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百度回应华为自动驾驶「绝对第一」:光吹牛的后来都凉了,百度 VS 华为,无人驾驶谁最强? 第1页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考虑到智能驾驶的本质,就是数据的累积,那么,一台车的生命周期内如何能累积出足够确保它安全(也就是车主的生命)的所有数据呢?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即使是目前已有的最强大的智能驾驶,累积的也不过是相对有限的数据,根本做不到即时应付、随地应付的地步,而一个车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开、对极少数意外毫无应变能力,这样的车有前途吗?

所以,未来的智能驾驶,必然是依托云数据和云计算进行小幅度实时数据逻辑更新的驾驶系统,类比一下,就是单台PC和互联网PC那样的关系。说到这里,中国具备这种把车“联起网”的软硬件能力的公司有哪几家?现在明白了吗?

而且即使有公司拥有了这种能力,这个智能驾驶算法进行一定的修改,在依托已经成网的系统下也可以用于航空,用于无人作战载具~你觉得掌握了如此精确细致的国家级数据,政府会相信哪个公司?


user avatar   dabaod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为有点像中国面对的舆论场。

只要华为某个方面发展的比较强,就有人满世界寻找,甚至翻箱倒柜找出他们认为比华为强的公司,然后以此说华为太差劲。

华为的通信硬件软件技术是这样、华为的新能源技术是这样、华为的麒麟芯片是这样、华为的鸿蒙系统是这样……

现在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是这样。

更有趣的是某种现象,比如:中国华为麒麟芯片和美国高通骁龙芯片正面硬刚,那些对华为冷嘲热讽舆论攻击跳的最欢的反而不是美国公司或美国人。

真是有意思。

按题目只谈事实也简单,视频对比一下最近两家公司期的技术水平,正常人自然心中有数:

百度自动驾驶:

华为自动驾驶:

华为自动驾驶(夜间):

下面多说几句闲话。

不知道还记不记得前一阵子小米宣布造车,到目前为止也只是给了几张标语口号+大头贴的宣传图片,然后就在各大媒体上霸榜,相关问题仅在知乎热搜就霸榜了4天半。

知乎热榜的相关回答下,满屏幕都是一个劲儿的吹小米造车技术水平多高,知乎大V们相关吹捧的回答几千几万赞,专业徽章也排成排。

很多还一本正经地和华为、百度拿来对比,搞得好像技术水平在一个水准上一样。

直观一点,对比一下华为自动驾驶和前几天小米造车的舆论热度,请扪心自问

到底谁更会玩儿营销?

到底谁只会玩营销?

一目了然。

哦,对了:

4月20日晚,在华为智慧出行·华为智选品鉴会上,华为发布首辆华为智选汽车——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4月21日起,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将正式进驻华为体验店,消费者可在成都万象城等华为体验店预订。

华为的那些友商在哪里?

(这时候以前总喊着友商友商的友商,应该不会承认自己是友商了)

用友商自己的话说:这不就是PPT汽车嘛,你倒是拿车出来卖呀!

用人民日报的话说:这不就是个耍猴公司嘛!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度和华为自动驾驶并不是一个纬度的,没法比较谁更先进。

技术层面:

百度是在基于百度地图的数据基础上,靠算法做软件平台。

华为是从芯片开始的硬件加软件的货架配件产品。

应用层面:

百度是直接瞄准真正的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更激进但商用落地前景遥遥无期。

华为是先做智能辅助驾驶,已经开始商业落地。

可以说百度目前展示的技术更先进但是无法实用,都是概念性演示技术。而华为拿出来的都是可以马上落地的技术。

概念技术和实用技术没啥对比性。

去年2月发改委等11个部委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2025年才会有L3级别(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车量产,百度的技术应用场景距离商业化还很远。

而到了2025年以后,正真拿出来的技术方案谁加强,现在怎么会知道呢?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立一个Flag。

自动驾驶是无法解决机器驾车和人类驾车混行的问题的。

就是自动驾驶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凉凉。一个是建设自动驾驶汽车专用道路。让自动驾驶汽车和人类驾驶汽车分开行驶。约等于可以指定目的地的轻轨。

中国每年交通事故撞死十万多人。一个月起码撞死几乎八千多人,大家习以为常。反过来,自动驾驶汽车撞死一个人,直接上报纸。就好像上个世纪的90年代,有一个笑话。别看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如果Win98死机一次,就赔1元钱。比尔盖茨会立刻破产。

这不是科学,这是人类不愿放弃的傲慢。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目前造车的局势是比较乱的。

咱先不提这个事本身,就先拿现在闹得比较火热且“绝不妥协”的特斯拉举例吧,现在的电车竞争是很让人有些疑惑的。

从油车到电车,虽然说这看起来只是能源结构上的一次转换,但实则上则是汽车行业的一次整体跃迁,因为这个时候的新能源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要从过往那种“工业制品”向“电子产品”进行转换了。

这个转换过程的竞争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虽然说传统车企必然是具备“工业制品”时代的产业经验的,但“电子产品”本身的属性又决定了其未来是必然要以技术作为落脚点的。

因为两者的迭代速度和逻辑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油车时代的经典车型可以一个型号卖一二十年一般,电车时代或许有划时代的型号在某一时间段力压群雄,但它总归是不可能持续的。

因为在油车时代,技术天花板已经到这达一个瓶颈了,大家都大差不大,那就只能拼细节,拼品牌,拼营销,拼文化。

但在电车时代,哪怕如iPhone4这种跨时代的产品问世,但它的活跃生命周期依旧不长,因为电子产品的本质就决定了它必须更新以赶上时代步伐。

但就最近电车方面的消息来说,电车行业的竞争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一个“嘴上星辰大海,实际营销卖货”的模式。

这种代际感给人以一种什么感觉呢?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电车领域这时候的竞争是不是有点像iPhone4问世前的混沌期呢,对,就是那个在按键机中添加部分功能便强称“智能机”的时代。

不管是最近特斯拉嘴中决不妥协的“刹车失灵”事件,还是美团王兴口无遮拦吹逼能力拉满的内涵友商行为一般。

虽然坊间看热闹感觉很有意思,但这类事件的出现总归是有些可笑的。

因为这种言论的出现归根到底都只是把他们的产品归结为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制品”而不是电车所应该带来的“电子产品”本身。

实际上目前电车的逻辑远不应该是“简单地在资本市场讲故事”这样存在,又或只是“特斯拉蔚来们”引以为豪的日销量扩多少一般。

说穿了,现在出头的电车产品多少都带了噱头味道,真正好用与否还属于未知之数,这点微不足道的销量根本体现不出电车的未来。

就像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游一般,这些造车言论的终结就在于哪个真正运用技术的车企能够做出像iPhone4一样跨时代的作品。

因为电车区别于油车的基本点本就不在能源,而是其背后蕴藏的无限可能。

就如同iPhone4的出现终结了一切按键智能机一般,电车巨头现在所讨论的营销也好,吹批也罢,都抵不过最终一款经典电车产品的出现给消费者们带来的震撼。

而就这个角度来说,我个人是更希望看到大家去讨论关于电车领域技术之争的,就像这个问题里百度布局多年的Apollo和华为推出来的自动驾驶一般。

就目前来看,Apollo深耕很多年了,做完激光雷达L4,回头再降维做的纯视觉,地图也是高精地图,华为入局晚,现在做的激光雷达是百度之前做过的,高精地图也是刚出来没多久,所以就现阶段来看,百度的优势还是强一些的

而不管再怎么说,电车行业的争议最终都是要靠实力说话的,而且这种实力也不是谁早量产谁就取胜的一个问题。

当真正热衷于造车的企业推出了其具备时代特点的产品之后,那么之前一切量产的伪电车产品或者说概念都将不复存在。

不管友商们把自家产品、技术说得再天花乱坠,电车终究都是一个比拼技术的领域。

落后的制度再美化,也终究不敌先进制度的来袭。


user avatar   wendaoban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百度是怎么回应的呢?

“能力不够,堆料来凑。”
“没人比我们更懂得如何使用激光雷达,但纯视觉方案其实是更难的路。”
“足够自信的自动驾驶,应该可以欢迎友商在内的所有人试乘。”
“短时间超车的可能性不大,翻车的可能性不小。”

自信中带着一丝鄙夷。

百度和华为只不过先走了一步,好戏还在后头呢。

百度狠下心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的走智能AI这条路已经有很多年了。

沉浸在其中让人感觉百度消失了一样,网上一直都是腾讯阿里头条小米之类的争来吵去,不知道的还以百度怎么了。

百度量产,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计入高峰期。

的确非常让人期待。

就我个人而言,不管是百度,还是恒大,不管是华为还是小米,我都看好。

只要你们刹车没问题就行。

干掉特斯拉,这是你们首要任务,内斗是次要任务,你们明白吗?


user avatar   zi-mao-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要区分其中的话术,有些东西不能混为一谈,自动驾驶分L2 L3 L4几个等级,可能还可以加上L2.5。L2的车量产,跟L4没有啥关系,不是说你L2量产了,自动驾驶就领先了。

打个比方,绿皮车与高铁,不是说绿皮车比高铁先量产,你在轨道交通上就领先了。

百度早已经有L4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运营了,然后一家L2.5的量产了,放了一些演示视频,然后媒体说第一,滑稽不?完全是不同代的技术。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主要取决于你的团队,以及商业模式。

我假定你一个便携小工具是没打算赚大钱的,只是顺带附送的工具,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不可能专门为了这个项目去培训或者招聘」。

那么结果就很显然了:你的团队成员会什么技术,那就用什么技术。什么方法能立即上手就用它。——其它的因素都是次要的。因为理论上,现在任何技术,都可以用来写桌面应用。所以技术本身不是痛点,痛点是你的团队成员懂什么,最喜欢用什么,那就赶快用上

我很难相信为了一个便携小工具你们会专门让团队学习培训新技术或者专门招一个懂新技术的人来带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参考其它回答。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由于医疗水平的不发达,想要生娃其实并不简单,难产而死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即便养大了以后也有夭折的可能性。

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是日本独有的。生育率真正大幅度提高是二战后的事情啦。


user avatar   zhi-ji-55-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不能提出这个建议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华为终端 2020 年除了手机、平板和电脑外全线搭载鸿蒙系统? 
  为什么曾经的手机厂商开始做笔记本了? 
  本人高一,想在大学毕业后去华为芯片设计部门,是考上海交大还是西安电科大? 
  如何评价人民网评: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 
  百度元宇宙产品「希壤」正式开放内测,实现 10 万人同屏互动,是炒作还是未来趋势? 
  如何评价华为麒麟公众号在元旦祝词中提出的「2022,向芯而行」? 
  华为最近又开始招人了,华为最近怎么了呢? 
  如何看待华为工程师 22 月无休后猝死的传闻,事件真相如何? 
  理性讨论,中芯国际能否赶超台积电,为华为全面供货? 
  华为公司在 2018 年销售收入 108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 的业绩说明了什么? 

前一个讨论
二战德国为什么会选择在1941年,为什么又会选择在1941年6月底进攻苏联?
下一个讨论
请问图中机动防御如何实现?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