期做一个悲观的人,可以很好中和这种心理现象。这可能就是很多投资大佬,当下的人民银行都是如此的原因吧


user avatar   andy-xie-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根据北京时间4月1日凌晨的消息,拜登公布了基建设施计划,该计划包括两部分,即就业和家庭,今天发布的主要是就业相关的内容,家庭的部分将在未来几周公布。

一、主要内容

对20000英里的高速公路、道路和街道进行现代化改造。这些公路、道路和街道“目前正处在困难重重的状态”。

在农村地区扩大对高速互联网的接入,将降低互联网服务价格。

更换国家的主要管道。

加强国税局对公司的执法,他说这可以筹集数千亿美元。

对公司的全球收入制定21%的最低税率,这可能在十年内带来1万亿美元的收入。

拜登说,华尔街的一些人估计他的计划可以创造1800万个就业机会。

尽管拜登早前的计划没有包括拨款800亿美元给美国铁路局的任何细节,但拜登表示,这笔钱将用于制造高铁。

合同将交给美国公司,将购买美国制造的产品。

将创建50万个充电站。

以上是昨天拜登演讲的内容,按照之前的信息,该基建计划的整体内容如下。

如上图所示,该法案中包括约6500亿美元用于重建道路、桥梁、高速公路和港口,约4000亿美元用于老年人和残疾人护理,3000亿美元用于住房基础设施,3000亿美元用于振兴制造业。

二、能否顺利实施?

拜登在竞选的时候就明确表示,不希望扩大赤字,所以本次基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加税,具体如下。

以上内容来自华盛顿邮报。

白宫计划要求在八年内增加约2万亿美元的新支出,并在15年内增加足够的税收来支付这项措施,具体的税收项目及带来的收益为:

将企业所得税税率将从目前的21%提高到28%。根据税收政策中心的数据,这在10年内为美国政府增加7300亿美元的税收。

提高全球最低企业税率。这部分可以在未来十年为美国政府带来5500亿美元的收入。

对富人资本收益和死亡时未实现收资本收益加税。这部分有望给美国政府带来3700亿美元的收入。

将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人群最高个人税率提高至特朗普减税之前的39.6%。未来十年,这部分税收将达到1100亿美元。

目前来看,该计划面临着明显的阻力,所以目前资本市场对基建计划的反应也没有十分的强烈。

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表示,因为拜登的基建计划涉及到大规模的加税以及对国家债务的潜在影响,他不太可能支持。

美国商会表示,拜登基建计划中,增税的部分是危险的误导。

显然,经济发展的红利大家都愿意享受,但是轮到出钱的时候,没有人会那么积极。

三、资本市场的影响

对股市而言,应当是短空长多。

由于基建涉及到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加税来实现,具体的来源是企业及富人,这将对企业的盈利产生明显影响,根据美银美林的测算,这将使股市整体的EPS下降7%。

所以短期对于股市整体将是利空,而对于部分行业,如传统基建板块、新基建板块将是利好。以下是部分个股的走势。

而对于长期,基建计划将有助于扩大就业,减少贫富分化以及由贫富分化而带来的种族歧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将带动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对于大宗商品,如果计划通过,明显会增加大宗商品的需求,传统基建将带动黑色系如钢铁、铁矿石的需求,而新能源等新基建将带动有色系的需求。

那么对于大家一直在讨论的通胀问题,也不会像大家所说的会产生比较大的通胀。

首先,就资金来源而言,理论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美联储购买国债为基建印钱,二是通过加税来实现,目前已经确定是主要通过加税来实现,所以该计划并没有带动大量基础货币的发行,所以之前大家主要担心的印钱并没有发生。

其次,对于消费需求而言,大规模的基建计划会带动就业,整体的影响可以认为是将富人的钱转移给穷人,这会减少富人的消费需求,增加穷人的消费需求,对于社会的整体消费需求是增加的。

第三,基建计划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总需求是正向的,叠加消费需求的增加,社会总需求增加,会对通胀有正向的拉动作用。

所以,假如该法案通过,那么总需求的增加,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通胀,但是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会带来恶性通胀,这是不现实的。

对于部分经济体,比如之前刷屏的巴西、土耳其等,这种恶性通胀更多是该经济体经济结构的问题。

对于国内而言,国内的通胀情况主要还是以国内的经济基本面为主,输入性通胀失控的可能性很小。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佬们说得都很有道理。

但是,担心美国脱虚向实难,无法发挥金融对实体的促进作用,有点杞人忧天。

将美国的一揽子基建规划,按照风险进行分级、打包,给一个一般水平的收益预期,AAA的信用评级,分分钟就成了诱人的苹果。充分应用美元即是美国官方货币又是半官方世界货币的双重结算优势。

全世界多少团体都想等着这一天,正如当年土耳其人重建了西德,越南人重建了东德一样,除了他们,武德充沛的阿富汗人,都可以为这个债券添砖加瓦。

本地地头蛇不乐意?那才是傻子。先让朝贡的来干活,然后宣称朝贡的人有辱斯文,直接献祭摘果子。一本万利的生意,百年一遇啊。地头蛇没这政治素养,美国的历史教育吃草的?美语技能考试里头的基建建设难道只给外人看?


user avatar   twi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版动物防疫法,做足了

那价格还卖的出去算你赢

除此我没啥意见


user avatar   dong-dong-39-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


user avatar   chen-sheng-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user avatar   jiao-han-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shi-dai-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人从不马后炮,马后炮的分析可以直接屏蔽了。

首先,现在是牛市无疑,上证还在继续上涨。

第二,上证和创业板的分化,成为主线。主要的原因在于创业板受到宁德时代影响太大了,今天宁德跳水,一度让创业板跌了1%,如果不是上证强势带动了市场情绪,分化还会更大。

第三,目前上证有几条主线。第一个是券商,也是我说的牛市旗手。第二个是基建,最近基建ETF创了新高。第三是上游,煤炭、钢铁、化工。

这三条主线不倒,上证就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而且非常可能冲破2月前高,看到4000点。

其实,行情不用天天问,看准中长期大方向就够了。

我是时代之,一个独立投资人¥心理咨询师,关注金融投资及自我升级,更多干货,欢迎关注公众号jingji-xinli,或者微信搜索公众号“时代之”。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11月7日,美国新冠疫情确诊人数突破1000万? 
  「佳兆业」被曝理财产品兑付逾期,涉及总金额约 127 亿元,目前情况如何?为何近期房地产企业频繁暴雷? 
  如何看待美国民众对于特朗普控制新冠病毒手段支持率达55%? 
  美国是否在控制医生培养的数量? 
  11 月 3 日美国大选投票日来临,目前各州投票情况进展如何? 
  如何看待媒体发文「正告美方务必恪守承诺慎重行事」?透露了哪些信息? 
  美国将投资 140 亿美元扩容港口和航道,此举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现在的美国总统是奥巴马或者特朗普,乌俄局势会如何发展下去? 
  如何中肯地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 
  股票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美国人如何看待爱泼斯坦的奴隶岛?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你是其中的一员吗?





© 2024-06-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