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纪录片《最后的棒棒》? 第1页

  

user avatar   li-ying-43-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面是破败的待拆迁危房,一面是繁华的大都市流光溢彩的形象。在城市的繁华之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这个城市谋生活,为这个城市的发展流下了自己的汗水。他们也许穿的不够光鲜亮丽,但是没有他们的存在,许多苦力的活儿谁干呢!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城市里寻找自己一丝生存的机会。

导演和他的摄像朋友一起,花了一年的时间用镜头真实生动地记录了这一群人的生活状态。为了拍好片子,导演和他们一起同吃同住一年,感受他们生活的辛苦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不懈努力。

导演跟着师傅老黄学徒,他们两个人,一个月的时间,有活干活,没活等待,一个月的时间,两个人只挣了一千多块,原本说好何苦第一个月学徒工资归老黄,可是老黄还是坚持把钱分了,分给了他。

一个月,辛苦下来,因为活不是每时都有的,活不多,才挣了五百多块钱,扣除几十块钱的房租,吃饭的钱,能剩下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了。

包括二房东大石,都是和他们一样,从乡下来到城里,从棒棒做起,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租房子分成隔间出租的二手房生意, 这在城市监管的灰色地带的小生意,也有着极大的风险的,小区里分租房造成的安全隐患,让从事这一生意的大石,受到了一定的损失。没有小生意的时候,大石就选择了和何苦他们一起到工地上做工。

在那个地方没有拆迁前,老黄一直住在那里,帮着大石修补破旧的房子,他担心,要是大石不接手这个生意,他再也租不到这么便宜的房子了,也因为他热心的帮忙,大石免去了他几十块的房租。

镜头下的小房间,里面只能乱乱地放上一张床,导演的那间是最大的呢?也是很破败的样子,在繁华的城市的边缘,这些破败的地方就是这些棒棒栖身的处所,只能能够睡觉就行了。

同住在一起的河南,少时流浪,连身份证都没有,一度走上歧途,想要在牌桌上致富。他有一个朋友,一直帮助他,原来那朋友在建筑工地做活,一月有几千的收入,可是一次意外事故,让他受了伤,雪上加霜。好在,河南迷途知返,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在很久没有住旧小房子里,那房子外面长满了爬山虎,可是那对河南来说,却是一个幸福的住所,好心的老板还把一只小狗给他作伴。因为没有身份的原因,河南只好离开,后来,去了大排档打工。哇,因为两只鸡蛋和河南起了冲突的老板,给河南做了一大桌子菜,那么大的碗米饭,那么大碗的汤,河南真的很能吃啊!一般人都吃不下那么多的饭菜,可是这背后也是因为,干活重的人,当然吃的多了。

里面的每一个主人公都有一个故事,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个人对于生的努力和挣扎。

片中的老H,曾经非常愤怒于一个人的夺妻之恨,而天意让他在愤怒中有足够的时间去放下仇恨,那一把把的刀,记录了曾经刻骨仇恨的岁月,而时光终究抚平了一个人心上的伤痕,他终于放下了。一个人呆在农村里,没有什么事,为了挣点医药费,又回到城里当棒棒了。

片中,他们为了省钱,一直舍不得搬出那待拆的危害,一个清晨,起了早的他们,被一根红丝带拦在了外面,里面只准出,不准进,老黄的证件,钱都在里边,没给拿出来,而到街道去办各种手续,又比较的麻烦。

好在当时是夏季,在大石的帮助下,他们解决了吃的问题,可是住的问题,两个人连同摄像朋友,三个人,过了几天在外面露宿街头的日子,在城市的流光溢彩的时候,有钱有闲的人,在跳着广场舞轻舞飞扬,而他们却只能到处跑,去寻找能够栖身之所。在我们看到的秩序之外,他们的生活圈子也如某社会似的出现地盘效应,好的地方,根本早就有人抢去了,无家可归的人,找个好点的屋檐睡一觉都是那么奢侈。

尽然有点喜欢起夏天来了,对于无家可归者来说,至少露宿街头不会冻死,在旧社会的小说里,有很多冬天冻死饿死人的悲剧,《现代青年》里,男主人公的父亲去北京找他,在深夜里做小生意时,冻死在街头。

流离失所的岁月,在老黄和朋友一起趁着夜色扒开拆迁房子里的行李,找到了自己的身份证和攒的2300元钱结束的。趁着夜色,他们扒属于自己的东西,弄得手破了,鲜血直流!

导演也没有钱,借了老黄的一千块钱,安顿了自己和摄像的朋友。

年轻有头脑的人,总是会遇到更好的路子,比如,导演在和各个工地接触的过程中,找到了好的赚钱方法,做小包工头,接小的工程,这样子的收入双份多。他的老板当初也是从棒棒起家的。

告别单纯的体力劳动,还是要靠头脑的,特别是对年纪大的人来说,年轻的时候,可以卖力气挣钱,年纪大了,想买力气,若是身体不好,也没有老板用,没人敢用了,只能靠劳力赚钱了。

一个人一个命运!

怎么说呢?在社会的大环境下,人生就是这样!

唯有期望年轻的我们,能够努力,从这种命运中走出来。

身边混的好的人,不相信世间尽然有过如此艰苦生活的人。

每个人的生活圈子不一样,看到的人生是不一样的。

推荐他们看这样的片子,他们毫不在意的,也只有在底层生活过的人,才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吧。

这也许是导演下定决心,自己去作这样的工,体验会更加深刻!

不是那些走马观花的人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深刻!


user avatar   gong-yi-xin-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晚被一个朋友”强逼“着从饭桌上下来,要求去看看这部纪录片。迫于情面,原打算试看两眼就下去的,毕竟如今描写底层人民生活的一味煽情的纪录片还是不少的。似乎很多导演只是抱着哀其不幸,怨其体制,甚至隐隐带有一些凌驾旁观的心态去演绎那些所谓底层人的生活的。然而,就这样碍于情面的看两眼,结果是一口气看到凌晨。完结后,滋味难言!呆坐半晌,迅速发了微信朋友圈——务必看一下,立即去看!


user avatar   yingshiguaishu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生活比你想象的更残酷,生活中自带的黑色幽默让它有趣味,真实的人和故事让它有情感。对于命运他们无能为力,对于社会更无力相抗。

在叔的正太时期,看过不少精彩好看的国产剧。

其中看得最开心的就是各种喜剧、情景剧,有些有地域性的剧,更是能感受不曾触及过的外地生活文化,比如《东北一家人》就是叔最早对东北的印象。


在那个没有“嘞是雾都”没有《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的年代,叔一开始对重庆的印象来源于《山城棒棒军》

城市变迁、底层生态、方言幽默都可以在这部剧中看到。


棒棒是重庆独有的一种职业名称,一根棒棒一捆绳子,他们游走于重庆的大街小巷,帮助有需要的人搬搬抬抬来换取一份工钱,他们多半从农村而来,生活拮据却自成一种生活状态。

由于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城市里地形坡坎比较多,路况也比较复杂,在城市开发初期很多地方都是交通工具不能抵达的,于是滋生了棒棒这个行业。


多年之后,当叔终于踏足重庆这个城市时,棒棒军已然式微。

今天叔想和大家聊的是一个关于棒棒的纪录片。

《最后的棒棒》

导演何苦在2014年年初成为了一名棒棒,参与其中,拍下了他们的生活。这部纪录片在豆瓣有着9.7分的高分。


随着城市化建设日益完善,纯粹靠体力的棒棒逐渐成为了一个过时的职业,但是还有着那么一些人在坚持着。

何苦是转业的正团级军官,他来到了重庆,拜师资深棒棒老黄成为了一名新晋棒棒。

他带着1300块钱开始了一段棒棒生涯。


他先是入住了老黄他们居住的自立巷53号——一个离市中心解放碑几百米的破旧小巷,从1996年开始这里就在政府拆迁名单当中,然而却迟迟没有动工。

这里住着棒棒,或者各种由棒棒改行的底层散工,住在这里因为离解放碑近,更因为这里房租很便宜。

三百米,是繁华和衰败的距离。


其实片子依旧留下来当棒棒的大多已经年龄不小,步伐都不再矫健。

何苦的师父老黄,就已经年过六十,却依旧只身留在重庆工作。


他为何成为棒棒,也是一段悠长的故事。

建国后他家被判定为有地主成分,于是家道中落难以翻身,从小遭遇歧视以至于他娶老婆的权力都没有,他只有和一个养不活孩子的穷寡妇结合生了个女儿,为了养活女儿他外出打工。

再回去时家里却有了另一个男主人,他带着女儿离开,将她寄养在亲戚家,独自来到重庆当起棒棒,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他老实本分一辈子,在大多同行都转业后依旧干着这行,好在他女儿顺利长大还拥有了幸福的家庭和属于自己的大房子,也是为了帮女儿女婿还房贷,他决定延长自己干棒棒的职业生涯。


老黄没有在工作上寻求进展,所以他能做的只有节约,节约几块钱的车钱哪怕要倒五趟公交,节约看病的钱哪怕他已半生麻痹。

他在帮人挑东西与其走失时在附近等到深夜,不为别的,只为收回那二十块钱工钱,至于那包价值过万的东西他从没想过拿走。最终失主找回,要给他100块当做谢礼,他又退回70,只默默给自己加了10块钱辛苦费。

和老黄一直并肩作战的老杭更是个老实人。


多年前他经历了妻子的背叛,听村里的流氓说只要给他一万块就能让那个“奸夫”永远消失。于是他开始为此打工赚钱,几年下来才凑齐一万块,却在和流氓约好的前一晚被偷。

很明显,他被骗了。

之后他接连买了三种刀,想要用在那个男人身上,但是却迟迟没有下手,直到时间冲淡了仇恨,那些刀也永远躺在了家里最不起眼的角落。

老了他还在被骗。

为了办老年证,他被骗子骗走了一千多块钱和身份证,他渴望养老渴望安定,却事与愿违。


后来他的住所再被偷,他已经可以处变不惊,因为身无分文偷无可偷。他身上唯一的红票子,还是一张用不出去的假钞。

棒棒的活儿越来越少,对于年纪渐大的他们而言也越来越累,于是老黄和老杭找了一些帮人贴纸之类的零工来做,可惜却经常搞砸,兜兜转转又只有干回老本行。



有一个棒棒从河南来,所以他们叫他河南。他没有初恋,甚至连身份证都没有。

在穷困潦倒时他迷上了赌博,觉得这个来钱快,可不曾想钱去的也快。于是他欠下了几个月房租,四处借钱想翻盘,何苦都借给他好几百。


再也借不到钱时,他就只有蹭吃蹭喝。

后来吃喝都蹭不到了,才重新扛起那根棒棒。

还有一个命途多舛的老甘,曾经他用了五年攒一万块钱想要做个小生意,结果被偷,又一个五年他攒了两万五,结果又被偷走。

这一年他想攒够一万块钱,目标是给自己办个风风光光的六十大寿,已经攒了700.


纪录片的转折点在于自立巷的拆迁,这栋1996年就要被拆的危楼最终没有逃过这个命运。


早上出门排泄的时光,整个自立巷53号就轰然倒塌,所有东西都被压在了废墟之下。老黄不仅拿不出包里的2300块积蓄,甚至连件上衣都没得穿。

多番守候下,老黄终于拿回了自己的东西。

但他也因身体原因而不能再从事棒棒行业,选择回到女儿家去养病。

何苦在工地上和棒棒们一起开辟了新事业,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改变。


这部纪录片十三集,叔一口气看完,生活中自带的黑色幽默让它有趣味,真实的人和故事让它有情感。

某一天,棒棒这个行业必然会被时代的洪流冲得一点不剩,但是大家不会忘记他们这座城市的辉煌打下的基石。


片中所呈现的住在自立巷53号的棒棒们,无疑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或多或少经历过命途的坦荡,老来没什么文化,识字、算数都困难,更没有一技傍身,在这个城市,他们能干的工作真的太少。

可是他们就应当被社会遗弃吗?

对于命运他们无能为力,对于社会更无力相抗。


何苦一边用冷静的笔触描绘着自立巷百态,一边将自己融入了这个世界的烟火之中。


据说这个纪录片的摄影还是他花一个月2100元雇的婚庆摄影师

有时候技术的平实也不能掩盖情感的真挚。

这个纪录片让我们看到棒棒们最后的背影,看到了流动在城市浮华背后一群简单的人。


至少,在镜头的跟随下,老黄忙碌多时未果的房产证办下来了。


user avatar   xiao-jing-m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广受赞誉的《江城》,我总是喜欢不起来,虽然不是同一类型,但仍觉得远不如这一部作品


中国有太多令人无奈的苦难,这片子就是讲的其中一小块故事


这部导演作为重庆苦力 “棒棒” 与其他棒棒同吃同住生活一年拍下的纪录片,或许可以让你更懂生活,或许可以让你更热爱生活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口气看到尾,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纪录片我是这样看的。真实,丰满,写实,有笑有泪。比看电视剧有意思多了,中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没有任何煽情和矫揉造作,朴实无华,但又充满活力,强烈大家建议看一看。


user avatar   sui-yue-qing-kuang-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第一次对棒棒这个群体有了如此细致的了解。片子很优秀,底层视角到位。除了视角之外,《最后的棒棒》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台词。稀释的黑色幽默。截取部分如下:

关于老黄:

1.老黄是个爱干净的人,每隔十天八天必须洗澡。

2.耗时一天,转乘五次,老黄一共节约了6块钱。

3.早已习惯了三十、五十的积攒,突然就干起了日薪150的工作,我们简直有一步迈进小康的感觉。

4. 敲敲打打一天就能挣150块,但是他们看着标牌上的字就犯迷糊,据说是因为在女厕所贴上了男浴室的牌子,再一次被提前结算了工钱。


关于老杭:

5.钱包里唯一的红票子,就是那张至今还没有花出去的假钞。 6.面对这次突发事件,老杭处变不惊。“那个贼娃子不了解我的情况,估计他是哭着走的。”

7.外孙子在外婆家,外婆却早已不是外公的女人。

8.老杭先后买了三把刀。买西瓜刀的那一年,他想找机会杀了那个男人,买三棱刀的那一年,他只想在那个男人的屁股上捅一个不好缝合的窟窿;买弹簧刀的时候,他仅仅是想阉了那个男人。

9.气场十足的老神医说,腿疼是血液毒素太多。每天来一 次,一个月之后保证不疼,我暗自掐指头算了一下,神医应该没有吹牛皮,每天排出80毫升毒血,一个多月差不多就能把老杭体内的血液全部排光,没有血液的人一定不会疼。


关于老甘:

10.一个女人和两个小偷,左右了老甘的命运。25岁那年,老甘交往了整整5年的未婚妻突然悔婚,老甘痛定思痛之后,决心发奋图强到重庆干一番大事业,并发誓有朝一日,把大队长家的千金娶回家。

11.进城头十年,命运接连和他开了两次玩笑。第一个五年他攒了10000块,准备开一个小面馆,从银行回来的路上被人摸了包,第二个五年他攒下了25000块,在准备盘下一个日杂店的关键时刻,小偷破门而入把钱偷走了。

12.于是,三十五六的老甘开始相信命运,还专门请十八梯的李半仙,认真地给自己算了一卦,结果是自己会在60岁的时候开始转运。

13.60岁生日就要来了,他下定决心要在今年攒10000块钱,风风光光回老家办一个六十大宴,目前已经攒了700。

14.虽然还没想好六十岁之后往哪个方向发展,但是老甘已经为迎接人生鸿运做了相当务实的工作。


关于河南

15.今天的河南不仅没有初恋,连身份证都没有。


关于行业:

16.老杭说现在全国都在推行殡葬改革,棺材行业就像棒棒行业一样,快要告别时代了。这对81+72组合,是目前全镇最年轻的棺材匠组合。


关于家

17.女儿宽敞明亮的家里空空荡荡,正月十五过后,全家人都散了,女婿去了西藏的日喀则修铁路,亲家母在川西的工地做饭,女儿在永川城里的电子厂上班,与工友在厂区的附近合租了宿舍,外孙子被送到了江津农村的外婆家里,宽敞的房子没人居住,但是全家人的努力,都是为了这套房子。

18.将满74周岁的老杨头,告别了栖身四十年的楼道间。年初的时候,他摇到了在大学城附近的一套公租房。聊起住楼房的感觉,老杨头笑得好几回在地上捡假牙。


导演的台词没太多描述性内容,大多是在陈述事实。

可为什么给我这么强烈的黑色幽默感。嗯,最黑的黑色,不就来源于生活吗。


user avatar   zhao-si-ya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在介绍这一部纪录片,本身自己就是纪录片爱好者,于是就记下了片名。在上周五下班回家之后,找到了这部纪录片,毫不夸张的说13集没有按暂停键,一口气看完了。这种基于现实生活而来的纪录片,反应的是最真实的生活,站在导演的角度你会看到很多,站在自己的角度同样你会看到很多。
纪录片描述的是一个正团级的退伍军官拜师棒棒,从此走进一个名叫自力巷53号的地方,跟着一群基层劳动人民一起一整年的生活、工作经历。根据不同人物的经历与发展,描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进而对生活对生存做了阐述,能够看到导演想要深入表达的那层东西,能够看到那种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呐喊。

老黄:
老实巴交的一个人,一辈子辛勤劳动为儿女,自己省吃俭用积极乐观。但正是如他所说:好人没有好报。他的出身,由于他父亲的缘故(特殊年代成分划分为了地主)使他从小开始就生活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处处被排挤和打压。剧中并没有用镜头来让老黄自己进行讲述,是以动画的形式来表达他童年的这段经历,能够让人直观的看到那个年代的疯狂曲折,仿佛你也能亲身感受到老黄从小的那种经历。也就是这样的一段经历,他娶不了老婆,去到了一个养不活孩子的寡妇家庭中结合生下了一个女儿。没有手续,没有证明,就这样的一段婚姻(甚至不能叫做婚姻)。为了养活家里孩子,他不得不出门打工,最后迎来的是另一个男人在这个家庭的合法入主,他只能带着小小的女儿另谋出路。人生啊,是非曲折,艰难困苦。是要有多么大的勇气才能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女儿寄养在亲戚家后,他出来,这一次,做了棒棒。不曾想,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在这二十多年中,他本分老实,就活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住在那狭小拥挤的阁楼间,劳动在那片固定的场所。出门在外,家里很多事情不能操心,自己在老家的事情很多办不妥当。正如他所说:修公路集资扣钱,他没跑掉。但自来水入户,就没了他的份。一个房屋的产权证,来来回回折腾了很久。这一次如此顺利办下来,我想跟这部片子的拍摄有很大的的直接关系吧。
片中的老黄也有幸福的一面,女儿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儿子,还买下了一套大房子。女婿也很是孝顺,能够在他生病的时候奔波千里回来,半夜出门找治病偏方。我想老黄是幸福的,为了减轻女儿女婿的压力,帮助他们还清房款。也是基于对这种幸福的直接渴望,他推迟了放下棒棒的时间,想着想靠力气多挣几年钱缓解女儿房款压力,没曾想还没达到目标就患病。那种心酸那种挣扎,是对生活的向往,是对命运的不甘。在生病之后,因为怕花钱,只是去小诊所看看,买点便宜的药品,这是跟大多数的人一样的选择。在按摩院,先免费再收费的套路我想真的伤了他的心,颤颤巍巍掏出来裹了里三层外三层的钱是血汗钱,是正直诚信。他们在自力巷被拆迁之后流落街头,老黄身体不适,最后快要晕倒,仍旧喊着不去医院,死也要在外面。是啊,这样的劳动人民对于现在的医院是多么的恐惧,对于医院里的花销是多么的担忧。一治病,可能整个家业就没有了。可是环境就是这样,没有办法,从来都是人去适应环境,没有环境会反过来适应人。
人啊,总是受尽苦难却依旧向往生活!希望老黄越来越好早日康复,希望以后好人不要在没有好报,希望他能够过上幸福完满的晚年生活。

老甘:
老甘说的话我有一句记得最清楚:他说只剩下百十来块钱了,但是人是饿不死的,人是活的。这是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依旧能够有这样的自信,活着就是要怀着希望对于他这样生活艰难,但仍旧对未来充满希望,也许就是在黑暗中仍然对光明充满渴望的真实描述吧。他也是求变的代表,剧中煮猪肉没办法用电饭煲,最后他用了热水棒,依然成功达到了目标,这就是一种求变吧。再怎么样的一个人,无论在怎么样的环境,为了生存和生活,我想都会做出这样那样的改变,也许这是生存的本质。正如他拒绝了他认为工资低,任务重的工作,最后又不得不妥协,继续这份工作,人总是需要生存的。
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他和老金之间的那种关系,也许斤斤计较,也许反复无常。没有办法,有时候生活的艰辛确实会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毕竟没有人想跟自己的朋友闹翻,没有人想失去自己的朋友。生活啊,生活,总是那么缥缈又那么现实,每个人都不得不或者不得已向生活低头。但是在老甘条件稍好的时候,依旧迎回了老金,这个住在天桥下的人。也许老甘心里知道,没有家 ,没有窝,这就是流浪了吧。流浪跟家,也许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起码住在家里,温暖总是要多一些!
老甘喜欢看刘三姐,看白娘子,看西游记。这些老一辈人最爱的电视剧,是他的精神追求,是他不能放弃的精神食粮,即使这些粮食吃了一遍又一遍,嚼了一次又一次,却依然能够抵挡最原始的饥饿。老甘的希望是存够一万块回老家大摆宴席给自己过生日,还希望能够娶上一个老婆,还希望自己能够在六十岁之后做一门生意,甚至预备好了很多了零钱,以免到时候求之于别人。钱是没有存够,老婆也没娶上。生日宴席是办不了了,也许这就是他想象的他人生中最出彩的一天,但是这一天并没有如愿到来,也许他心里真的会很失落,甚至比娶不上老婆更失落吧。
我不知道算命师父的六十岁转运能够代表什么,但是这是老甘的一个精神寄托,是他对命运的妥协与认知,是这个世界给他的最合理答案。孤苦伶仃,漂泊在外,老甘这样的人生不免有些凄苦。片中他回了一次老家,破败,沧桑,没有生机。也许人总是会落叶归根的吧,希望老甘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愿望,祝福水中。

老杭:
也许十多年前他冲动一下,这个片子里也许就没有了老杭。原来时间真的可以消磨掉仇恨,迎来新的曙光,即使就是不共戴天的夺妻之恨。原本他是没有出现在开始的片中的,因为回家治病,久病未愈,治疗费用庞大,不得不又回来当起了棒棒,为了生存强忍病痛出工出力。这真正代表了无数的真实生活,多少人,因为负担不起这样那样的压力,不得不捡起来已经放下的担子,继续为了生存忍辱负重,蹒跚前行。
老杭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也许他一辈子都干不了坏事。被骗了很多次,片中也被骗子骗走了一千多块和身份证,真实源于他对养老的渴望,对于未来的隐忧。为了挣一点稍微轻松的钱,他和老黄低价把拆卸的建筑垃圾运回自力巷53号的拆迁现场。却不得不偷偷摸摸,半夜行动。我想如果不是生存的压力,不是生活的无奈。没有人想在大半夜汗如雨下,如临大敌的情况下工作。
自力巷被拆迁之后,他们的东西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大石着急了很久,但是他的着急并不管用。没有人愿意管这个事情,无论是房东还是拆迁办,没有人为这个群体着想,也许并没有谁如导演般真实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这些东西对于他们的重大意义。不得已的情况下老杭在废墟里偷摸找出来自己的物品,手上鲜血直流,让人生疼。老实巴交的人干不了偷奸耍滑的活儿,想挣点轻巧钱但总是不能顺遂。我只想这样的老实人,生活对他们公平一些,对他们关爱一些,不要再给他们太多的苦难了。祝福他早日康复吧。

河南:
开始这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代表,不愿意劳动,但却热衷于牌桌上发财。他对生活有着不一样的追求,他不想再拿起棒棒做回棒棒行业,因为他觉得没出息,得做大事。也许他是精神粮食最充足的一人,看报读新闻是他的爱好。从他嘴里念出来的几句新闻稿,显得那么滑稽,但是又是那么认真,那么真实。
他找到的新出路是去赌博,打牌的时候接到电话他说我打起牌来不好做活路,赌博真的可以把人麻醉,让人堕落。他所认为的朋友,在他开口要生活费的时候基本都拒绝了他,他咬牙挣扎的表情,代表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拖欠了许久的房租,也许真的要感谢大石的宽容,没有将他扫地出门。河南是心有不甘的,河南是有追求和向往的。几次赌博的失败和生活的困窘终于让他开始寻找出路。最后去配件厂打工被辞退,原因是没有身份证,签不了合同,自己不注意形象,影响工厂的面貌。我想他是习惯了那种随意的生活,习惯了那种舒坦的方式,与这种有着标准要求的工厂,在气质上不够匹配吧。最后他从工厂带走的钱,也许又用在了牌桌上,也许也并无分文了。
还好他又回来了,找到原来那个摊位,那个因为两个鸡蛋对他的尊严造成伤害的摊主在这一次给足了他生活的保障。他那吃饭的模样确实让一般人咋舌,没有见识过的话,真的不知道他会那样生猛。还好,他努力在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了,去追求生活了。他最后还给蛮牛600块钱,眉头舒展,让人钦佩。希望他如他在片中结尾的振臂一挥一样,振作起来,生活顺心如意。美好的生活是需要我们去争取的,是需要靠头脑和双手去创造的,人人都向往美好生活,但请在这条路上保持初心,别走了歪路。

大石:
和蔼可亲,待人客气。他是区别于剧中的其他人的,最起码他有一个陪伴左右的老婆,有一个完满的家庭。其实在有其他生意经营的时候,他根本没有必要拿起扁担做棒棒,28岁来到这座城市,现在他已经有了他想拥有的。但是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劳动人民,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他们总是不会去在意生活中的辛勤付出。
大石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类型,因为自己出租房需要出租出去贴小广告被抓住之后,他的眼神有些许恐惧,也许是老实的缘故吧。他说话客气,并不咄咄逼人,河南及时七个月没有交租,依旧没有被扫地出门,也许如剧中所说,那点微薄的利润都贴在了河南那里。感谢大石,如果没有大石我想这群人也许不会有这样的一个安身之所,不会有一个像家的家。
大石的成功的,他拥有一个完满的家庭,儿子成家立业,女儿考上大学。两次宴席上,他那淡定的眼神和神情,代表了他对生活最真实的看法,平静,祥和。也许是不善言表,也许是内心平静,他早已看到了这一切,这是他付出后应有的回报。这也是他人生的巨大成就!
其实大石和老婆是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的,但是为了家庭,他依旧和老婆上工地,搬砖和泥,这就是朴素的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家庭,永远在不断付出,艰辛的汗水,是对他们最好的印证。也许生活应该回馈给他们更多,再多,再多一些。

老金:
和老甘是朋友,但是也经常有摩擦。在老甘的住处几进几出,在美食城带剩菜剩饭回家和老甘维持生活,捡别人剩下的吃的,被当成小偷驱赶。为了几个饮料瓶子,守在喝饮料的人身边,可能他并不知道这样会给被人造成反感,他所在意的只是那个空瓶,那是他生活的保障。捡废旧空瓶想跟老杭他们学习灌水,自己却耍不了掺水的把戏。为了不让话费浪费掉了,在月末不停的给大家打电话,想把剩余分钟数用完。挣钱总是不易的,花钱总是容易的。
夏天来了,他捡废旧瓶子的生意好起来了,希望下一个冬天,他也不会冷。我们能看到他生活的挣扎和不易,我想他应该去追求一下改变,去寻找一些更好的出路。生活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我想老金真的没有必要只靠着捡废旧瓶子过活儿,他应该活泛一下自己的思路吧,找一找更好的出路。求变总是很难,总是需要付出很多,但是不变就意味着会面临艰辛,意味着淘汰。也许,真的,他还需要找一找更好的出路吧。

蛮牛:
导演在剧中的绰号,因为别人觉得他像《山城棒棒军》中的蛮牛因此得名。我很佩服这样一个人,首先放下了自己的身段,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就需要很大的勇气。我想也许真的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迈出了第一步并且坚实的走了出去。
能够走进这样的生活,能够适应这样的环境,能够扛起这样的担子,最后拍出这样的片子。我对他唯有敬佩和称赞,不知道怎么去描述了。是他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平时难以得见的东西,是他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我们想看的东西,是他让我们寻找到了许多我们想要的东西。
感谢他,不知道怎么讲了,文字很苍白的。

结语:
一个地方的拆迁,代表着一座城市的进程。一个职业的没落,代表着社会劳动力的进步。一群人的生活经历,代表着万千人的生活状况。所有的存在,都需要与社会前进的脚步相契合,我们总是需要作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改变去适应这个社会,无论这种改变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做不出改变,那么这个存在就没有意义了,早晚会被社会前进的洪流吞没。人情冷暖,人生百态,如此那般,皆为生活。
也许就是这么一群人,他们如蝼蚁一般爬行,他们如高山一样伫立,他们如细流一般蜿蜒,又如洪流一样凶猛。给我们展示了最真情的生活,演绎了最真实的生存。他们勤奋,他们乐观,他们付出,他们挣扎,他们哭泣。他们的经历与生活让我们能够明白生活的意义,体味生存的艰难。
但是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道路多么坎坷,我们都有活下去的希望,都有去奋斗的动力。生活总是给了你很多,也拿走了你很多。生活是那样的不公平,生活却又是那样的公平。我们出身不同,我们历程不同,我们经历不同,我们结局不同。我们也许生活富足,我们也许生活艰难,我们也许强壮无比,我们也许病入膏肓,我们也许孑然一身,我们也许家庭圆满,我们真的有着太多的不同。但是我们的目标都相同:好好的活着,为了更好的生存,这是人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毕生追求的目标。
看完片子之后我深吸一口气,没有流泪,没有呐喊,没有挣扎。我极力把片子推荐给了朋友,希望他们能够去看看。然后在深圳这一方土地上的一个小小房间里,写了八个字:珍惜时光,珍爱生活。


最后,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暖心的新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今天,又看到了一个感人的新闻:在片中老杭被骗买养老保险,骗子拿走了他的1100多元钱和身份证。后来因为《最后的棒棒》热播,行骗之人也看到了这个片子,并且心理备受煎熬,晚上也睡不着觉。在近期,也就是三年多后,骗子将630元现金与一封道歉信一起塞在了老杭家的门缝里,并在信中表示剩下的钱等有钱了再一并归还。

这个片子带给我们的感动,还在继续!


user avatar   lin-bin-53-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天不生教员,万古如长夜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在说悄悄话的宫女


对同伴使用屁屁攻击的宫女


入宫,开始表演的转场很好看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第一段豫剧《穆桂英挂帅》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第二段黄梅戏《天仙配》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三段豫剧《花木兰》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相关话题

  以未来五十年的尺度看,西南,东北,西北,谁能发展的更好,都有怎样的优势和劣势。? 
  如何看待纪录片《二十二》的票房远远超出预期? 
  如何评价反腐专题片《零容忍》第五集《永远在路上》? 
  2022 年,你有哪些「明知是 Flag ,但仍想实现」的新年愿望? 
  江浙的本地男孩子谈恋爱会考虑重庆女孩子吗? 
  如何评价《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七集《生》? 
  为什么越来越多「网红城市」在一段时间的大火后就渐渐退出大众视野?「网红城市」该如何长红? 
  如何看待 35 岁宝妈裸辞卖钵钵鸡月营业额超百万? 
  如果四川行政区划重庆市不直辖出去的话,重庆市还会对成都市有那么大的怨气吗? 
  如何评价《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五集「食」? 

前一个讨论
中国哪个大学的伙食/食堂质量最好?
下一个讨论
不锈钢淬火是油冷还是水冷?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