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许多大学生宁愿听网课,也不愿意自己看书?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xiang-yu-59-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多数时候,我都会选择自己看书,或者看课件,而不是上网课的形式进行自学。

因为看网课自学太浪费时间了,如果要上课听一遍,下课再听一遍网课的话,那相当于一门课你要听两遍。

一天只有24小时,8小时上课,8小时听网课,剩下的时间睡觉?


上课听不懂的,未必上网课就能听懂,看书看不懂的,与其寄希望于上网课听懂,其实还不如看书,当然不是让你看学校自己编的教材,而是看那些写的更好的教材和辅导书!

即使你选择上网课这种形式,也要知道,很多网课跟正常上课,区别不是很大,尤其是那些录播形式的,同样有很多没用的东西,同样不高效。

但也有一些是那种精品的,就是只讲解核心知识点的。是可以重复一点点看一遍,两遍,三遍,N遍的。

这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悍,因为没有废话,是比较好的方式。


一般什么时候我喜欢上网找视频学习呢?遇到不会操作的软件时,这时候很多文档写不明白,或者根本就没有,看网上别人分享的案例,就是一个高效快速的上手方法。


最后,看网课记得记笔记,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如果你只是看网课的话,跟上课一样,看完很快就忘记了,而如果你要学习的话,就不但要看,还要学,要理解+记忆,要反复强化才行。


以上~


user avatar   yongle-l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清楚目前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只能分享一些个人经验。

听课、看书都是学习的一部分。我自己学习的时候还有两项活动:1)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因为我读的书里,在脚注里都有许多参考文献(如彭桓武,《理论物理基础》;王竹溪,《热力学(第二版)》;韩德刚,高执棣,高盘良《物理化学》)。

2)弄本习题集做一下。这个是我经历了大一学习之后,在大一下学期跟江苏省的同学学到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江苏省高考规则几乎每两年一变,学生根本没有历年经验参考,只能勤练基本功。同学教我,要学明白,还是要做习题。后来看到Dick Feynman称,学习物理不做题,相当于想要靠通信交笔友来生出孩子。我深有同感。

我看到有人提到杨振宁。他曾经回忆自己在西南联大求学时,听“微分几何”的经验,说是教授讲的并不好,照本宣科;作业留书上的习题1、3、5,他就一口气把2、4、6也做了。所以,听课有个矛盾,就是你选的有兴趣的课,并不能保证讲课的教授讲的也能让你有兴趣。我当年在山东大学交流,觉得来到了数学的重镇,赶紧跑去兴冲冲地去听“泛函分析”,结果任课教授快生孩子了,不能累着,声音很小,且所谓的上课就是拿着一张小纸条做提纲,推导书上的定理,发挥很少。我听了一节课就坚持不下去了。后来在南京四牌楼东南大学听“工科泛函分析”,教授反而讲得富有趣味性。2019年听了同事讲实变函数,也是非常有趣。所以这个讲课质量是因人而异,保不齐。还有一个例子是我听山东大学的《物理化学》,本以为他们的课时多,会比我的母校天津大学的《物理化学》讲的更为深入、透彻一些,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多出来的课时用于学生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演讲了。想弄明白一些事情,还是需要自学。

但是听课和听课也不一样,我学习《物理化学》第一学期学的不好,低分通过,很沮丧。后来同寝室的室友由于挂科,参加了晚上讲课的重修班,说讲课的是一位退休后返聘的老教授,讲的非常深入浅出,他听得非常享受。最后我的挂科室友得了八十多分,还比我一次过的高出十几分,令我十分尴尬。

有趣味的课就很有意思。听山东大学张洁老师的“高分子物理”,不光能学到一些知识,也能听她吐槽大学青椒的日常生活,得以一窥知识分子的苦与乐,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听了课还会对人生产生思考,真是“一片儿顶过去五片儿”了。

同理,听冯大诚老师讲“量子化学”,能听他连续讲授五个小时越来越精神,领略一代学者的风采。南京大学熊诗杰老师也是如此,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是全中国第一批优秀博士论文,在校史馆里供着,他的“计算物理”几十张PPT可以讲一学期,上课还穿插很多段子,讲课自己先把自己逗乐了。更不用说李俊老师的“高等量子相声学”了。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刘宗华老师讲“量子统计物理”,开篇讲的是实数域,让我领略到“希尔伯特旅馆”。以上都是阅读教科书感受不到的。虽然有的教授把这种风格延续到著作里,但也难免挂一漏万。即使公开课也不行,李俊老师面对摄像机,嘴里的脏口包袱就发挥不出。

说到底,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一所大学里,总有精品课,也总免不了水课。当年我们天津大学和山东大学的“结构化学”,都是照本宣科,我啥也没学到,现在对以上两门课的情况完全没有印象了。估计大学里需要培养的宝贵品质之一,是可以在任课教师水平一般的情况下,仍然能通过考试。


但就我的个人习惯而言,我接触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话题,还是会找一下公开课或者讲义。因为教科书往往内容较多,陌生的领域又不知道哪本书好。想领略其核心知识,课程讲义内容少,较为容易获得全貌。比如近期我关注了Alpha Fold相关的技术,其中生物信息学的一些知识我是不具备的。去图书馆找了一些书之外,我也在B站上找到了北大的生物信息学公开课,看了其中部分内容,了解了Multi- Sequence Alignment。在此我也推荐走过路过的读者们。该课程是分成多个小段的,每一小段只有十分钟左右,非常适合入门。


上面回忆了听课的正反两方面功效,再说说读书。中外教科书都有那种“讲义变成的著作”,内容干巴巴的,并没有什么发挥。特别是有的书连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都不写,书变成了散碎的珍珠,或者技术手册,会让读者读起来十分头疼。这时候我习惯跑去图书馆,找找其他书,看看能否有详尽的讲解。但是同时开多本书,就会极大拖慢速度。我虽然一向主张“把住一本书先过一遍,对书中讲述的知识有个大体的认识”,但是回顾我二十年求学之路,我发现我自己从来没有只读一本书的时候。

这里选书也很重要。我一般根据我看的文章里引用的书来读,但也不排除踩坑。David Chandler的《统计力学现代导论》是圈子里人人都引用的一本书,我读起来十分吃力。后来读了Pathria再回来看这本书,才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归根结底在于Chandler的书应用了不少密度矩阵的知识,却没有花篇幅讲一下密度矩阵!还有他有些讲解是直接抄的T. Hill的书,却又不抄全。但我有这功夫,直接读一读Pathria或者T. Hill不好么?读一遍Kerson Huang的书也比卡在这本书上好。我至今后悔年轻有时间的时候纠结在这本书上很久。所以不是一本书薄就容易懂的。同理有一本《统计场论》也很薄……

读文献坑更多,所以从大量文字中过滤精华,也算是基本功了。


最后提醒一下年轻人:爱因斯坦学过网课吗?爱因斯坦是因为学“相对论”课得了A,才提出相对论的吗?爱因斯坦是做出来“相对论”习题,而提出相对论的吗?科学素养和品味的建立,我觉得是大学期间,比学习几门课更重要的任务。实际上爱因斯坦由于上课不好好听讲,被他的数学老师悯可夫斯基斥责为“一条懒狗”。而且爱因斯坦由于缺乏相关的数学,在研究相对论的过程中不得不回来跟闵可夫斯基以及他以前的同学重新学习数学。但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在1905年的五篇论文,奠定了好几个学科的基础。杨振宁和李政道当年的诺奖工作,最大的体力活,是把所有的包含宇称的实验结果全汇总起来,逐一检查。这些都是教科书之外的“动手能力”,即提出一个思想,然后自己设计一套方法,检验自己的思想。我近期有个相变的工作,觉得用我博士时期使用的一个方法,一定能模拟分子晶体的相变,叫学生一做,果然如此。

还有一个对问题的持续思考也是重要能力。只要一搜索,就会发现,Max Planck关于黑体辐射,从1894年到1900年,进行了长期研究,发表有多篇论文。就以他提出光量子假说的1900年来看,他就有两篇论文讨论这一话题。听课只能了解课程的最大公约数,要真正有所收获,需要假期继续钻研。这是我在大二的时候,课后咨询老师才了解到的学习方法。在此也分享给大家。

讲课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通报本课程涉及到的前沿动态。而一本书的时效性毕竟有限。这里放一节我讲授的《计算物理(研究生)》给大家感受一下。



彩蛋:推荐几门优秀网课(请自行搜索网址):

苏汝铿,复旦大学量子力学视频

林秀豪,台湾国立清华大学热物理学视频

Krauth,Statistical Mechanics,Coursera网课


user avatar   Masaki.Ryu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是什么?按理来说九十年代经济比八十年代要好啊


  

相关话题

  曾经学物理竞赛的现在都过得如何呢? 
  AK47 垂直对天上打,子弹能飞多高?掉下来会砸伤人么? 
  物理系或数学系前辈们,大家都来说一下自己本科时的学习经历吧? 
  如何理解「数学中可行的在物理学中并不一定可行,反之亦然」? 
  502滴入木头会持续发热是什么原理? 
  有没有哪些现象是必须用相对论计算才能符合实验结果的? 
  你怎么看大学每天图书馆12小时换来科科接近满分? 
  为何生命科学、心理学领域的学术丑闻比数学、物理、天文领域的多那么多? 
  阅读《费恩曼物理讲义》用什么习题配套练习合适? 
  当我们在说音高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前一个讨论
日本福岛事件,核废水不能冷却后继续循环去冷却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市场监管总局于 2021 年 4 月 10日对阿里巴巴处以罚款 182 亿人民币的处罚?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