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麒麟用漫画评论国外的时候,岳掌门评论乌合麒麟是战狼画家不敢画国内;乌合麒麟用漫画评论国内的时候,岳掌门评论乌合麒麟收钱够了也是敢画国内的。
这说明乌合麒麟只是漫画家,而岳掌门是漫画评论家,更严谨一点地说,岳掌门是漫画家批评家。
彳亍,这名字提都不能提的“偶像”,迟早要化作风暴中的泥浆!
我研究方向是官员晋升和激励,别杠,杠就是你对,不会真有人觉得毕业去打灰算是人上人吧?财经大学不是只会搞金工谢谢,Public Finance和Finance扯不上边,多读书对脑子有好处。
阿里:我出十倍价钱,您给拼多多也画一幅。
画得挺好的,平凡和光鲜都跃然纸上,缺点是少画了一层楼梯。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北京折叠》的插画
我已经迫不及待要看BABA的周一盘前了。
从这个K线来看:
做生意就老老实实做生意,物美价廉是最高追求,别整这些幺蛾子。
我代表我个人,问BABA三个问题:谁指使你发这种宣传画的?歌颂新生活和你有什么关系?你究竟想干什么?
这幅画引起“超乎作者原本创作意图的”广泛共鸣之处恐怕在于:
真的有为数不少正在看这幅作品的人,仍然长久地生活在画面下方各层的状态之中。
其实这种分层的画挺多的
比如
巴别塔
上面两幅画出自勃鲁盖尔,在这两幅画中结合了风俗画的创作方法,在塔身上的细节十分丰富,到处都是正在劳作的建塔工人,在巨大的塔身上,这些工人看起来就像蚂蚁一样。
关于巴别塔的故事,出自于《圣经》,在“大洪水”之后,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们从东方来到了式拿地区,并定居于此。他们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城市,同时,建造一座高度足以通天的塔用来传播自己的名声:
“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了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被分散到世界各地。”
但上帝见到此情此景,决定阻止这群人:
“看哪,他们都是一样的人,说着同一种语言,如今他们既然能做起这事,以后他们想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了。”
于是上帝将他们的语言打乱,让他们从此听不懂对方讲了什么,然后把这群人分散到世界各地,所以世界变成了今天的样子,人们住在不同的地方,说着对方听不懂的语言。人们从此难以沟通不能团结合作,充满无谓的纷争与误解。而这群人本来想要的巴别塔,就成了烂尾楼。
这其实是一种悲剧,在人类建造诺亚方舟的时候,上帝觉得真渺小,真可怜,没打搅人类的计划,但是到了巴别塔……
我个人感觉吧,五盒淇淋这画里,这不同楼层中的人,如果是同一时代下,按阶级、物质水平来分。好像人人都有自己的“新生活”,但可能不同楼层话题迥异,没什么共同语言。久而久之呢,这些人就如巴别塔一样,互生嫌隙与隔阂,明明都是人类,反而像是截然不同的物种般难以沟通,毫无往来,互不理解。
比如呢,下层的人儿,画面里看不见的最底层,只能充当最中心那位打扮时尚的女子的自拍背景,继而成为她微博或者pyq里的一个“景观”。
在最上层的人群里,至少出现了三个沉溺于电子产品的人,分别是正中,左前,右前。
但是你看得出他们比下面弹吉他,打游戏的人开心么?
他们的开心源自哪里呢?
沉溺于数码世界与互联网,不断地购物与消费么?
他们看起来反而还更加缺乏活力。
物质最充裕的最上层看起来唯一可以和下层人媲美“生命力”的人,还只是中间那位女子,自拍式假笑,一种发现新“景观”时的“喜悦”。
但我们其实可以试想一下,那位女子自拍完的下一秒,会是什么样一种状态,是什么样的表情?
ㄟ( ▔, ▔ )ㄏ
最上层主要的人群、最热闹的地方,最显示生命力的要素反而集中在画面最远的地方---天猫的logo下面,熙熙攘攘的他们在干嘛?可能是消费罢……所以最上层一共就出现了三种行为:摆弄电子产品,购物,推婴儿车……
这是不是在说明:所谓之精致,不过都是消费主义之奴隶罢了,美于表,而枯于里---“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唯一可以连接各个楼层的,至少从画上来看,可能就是那只像老大哥一样在俯视所有人的天猫无人机?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不同楼层没有任何互动呢?为什么下面的人不上来呢?是他们不愿意?还是他们不能上来?
这就是为什么我第一反应是从不同楼层代表不同的物质背景,生活境况,社会阶级角度来看这画。不同楼层的隔阂是实在的,画面上并没有一种“通道”与“连接”的存在。
如果从“新”与“旧”,不同年代,一种时间序列的维度上来看,不同楼层应该是相通的,应该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新的事物再如何与旧的事物决裂,我个人认为,大概也很难否认它本身就脱胎于旧事物这个事实。过去现在与未来,不可能是这种完全没有互动,没有连接的关系。但画面中的人们,是硬生生被不同楼层隔离了,各自过着各自的日子,处于一种生硬的、上层与下层的割裂关系之中。譬如下图的那堵薄墙:
如果把最顶层下面的人比做八九十年代的人,两千年初,甚至更久之前的人,那如果要表现进步,新旧交替,那他们应该也能与最顶层代表的“现代化”意象互动,并且参与其中,参与一种“进化”的过程,而不是最为一种与“高级”相对的“基础”,一种与现代的新鲜,科技感比较、衬托的背景而存在。这些楼层之间的隔阂,缺失的连接与互动,与现在大部分人不遥远的物件与相争,让我个人更倾向于从阶级差异来看这画。而这画展露的阶级差异、固化、不平等,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别的答主对这种现象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层面的批判已经很到位了,这里不做赘述。
当我把不同楼层当做不同年代来看,这可能是这幅画的本初想设立的视角,但正如上文所言,至少我个人认为,以从高到低的楼层做介质看时间维度上的进步,这不是最好的读法。而且,从时间维度的进步来看这画,我个人真想不出来,至少从这画来说,能有什么动机去和所谓新生活说:你好
如果,最上层的事物是最新的和下面几层往昔年代比较:
下一层的街舞打扮的女生,
弹吉他的墨镜男,
打街机电动的小学生,
至少在我看来,上层的人们看起来现代且光鲜,但他们除了闲聊和拿手机,追逐景观,溶入景观,成为景观,好像没啥别的活动,反而寂冷,虚无,毫无生气,尤其与它的大片白色且空旷的大背景相映的时候。其实我们大可想想,把最上层的人们移到下基层,其实并不突兀,反而更加日常,而且更好地体现了那种新老交融的状态,但五盒琪淋并没有这么处理。
除了下几层人们的行为与最上层迥异之外,最上层与下几层的色彩与装饰是十分不同的,这可能就是一种所谓的“烟火气”的缺失,加之人群的主体都集中在天猫logo下面,这反而让最代表“新生活”的上层,变得冷清,似乎只剩下“高科技”下所谓的消遣。不同于每层栏杆外的绿藤,晾衣架,最上层就像是个百货大楼,一切规整至极。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可为什么百货大楼要和居民生活区放在一起突出生活的进步呢?这两厢对比如何突出了新生活呢?难道新生活只剩下物欲与占有了么?
起码,我知道下面打游戏机的小孩,比这个自拍“景观”的女子,开心得自然且真实多了,更别提我们如果把画面正中的女子去掉来看这画。这很难不让我们问一个问题:这画里的新生活真的比旧日子好么?好多少呢?
所以五盒淇淋是上来现实主义,反乌托邦,讽刺景观社会,痛斥阶级问题了么?他用意极深,以至于我们能有这么多感慨。
或者,也许,他真的认为最上层的“新生活”是极好的,是先进的,是往昔人们所应该向往的,且丝毫不认为这是一种讽刺。
我不知道……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
我很反感国内弥漫的这种把生产力的发展当做今人对前人优越感来源的风气。按这个逻辑,后人是不是也可以指着我们这个时代说:看,愚昧落后的垃圾。
不能第五个馒头吃饱了就转头骂前四个馒头。前人应该是我们精神的故乡,而不是优越感的垫脚石。前人物质条件比我们差,但是并不比我们蠢,说实在的,宋明大儒好歹是在发展自己的理论,比现在这帮只会翻译复读西方的经书,理论创新能力为零的人强多了。。。
其实我觉得埃尔多安找野爹整的活都比拿前人当垫脚石的风气强。为啥就不能把这画倒过来,下面是现在,上面是强汉巨唐大明呢?还省的有人yygq
作者原本创作意图是什么,从顶层的几个金发角色那里看,一目了然。就凭那几个角色,就不可能说作者原本的创作意图是”中国人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过上了顶层的好生活“。
中国发展的红利,很多都是被外国人拿走了。叫得上号的大公司都有很多美资。
美国这几十年能发展的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一枝独秀,欧日能够在没什么发展情况下维持社会不崩溃,和中国发展的红利是分不开的。
然而,中国人,尤其是爱国的中国人,却大部分到不了第一层,到第一层的有一些,但大多都是靠图上主人公那种讨好西方审美的方式。
你看乌合麒麟本人所在的漫画圈,除了乌合自己以外,大多数不都是”美国优先,敢画我高贵昂撒 ,必群起而攻之,昂撒尊严不可侵犯“的画家吗?
即使是现在,在中国高层次的圈子里,”美国无敌论“也是政治正确的。大家可能承认美国确实很邪恶,想对中国不利,但对于美国的一切,还是仰视而非平视的心态。很多公司、学校,在招聘高层级的工作岗位时,可能也会去选择平平无奇的欧美归国留学生,而不是实际能力更强的中国学生,给留学生们提供额外的溢价,却给国内学生压价。这种行为又反过来促进留学市场的繁荣,很多中国人把自己辛苦工作的收入交给海外学校,却为的是换取留学回国后的”人上人“优越感,从其他的中国人手中找补回自己的开支。
中国发展了,有些地方有第一层那种好景象了,可喜可贺。但这第一层,首先要给外国人分红,其次,中国人,尤其是爱国的中国人,大部分也到不了第一层,梯子都很难找。中国人到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层,却需要靠图上主人公那种讨好西方审美的方式,把自己打造成美国人刻板印象中的”高级脸“,才能到达。而到了第一层之后,她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底层的中国人自拍,以彰显自己的优越。这就是她的”新生活“。
这种情况难道合理吗?这幅画就是在讽刺啊。